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逐漸深入,高考英語中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考查形式逐步確定為應用文與故事續(xù)寫兩種。這其中,應用文相較于故事續(xù)寫是獲取高分門檻較低的項目,因此成為日常寫作教學訓練的重點,許多一線教師都在單元整體教學甚至單元每個板塊的教學中插入了應用文寫作的練習。然而,不少教師對于《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下文稱“新課標”)的學習不夠透徹、對于新高考的導向作用不夠明確,導致在日常的應用文寫作練習中設計了很多并不符合新高考、新課標精神的練習。
一、應用文寫作練習設計現(xiàn)狀
(一)任務脫離生活實際,阻礙學生輸出真實內容
新高考以來,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新高考寫作部分的考查模式,許多一線教師都在日常的教學中設計了應用文練習幫助學生訓練。這些練習,大都是對以往高考真題的模仿。一般來說,教師先根據(jù)應用場景給應用文分類,然后再進行練習設計、寫作教學。常見的分類有邀請信、申請信、活動報道、求助信、通知等,然而這些任務常常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而要求學生就自己并未經(jīng)歷過、并不熟悉的內容寫作,學生往往難以寫出真實、有意義的內容。例如,有的教師要求學生為學校的茶文化節(jié)寫一篇活動報道。并非每個學校都舉辦過茶文化節(jié),許多學生沒有相關的經(jīng)歷,只能靠想象與編造活動的內容來完成寫作任務。再如,通知文體一般要求簡潔、明了,通常是以分條列點的方式呈現(xiàn),而在某些教師設計的練習中,學生卻被要求寫出一篇連續(xù)的長文,這本身就不符合通知文體的特點。我們所提倡的英語寫作練習,應該是既能鍛煉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又能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而不是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和不符合應用文文體特點的練習。
(二)格式趨于死板、僵化,限制學生謀劃篇章結構
目前,典型的應用文寫作格式是在描述了寫作的情境后,以“內容包括”引出寫作的要點。如活動報道類練習中的“內容包括”就常常有“活動目的、活動內容和活動反響”三點。這種設計固定了文章的格式結構,省去了學生謀篇布局的功夫。學生甚至不需要思考一個活動報道應該包括哪些方面,只要直接對著給出的三個要點往上套就可以了。但是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的語言能力包括運用語篇知識的能力。在上述練習中,學生運用語篇知識的能力未能得到考查,謀篇布局的能力也未能得到鍛煉。不論是從人才選拔的角度看,還是從知識拓展的角度看,都是不科學的設計。
(三)內容提供過分詳細,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
在一些應用文練習中,我們看到題目中不僅有不真實的任務、規(guī)定好的格式,甚至格式中要套用什么內容也用中文標注了。例如,要求學生將自己假想為一名在英國的交換生,要給當?shù)氐囊粋€夏令營寫申請,內容包括自我介紹(包括英語能力)、參加意圖(介紹中國、了解其他國家)和希望獲準。在這種類型的考題中,學生幾乎成為翻譯的機器,只需要思考“介紹”“英語能力”“了解其他國家”等用英語如何表達即可,至于一封志愿者職位的申請信需要包含什么內容、是否需要自我介紹、自我介紹需要提到哪些重點、如何體現(xiàn)自己的誠意讓自己的申請更易被通過等問題完全不需要學生考慮。在作答的過程中,學生哪怕用good,very good這樣簡單的字眼形容自己的英語能力,在考試中也能得到一些分數(shù),如果學生全篇用極簡單的單詞表達清楚意思,教師在評價時也會給予合格以上的分數(shù)。但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學生是否具備高階思維呢?這樣的學生是我們英語教學要培養(yǎng)的人才嗎?學習英語不是簡單的中英文轉換,學生需要把英語當作思考和表達的工具,用它講自己的故事。
二、新課標對寫作部分的考查重點與形式
新課標明確指出,英語學業(yè)水平考試和英語高考的命題要著重考查學生在具體社會情境中運用英語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特別是聽、說、讀、寫的能力。在寫作部分的考查中,試題可以引導學生對現(xiàn)象、觀點、情感態(tài)度進行比較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表達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和價值判斷,以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
新課標中提出的四種寫作部分的考試形式有故事續(xù)寫、看圖寫報告、命題作文與概要寫作,其中最靠近目前應用文命題方向的是看圖寫報告和命題作文兩種形式。看圖寫報告要求考生能根據(jù)所提供的圖形或表格中的信息,以書面的形式呈現(xiàn)圖表中的相關信息和內容,考生需要對信息和內容進行必要的歸納、整理和分析。這一形式是雅思、托福等國際英語水平考試中常見的寫作考查形式,需要學生在面對多模態(tài)語篇時,通過分析、比較等方式歸納整理出主要內容,十分考驗學生信息獲取與整合的能力。
除了以上針對寫作部分的表述,新課標處處可見的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也是寫作部分需要關注的。根據(jù)黨和國家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實施英語教學時,要把育人放在英語教學工作的首位;考查學生英語能力時,要體現(xiàn)試題的育人導向。
三、單元主題引領下的應用文寫作練習設計思路
為解決目前應用文寫作練習設計所存在的問題,并在實際教學中體現(xiàn)新課標精神,筆者依托譯林版選擇性必修二教材,根據(jù)每個單元的主題語境為其設計了合適的應用文寫作練習,現(xiàn)將設計思路做如下闡釋:
第一步,研讀教材,確定單元主題語境與主題意義。在單元授課一開始,教師應當通過研讀教材確定單元的主題意義,進而確定單元的整體教學目標對學生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的要求。以Unit 1 Mass Media為例,本單元的Reading與Extended reading都有一個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分析、判斷、辨別,批判性地看待在各類大眾傳媒中所接收到的信息,在grammar與integrated skills部分又提到了記者的職業(yè)操守與大眾傳媒的變革。
第二步,頭腦風暴,平衡語言能力與思維品質。教師在研讀教材后,對本單元的重點詞匯、短語、句型都會有所了解。在確定單元主題意義之后,對本單元期待學生在思維品質方面有哪些提升也有所了解。此時就需要教師盡力去聯(lián)想單元內的語言知識和思維品質如何能夠相關起來,從而為學生構建真實、有意義的寫作任務。
第三步,查漏補缺,增加前期教學所需知識要點。在設計了真實情境的應用文練習后,教師應當自己嘗試撰寫范文,范文要盡量使用本單元所學詞塊,同時要記錄下可能會給學生造成寫作障礙的單元以外的詞匯知識以及語篇知識,并在前期教學中提前補充,掃清學生寫作時的語言障礙。
以Unit 1 Mass Media為例,我們可以設計出以下應用文練習:
假定你是李華,你發(fā)現(xiàn)你的美國交換生朋友John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一個假新聞,請你給他發(fā)消息告知。
在這個題目中,學生能夠使用本單元課文中的詞塊但不限于以下這些:critical news reader(reading),bring us a more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a situation(reading), checking different sources(reading), draw a more informed conclusion(reading), much easier access to news(integrated skills)。在這個題目中,學生需要思考發(fā)哪些內容的消息,思考后確定內容應包括: (1)開門見山告知John其社交媒體上轉發(fā)的消息是假的。(2)提供證據(jù),如一句話表明“下面是真實可信的渠道發(fā)布的該新聞的鏈接?!保?)就如何做一個更有批判性思維的新聞閱讀者提出簡短建議。如“讀到不太確定的新聞時,多留心一下它的來源,多搜索一下不同來源對同一事件的報道能夠幫助我們更精準地了解該事件?!?/p>
在設計出這個應用文練習之后,教師會發(fā)現(xiàn),要想高質量地完成這個寫作任務,需要補充一些必要詞塊,如“fake news”“the link of the news”,“reliable or official sources”,教師應在前期教學時有意識地、合理地插入這些詞塊的補充,掃清學生完成寫作任務的障礙。至此,一個平衡結合了語言能力與思維品質的應用文練習就誕生了。
再以Unit 2 Sports Culture為例,該單元有大量圍繞體育運動、體育精神、奧運、體育諺語等主題的詞塊,單元整體教學目標中應有“學生在學完本單元后能夠了解奧運、感受到體育運動的魅力、尊重體育精神、理解體育與生活密不可分的關系。”結合此方面,可以設計以下應用文練習:
請大家在課上用英語介紹自己最欣賞的一位運動員,并撰寫一篇介紹的講稿。
在這個題目中,學生可能會用到本單元如下詞塊:a former track and field athlete(reading), the secret of her consistent good performance(reading),rank first(reading),won a hard-fought history(reading), dem-onstrate great talent and personality(reading), deserve applause(reading),acts of sportsmanship(integrated skills),remarkable and unselfish decision(integrated skills)。該寫作任務比較開放,學生如果自身對運動較感興趣且有所了解的可以寫他們自己喜歡的運動員,對運動了解較少的學生也可以在本單元的學習過程中認識到很多優(yōu)秀的運動員,如許海峰、劉翔、Jessica Ennis-Hill、Calssius Clay、Eugenio Monti。在這樣一個比較開放的任務下,學生可以寫關于運動員在專業(yè)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可以寫運動員展現(xiàn)出來的令人敬佩的體育精神(如毅力、團隊精神、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等)。
關于語言障礙方面,學生可能會對用英語表達一些體育賽事的名稱出現(xiàn)困難,教師可在單元伊始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中適當補充國際有名的賽事。如在integrated skills教學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補充一些與體育精神相關的詞匯,如perseverance, never say die,unselfishness,motivated,dedication, de-votion等。另外,學生寫作時還需要注意文體式講稿,在演講中常用的技巧之一就是在開頭用提問引起聽眾對即將聽到的內容的興趣,如“Do you know which Chinese track and field player got the most gold medals?(你知道誰是我國田徑項目中獲得金牌數(shù)量最多的運動員嗎?)”這種語篇類型的特點需要教師在前期教學中安排。
四、教學建議
第一,教師在教學中要強化學生的寫作布局意識。因為未來的應用文寫作考查類型依然會繼續(xù)改變,刪掉框架結構不無可能,因此學生的布局規(guī)劃能力必須在日常教學中得到培養(yǎng)。這個布局不僅是指文章要寫三段,還包括前面提到的對答題紙行數(shù)的分配。在高三教學中,教師應該更多強化在標準化答題紙上寫作文的訓練,讓學生具有兼顧字數(shù)、卷面的意識。
第二,教師在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訓練頻率。例如,曾有應用文練習要求學生介紹自己如何感恩母校,這就需要學生想出一些好的點子,如在母校自己喜歡的角落留影并上傳到社交網(wǎng)絡就是非常生動、真實的點子,而這種點子需要平時很多的思考與觀察才能得來。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訓練學生的這種思維,將真實生活和應用文寫作任務結合起來。如寫比賽,學生要知道比賽的結果一部分可以由現(xiàn)場評委打分,另一部分是online voting system線上投票系統(tǒng)的結果。
第三,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不同的應用文命題形式。應用文寫作的命題現(xiàn)在已經(jīng)逐漸多樣化、開放化,傳統(tǒng)的求助信、感謝信、邀請信等有較為固定的模式已經(jīng)不是現(xiàn)在命題的風格了。以2023年的新課標一卷為例,要求學生向外教說明兩人一組練習口語的弊端并提出自己的建議。這是一個相對開放的寫作任務,需要學生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種分析的結果可以是多樣的,解決的方式也可以是多樣的。再以2023年的全國甲卷為例,要求學生用英語介紹一位歷史人物,這就更加開放,要求學生具有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上文中筆者提到的介紹一位自己欣賞的運動員就是從這里得到的靈感。
目前,新高考依然處于探索階段,每年的應用文考查形式都有變化,但是這種變化是我們一定程度上可預見的,其越來越符合新課標提出的要求。教師要進一步研讀新課標與新教材,結合考試評價的信度、效度等方面,在單元整體設計的基礎上為學生設計理念新、情境真、思維含量高的應用文寫作練習。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附屬中學)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