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決定了語文課堂是我們實施德育的主陣地。語文教材中的每一首詩詞、每一篇小說、每一部戲劇,都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好素材。新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下冊第八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體現(xiàn)的是“心懷天下,堅守道義”的擔當精神。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吨G太宗十思疏》中的“十思”內容廣泛,大致可分為五個方面:戒奢以儉、戒驕以謙、戒游以敬、戒蔽以正、戒謬以公。這“十思”極具現(xiàn)實意義,好似一面面鏡子,可以觀照每個人的言與行。
魏征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一生六易其主?!罢妗笔瞧渥顬轷r明的性格特征,“不做忠臣,做良臣”是其作為臣子的人生信條,“敢諫善諫”使其贏得了“諍臣”的美譽。魏征對于唐太宗而言,意味著什么呢?唐太宗說:“貞觀以前,從我平定天下,周旋艱險,玄齡之功,無所與讓。貞觀之后,盡心于我,獻納忠讜,安國利人,犯顏正諫,匡朕之違者,唯魏徵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笨梢哉f,唐太宗在位期間能出現(xiàn)貞觀之治的景象,魏征功不可沒。
唐太宗李世民跟隨其父親李淵反隋取得天下。即位后,他吸取隋煬帝覆亡的教訓,保持了節(jié)儉、謹慎的作風,實行了不少利國利民的政策。經(jīng)過十余年的治理,內外無事,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興土木,廣求珍寶,四處巡游,勞民傷財。對此,魏征極為憂慮,他看到了繁榮背后隱藏著的危機,于是“頻上四疏,以陳得失”。《諫太宗十思疏》(以下簡稱“疏”)是其中的第二疏。唐太宗看后猛然醒悟,寫下了《答魏征手詔》,表示從諫改過。這篇疏被唐太宗置于案頭,奉為座右銘,時時警醒著他。
“疏”中的“十思”不僅是唐太宗的緊箍咒,也是包括學生在內的普通人的緊箍咒。下面,筆者就從五個方面談談“十思”帶給我們的一些啟示。
一、戒奢以儉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這是魏征給唐太宗的第一、二條建議,意思是做國君的人,要做到一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到用知足來自我克制,將要興建什么就想到要適可而止來使百姓安定。他希望唐太宗能夠做到戒奢以儉,學會知足。這兩條建議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是針對唐太宗在國家內外無事的情況下逐漸驕奢忘本、大興土木、勞民傷財而提出來的。
從古至今,戒奢崇儉的故事有很多。北宋名臣司馬光在其家書《訓儉示康》中說:“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jié)用,遠罪豐家。”反之,“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其子司馬康在父親的教育下,從小就懂得儉樸的重要性,他以此家訓為行動的綱領,不斷地鞭策自己,最后以儉樸、廉潔而揚名于世。
以此“鏡”觀照現(xiàn)實:對于日常餐飲中的浪費行為,習近平總書記曾用了8個字作出評價:“觸目驚心、令人痛心!”從中央到地方,從單位到家庭,從干部到百姓,都應行節(jié)儉、戒奢侈。
二、戒驕以謙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這是魏征給唐太宗的第三、四條建議,意思是想到處于高位就要保持謙虛的態(tài)度并加強自我約束,害怕驕傲自滿就要像江海那樣能夠處于眾多河流的下游。他希望唐太宗能約束自我,謙虛謹慎。
處于高位者,如果驕傲自滿,就會產(chǎn)生很嚴重的后果。楚霸王項羽英武不凡,力拔山河,擁有百萬雄兵,但他沒有把亭長出身的劉邦放在眼里,結果敗在劉邦的手下,自刎于烏江。明末農民起義的領袖李自成率大軍攻陷北京,建立大順王朝,但他及其手下驕傲自滿,腐化墮落,很快就被吳三桂給打敗了。
以此“鏡”觀照現(xiàn)實:史玉柱是具有傳奇色彩的創(chuàng)業(yè)者之一。他曾經(jīng)是莘莘學子萬分敬仰的創(chuàng)業(yè)天才,后來卻因為一件事成了無數(shù)企業(yè)家引以為戒的“失敗案例”。被譽為“十大改革風云人物”之一的史玉柱在廣東珠海創(chuàng)辦了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團,1992年,他決意在珠海蓋中國第一高樓,但當時他手里的錢僅僅夠為這棟樓打樁。聯(lián)想集團的總裁柳傳志這樣形容當時的史玉柱:“他意氣風發(fā),向我們請教,無非是表示一種謙虛的態(tài)度,所以沒有必要和他多講。而且他還很浮躁,我覺得他遲早會出大婁子。”后來,巨人大廈很快便坍塌了。史玉柱一夜之間負債2.5億……
史玉柱這一次的失敗正說明了“謙受益,滿招損”“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的道理,值得人們深思。
三、戒游以敬
“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這是魏征給唐太宗的第五、六條建議,意思是喜愛狩獵就想到網(wǎng)三面而留一面,擔心意志松懈就想著做事要慎始慎終。魏征希望唐太宗行事要有度,慎始慎終。
做人應有尺,行事要有度??鬃诱J為,“釣而不綱,弋不射宿”是仁善的體現(xiàn)。
以此“鏡”觀照現(xiàn)實:一名非常富有的商人同時接到了好幾單買賣,有房地產(chǎn)開發(fā)的、有汽車投資的、有種植果園的……這時的他面臨一個選擇:是都選還是選擇其中的一個用心投資?他原本想選擇其中的一兩個去投資,但后來被利益沖昏了頭腦,選擇了好幾個項目去投資,最后賠了個底朝天。
慎始慎終,不單是對唐太宗的要求,也是對每一個普通人的要求。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慎始慎終。在一般情況下,許多人都能做到“慎始”,卻很少有人能做到“慎終”。比如,中考后,踏入高中大門的學生一開始還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能勤奮刻苦地學習,可到了高二,就有不少人變得得過且過。這真是驗證了魏征的話:“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p>
四、戒蔽以正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這是魏征給唐太宗的第七、八條建議,意思是擔心言路不通而受蒙蔽就要想到虛心采納臣下的意見,考慮到朝中可能會出現(xiàn)讒佞奸邪就要想到端正自我才能鏟除奸邪。他希望唐太宗可以廣開言路,遠離奸佞之臣。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睘檎咭訌娮晕倚摒B(yǎng)。
以此“鏡”觀照現(xiàn)實:反腐專題片《國家監(jiān)察》第二集的《全面監(jiān)督》播出了賴小民案。片中披露賴小民在華融集團獨斷專行的程度超乎想象。按規(guī)定,國有企業(yè)的“三重一大”事項必須由上級黨委會集體決策,但賴小民經(jīng)常自己直接拍板,聽不進任何意見。
在官場上,有些官員能做到清廉拒腐,是因為他做到了“打鐵還需自身硬”“身正不怕影子斜”。
五、戒謬以公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這是魏征給唐太宗的第九、十條建議,意思是施加恩澤時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過度獎賞,動用刑罰時不要因為一時發(fā)怒而濫用刑罰。他希望唐太宗做到賞罰分明,不可因個人的喜怒而過度賞罰。賞罰不明,則易產(chǎn)生不公;不公則易生亂;生亂就易導致政局不穩(wěn)乃至國家滅亡。
以此“鏡”觀照現(xiàn)實:很多單位都設立了考核機制,如果領導無視規(guī)則,僅憑個人喜惡進行賞罰,結果必是大部分員工不滿,同事關系惡化,工作氛圍變壞,工作效率低下,大量員工跳槽。在學校,如果班主任賞罰不明,僅依個人喜惡來賞罰,結果必是大多數(shù)學生不滿,同學、師生之間關系緊張,班風不正。
以“十思”之鏡觀照他人,觀照自己,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必將走得更好、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