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雯
詞匯是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時至今日,漢語中存在著許多外來詞匯,我國的詞典編纂事業(yè)對漢語外來詞的收錄也給予高度重視,在此基礎上,對我國詞典中的漢語外來詞進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文章選取1984年版《漢語外來詞詞典》[1](以下簡稱“《漢外》”)和2019年版《新華外來詞詞典》[2](以下簡稱“《新外》”)為封閉語料,以A字母開頭條目為例對比研究兩部詞典的異同。辭書編纂歷來以傳承為主,結合時代特點改革創(chuàng)新,《新外》在編寫過程中以《漢外》作為參考,通過比較分析兩部詞典的編纂體例、收詞數(shù)量、釋義情況等方面內(nèi)容,能夠?qū)σ院笪覈鈦碓~詞典的編纂和修訂有所啟發(fā)。
《新外》是在《漢外》基礎上結合時代特點和社會發(fā)展現(xiàn)狀重新編寫的一部外來詞詞典[3],因此,二者的整體編纂情況既有共同點又存在差異,以下從三方面內(nèi)容對這兩部詞典進行分析。
通過閱讀兩部詞典的凡例部分以及對A字母開頭條目的整理,可以發(fā)現(xiàn)兩部詞典在編纂體例方面既有一脈相承的部分,又有各自的特點,二者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收詞標準
兩部詞典收錄的漢語外來詞基本上都可以概括為四大類:借音詞、借形詞、半借音的混合詞和借自日語的音讀漢字詞,針對某些直接引用或在使用過程中隨意夾帶的外語詞以及語音關聯(lián)度極小的意譯外來詞,兩部詞典均不予收錄。詞典編寫時會涉及專業(yè)術語的收錄問題,在這方面兩部詞典的處理方法略有不同。《漢外》僅收錄一般的漢語外來詞和少數(shù)已經(jīng)在日常生活中轉(zhuǎn)化為普通語詞的專名,《新外》在此基礎上還會收錄部分具有文化、歷史價值和典型翻譯認知價值的專名,豐富了詞典的內(nèi)容,增強了詞典的百科性與知識性。
2.條目安排
兩部詞典的條目都是按照漢語拼音字母順序進行排列的,涉及同一個語詞有多個不同書寫形式時,兩部詞典均選定其中一個作為正體[4],但兩部詞典也存在不同之處。
首先,《新外》強調(diào)漢字后帶有字母的條目都集中排在該同形漢字詞條的最前面,并按照字母順序排列;其次,《新外》中含有特殊符號的詞目按音序排在無符點同形漢字詞目之后;再者,在異體詞問題的處理上,《漢外》只酌情選取其中的一部分作為參見條,而《新外》將所有異體詞都作為副條出條;兩部詞典對主條下異體詞的標注方法也不同,《漢外》用“又作”二字表示,《新外》以“異”的形式列出。
3.詞源標注
兩部詞典都用“源”引出詞源部分,但后續(xù)內(nèi)容的標注方式不同?!稘h外》用中文方括號引出直接詞源的進一步考證,并在源出詞的釋義上加單引號;《新外》在一個詞條有多個可能源語時用分號隔開,必要時用“一說”表示,并以“注”引出進一步的解釋、說明或溯源。相比之下,《新外》詞源考證部分的內(nèi)容更加清楚簡潔,使用漢字標注代替符號標注,也便于人們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4.補充說明
《漢外》收錄詞條主要包括外來詞的漢字書寫形式、讀音、釋義、詞源及考證這四個部分,《新外》在此基礎上補充了書證、知識窗與參見詞三方面內(nèi)容。書證相當于為使用者提供了例句;知識窗補充說明了詞語的得名緣由、詞目釋義的背景知識等內(nèi)容;參見詞指的是詞典中收錄的與原詞條相同、相似、相關的其他外來詞或字母起首詞;詞典結尾還增加了附編,這種形式不僅更加方便讀者查閱詞典,也為以后漢語外來詞詞典的編纂和修訂提供了很高的參考價值。
綜上所述,兩部詞典的編纂體例都努力做到了完備詳盡、邏輯清晰,且《新外》在借鑒《漢外》的基礎上又創(chuàng)新性地增添了部分內(nèi)容,可以更好地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也更加符合詞典編纂的實用性要求[5]。
兩部詞典在收詞數(shù)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漢外》共收錄詞語一萬余條,其中包括某些異體或略體;《新外》中收錄外來詞13300余條,另外還收錄了7000余條異體詞和附編的2000余條字母起首詞,共收錄詞語兩萬余條。以A字母開頭條目為例,除兩部詞典的共有詞條外,《新外》中首字母為A的部分還收錄了單獨出條的異體詞363個,新增詞條279個,各自所占比重如圖1所示。
圖1 《新外》A字母開頭詞條比例分布圖
由圖1可知,《新外》首字母為A的所有詞條中,與《漢外》的共有詞條占比最大;新增條目的數(shù)量約占總數(shù)的四分之一,可見漢語外來詞已經(jīng)逐漸成為我國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發(fā)展態(tài)勢也是十分迅猛的。
《漢外》和《新外》作為不同時代背景的產(chǎn)物,都較為科學全面地收錄了人們普遍接受和廣泛使用的漢語外來詞,但《新外》作為我國目前最新的一本漢語外來詞詞典,不僅是對《漢外》的重新整理歸納,也順應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和時代特點,在收詞原則方面有新的進步。
1.規(guī)范性原則
《新外》嚴格按照國家的語言文字發(fā)展政策進行編寫,除個別詞語外,詞典的字體以國務院2013年頒布的《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為準、字音以普通話規(guī)范讀音為標準,且對詞條的釋義客觀簡明、邏輯清晰,符合詞典編纂的規(guī)范性原則。
2.時代性原則
詞典編纂是一項長期性工作,需要跟隨時代的腳步推陳出新、與時俱進[6]。從《漢外》到《新外》經(jīng)過了四十年的時間,這期間我國吸收了大量的外來詞,也有部分詞語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這就需要我們編寫新的詞典來適應社會的發(fā)展?!缎峦狻吩鍪樟撕芏嘈略~和網(wǎng)絡用語,如“阿瑪尼”“安利”等詞,釋義通俗易懂,讀者查閱詞典時認同感和接受度更強。
3.準確性原則
筆者在整理語料庫時發(fā)現(xiàn)《漢外》在詞條順序上存在一些錯誤,在詞源考證方面也可能不夠準確;《新外》編寫歷時12年,其間經(jīng)過了反復校閱、審查疏漏,對《漢外》中存在的錯誤進行了修正,提升了詞典的準確性。
4.創(chuàng)新性原則
首先,《新外》在編寫時將所有異體詞都作為副條列出,對詞條的收錄更加細致,更便于使用者翻閱詞典;其次,《新外》設置了書證、知識窗、參見詞和附編,這不僅補充拓展了詞條的相關知識,也能幫助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漢語外來詞,體現(xiàn)了《新外》編寫的創(chuàng)新性原則。
就兩部詞典的A字母開頭條目來看,《漢外》共收錄了609個詞條,《新外》共收錄了1194個詞條,其中共有條目為552個。
1.詞源考證分析
兩部詞典的共有條目分別來自英語、梵語、朝鮮語等37種語源,其中英源和梵源外來詞數(shù)量較多,英源外來詞占比最大,有275個詞條都源自英語;佤、黎、哈尼等22種語源的收詞數(shù)量不足總體的1%,整體上詞源分布差異較大。
《新外》和《漢外》的共有條目在詞源考證上是基本一致的,區(qū)別在于《新外》基于更豐富的文獻資料和更全面的審查,對其中的部分詞條進行了修正,針對無法確定具體詞源的詞條,《新外》會將其可能源語全部列出并用分號隔開;源語源詞不詳時,會以圓括號注明“待考”,這體現(xiàn)出《新外》編寫的嚴謹性,這種做法也為后續(xù)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7]。
2.字音字形分析
《新外》在《漢外》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并改進,除了一部分可能會引起誤解的繁體和異體外來詞,其余詞條都盡可能使用簡體字書寫,并且有的外來詞會在原詞條后補充加上表示義類的漢語語素,如《漢外》中的“阿剌吉”在《新外》中變?yōu)椤鞍⒇菁?酒)”,顯而易見該詞條屬于飲食類外來詞,讀者在翻閱詞典時就能一目了然;同時《新外》也對一小部分字音做出了修改,除了“若”字在兩部詞典中的讀音完全不同,其他字音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聲調(diào)的改變,如《漢外》中的“阿瑪(āmǎ)”在《新外》中改為“阿瑪(àma)”,整體上更加符合新時代讀者的閱讀習慣。
3.釋義分析
對兩部詞典共有的552個詞條的釋義進行比較[8],可以統(tǒng)計出其中423個詞條的釋義未發(fā)生改變,另外,129個詞條的釋義有所變化,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共有詞條釋義變化表
總體來看,兩部詞典中詞條釋義的變化類型以詞義豐化和深化為主,這說明同一個外來詞所具備的內(nèi)涵更加豐富,詞典收錄時對詞義的表述也更加細致具體;部分外來詞的詞義發(fā)生了簡化或義值縮小,這說明外來詞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有些詞語可能在某個義項的使用范圍上發(fā)生了變化,或者由于人們都不再使用該義項而直接被淘汰,那么詞典在對詞條進行解釋時也相應地對這部分內(nèi)容做出修改,體現(xiàn)出詞典編寫的嚴謹性和與時俱進的特點。
4.語義類別分析
兩部詞典中的共有詞條按照語義類別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宗教神話、器具材料、化學物質(zhì)、醫(yī)藥、歌舞、貨幣等二十類。其中,人物稱名、宗教神話和化學物質(zhì)類外來詞占比較大,詞條數(shù)量均超過80個;體育、衣物飾品、飲食、政治、疾病和學科類外來詞占比較小,詞條數(shù)量少于10個。由此可見,兩部詞典中不同類別的外來詞收錄差異較大。
從整體上看,兩部詞典收錄的共有詞條種類豐富,注重全面性,覆蓋面廣,努力做到了兼具百科性、知識性與實用性。
經(jīng)過近四十年的發(fā)展,我國對外來詞的吸收范圍更加廣泛,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多,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使用外來詞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因此《新外》的編寫順應時代變化,酌情增收了一部分外來詞[9]。以A字母條目為例,《新外》增收的具備實際概念義的詞語共有279個,下面從詞源分布和語義類別兩部分對這些詞條進行分析。
1.詞源分布
《新外》的新增條目分別來自英語、日語、法語、突厥語等33種語源,其中150個詞條源自英語,由此可見新增條目以英源外來詞為主,而阿拉伯、朝鮮、馬來、豪薩等19種語源的外來詞數(shù)量少于3個,整體詞源分布不均,呈現(xiàn)出極端分化的現(xiàn)象。這種情況背后折射出英語作為全球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具有強大的影響力,豐富的語源種類也說明語言間的相互接觸是不可避免的。
2.語義類別
按照詞語的語義對《新外》增收條目進行分類,可分為醫(yī)藥、體育、植物、器物、化學物質(zhì)、宗教神話等16大類。
在《新外》增收的279個A字母開頭條目中,醫(yī)藥類詞語有60個,數(shù)量最多,這從側(cè)面證明了近四十年我國更加關注醫(yī)療領域的建設,醫(yī)藥行業(yè)的發(fā)展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體育、歌舞樂器、飲食類詞語的數(shù)量也有較為顯著的增長,這說明我國在滿足人民物質(zhì)生活需求的同時越來越注重提高精神生活的質(zhì)量,也更加重視體育、文化等領域的全方位建設。
《新外》的增收詞條反映出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對新事物的吸收更加包容化、多元化,語言的影響力體現(xiàn)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世界各國也可以在彼此的密切交流和聯(lián)系中取長補短,從而更好地推動自身建設。
兩部詞典首字母為A的詞條中,除共有條目外,《漢外》還有57個差異詞條,分別來自苗、蒙古、藏、滿、鄂溫克等15種源語;這些詞條可分為宗教、人物稱名、器具材料、植物、動物、食品、衣物、其他等8種語義類別。
《漢外》獨有詞條的詞源更多來自于我國少數(shù)民族,且語義類別以人物稱名為主,同時還涉及衣物、食品、器具材料等類別,整體上比較貼合人們的日常生活。然而,這些外來詞在《新外》重新編寫時被刪減,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出詞語的優(yōu)勝劣汰原則和我國大力推廣普通話取得的成效,尤其是人們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到的詞語,有必要對其進行統(tǒng)一和規(guī)范;其次,某些不符合漢語語法規(guī)律的外來詞也必須被剔除,例如《漢外》中“阿剌罷”“阿剌忽中”“阿蘭”都是“殺”的意思,三個詞語分別代表過去時、未來時和現(xiàn)在時,而漢語是典型的孤立語,基本不以詞的形態(tài)變化表示時間范疇,因此,這種外來詞也會被漢語的詞匯系統(tǒng)所淘汰。
隨著我國語言文字事業(yè)規(guī)范化建設,少數(shù)民族使用的詞語也和20世紀80年代有所差異,《漢外》在當初編寫時對其進行收錄體現(xiàn)了詞典的時代性和全面性原則,而《新外》將其刪減也是詞典編纂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的表現(xiàn)[10]。
由表1可知,共有詞條在釋義方面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語義豐化、義位豐化和義值深化,詞義簡化和縮小的情況在外來詞的總體變化趨勢中所占比例較小,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在編者的個人知識儲備更加豐富、可供參考的文獻資料更加全面、對外來詞的研究程度更加深入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新外》編寫時對外來詞的釋義更加嚴謹科學,尤其是對一些專業(yè)術語的解釋更加完善、具體,刪除了詞條中已經(jīng)過時的、不再被人們使用的義位,與《漢外》相比釋義更加精準。
另一方面,隨著時代發(fā)展和信息化網(wǎng)絡化社會建設,人們在溝通交流時所需要的詞匯也在增加,但有些時候,我們想要表達的意思一時之間想不到合適的新詞來形容,這種情況下人們很可能會選擇使用能夠聯(lián)想到的詞語來代替。這種做法順應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符合詞語的經(jīng)濟性原則,增加了某些詞語的義位,避免涌現(xiàn)大量新詞、造成詞匯系統(tǒng)的混亂,語義和義位的豐化也體現(xiàn)了漢語詞匯的能產(chǎn)性和可塑性。
《新外》相較于《漢外》增收了很多詞條,兩部詞典在收詞數(shù)量上產(chǎn)生較大差異的原因,一方面是《新外》將所有的異體詞條逐一列出,這樣更加方便使用者查閱詞典,實用性更強;另一方面,詞匯是變化最快的語言要素,信息化時代下詞語的傳播速度更快且易于被人們接受。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們國家引進了越來越多的外來詞,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經(jīng)成為人們?nèi)粘I钪斜夭豢缮俚?、為人熟知并頻繁使用的詞語,那么這些外來詞就非常有必要被專門收錄進詞典中[11]?!缎峦狻纷鳛槲覈壳白钚碌囊槐緷h語外來詞詞典,勢必要對現(xiàn)有的外來詞,尤其是近年來出現(xiàn)的新詞進行整理歸納,以達到規(guī)范使用、廣泛傳播的目的,因此,《新外》收錄的詞條數(shù)量也會相應增多。
《新外》是以《漢外》為參考、在其基礎上重新整理修訂的,二者具有很強的可比性。以A字母開頭條目為例,《新外》在收詞數(shù)量上大概是《漢外》的兩倍,兩部詞典的共有詞條來源均以英源為主,同時也收錄了一部分來自其他國家或我國少數(shù)民族的外來詞,詞語類別涉及眾多領域,體現(xiàn)了外來詞對漢語詞匯的影響之深、范圍之廣;在釋義方面,《新外》對詞義的解釋更加科學合理、清楚簡潔,補充拓展了很多相關知識;在收詞原則方面,《新外》做到了創(chuàng)新性、實用性、研究性、時代性、規(guī)范性的統(tǒng)一[12],符合詞典編纂一般性原則的同時又有自己的特點,詞源考證更加準確,收詞原則與詞典編纂目標相匹配,詞語釋義與時俱進,為日后我國漢語外來詞詞典的編寫提供了新的范本。
詞典編纂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項長期性的復雜工作。本文通過對比《漢外》和《新外》的A字母開頭條目,希望能為我國漢語外來詞詞典的修訂提供一些建議,同時希望引起更多學者對漢語外來詞詞典的關注,積極參與到詞典的研究與編寫中去,繼承發(fā)展前人的研究成果,不斷改進、開拓創(chuàng)新,推動我國漢語外來詞詞典編纂事業(yè)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