[摘要] 學校教育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多動癥學生”。他們因缺乏安全感,會出現(xiàn)沖動行為。老師通過“培沃土”創(chuàng)造成長環(huán)境、“施重肥”幫助建立自信、“灑陽光”體現(xiàn)個體價值、“勤澆灌”構建家校橋梁等教學策略,對“多動癥學生”施行“育苗式”教育,以促進其心理健康發(fā)展,幫助其逐步融入正常班級生活。
[關鍵詞] 多動癥學生;安全感;策略研究
一、問題剖析:直擊現(xiàn)實,深度分析
在學校教育中,常常會遇到“多動癥學生”,他們由于自身的病理因素,導致其在學校的各項表現(xiàn)都不佳,從而產生被遺棄感,容易出現(xiàn)沖動行為。
(一)緣起:“多動癥學生”缺乏安全感的表現(xiàn)
小A在三年級時,無法適應學校正常的學習生活,經醫(yī)生診斷為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癥)。課堂上,他搶奪同學的文具,將粉筆扔到同學身上,擋著黑板不讓老師寫字;考試時或是大喊大叫,或是直接趴著睡覺;下課時扯同學紅領巾,朝同學吐口水。
注意力渙散且不集中,這是“多動癥學生”最核心的癥狀。課堂上,為了引起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他總是會做出一些違反課堂紀律的事,一旦沒有得到關注,就會變本加厲,導致課堂難以正常教學。多動癥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溝通能力較差,不能用語言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當與同伴意見不一致時,經常采用暴力手段,并且他們不太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易躁易怒,因此,難以與其他同學友好相處。
(二)剖析:“多動癥學生”安全感缺乏現(xiàn)象成因
1. 教師兼顧整體,力不從心
現(xiàn)階段的學校教育中,每個班平均都有四五十位同學,“多動癥學生”得到的關注度不夠。對于“多動癥學生”的特殊性,教師需要耗費大量精力,但常常仍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2.同伴溝通困難,自我孤立
多動癥學生的特殊行為容易導致他們無法與其他同學正常交往。多動癥學生容易感受到自己與其他同學的距離感,于是開始排斥他人的接近,使其更加缺乏安全感。
3.家長忽視問題,暴力管教
多動癥學生的家長往往存在兩種情況:一是對孩子過分失望,索性放任不管;二是因孩子行為表現(xiàn)不佳,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容易加重孩子的心理陰影,導致多動行為愈發(fā)嚴重。
二、實踐探索:用愛澆灌,靜待花開
(一)培“沃土”——創(chuàng)造成長環(huán)境
與普通學生相比,隨班就讀的“多動癥學生”需要他人更多的關注和關愛。在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在班級中營造一種寬松的氛圍,培育一塊“沃土”,讓這株脆弱的幼苗能夠在一個溫暖的班集體里成長。
1.教師關愛培“土地”,幫助“幼苗”解心鎖
教師是教育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矯正多動癥學生的特殊行為、使其重獲安全感的重要力量。
(1)眼神關注,關愛“幼苗”
老師關注的眼神能夠讓多動癥學生感受到自己不是孤單的,并能滿足他需要關注的需求,幫助他建立安全感。同時,眼神的持續(xù)關注對他的行為也起到監(jiān)督和提醒的作用,幫助他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以更好地融入
班級。
課堂上,我常常與小A進行目光交流;在他端坐聽講時,對他點點頭;在他響亮地朗讀時,對他微笑;在他走神時,用目光提醒他。
(2)語言關愛,呵護“幼苗”
平時,我總會對小A噓寒問暖:天冷了,提醒他多穿衣服;頭發(fā)長了,提醒他趕緊修剪。一次音樂課上,小A忘記帶葫蘆絲,不愿意進音樂教室,在我耐心地引導與鼓勵下,他勇敢地走進音樂教室。
“語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苯處熞朴谟^察學生的情緒,特別是多動癥學生,語言的力量可以化解他們內心的不安與焦躁。
2.伙伴接納勤“松土”,協(xié)助“幼苗”鑄品行
與同學的和諧交往對多動癥學生的安全感恢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兒童群體是促進高級心理機能發(fā)展的核心因素,群體生活能使“多動癥學生”獲得很大的滿足,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品格。
(1)一視同仁,不“邊緣化”
為了更好地幫助小A,我在班級里開展了互助小組,將小A和其他三位同學編為一組,班長也在其中?;ブ〗M的第一次活動就是商討中隊公約,小A的意見也被小組采納。
在教育實踐過程中,老師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同時還要教育班里的其他學生也要一視同仁,要用一種包容、接納的態(tài)度對待多動癥學生。
(2)公平處理,不“特殊化”
當小A與其他同學發(fā)生矛盾時,我會公平處理,讓他知道,在老師和同學們心目中,他和大家都是一樣的。在我的引導下,班里的其他同學愿意和他接近了。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他不再孤獨,也變得樂于助人。
(二)施“重肥”——建立自我信心
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當人在尊重需要(成就、地位、認可、贊賞等)得到滿足時,就會生出自信心,從而更進一步地去追求理想及抱負的實現(xiàn)。多動癥學生也有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他們渴望獲得老師、家長和同伴的肯定,但由于自己某一方面存在缺陷,他們往往容易得到消極評價,進而會漸漸否定自己,并產生自卑情緒,從而失去安全感。我們可以通過“施重肥”,幫助多動癥學生建立自信心。
1.堅持相同要求,不讓“孤苗”落單
隨班就讀的多動癥學生,接受能力較弱,學習表現(xiàn)往往比較糟糕。因此,很多老師都對他們要求很低,甚至沒有要求。我們應采取有效措施,改變這一現(xiàn)狀。
(1)課堂常規(guī)同要求
對于隨班就讀的多動癥學生,班主任對他的課堂常規(guī)要求應和班里的其他同學相同,這樣他們才不會覺得自己“特殊”。
(2)集體活動共參與
學校科技節(jié)上,班級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合作制作一個小開關。小A和同組人員也積極參與其中,他和組員們一起成功地完成了任務。讓多動癥學生積極參與到班級的每一項集體活動中,有利于其和同學和諧相處,可以幫助他擺脫孤獨感。
2.降低評價的標準,絕不“拔苗助長”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學生的差異性決定了對于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評價標準。
(1)同一內容,不同問題
課堂中,教師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可以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在語文課堂上,我常常會設計難度層次不同的問題。對于小A,我會設計適合他的問題,以激發(fā)他的學習興趣。
(2)統(tǒng)一作業(yè),不同要求
平時,如果對聽寫的要求是100分,小A只要達到80分,我就會表揚他;他勤換洗衣服了,我會表揚他變得講衛(wèi)生了;他上課能夠專心聽講10分鐘,我也會表揚他。雖然他沒有達到我對其他同學的要求,但這些及時評價有效地激起了小A的自信心,他的臉上時常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三)灑“陽光”——體現(xiàn)自身價值
隨班就讀的多動癥學生內心渴望被尊重,教師可以通過播灑“陽光”來幫助他樹立信心。
1.任小干部,相信“幼苗”可成長
(1)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特點
小A上課進入狀態(tài)總是特別慢,但是每次只要是老師交代給他的小任務,他總是能夠認真對待。
老師通過平時學習生活的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的個性特點,從而更好地加以利用,制訂適合該學生的計劃。
(2)利用特點,委以重任
我特地任命小A為我們班級的課前準備監(jiān)督員。每節(jié)課的預備鈴一響,他就在同學們的座位之間巡視,并將檢查情況反饋在班級的及時評價欄中。一次次的肯定與表揚讓小A找到了自身價值所在。
2.發(fā)展特長,自信“幼苗”能參天
(1)抓住機會,適當點撥
我從學生那里了解到,小A雖然文化課成績不行,但是在體育方面有特長。因此,我聯(lián)系了小A的體育老師,希望他上課時能夠多關注小A,發(fā)展他的體育強項。
(2)鼓勵參與,綻放光芒
在四年級的運動會上,我鼓勵小A作為運動員代表班級出戰(zhàn),最終他獲得了男子50米跑的銀牌。在學校足球聯(lián)賽上,作為守門員,他一次又一次的精彩表現(xiàn)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喝彩。四年級下學期,他因此獲得了學?!敖】礩OYO”的稱號。
(四)勤“澆灌”——構建家校橋梁
家庭教育對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從中協(xié)調,通過勤“澆灌”,讓家校之間形成相對輕松的教育氛圍,為隨班就讀的多動癥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
1.換位思考,充分理解
很多時候,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并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知道應該如何去做。多動癥學生的家長更是束手無策,心力交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更應該理解家長,及時了解情況。
(1)提前了解,心中有數
四年級開學前,我了解到小A來自單親家庭,母親忙于生計,平時沒有多余的時間照顧孩子。小A犯錯時,總是以暴力教育為主。
(2)給予理解,寬容以待
每一個“特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個特殊的家庭,教師應該了解其家庭情況,換位思考,不可盲目行動。
在這樣家庭環(huán)境下成長的小A一定是缺乏關愛和安全感的,這樣的家長一定也是無助的,他們都需要老師的幫助。老師要給予充分的理解,并對他們多加包容。
2.明確要求,形成合力
在對多動癥學生進行教育時,教師要學會從家長處借力。
(1)多方關注,無間交流
開學第一個月,我每天都要和小A媽媽通電話,匯報他當天在學校里的表現(xiàn),小A媽媽也會在家校本上反映他在家做作業(yè)的情況。
我建議家長在家要多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多和孩子暢聊學校生活,并且及時記錄,在孩子進步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2)耐心溝通,即時評價
我們在教育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校時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學習和活動,但是一回到家,就完全變了。這是因為在校老師要求嚴格,而父母往往任其發(fā)展,沒有明確的要求。如果想要真正改掉多動癥學生身上的毛病,家校要用同樣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并及時給予評價。
經過一年多的教育實踐,小A在各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課堂上,他已經能夠坐在座位上聽講了,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也基本上都能夠主動完成;下課時,能夠和同學們友好地玩耍,幾乎很少和同學發(fā)生矛盾,還有了自己的好朋友;考試時,能夠認真地答題,成績也有了相應的提高。小A正逐步擺脫缺乏安全感的狀態(tài),融入正常的學校生活。
多動癥學生自身情況比較復雜,需要家長、老師、學校和社會的多方助力。我們如何通過不同的活動去了解學生,如何在活動中對多動癥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引導,仍需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施靜平,侯紅寶. 探討多動癥兒童的教育策略[J].華夏教師,2019(25).
[2]張立勝,陳垣,張莎莎,佟丹.兒童多動癥的病因調查及干預分析[J]. 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5(06).
[3]張海蕓.論隨班就讀智力落后兒童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和對策[J]. 中國特殊教育,2006(04).
黃晨霜?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