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怡霖
蘇州人愛甜,是刻在骨子里的傳統(tǒng)。看那曲徑通幽,采蓮月下,桃花楚楚,流水潺潺,一絲一毫,一點一滴,皆浸潤著魚米之鄉(xiāng)的甜味兒。
清早,一邊看著時間,一邊干嚼著面包,越是焦急,反倒越是難以下咽,干澀的口中無香無味。這時,奶奶從廚房捧出了一碗桂花雞頭米——熱氣騰騰,平淡的湯面上飄著幾點金黃,煙火裊裊,有種說不出的帶著煙火氣的安心。
輕舀一勺塞入口中,紅糖味的酥酥的雞頭米迅速化開,夾著金桂的清香,甜意漫溢于齒間。在蘇州,秋天的清晨,一碗甜食才足以治愈人心。
漫步于平江或山塘等古巷,總不會忘了小巷深處的海棠糕。酒香不怕巷子深,不過走進巷口幾步,海棠糕的香味便已迎面襲來,樸素里帶著幾抹醇厚。賣糕的老奶奶,在日光的沐浴中,在搖椅上躺著,一曳一搖間皆是漫長的時光。收音機里還播著熟悉的評彈,吳儂軟語,細腔低聲,仿佛幾十年沒變過。端立的墻磚街石將這兒的隨和生活與瑣碎紅塵隔阻,不愿這不多的清閑之地生出幾株繁雜。一口咬下去,桂花糕的味道依舊,甜中帶著點素雅,“安寧”得讓人有些陶醉。
其實,在遙遠的春秋時期,這里也曾是一塊紛爭之地。吳越之戰(zhàn),讓蘇州人民痛苦不堪。百畝良田,顆粒無收,從前輝煌的戲臺,被煙火熏燎得只剩下絕望的灰燼。
要不是翻閱史料,我這個自小于蘇州長大的人恐怕永遠也不會知道,這樣靜謐寧和的地方,竟也燃起過連綿的戰(zhàn)火,升起過茫茫的狼煙。誰也不知道,蘇州的甜,是蘇州人民大難后莞爾一笑的達觀。
園林依然纖巧,桃花依然燦爛,生活也依然平靜,戰(zhàn)火就像灰燼,一縷春風(fēng)拂過,湮沒于時間的長河中,甜味依舊彌漫于姑蘇城。
蘇州的甜味,是蕭瑟秋天治愈人心恬適,是幽幽古巷的一絲恬靜,亦是大苦后那一曲豪邁的曠達。
(指導(dǎo)教師? 胡?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