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高校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重要陣地。為了充分發(fā)揮高校意識形態(tài)主陣地的作用,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引領思政課、“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課、社會實踐踐行思政課的方式上好思政課,將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師主體與教學優(yōu)質方法平臺、教學保障體系相融合,優(yōu)化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路徑;馬克思主義理論;“四史”教育
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辦好思政課,是我非常關心的一件事?!保?]黨中央從黨的領導、教師主體地位、“八個統(tǒng)一”等方面闡述了如何上好思政課,這為思政課建設提供方法論指導。學界則主要從教學方法、教學平臺等方面探析如何上好思政課。而運用馬克思主義研究范式,分析“馬克思主義理論引領思政課、‘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課、社會實踐踐行思政課”的研究議題較少。為此,筆者以黨中央的重要指示為方向,結合高校思政課的實際需求,在馬克思主義研究范式的基礎上,探析新時代優(yōu)化高校思政課建設的實踐路徑。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優(yōu)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引領力
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積極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正確的引領作用。為此,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引領思政課建設,保障思政課建設的正確方向。正如馬克思所言:“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保?]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新時代青年的頭腦顯得尤為重要。因此,上好思政課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以多樣化的形式優(yōu)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引領思政課的合力。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思政課建設提供思想之基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上好思政課最好的教科書。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征程中,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青年頭腦。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積極組織出版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通過創(chuàng)辦《前鋒》《中國共產黨黨報》等刊物武裝青年頭腦,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致力于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堅守馬克思主義理論主陣地。毛澤東同志曾發(fā)表《反對本本主義》《矛盾論》《實踐論》等文章,為青年武裝頭腦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石。中國共產黨還通過開設學習培訓班、開展整風運動等方式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堅定青年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信仰。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后,毛澤東同志依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思想,結合中國發(fā)展實際,主持《毛澤東選集》的編撰、宣傳工作,為堅定青年的理想信念提供了理論載體。改革開放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逐步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政課,就是要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保?]因此,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青年頭腦成為高校思政課建設的主要任務。一方面,教師要系統(tǒng)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準確把握時代發(fā)展主題,引導學生領悟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理力量,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引領新時代青年的思想定位、政治方向,營造高校學生用心、用情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良好氛圍。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國內外形勢,培養(yǎng)青年的責任感、擔當感,使其建構國家與個人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意識,推動其投身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
(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引領思政課建設
上好思政課,高校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揮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引領力,處理好教學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系。為此,高校教師必須著眼于教師主體、課堂教學改革兩個方面。其一,提升思政課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能力?!稗k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4],教師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者、弘揚者,必須提升思政課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知水平,強化教師自身的人格素養(yǎng)、學術素養(yǎng)等。教師要深刻透徹探析馬克思主義理論,要以教育部制作的“思政課導學”課件、講義、專題片等為指導,以富有感染力、表現力的語言形式進行思政課教學,把思政課講深講透講活,讓馬克思主義理論真正走進思政課堂、入腦入心。同時,教師要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研究范式探析當今時代熱點、難點話題,讓高校學生自覺抵制錯誤思潮、摒棄錯誤行為。其二,實現思政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性改革。高校學生是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對象,所以必須充分調動其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自覺性、主動性。教師要將教學資源與時事政治緊密結合,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并以啟發(fā)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感悟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諦。同時,教師要準確把握運用于思政課建設的新興技術,在啟發(fā)式、互動式、體驗式教學的基礎上,把思政課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增強思政課的政治性、藝術性,將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入耳、入腦、入心,優(yōu)化高校思政課正確意識形態(tài)的引領力。
二、積極加強“四史”教育,優(yōu)化“四史”教育的感召力
“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我們比其他任何一個先前的哲學學派,甚至比黑格爾,都更重視歷史。”[5]在2019年3月18日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是最好的老師”[6],闡述了講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價值意義,這不僅體現出高校學生學習歷史的使命,而且彰顯了我國對“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課的重視程度。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師應積極加強“四史”教育,多措并舉促進“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
(一)“四史”教育為思政課建設提供精神之鈣
“四史”是上好思政課最好的教科書。各高校要重點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憲法法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等設定課程模塊,開設系列選擇性必修課程。[7]一方面,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揭示了中國共產黨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馬克思主義行。自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浴血奮戰(zhàn),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堅定實行改革開放,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進入新時代,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qū),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最終勝利,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持續(xù)奮斗?;仡欬h史,中國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八氖贰苯逃谌胨颊n教學之中,有利于高校學生堅持以史為鏡、以史為鑒,深刻認知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增強新時代青年的愛國意識,站穩(wěn)社會主義主陣地。另一方面,高校要大力弘揚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中形成的精神譜系。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探索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鑄就了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旗渠精神等偉大精神。學習領悟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有利于高校學生汲取艱苦奮斗、守正創(chuàng)新的精神動力。因此,講好思政課必須大力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用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精神感染、激勵高校學生奮力前行。
(二)整合“四史”教育資源,助力思政課建設
要上好思政課,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整合“四史”教育資源,并將其融入思政課建設中。教師必須精心籌劃“四史”教育系統(tǒng)工程,明確“四史”學習重難點,踐行“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課堂。其一,精心籌劃“四史”教育系統(tǒng)工程?!八氖贰苯逃谌胨颊n堂不等于“四史”內容與思政課簡單相加,而是要依據不同的思政課需求,把“四史”教育部分內容融入思政課堂,闡釋理論的緣由、發(fā)展走勢等。教師既要加強“四史”教育組織建設,合理構建教育組織體系,又要落實“四史”教育考核評價機制,依托融媒體等載體,建立思政育人品牌,真正實現“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課堂的常態(tài)化;教師既要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增強高校學生學習“四史”的興趣,又要豐富關于百年黨史的學習內容,通過思政精品課資源庫實時更新教學案例,充分發(fā)揮黨史育人作用。其二,明確“四史”學習重難點。教師要清晰認知“四史”發(fā)展全過程,了解“紅色基因正是共產黨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碼”[8],突出黨史在“四史”教育中的核心位置,同詆毀黨史的行為做斗爭,敢于亮劍、勇于亮劍、善于亮劍,堅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理清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內在邏輯關系,讓高校學生真正愛史愛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其三,實踐與“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課堂相結合。教師要以本地區(qū)紅色文化資源為載體,組織高校學生進行實踐研學,切身體會紅色文化資源的魅力,以大學生講思政課、思政微電影等形式呈現學生已學知識,使其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三、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優(yōu)化社會實踐的踐行力
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評判教師是否上好思政課的唯一標準就是實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要把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保?]教師要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法論原則,實現思政課與實踐教學有機統(tǒng)一。
(一) 社會實踐為思政課建設提供育人之源
實踐是上好思政課最好的教科書。毛澤東強調,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tǒng)一觀。[10]教師必須優(yōu)化實踐課堂與理論課堂相結合的合力。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為上好思政課提供實踐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打贏了脫貧攻堅戰(zhàn),使我國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摘帽,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完成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基礎上,我國開啟了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致力于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思政課教學素材的重要來源,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重視實踐中的教學資源,引領高校學生立大志、樹新風。另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探索出的偉大精神為高校學生提供行動指南。中國共產黨在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過程中形成了“上下同心、盡銳出戰(zhàn)、精準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11]的脫貧攻堅精神,我國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科學家精神……這些以典型事例、感人故事為依托的偉大精神,充分展現了中華兒女的家國情懷,為高校學生學好思政課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動力。
(二)拓展思政課育人空間,優(yōu)化思政課建設
上好思政課,必須優(yōu)化思政課融入社會實踐的合力。一方面,教師要統(tǒng)籌好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的關系。教師要把思政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以國內外形勢為背景,探析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成發(fā)展過程,引導學生深刻認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由之路,感知思想小課堂折射出的社會大課堂。將思政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要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教師要以思政課走出校園的形式擴寬思政課受眾體,豐富發(fā)展新時代青年的思想體系,進而拓寬思政課內容的實踐根基,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格局。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思政課走進社會生活。馬克思主義者認為理論源于實踐,為了擴展思政課的理論素材,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信念,高校學生有必要以研學、調研等方式感知社會生活狀況,認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的卓越成就,增強高校學生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感知力。思政課走進社會生活有利于高校學生探索社會生活中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為高校學生學好思政課奠定實踐基礎。同時,高校教師應積極邀請模范人物進課堂,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以鮮活的例子講好思政課,增強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積極性。另外,高校還要建立健全思政課走進社會實踐的體制機制,從頂層設計出發(fā)建立社會實踐考核制度,“因地制宜制定實踐教學大綱,納入培養(yǎng)方案、嚴格課時要求、規(guī)范教學手冊,構建實踐教學課程體系”[12],推動實踐教學貫穿思政課程體系,營造學校與社會共同育人的氛圍。
總之,上好思政課,我們必須多措并舉優(yōu)化新時代思政課建設的實踐路徑。把新時代青年放在時代潮流中去,放在“四史”教育的長河之中,將思政課內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在理論與實踐、國內與國外、課堂與課外的融合之中闡述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話題,形成社會大課堂、網絡云課堂、思政小課堂協(xié)同育人格局,用中國故事感動人、用中國情懷感染人、用中國精神感化人,增強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情懷,使學生真正做到入腦入心、真學真用,實現學生與時代同頻共振。
參考文獻
[1][3][4][6]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4-16.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20.
[7]中辦國辦印發(fā)《意見》 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N].人民日報,2019-08-15.
[8]張晨陽.精準把握大思政課建設的利、理、力[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4(12):27-31.
[9]習近平在湖南考察時強調 在推動高質量發(fā)展上闖出新路子 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湖南新篇章[N].人民日報,2020-09-19.
[10]毛澤東選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297.
[11]習近平.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2021年2月25日)[N].人民日報,2021-02-26.
[12] 朱旭.“大思政課”理念:核心要義、時代價值與實踐路徑[J].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1(5):10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