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娟
懂些文史知識的人,初看到王安憶的《長恨歌》會覺得有些納悶兒,這個題目不是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嗎?后來,各朝的文學家還根據(jù)這首敘事詩編織出來不少關于李隆基和楊玉環(huán)的愛情故事,如白樸的《梧桐雨》、吳世美的《驚鴻記》、洪昇的《長生殿》。王安憶用了這個名字,不會還寫李楊二人的愛情故事吧?他倆這點兒事翻來覆去,從古到今,都被寫爛了!幾十萬字的小說都寫了,她王安憶偏偏想不出個書名?打開書一看,不對,不是李楊二人的愛情故事,是一個叫王琦瑤的小姑娘從青春到暮年,從被追捧到被嫌棄,從生至死的故事,和白居易的《長恨歌》一點兒關系都沒有!
真的沒有關系嗎?有,而且關系很大!她為小說命名《長恨歌》大有深意。她蹭一下白居易熱度的想法肯定是有的,但不重要,重要的是借《長生殿》愛而不得的故事主題增加自己文本的厚重性。白居易的《長恨歌》講的是封建社會的愛情悲劇,王安憶的《長恨歌》講的是現(xiàn)代社會的愛情悲??;白居易的《長恨歌》講的是帝王和皇后的愛情悲劇,王安憶的《長恨歌》講的是普通男女的愛情悲??;白居易的《長恨歌》講的是男權社會的愛情悲劇,王安憶的《長恨歌》講的是平等社會的愛情悲劇。二者故事背景、小說人物、社會制度雖然都不相同,但愛情失敗、心靈痛苦的故事主題是永恒的,愛情的悲傷不僅古人要面對,今人和那些未來人同樣得承受。這樣就將兩個看似不相關的事物連接起來,達成命名目的的同時,一方面可以引得人們好奇感,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故事的厚重感,這大抵是王安憶以此命名的原因吧。
一、千古砌成愁
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主要敘述了唐玄宗李隆基和楊家女兒楊玉環(huán)的愛情始末?!皸罴矣信蹰L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c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睆臈罴遗畠鹤兂蓪m中貴妃,從勵志天子到懶政昏君,從天生麗質(zhì)到萬千寵愛于一身,這三句詩將李楊二人的恩愛纏綿、玄宗怠政誤國,以及玄宗沉溺溫柔鄉(xiāng)等內(nèi)容,作出凝練又明晰的概括。李楊二人多么希望這樣的生活能夠永遠持續(xù)下去,可天總是不遂人愿。緊接著,“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里。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安史之亂爆發(fā),本該駐扎在王朝北部,戍守邊境的安祿山卻打著“清君側(cè)”的旗號,帶兵打到了都城長安腳下。事態(tài)緊迫,玄宗帶著心愛的楊貴妃南下,行進至馬嵬坡(今陜西省興平市西)時,六軍不行,軍士嘩變,兵將一致要求處死楊貴妃。玄宗無可奈何,楊貴妃被迫自盡。楊貴妃死后,白居易用了大段的篇幅描寫玄宗孤苦、失落、慘痛的心境。之后,為了重溫舊夢,玄宗不惜依靠術士,用法術天上地下地尋找,以求慰藉。愛侶之死,對玄宗而言,此前共筑的愛巢不復存在,并且永遠找不出第二位楊貴妃,他的相思、悔恨表達出了《長恨歌》的主題—愛而不得。
每有一種欲望無法填滿時,心里就覺得既空落落又滿當當;站著欲坐,坐了欲走;也不知饑飽,也不覺困倦。心里就一個念頭,焦躁,最后這種焦躁化成一個字—愁。李隆基想要見到楊玉環(huán)就是一種欲望,但他的這種欲望無法被滿足,就像是餓肚子的人,一直吃不到東西就會餓死一樣,長久見不到楊玉環(huán)的他也會死掉。物質(zhì)方面的東西可以簡單解決,精神方面的卻沒法兒治,就像瓷碗里面浸上的污漬,就算這碗被打碎,那污漬也不會消失。
之后出現(xiàn)的小說或是戲曲,盡管情節(jié)、結(jié)局各有不同,但都同樣包含著故事的最初的那個主題—愛而不得。這種不滿足的情緒就像那瓷碗里的污漬,就算粉身碎骨,就算骨肉消弭也長存心中。這以后的“長恨歌”悲劇因素就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一直傳到王安憶。
二、王琦瑤的愁
在小說《長恨歌》中,出現(xiàn)了五位對王琦瑤而言十分重要的男性,并貫穿其人生始終。王琦瑤和這五位男性有著不同的情感糾葛,或相愛,或離別,或怨恨,或遺憾,結(jié)果都是愛而不得,有的造成了她心中的愁,有時候她成了對方的愁。這五位男性分別是李主任、阿二、康明遜、老克臘、程先生,他們也分別代表著王琦瑤的幾種欲望,有權財?shù)挠?、安全的欲望、情愛的欲望、青春的欲望等。當然,反過來,這五位男性對王琦瑤也有自己各不相同的欲望。關于欲望的規(guī)律是一種欲望暫時滿足之后,另一種欲望就會立刻跳出來,新的欲望滿足之后就又會跳出另一個新的欲望。但在現(xiàn)實中的大多數(shù)時候,欲望總會按時出現(xiàn),卻不能次次滿足。這種現(xiàn)象也造成了人物心中愁緒的堆疊,以及彼此關系的分分合合、又愛又恨。
“李主任”,這都不算是一個名字,只是一個稱呼,代表著一種地位,代表著一種權力的稱呼,所以他和王琦瑤的愛情關系從一開始就不純。這種不純的愛情中包含著權色交換和王琦瑤的安全欲望。
“上海小姐”,正如導演所說,“那就對了,其實為的就是這些大亨的女兒,‘上海小姐是大亨送給他們女兒和情人的生日禮物,別人都是作的陪襯,是玩弄里的玩弄”。這場比賽就是權力和錢財?shù)谋荣悾蹒庍@樣一個平民家的女兒只是一個陪襯??衫钪魅斡袡嘤绣X,在“上海小姐”的決賽中,王琦瑤想要勝出,需要自己的美貌,但更需要李主任的權和財。王琦瑤在經(jīng)歷了這樣的比賽后,在了解了這樣的比賽規(guī)則后,又面對著李主任的錢權炮彈,怎能不從。
王琦瑤的安全欲望一個方面來自李主任的權和錢,另一個方面來自李主任政客慣有的周到。錢權可以滿足王琦瑤官太太的欲望,周到讓王琦瑤覺得自己是一個被照顧得很幸福的孩子。在這段愛情中,李主任處于主導地位,他動用錢權讓王琦瑤當上“上海小姐”,他利用權財滿足王琦瑤的物質(zhì)欲望,滿足王琦瑤對愛情的部分憧憬。李主任又是一個熟絡官場人際的成熟男性,王琦瑤的小心思、小脾氣、小欲望,李主任都能面面俱到,這讓一個初嘗愛情滋味的少女覺得這就是愛情。
李主任的出現(xiàn)是為了給王琦瑤制造一起愛情事件,讓她嘗嘗愛情的滋味是什么,但他給王琦瑤的愛情又不是愛情完整的味道,其中總?cè)鄙冱c兒什么,這造成了王琦瑤心中的遺憾和不滿。這實際不是不能忍受的,但隨著李主任的離去,王琦瑤意識到這只是愛情中的一個類別,混雜著權力和欲望的愛情。他的離去使王琦瑤的愛情觀念得以生長,她認識到相聚就要相別,這讓她的心中生發(fā)出一種愁緒,那就是永別之苦,也使她產(chǎn)生一個問題,愛是什么?這也為王琦瑤后來的人生際遇開辟出一條道路,讓她在這條路上自己去體會什么是愛。
在李主任離開后,為了消愁,王琦瑤搬到了鄔橋的外婆家,這里有她愛情路上必須遇到的一個人—阿二。阿二是王琦瑤理想愛情投射到現(xiàn)實中的一個影子,一個未來,所以這個愛情事件注定結(jié)不出果實,但在王琦瑤心上又烙下了一個擦不去的印記。王琦瑤的舅外公是做醬豆干的,阿二父親是開豆腐店的,醬豆干需要豆腐,就像王琦瑤的愛情需要一個對象一樣。在這段感情故事中,二人誰也沒有開口說破那層關系,像是參禪,說些不著邊際的話,可話里話外含著的都是彼此相戀的禪意。這段故事無須結(jié)局,只是王琦瑤在經(jīng)歷了一段畸形愛情后,在通往她理想愛情時的一座橋梁,或者說阿二只是王琦瑤理想愛情的一個模板,但這模板里還缺點兒東西,缺了些可以保障愛情穩(wěn)定的經(jīng)濟和成熟。
阿二去了上海求學,王琦瑤帶著心上的印痕繼續(xù)她的愛情之路。王琦瑤在上海的平安里住了下來,開個小診所度日。她表面上平靜如水,內(nèi)心還在不停地尋找愛人。這時候康明遜出現(xiàn)了,他有人品、有家底、有門第,是個王琦瑤愛情的理想人選。
和李主任發(fā)生的那次愛情王琦瑤屬于被動,和康明遜的這段愛情王琦瑤則屬于沖動,她被愛情中的理想對象沖昏了頭,且她的愛情觀本就感性、沖動,只圖目前的歡愉,根本不敢奢望未來。因此,她一見康明遜便渴望投入其懷抱,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互相愛慕、暗暗試探,二人終成伴侶—臨時的伴侶。但愛的悲劇也立刻來到,王琦瑤肚子里的嬰兒像個絕緣體,把兩團火隔絕開來,破壞了此前歡愉關系的同時也破壞了這樁曖昧不明的愛情。
王琦瑤為愛奮不顧身,找了替身薩沙做孩子的父親,但薩沙和康明遜一樣,有便宜可占時跑得夠快,便宜占夠了跑得也夠快。和這兩位的相戀和失戀又在王琦瑤的心上刻上了兩條深深的印子??得鬟d給她刻上的是真愛的失去,薩沙給她刻上的是人情冷漠。
孩子的父親跑了,程先生卻出現(xiàn)了。程先生是最早出現(xiàn)在王琦瑤生命中的男性,但他愛得真摯、單純,一看到王琦瑤住進李主任安排的公寓,立刻跟逃命似的離開了上海,人雖然離開了,心卻片刻未離,他還像曾經(jīng)那樣真摯、單純地愛著王琦瑤,但王琦瑤已經(jīng)不是十幾年前那個少女。程先生自以為可以包容王琦瑤的一切,不管她怎么樣,但最后一刻,他再次依依不舍地逃跑了。愛情總是就在眼前,仿佛近的一伸手就能夠到,但你真伸出手,眼前的愛情似乎只是個幻影。王琦瑤愛過、愁過,但那還不是完整的愛與愁。
五十多歲的王琦瑤遇到了老克臘,克臘是colour的音譯,意思是舊的色彩,這些人物也象征著復古。這一老一少就在派對上相遇、相知,揣著對彼此的渴望和好奇陷入了熱戀,實際二人只是想從對方身上找到自己丟掉的或是渴望的東西。王琦瑤感慨曾經(jīng)的自己是“上海小姐”,容貌姣好卻總是遇人不淑,美好的時光都被浪費掉了,眼前這個年輕人可以彌補自己逝去的青春。老克臘覺得自己生不逢時,他認為自己根本不應該屬于這個時代,而應該屬于王琦瑤那個時代。老克臘的復古正迎合了王琦瑤的懷舊,二人金風玉露一相逢,一拍即合。但老克臘虛幻的欲望來得快去得也快,他懷念的是王琦瑤那一整個時代,而不是那個時代留下來的一個半老徐娘。所以,在王琦瑤身上體驗一番那個時代的殘影后,老克臘便在王琦瑤家樓下默默注視,算是告別。這一別,王琦瑤的愛情歷程算是完滿了。這個年輕人又在她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跡。
王琦瑤這一生中遇到的五位男性,都或多或少地給她帶來了愛情的某種體驗,他們告別時也在王琦瑤的心上留下了深深淺淺的刻痕,這一條條痕跡就是一塊塊憂愁,堆滿了王琦瑤的心田。
三、古今互文,綿綿無期
互文性,指的是不同文本中的同一故事主題彼此交相輝映,相輔相成。
從唐代到現(xiàn)代,從白居易到王安憶,從楊貴妃到王琦瑤,時代不同,作者不同,主人公不同,但故事的主題—愛情的遺憾,一模一樣,千古未變。這本身是兩個完全不相關的故事,經(jīng)王安憶這一巧思,用同一名稱將古今文本連接起來,使故事主題更加飽滿,使其內(nèi)涵更加豐富,使讀者產(chǎn)生更多聯(lián)想。
故事主題的飽滿體現(xiàn)在,我們再讀《長恨歌》時,不管是白居易的還是王安憶的,我們都會由此想到彼,由彼想到此。內(nèi)涵的豐富體現(xiàn)在,我們再讀《長恨歌》時,不管是白居易的還是王安憶的,會讓我們從過去想到現(xiàn)在,從現(xiàn)在想到未來,再從未來想到過去,愛而不得的遺憾就算歷經(jīng)千萬年也永遠不會消失。對于讀者來說,我們再讀《長恨歌》時,不管是白居易的還是王安憶的,還會讓我們想到愛情本身,它的迷人之處在于甜蜜,更在于甜蜜背后所隱藏的捉摸不透。
自此長恨變成了人們心中悠悠的長調(diào),一刻不停地回蕩下去。
本文系煙臺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項目“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大學生言語行為融合路徑研究—以煙臺科技學院為例”(項目編號:YTSK-2023-473)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