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黨史研究》《黨的文獻》《黨史研究與教學》《當代中國史研究》 發(fā)表的文章不含在內)總論
百年黨史視野中“大黨”概念的歷史考察(樊宸余王久高)思想教育研究2024.3
出場、演變與形塑:現代化的概念史考察(陳紅娟姚新宇)社會科學2024.4
“通心”:社會主義文學的開會書寫(高強)開放時代2024.2
民間文獻中冀北一個村莊的財務史
——以1977—1984年“賬外賬”為中心的考察
(張海榮)中國經濟史研究2024.2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少年中國學會與新文化運動(下)(桑兵)學術研究2024.3
新文化運動與出版物的勃興(桑兵)學術月刊2024.3
“新青年”的身份書寫與角色塑造——基于《新青年》的文本考察(秦飛鄧純余)學習與實踐2024.4
以思想之新求中國之新——五四新潮中的《新中國》雜志(楊宏雨賀曉航)理論學刊2024.2
《建設》雜志的馬克思主義傳播及其評價(周東娜)理論學刊2024.2
皖籍進步青年的思想轉變與身份轉換——以1919—1923年安徽青年運動為中心(王久高吳雨眠)廣東黨史與文獻研究2024.2
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比較研究(肖甡)北京黨史2024.2
中國共產黨法治思維的早期探索:以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裁判委員會為例(張?zhí)鹛鹜醣郑┙髫斀洿髮W學報2024.2
從上海臨時市政府看北伐時期中共建政(張仰亮)歷史研究2024.3
共產國際、中共與北伐戰(zhàn)爭期間的蔣唐之爭(楊陽)蘇區(qū)研究2024.2
中國共產黨對新經濟政策的認識探究(1921—1927)(趙虎)上海黨史與黨建2024.2
血脈流動:中共早期的書報流通與政治革命(1921—1927)(龍偉徐洋)新聞與傳播研究2024.3
中共在浙江的組織建設研究(1922—1929)——以“兼團黨員”“兼黨團員”為中心(吳淼黃文治)蘇區(qū)研究2024.2
社會性質問題論戰(zhàn)的起點——20世紀20年代前期留日學生關于社會經濟問題的討論(劉奎)文史哲2024.2
論建黨前后和大革命時期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蔡凱文王剛)理論月刊2024.4
中共早期紀念列寧活動及其功能表達(鄭之欣曾銀慧)社會科學動態(tài)2024.4
中共早期特派制度、特派巡行制度和巡視制度關系辨析(賀寶玉張莉梅)廣東黨史與文獻研究2024.2
秋收起義部隊蘆溪宿營和移營問題研究(張輝海)蘇區(qū)研究2024.2
1928年阜陽武裝起義稱謂問題新探(楊新宇)阜陽師范大學學報2024.2
中共閩東地區(qū)革命與民團組織研究(1927—1935)(許彬陸發(fā)春)蘇區(qū)研究2024.2
中央蘇區(qū)報刊的“紅色”媒介批評(胡丹)江西社會科學2024.3
蘇聯(lián)經濟建設成就在1930年代中國的輿論傳播效應(閻書欽)河北學刊2024.2
紅四方面軍與楊虎城第十七路軍統(tǒng)戰(zhàn)關系述論(任惠林陳紅)長征學刊2024.2
土地革命時期中共江西地方組織應對經費問題研究(戴利朝李時民)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24.2
晉西北士紳參觀團赴延安訪問之影響(李建權盧佳麗)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24.3
金庫與抗幣:國共關系視野下浙東抗日根據地的對敵金融斗爭(姜建忠劉俊峰)史林2024.2
國共離合與中共在東江地區(qū)戰(zhàn)略部署的調整(楊天明楊賀然)廣東黨史與文獻研究2024.2
抗戰(zhàn)時期中共對國民革命的重估與自省(溫程)蘇區(qū)研究2024.2
抗戰(zhàn)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興家計劃與生產動員——以華中抗日根據地為中心(侯艷興)蘭州學刊2024.4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與美軍觀察組的氣象合作(趙紅黃海濤)延安大學學報2024.2
延安時期報刊的個體閱讀研究(蔣建國)江西社會科學2024.3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49年北平鐵路系統(tǒng)的接管與改造(曲成舉雍曉夏)北京黨史2024.2
民主協(xié)商與勞資合作:1949年前后北京市勞資集體合同運動研究(黃利新張麗)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24.2
上海解放初期中國共產黨對各類物資的接收與管理(錢晉)江漢論壇2024.3
新中國成立初期上海工人新村建造與集體主義新風尚培育(嚴運樓肖丙浩)上海黨史與黨建2024.2
從上海解放紀念日的設立看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紀念活動(張勵)上海黨史與黨建2024.2
從階級動員到社會整合:新中國成立初期廣東江門民主改革運動論析(連文妹)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24.2
主動適應與制度創(chuàng)新:新中國初期的實物本位貨幣核算體系(徐鵬)人文雜志2024.4
1952年中國農民代表赴蘇參觀團述評(肖釗)中國農史2024.2
家屬互助辦福利:“一五”期間工房托兒站在上海(夏雪)安徽史學2024.2
政治動員視野下的集體經濟發(fā)展路徑——以人民公社時期四川戰(zhàn)旗大隊為例(張藝英馬黎)開放時代2024.2
20世紀50年代婦女社會勞動與家務勞動的矛盾沖突及政策因應(萬軍杰王泓)社會科學動態(tài)2024.3
20世紀50年代前期鄉(xiāng)村干部思想的社會主義改造——以農村建黨為中心(何志明)上海大學學報2024.2
成分、工具與技術:20世紀50年代浙江海洋漁業(yè)合作化研究(葉君劍)中國經濟史研究2024.2
地區(qū)沖突與國際貿易:中印邊界沖突對子爵號飛機交付的影響(李繼高)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24.2
勞動與平等:上海青年支援新疆的性別敘事(1963—1966)(易海濤)安徽史學2024.2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黃河下游引黃灌溉失序原因重探——以人民勝利渠為中心(袁坤)廣東黨史與文獻研究2024.2
三線建設初期工業(yè)布局中的央地關系研究(張楊)學術界2024.3
地方政府在三線鐵路建設中的角色與地位(黃華平)學術界2024.3
安徽小三線企業(yè)職工教育研究(徐有威張勝)學術界2024.3
打造“蓄水池”:20世紀六七十年代家庭外包生產的機制分析(林盼朱妍)開放時代2024.2
集體化時期“包”的基層實踐與制度演變(李田玉)廣東黨史與文獻研究2024.2
改革開放新時期《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起草中的國際共運因素論析(許沖)廣東黨史與文獻研究2024.2
改革開放初期黨的領導制度的重塑與重建(1978—1987)(葉新璐)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2024.1
工業(yè)化,還是去工業(yè)化——現代化在1980(蔡翔)文藝理論與批評2024.2
中國文化市場政策的變遷與演進——基于1988—2021年政策文本的分析
(吳承忠徐竹嫣)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24.2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流行語變遷的分期研究(梁云云)海南師范大學學報2024.2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歷史決議研究回顧與展望(洪汛)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24.2
人物研究
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的農民觀及其實踐——以《毛澤東選集》中“農民”一詞的運用為中心(陳紅民王錦濤)蘇區(qū)研究2024.2
毛澤東發(fā)表《將革命進行到底》及其歷史意義(張皓)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24.2
《毛澤東著作選讀》版本考(陳鵬鳴)毛澤東研究2024.2
如何重新激活民權文化革命的“歷史使命”:瞿秋白對革命文藝大眾化運動的探討與構想(路卡)文藝理論與批評2024.2
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時期的秦邦憲(秦紅)近代史研究2024.2
葉盛吉:從“皇民化模范”到中共臺灣地下黨員(趙一順)臺灣歷史研究2024.2
戰(zhàn)后中共在臺灣的隱蔽戰(zhàn)線——洪國式個案探微(林威杰)臺灣歷史研究2024.2
(吳志軍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