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謝稚柳作為近現(xiàn)代書畫名家,在眾多領域中都有杰出成就。他不僅詩書畫兼具,而且在鑒定領域也獨樹一幟。其書畫創(chuàng)作具有自己獨特的闡發(fā),區(qū)別于宋元時期的繪畫風格,將水墨與色彩完美融為一體。文章研究的重點在于謝稚柳對于畫史的補充及其自身風格的轉(zhuǎn)變。
關(guān)鍵詞:落墨;青色;畫史
一、補充畫史
謝稚柳出生于江蘇常州,著有《敦煌石室記》《敦煌藝術(shù)敘錄》《鑒余雜稿》等。他初習陳老蓮,后上溯宋元繪畫,又應張大千之邀前往敦煌開展學術(shù)研究等經(jīng)歷,為其進行書畫鑒定奠定重要基礎。新中國成立后,謝稚柳一直從事書畫鑒定等工作,飽覽歷代名家名作。他鑒定強調(diào)書畫的筆墨特點、風格形式等,這與其繪畫創(chuàng)作的經(jīng)歷密不可分(圖1)。因古代學術(shù)史的書寫概括等問題,給后人閱讀帶來不便。而謝稚柳基于自己對書畫鑒定的研究,成功彌補了中國繪畫史上的許多空白。
謝稚柳通過觀察和研究徐熙的《雪竹圖》(圖2),從而推演已經(jīng)失傳的“落墨法”及其應用,“落墨法”對謝稚柳后期繪畫風格的轉(zhuǎn)變起著非常大的作用和影響。徐熙的畫風一反當時宮廷畫院精謹艷麗的風格,用墨色去表達心中所想、眼中所見,最后再以簡單敷色,自創(chuàng)“落墨法”。蘇軾曾題詩曰:“卻因梅雨丹青暗,洗出徐熙落墨花?!贝司湔切煳醯摹奥淠ā?。然因流傳過程中種種不可抗拒的自然和人為因素,徐熙作品現(xiàn)已不存,導致“落墨法”也不得而知。20世紀四五十年代后,謝稚柳任職于上海博物館,該館大多數(shù)書畫藏品都是經(jīng)其鑒定或收藏。當謝稚柳看到《雪竹圖》后,經(jīng)過對其筆墨風格的仔細觀察,便認定這幅圖是徐熙的作品。對他來說,這是一次巨大的收獲。因為徐熙作品能看到的少之又少,而有如此“落墨法”特點的作品更是讓人驚喜萬分,這對于中國美術(shù)史的發(fā)展可謂是彌補了一個缺口。雖徐熙作品現(xiàn)已少見,但仍可見到不少古代經(jīng)典著作對于“落墨法”的記載?!秷D畫見聞志》記載徐熙的“落墨法”:“落墨為格,雜彩副之,跡與色不相隱映?!敝x稚柳曾對徐熙的“落墨法”進行專題研究,梳理談及徐熙“落墨法”的理論著作,逐步得出相應的理論成果。
《宣和畫譜》曰:“且今之畫花者,往往以色暈淡而成,獨熙落墨以寫其枝葉蕊萼,然后傅色,故骨氣風神,為古今之絕筆?!敝x稚柳提出《宣和畫譜》只是在講解上色的過程,并進一步提問其墨如何落而色又是如何加?接下來又談及北宋李薦《德隅齋畫品》曾錄徐熙的《鶴竹圖》:“根干節(jié)葉,皆用濃墨粗筆,其間櫛比,略以青綠點拂,而其梢蕭然有拂云之氣?!闭绽钏]所言,“落墨”不過是濃墨粗筆勾勒輪廓,然后在墨上加一點顏色。《夢溪筆談》也曾記載關(guān)于徐熙的“落墨法”:“徐熙以墨筆畫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氣迥出,別有生動之意?!贝伺c李薦的說法相似。然米芾卻對黃筌、徐熙的畫法有不同的觀點,米芾曾論及:“黃筌畫,不足收,易摹。徐熙畫,不可摹?!敝x稚柳綜合上述歷史人物的觀點對徐熙的“落墨法”作進一步分析:“用墨筆將其枝葉蕊萼的陰陽和凹凸勾勒出來,其余細微部分略加顏色。對于物體,一定將其放在真實的環(huán)境當中,細致勾勒。以墨去表現(xiàn)物體的形神,而設色只處于次要位置。整個主體跟隨環(huán)境的變化,來調(diào)整墨色的濃淡、用筆的粗細等。因此這種風格是獨特的、與眾不同的,故而也是充滿神奇色彩的?!敝x稚柳對于徐熙的“落墨法”進行一次前所未有的整理和歸納,使得如今的我們得以窺見徐熙“落墨法”的絕妙之處,這是對于畫史的一次更新補充。
二、畫風轉(zhuǎn)變
謝稚柳基于對徐熙“落墨法”的研究,再加上個人身體原因,其畫風開始轉(zhuǎn)變,與之前形成較大的反差。他所強調(diào)的“落墨法”,講究“以墨為格,雜彩副之,互不相掩映”,正是在這一原則驅(qū)使下,使得謝稚柳的作品開始出現(xiàn)大量的顏色,這在他以前的作品中從未出現(xiàn)過,用色大膽,效果明艷(圖3)。
在此以中國傳統(tǒng)色彩觀念中的“青色”,解讀謝稚柳的《白荷圖軸》(圖4)。青色包括藍色、綠色、黑色等含義,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詞匯。東漢劉熙曰:“青,生也,象物生時色也”,青色代表大地復蘇的蓬勃朝氣。歷朝歷代對于青色的表述還有很多,如青史、青春、青年、青絲、青睞等一些詞匯,青具有美好寓意并代表人們的殷切希望?!对娊?jīng)·小雅·采綠》曰:“終朝才菉,不盈一匊。予發(fā)曲局,薄言歸沐。終朝采藍,不盈一襜。五日為期,六日不詹……”可以將菉理解成黃色,黃色與藍色進行混合得到綠色,這是實踐操作所得出的經(jīng)驗。正因如此,“菉”字就被當成“綠”字的造字依據(jù),“菉”通“綠”?!盾髯印駥W》曰:“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边@里所說的藍就是藍草,藍草的葉子可制成藍色染料,其色為靛青。而我們常見的青絲,指代的是黑色的頭發(fā),青色在時代發(fā)展的背景下一步一步地擴充自己的含義。古代常以玄指代黑色,根據(jù)《說文解字》中的“玄為黑而有赤”,玄并不是純黑,而是黑與紅相互摻雜。
歷代文人墨客對于墨的喜愛,從流傳下來的《程氏墨苑》《方氏墨譜》等作品中可以得見?!稓v代名畫記》記載的“運墨而五色具”,進而表述“墨分五彩”,通過水的多少表現(xiàn)出濃、淡、干、濕、黑等色階的變化。中國畫之所以令世人著迷、沉醉其中,不僅在于墨色的變化,更在于色的變化,正如徐熙“落墨法”的“以墨為格,雜彩副之。墨不礙色,色不礙墨”,可以說墨色的濃淡變化表達了文人心中所念,是中國畫中抒發(fā)文人情感的獨特形式。同樣在謝稚柳的作品中,也可看到墨黑與藍綠之間的關(guān)系。謝稚柳《白荷圖軸》的整體畫面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以顏色的深淺為分界線,顏色較重的部分為下,較淺的顏色為上。整個畫面將清新感與厚重感巧妙結(jié)合:厚重感來自于下半部分的荷葉,先以濃墨粗筆橫掃荷葉的輪廓,深淺不一,層次分明。然后以藍色作為配色附著于荷葉之上,藍色與黑色相互呼應、合二為一、互不掩映。上半部分以青綠色調(diào)為主,白色的荷花搭配綠色的荷葉,清新自然,兩種顏色之間相互碰撞,生生不息。整個畫面?zhèn)鬟_出春夏之氣息,最為獨特之處在于藍色與黑色的疊用。這也是謝稚柳花鳥畫風格的獨特之處,顏色大膽使用,彩墨搭配別出新意,令人眼前一亮。
三、結(jié)語
中國傳統(tǒng)文人筆墨既是一筆財富,也是一塊瑰寶。然而傳統(tǒng)的文人氣韻需要在歷史長河中不斷賦予其新的藝術(shù)價值,這種價值的賦予與藝術(shù)家的生平經(jīng)歷有著極其密切的關(guān)系。正如謝稚柳對于傳統(tǒng)文人水墨的描繪,咫尺之中展開畫面,墨與彩之間相互關(guān)聯(lián)。與此同時,謝稚柳對于徐熙“落墨法”的推動也是中國美術(shù)史上的一大進步,為其晚年風格的轉(zhuǎn)變提供一個新的起點與契機,這是全新的改變,更是全新的嘗試。而本文最后以青色為切入點去研究謝稚柳的《白荷圖軸》,也是在嘗試一種新的解讀方法與手段,追隨先生的腳步,旨在提供一個新的視角和一種新的認識。
參考文獻:
[1][宋]郭若虛撰;鄧白注.圖畫見聞志[M]成都:四川美術(shù)出版社,1986:95.
[2]宣和畫譜[G]王伯敏,任道斌.畫學集成.石家莊:河北美術(shù)出版社,2002:57.
[3][宋]李廌.德隅齋畫品[G]盧輔圣.中國書畫全書(第一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9:991.
[4][北宋]沈括著;楊靖,李昆侖編.夢溪筆談[M].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2016:83-84.
[5]王秀梅譯注.詩經(jīng)·下·雅頌[M].北京:中華書局,2015:555-557.
[6][唐]張彥遠;周曉薇點校.歷代名畫記[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83.
[7]曾啟雄.制色:中國人的色彩美學[M].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3.
作者簡介:
王夢夢(1999—),女,漢族,河南開封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近現(xiàn)代美術(shù)與美術(shù)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