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指揮大師李德倫的青少年時代①
    —— 作曲家馮燦文口述史料整理

    2023-12-23 23:18:25南京藝術學院流行音樂學院江蘇南京200013
    關鍵詞:師大附中學生

    馮 博(南京藝術學院 流行音樂學院,江蘇 南京 200013)

    李德倫1917 年6 月6 日出生于北京,他年長我(按:本文保留以口述者馮燦文為第一人稱)三歲,我們的相識是在師大附中。我們結識后,很快成為“志同道合”的密友,我經(jīng)常到他家去玩,并且和李德倫以及他的姐姐、妹妹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青年時代,李德倫參加了“一二 · 九”運動,參加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共青團和中國共產(chǎn)黨,李德倫在革命的征程中,結合他自己的個人愛好,發(fā)揮了他的天賦專長,以音樂為武器,為革命事業(yè)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最終成了一位交響樂指揮大師。那么,他是怎樣走上革命音樂家這條道路的呢?

    一、李德倫的家世

    李德倫是回族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祖籍是河北省滄縣李天穆新莊。李家的祖先原籍南京,因扶保明成祖燕王朱棣奪帝位有功,被帶到了北方,安排在河北省滄縣李天穆新莊。李家是大戶,按家譜記載,李德倫是第十七代。到李德倫的祖父李占有一代,因為在當?shù)厥芘艛D,在滄縣待不下去了,就帶了李德倫的祖母、大伯父、兩個姑姑,遷到河北省豐潤縣安家立業(yè),李占有在衙門里應差,在豐潤縣生了李德倫的二伯父和父親李宏春。

    李德倫的父親叫李宏春(字育庠)。清末,李德倫的大伯父李際春在奉天(今沈陽)當統(tǒng)領,把李宏春叫到奉天上了法政學堂。畢業(yè)后,李宏春曾在北平軍警督察處處長馬龍彪手下當審判官,后提升為副處長(中將銜)。當時的北平軍警督察處是主管糾察軍人和警察違犯紀律行為的機構。各路軍閥的散兵游勇傷兵在北京城內(nèi)活動,打架鬧事,軍警督察處抓到鬧事的就審判,打軍棍,甚至槍斃。馬龍彪去世后,由于沒有了后臺,李宏春就失業(yè)了,那是1922 年。賦閑幾年后在天津長蘆鹽區(qū)謀得了緝私統(tǒng)領的職位,其主要任務是緝查私鹽。李宏春干了一個月,月薪800元。張作霖在北京當大元帥時,北平警察總監(jiān)李達三委任他當了北平南郊警察署督察處長,成了北洋軍閥的陸軍少將,授佩三等文虎章和三等嘉禾章。北洋軍閥垮臺后,李宏春長期賦閑,靠積蓄度日。1930 年經(jīng)馬鴻逵①本文是對作曲家馮燦文之有關指揮家李德倫相關口述史料的爬梳與整理,由筆者執(zhí)筆整理,馮燦文為筆者祖父。馮燦文(1920 年4 月20 日—2015 年4 月18 日),北京人,國家一級作曲,音樂教育家,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曾任山西省音樂家協(xié)會副主席、安徽省美學學會會員、安徽省社會學學會顧問。他與李德倫結識是在1931 年,那一年他考入北京師范大學附中(以下簡稱師大附中)的初中。此后,他們成為“志同道合”的密友,并且保持終生。2001 年李德倫先生去世后,已經(jīng)81 歲的馮燦文陸續(xù)留下一些回憶“錄音”,其中對李德倫先生青少年時代的追憶彌足珍貴。現(xiàn)將這些回憶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本文整理過程中,得到何孝廉教授指導,特此鳴謝。推薦,李宏春到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手下當了省政府咨議??箲?zhàn)爆發(fā)以前,北寧鐵路局局長陳覺生和平綏鐵路局局長張維藩就任命他在這兩個局之間做聯(lián)系協(xié)調的專員,月薪200 元。

    李宏春交際很廣,曾同孔祥熙是拜把兄弟,北洋軍閥時期,與他有來往的名人還有曾任國務院總理的馬福祥和后來當過上海警備司令的楊虎。陳獨秀當教授時,李宏春同他也有來往。

    李宏春好聽京劇,常同著名的京劇演員來往。如余叔巖、楊小樓、馬連良、李少春等,同唱京韻大鼓的藝人良小樓也有來往。李德倫少年時跟著父親去聽京劇,受了不少的熏陶。李宏春還愛把唱京韻大鼓、梅花大鼓的藝人叫到家里來唱堂會,李德倫在少年時也就受到曲藝音樂的熏陶。李宏春特別愛同唱戲的人來往,李宏春每天叫一個說書的來唱大鼓書《三國》《水滸》《三俠五義》《大小五義》《施公案》,李德倫最喜歡聽《聊齋》。說書的人在廊子里說,李宏春在屋子里聽,他和姐妹們就搬個小板凳在院子里聽,經(jīng)常聽到晚上十點鐘,星期天從下午就聽到晚上。

    那時,北京飯店也舉行音樂會,像外國音樂家海菲茲、克萊斯勒那樣的著名演奏家都來北京飯店開過音樂會。李宏春常去北京飯店聽鋼琴音樂會和小提琴音樂會。李宏春有個好朋友叫王漢卿,外號“王大個子”,小提琴拉得很好,他們經(jīng)常來往。王漢卿是袁世凱總統(tǒng)府樂隊的隊長,這個樂隊也可作為儀仗隊使用,樂隊里有弦樂器,李德倫在那里見過貝斯,覺得很好玩。當時,北京有幾個拉小提琴很好的,有一個叫全子鶴,是清朝的貴族,拉得最好,常在六國飯店和外國人一起演奏;還有一個叫趙年奎,曾在蕭友梅先生辦的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樂隊里拉首席。李宏春曾經(jīng)說過,在北京飯店里有個外國音樂家能在鋼琴上即興彈奏,人家要他彈什么,他就彈什么。比如刮風、下雨、頤和園,等等。通過這些可以知道李宏春很喜歡西洋音樂。

    李德倫當然受到了父親的影響。1935 年,李德倫聽過俄羅斯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亞賓(Chaliapin Fedor Lvanovich,1873—1938)的獨唱音樂會。夏里亞賓到中國來只帶著一種節(jié)目單,上面印有他經(jīng)常演唱的100 首歌曲的英文歌詞,并且都編上了號。音樂會開始時,為他彈伴奏的鋼琴家先上臺演奏兩首鋼琴曲,例如肖邦的《敘事曲》等,然后夏里亞賓上臺來說“唱第五號”,就唱節(jié)目單上印有的第5 首歌曲。唱完后,他再說“下一個唱第65 號”,然后就唱第65 號那首歌。音樂會上要演唱哪幾首歌曲都是他預先計劃好的,不再另印節(jié)目單。

    夏里亞賓在音樂會上總是先演唱巴洛克時期的神劇詠嘆調,然后順著歷史的發(fā)展唱古典的、浪漫的歌曲,如舒伯特、舒曼的藝術歌曲,然后是歌劇詠嘆調,如羅西尼的《塞維利亞的理發(fā)師》等,最后是俄羅斯歌劇《鮑利斯·戈多諾夫》。中間休息時,他就到后臺去吸煙。休息后又是鋼琴獨奏,鋼琴演奏完了以后他唱些民歌,如《伏爾加船夫曲》等。

    這次音樂會的宣傳搞得非常好。北平的報紙用整版篇幅介紹“低音歌王”夏里亞賓,說得非常詳盡、生動,所以票價雖然很貴,但還是座無虛席。

    音樂會在北京飯店禮堂開,也就是現(xiàn)在的老北京飯店的中餐廳。音樂會后,禮堂舞廳里就跳交際舞。這些給李德倫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在日寇投降后,因為兒女李德倫、李菊同都在外地繼續(xù)革命工作,不能回到北平他的身邊,李宏春精神苦悶,終日酗酒,于1946 年因心臟病去世,時年56 歲。

    李德倫的母親叫鐵桂蘭,沈陽人。李宏春在奉天法政學堂時,看中了沈陽女子師范學校一個姓鐵的回族女生。鐵家是做馬匹生意的,有時很有錢,有時也窮。正當鐵老太爺沒錢的時候,李宏春上門去求親,老太爺就答應了。結婚時,鐵桂蘭才15 周歲。鐵桂蘭結婚后改名為李鐵根,字敬歐,取敬佩歐陽修之母教子有方之義。1914 年,鐵桂蘭在豐潤縣南關老家生了第一個女兒李菊同(三姐)。不久,全家遷到北平,先住在椿樹胡同,后住在鷂兒胡同。1917 年6 月6 日,李德倫在鷂兒胡同出生(李家兒女們是大排行,稱五哥)。

    李德倫的第一位音樂老師就是他母親。李家里有一架鳳凰牌簧風琴,她母親彈著風琴,李德倫學著唱。母親教給他的第一首歌叫《春之花》。李德倫到70 多歲時還能背得出這首歌和大部分歌詞。我就《春之花》這首歌曾請教過著名音樂學家錢仁康教授。據(jù)錢先生說,這首歌是清末民初無錫人華航琛根據(jù)德國民歌《春天來了》的曲調填寫的,歌詞在沈慶鴻(即沈心工)1913 年2 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民國唱歌集》里可以查到。李德倫家里還有一臺留聲機,20 世紀20 年代傳到中國來的,那是手搖發(fā)條、用鋼唱針放黑色膠木唱片的帶喇叭的唱機。家里唱片有王雨田的《打棍出箱》、譚鑫培的《秦瓊賣馬》《洪羊洞》、李吉瑞的《刺八杰》,都是京劇唱片。聽這些唱片就是李德倫少年時的主要音樂生活之一。

    小時候的李德倫是小少爺,喜歡往大伯父李際春住的西院跑,西院丫頭多,他午飯、晚飯都在西院吃,直到該睡覺時母親差人來喊他才回家。

    五六歲時,李德倫表哥王春蔭中學畢業(yè)后找事做,住在李家,教李德倫念國文課本:“人手足刀尺、山水田、狗牛羊……”后來,從老家又來了一個本家,在清真寺當“海里發(fā)”(注:中國伊斯蘭教清真寺經(jīng)堂學員的稱謂,學十幾年畢業(yè)后可以掛帳子當阿訇),每個星期來家里教李德倫念經(jīng),阿拉伯文,講《可蘭經(jīng)》的故事和《天方夜譚》。七八歲時,李德倫發(fā)現(xiàn)“下房”又是個新天地,年輕的男仆們都住在下房,他們都會講故事,講華人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經(jīng)歷。還有一個仆人當過搶險的河兵,講如何搶險。老媽子給他講農(nóng)村故事,真人真事。一個老媽子的侄兒給他念新詩,如王獨清寫的《悼羅馬》,還有一首詠大海的詩,李德倫聽得很感動。但李德倫的父親對這些民間知識都不屑一顧,他總說:“跟他們一起,學不到什么的!”

    李德倫九歲時,父親請了個老秀才劉稹(號維之)來教家塾,只有李德倫、李菊同、李菊坪三人學,老先生教他們念《四書》。從這時起,李德倫開始有系統(tǒng)地念古書:從《孟子》開始,《禮記》《左傳》到《詩經(jīng)》,又念《易經(jīng)》和《書經(jīng)》,然后念《古文觀止》《幼學瓊林》《龍文鞭影》。李宏春另請來一位朋友王老師教英文,他每星期來教一次英文,當時還在師大附中等中學教數(shù)學。李宏春為他包了一輛黃包車,供他一人使用。1927 年以后,國民黨來了,李宏春馬上買了一套《中山全書》來看。第一頁是孫中山的手跡“天下為公”四個字,后面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壯有所用,老有所歸。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李德倫當時背得很熟,孫中山所描述的社會令李德倫很向往,李德倫覺得這樣最好了,到那時就是實行堯舜之道了。

    李德倫后來入了豐潤縣的北東區(qū)小學。李德倫在小學里的功課算是比較好的,特別是英文。1927 年以前,李德倫上小學的時候,學校里唱的“國歌”叫《卿云歌》,詞選自《尚書》“卿云爛兮,糾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由蕭友梅在1920 年作曲。1927 年以后,蔣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國民政府,改用《中國國民黨黨歌》作為“代國歌”。五年級第二學期時,他才知道風琴上的黑鍵怎么使用,那以前只知道白鍵。李德倫有個堂姐,整天唱歌,唱的都是那時的學堂樂歌。老師還教過學生唱趙元任作曲、劉半農(nóng)作詞的《教我如何不想她》。上完小學五年級,李宏春的一個朋友,吳壽山家的侄子吳永洵(正在北平師大附中讀書)寫信來勸李德倫去考師大附中。當時,李德倫要考師大附中初一年級不容易,吳大哥認為他需要補習。1930 年小學放暑假了,李德倫到了北平,吳永洵幫助他溫習了十幾天功課。那年初中一年級考生有一千多人,只取男生60 名、女生30 名,大約是十幾個人中取一名。李德倫居然考上了,在60 人中是第31 名,不前不后占中間。李德倫上了師大附中后,全家也搬到北平,住在和平門外西河沿以西的香爐營頭條16 號。

    二、求學之路

    1930 年暑假后,李德倫就進了師大附中初中一年級。初中一年級的國文課老師是茅紫瀾老先生,他講“文起八代之衰”、唐宋八大家、桐城派……李德倫讀過四書五經(jīng),很容易理解這些,地理、生物也不成問題。李德倫的功課是不錯的,就是體育不行,他就努力鍛煉,踢足球、跑步。

    李德倫少年時接觸音樂有個重要的途徑是無聲電影。那時,北平珠市口有個開明影劇場,建筑形式很像現(xiàn)在的北京兒童劇院,是歐洲古代洛克克風格的建筑。開明影劇場既演電影又演戲,有個小樂隊為無聲電影配音樂。那時電影都比較長,一般有三個小時,放映到中間休息一次,表演芭蕾舞之類的短小節(jié)目,表演時用樂隊伴奏,還有燈光,還變幻色彩,或由丑角出來表演個滑稽節(jié)目。開明影劇場離李德倫當時的家鷂兒胡同31 號很近,李德倫一溜出門就去看電影。影劇場配音樂來來回回總是同一首樂曲,聽得次數(shù)多了就能唱得上來,回到家里就哼哼唧唧唱那個曲調。

    那時警察換崗都有軍樂隊吹打著軍樂,每天可以聽到幾遍軍樂。李德倫的父親李宏春在北京軍警督察處先后當審判官和副處長,出巡時,前面就有軍樂隊。教李德倫讀古文的老秀才劉稹曾說:“軍樂是洋樂,雖不好聽,但真鰲橫,聽了有勁,咱們的國樂都是靡靡之音!”

    1931 年9 月1 日,李德倫升入初中二年級。九一八事變”驚動了北平市的群眾,青年學生的民族感情受到沉重的打擊,激起了他們極大的憤怒。學生們召開各種形式的大會、小會,有一次在故宮太和殿前開會,學生的臂上都纏了黑紗,上面有“國難”二字,舉行游行示威,要求政府出兵抗日。11 月6 日,李宏春突然收到李際春來電,因李際春妻子病危,叫他們趕快到天津去見一面。李宏春帶了妻子、兒女趕到天津,住進日租界里一家旅館德義樓,夜里忽然外面打起槍來。這就是1931 年11 月8 日張璧、李際春受日本特務機關長土肥原指使,在天津組織的便衣隊暴動。第二天早晨,李際春派人來叫他們轉移到法租界勸業(yè)場附近一個小旅館里,原來是便衣隊暴動失敗了。大伯父、二伯父家的人都到了天津,住的地方常改變。李德倫一天到晚沒事干,同大伯父家的堂兄在一起閑談,消磨時間的辦法就是看報、練大字、學畫畫。李德倫買到一本《乙瑛碑》,一本豐子愷的漫畫,還買了一本《山水入門》,是畫家胡佩衡著的,后來又找到一套《芥子園畫譜(傳)》,臨摹了一些。李德倫家在天津借住的一所三層樓三開間的樓房,三樓上沒有人住,到1932 年春天,李德倫的大伯父招來他手下住在地板上搭地鋪睡。他們都是四五十歲的土匪頭子。把李德倫當作五少爺,同他閑聊,講他們怎么當土匪、綁票、打仗。這使李德倫了解到了江湖黑道社會人的生活境況。

    1932 年5 月,李德倫的母親意識到不能再在天津住下去了,就把李德倫、李菊同、李菊坪帶回北平,住在羊肉胡同。暑假后,李德倫又回到師大附中上學,因為在天津耽誤了一年,還上初中二年級。這時他在同學里交了袁汝鏞、姚圻、劉植巖等幾個好朋友。袁汝鏞非常聰明,讀書很多,已經(jīng)懂一點社會主義,常常向李德倫灌輸新思想。姚圻看了許多書,喜歡古典詩詞、文學等。從初中二年級暑假到初中三年級暑假,李德倫與姚圻雖常見面,還是每天互相寫一封信,探討讀書心得,還常到北海公園找個安靜的地方,海闊天空地神聊。劉植巖雖然與李德倫不同班,卻也是要好的朋友,常在一起聊天。劉植巖那時常讀唯美派的作家王爾德的詩,還有象征主義的作品。那時中國也有新感覺主義文學,代表人物是葉靈鳳、黑鷹和穆時英。劉植巖也寫詩,寫的詩像戴望舒。劉植巖也喜歡聽外國音樂作品,如交響樂、小提琴曲、斯蒂芬· 福斯特的歌曲等。李德倫還有一個要好的同學叫楊寶琛,喜歡音樂。李德倫同他一起找?guī)煷蟾街械囊魳方處焻侵姓W鋼琴,那時,吳中正教著一個學生叫何廣慈。李德倫曾說,楊寶琛的鋼琴比他彈得好,在音樂方面挺聰明。后來,李德倫和楊寶琛二人又想拉小提琴。那時,一把小提琴要一百塊大洋以上,他們就買了一個悶葫蘆罐存錢,倆人有了零錢就往里面塞。后來在東安市場舊貨攤上看見一把鈴木牌的小提琴,要五塊大洋,他們立刻把它買回來,在楊寶琛家放三天,在李德倫家放三天。沒有老師,他們就自己學拉,買了本小提琴初學練習曲《霍曼》,自學起來。

    當年師大附中并不重視分數(shù)、名次,考試也不發(fā)榜,學生只要學到知識,逃課也沒有關系。李德倫就常逃課,到圖書館去讀課外書籍,讀得很多。他的功課也很好,特別是英文,因為他看原版電影很多,常聽英語對白。到初中二年級第二學期結束時,班里宣布兩名學習成績優(yōu)良者,其中一名就是李德倫。

    李德倫初中時在中國古典文學方面學得比較多,主要是詩詞,尤其是各朝代的詞。師大附中一位老師夏禹仲講詞講得非常好。李德倫從青少年時就喜歡李煜的詞。1981 年中央樂團到廣西去巡回演出,住在劇院的招待所。在中央樂團前面有一個劇團剛走,有一個人把一本李后主(煜)的詞丟在那兒了,樂團的周南生同志拾到后就念起來。李德倫說:“我替你念。”周南生念一句,李德倫就能背出一段。周南生覺得很奇怪,又另找一首開了個頭,李德倫又接下去了。周南生說:“你真是深藏不露?。 毙翖壖?、蘇東坡等的詞,他常常抄寫,又練字又學詞。他的字練得好,學校舉行書法展覽會,他都參加。李德倫從李煜開始,抄了好多人的《菩薩蠻》。他對納蘭性德尤其感興趣,特別喜歡納蘭性德寫的一首《金縷曲》。李德倫讀了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他還讀了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談美》,這些美學讀物對李德倫的美學觀點有很大影響,李德倫還讀了一些關于羅斯金的美學觀點的書。

    李德倫也讀過不少新詩,他喜歡胡云翼論詞的書。他讀得最多的還是小說,像莫泊桑、狄更斯、屠格涅夫等。其中,屠格涅夫的作品讀過《貴族之家》《父與子》《羅亭》等。那時,李德倫參加了一個現(xiàn)代讀書會,是由現(xiàn)代書局主辦的,現(xiàn)代書局就在琉璃廠附近。李德倫拿著會員證就可以到現(xiàn)代書局買書,他買了不少書。

    李德倫還讀了不少左翼作家的小說,如魯迅、巴金、茅盾、葉靈鳳、郁達夫、沈從文、施蟄存、蔣光慈、張資平、老舍、冰心。魯迅先生的作品也看了不少,像《吶喊》《彷徨》《野草》等。

    李德倫的興趣很廣泛。他在師大附中時選修了中國美術史、西洋音樂史、達夫物理學、化學試驗、外國文學史、中國文學史等課程,教師有許多是大學的教授。師大附中的吳中正老師給學生上音樂欣賞課,彈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給學生聽。國文課本里還有豐子愷寫的關于《月光》奏鳴曲的故事。李德倫還買了《西洋音樂史》《西洋美術史》來讀。

    在初中三年級時,李德倫和同學們都很淘氣,初中畢業(yè)時,操行評分得了個“丙”等,即使別的功課都是“甲”等,也不能直升高中,得通過考試,同外校來報名的一起考。但李德倫考得不錯,又考了個第31 名。原來初中的同學大多數(shù)都升到高中,還錄取了三分之一外校的考生,這時是1934 年的暑假。

    三、走上革命道路

    早年,李德倫的啟蒙老師劉稹老先生教的書都是先王之道,然而在師大附中,他接觸到自由民主思想,學校里以自由、平等、博愛思想來衡量事物,以前的什么君臣、父子觀念就放棄了。

    1935 年夏天,國民黨政府派何應欽同日軍代表在塘沽簽訂了《何梅協(xié)定》,暴露出國民黨政府決心反共反人民、卻害怕日本帝國主義者的真面目。廣大青年學生通過這次事件,更看清了國民黨蔣介石反動派的嘴臉。這次事件促使青年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要愛國,要抗日,依靠國民黨政府及其軍隊行不行?不依靠他們依靠誰?

    這時李德倫經(jīng)常與劉植巖和王述在一起聊天,憂國憂民,為國家的前途發(fā)愁。他心里想:“將來這個國家怎么辦呢?擁護蔣委員長抗日吧!要不然國家沒有前途?!庇窒耄骸皩韲顸h也統(tǒng)一不了中國呀!”劉植巖說:“共產(chǎn)黨是不是更有希望呢?”李德倫忽然大徹大悟,心里想:“對!對!對!只有共產(chǎn)黨最有希望!”李德倫的這個思想也不是突然出現(xiàn)的。他的家庭和經(jīng)歷、經(jīng)驗也對他的思想形成起了一些作用。軍閥、官僚……他什么人都見過了,中國不能在舊的道路上再走下去了,必須走另外一條路。正是這些社會經(jīng)歷和進步的文學作品使他的思想豁然貫通,從內(nèi)心擁護共產(chǎn)黨了。

    1935 年下半年,許多同學開始覺悟了。師大附中的學生關心政治,想組織起來。當時李德倫在高二年級一班,這個班里有李尚杞、袁汝鏞、楊寶琛等活躍分子。1935 年暑假后開學,李德倫和劉植巖、王述三個人辦了一個壁報,報名叫《橋》,是文學性的。劉植巖化名為上官橘,常在《橋》上發(fā)表些新詩。有一次劉植巖寫了一首新詩,題目是《賊與匪的贊歌》,其中有“他們走到哪兒了?”的詞句。雖然表面上看用了“賊”“匪”這樣的貶詞,實際上卻是歌頌紅軍(當時國民黨污稱其為“赤匪”)的,意思是“紅軍長征走到哪里了?”劉植巖對李德倫的影響不小,從政治方向上和學習音樂上都有影響①后來劉植巖和李德倫先后參加了中國共產(chǎn)黨,劉植巖在一段時間里當過李德倫的黨小組長。1937 年暑假七七事變后,劉植巖到抗日根據(jù)地參加革命去了。建國后,劉植巖任過中組部政策研究室主任,20 世紀60 年代調到昆明市任市委書記,西南局書記處書記。“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李德倫在高中時的一些同學,如我、李振穆、郭一鳴、鄭汜蘭等,在李尚杞的影響下,也在學校圖書館墻上辦了一個文藝和政論性的壁報叫《南北》。

    時局越來越緊急,日寇壓國民黨政府實行“華北自治”,中國共產(chǎn)黨在1935 年8 月1 日發(fā)表了《八一宣言》,在愛國的民主人士和進步學生中引起很大的震動。在北平,大中學校里的黨組織、黨員、共青團員和進步學生成立了學生會、救國委員會,決定于是年12 月9 日上午舉行請愿和示威游行。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一二·九”學生救亡運動。

    當時師大附中里沒有黨的組織,只有黨的外圍組織“社聯(lián)”的成員。次日,李德倫和李尚杞等人看了英文報紙上報道12 月9 日學生示威游行的情況,特別是北平學生說的“華北之大,已經(jīng)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這句話,激勵了他們的心。10 日中午,李德倫、李尚杞等人到教室里鼓動學生們采取行動,表示我們的態(tài)度。

    按師大附中校方的預定計劃,12 月10 日這天下午課后,在大禮堂里舉辦音樂會。李德倫也是合唱隊員、音樂會的表演者之一。但是時局這樣緊張,顧不得開音樂會了。

    高二一班課前開會決定:音樂會開始之前,全班一起進場,坐在后面的座位上,等校方宣布音樂會開始時,全班起立,由李尚杞發(fā)表講話,然后全班退出會場。果然,當校方宣布“音樂會開始”時,全班同學一齊站起來。李尚杞在全班同學中間,站在椅子上大聲演說:

    同學們!昨天全市的學生舉行示威游行,反對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被軍警用大刀、警棍和水龍頭打傷?,F(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民族存亡的關頭,還有什么心情開音樂會。真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我們?nèi)嗤瑢W決定退出這個音樂會。我們必須抗日,我們堅決反對華北獨立!

    講過后,全班三十個同學齊刷刷地走出了大禮堂。會場上亂了,音樂會開不成了。這次事件就叫做“大鬧音樂會”。

    第二天上午,在各班學生自治會的基礎上,成立了自治會聯(lián)合會,選出自治會聯(lián)合會的負責人,占了校部的會議室辦公,印制傳單。

    1935 年12 月16 日,星期一,上午從校西門進來一群學生,有一個學生頭被打破,流著血,幾個學生扶著他到學校醫(yī)務室去包扎。原來這個學生是匯文中學的鄧立群。游行隊伍經(jīng)過天橋快走到師大附中(在和平門外南新華街)時,警察擋住了路,學生隊伍無路可走,只好涌過附中西門來,西門里是個操場(足球場),鄧立群被打傷。李德倫跑去敲響了校鐘,同學們喊聽到鐘聲都到操場上集合。鄧立群站在木臺上講了游行的經(jīng)過,說全北平市的學生都行動起來了。師大附中的學生當場開會決定也要去參加游行示威,上次(12 月9 日)已經(jīng)錯過了,這次一定要去。下午有些同學在宣武門外鐵路道口,看見清華大學的女生陸璀站在高處講話。宣武門關了,學生沖不進去。城門下面沒有裝門檻,有一條縫,陸璀就鉆進去,挨了警察一頓打,又從城門下面退出來,對大家慷慨激昂地講演。有火車經(jīng)過宣武門,學生們就對著火車大聲喊口號。天黑了,隊伍掉過頭來,從菜市口再到前門,到西草廠南邊。忽然路燈全滅了,遠處警察和保安隊打著手電筒,拿著槍沖過來,水龍頭噴過來,學生們一躲水龍頭,都擠到一個大院子里。從大院子出來時,人群都散了,滿街都是警察、憲兵,往前跑、往后退都得挨揍,人越少越挨揍。學生們又一哄進了馬路西邊的一條死胡同,就藏在里頭。慢慢地,聲音小了,離遠了,有兩個警察進了死胡同。一個警察說:“既然學生們散了,都跑了,就別打了。”一聽這話,學生們就出來了,想趕快回家。一個大個子憲兵一看見李德倫出來,就掄起棍子,當頭一棒,把李德倫打得兩眼直冒金星,還有一個把刀抽出來說:“宰了他!”李德倫轉身就跑,跑進西草場,那個憲兵跺腳嚇唬他,他隨后跑回家了。

    這次,李德倫、劉植巖、劉甲三他們?nèi)齻€人都受了傷。第二天上課時,這三個人頭上都包著紗布,老師叫他們“三騎士”。學校沒有處罰,可見學校當局和大部分教師還是同情學生運動的。

    北平市的進步學生在中共北平工委的指導下、聯(lián)合天津市的進步學生組織了平津學生南下宣傳團,沿途向農(nóng)民群眾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北平當局震驚了,他們指令一些學校派人去勸說學生回校,并派出大批軍警、特務對宣傳團圍追堵截,押送回北平。學生在被圍困的期間決定成立一個永久性的組織。

    1936 年時,北平救亡學生團體的活動很多。2 月1 日,各團的代表召開了代表大會,決定成立“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懊裣取苯M織各校愛國學生開時事報告會,請愛國的學者許德珩、楊秀峰、施復亮、吳覺生等來講解時事,通過講演提高救亡學生的認識和斗志。6 月13 日,“民先”發(fā)動了一次游行,采取“飛行集會”的方式。這次游行,李德倫帶著照相機一路上照相,兩個警察抓住并搶走了他的相機,還把李德倫和孟英用一根繩子捆在一起。學生看見被捆的李德倫等,就喊口號,“反對警察抓人!”電車上有一個學生主動幫助李德倫到他家里送口信想法營救。警察把他們關進警察分局,李德倫被關了七八個小時,李父托人擔保,但當局怕他在游行中繼續(xù)照相,直到游行結束以后才把他放了。

    李德倫沒有參加南下工作團,但三月份就參加了“民先”,擔任了小組長。這個小組里有李菊坪、我、張潔珣、黃甘英等。這些青年學生不顧他們的家庭環(huán)境,毅然投身到抗日和革命的隊伍中來,走上革命的道路。

    1936 年夏天,李德倫經(jīng)高一班的同學劉甲三介紹,參加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不久,黨中央決定取消共青團①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原來是黨的外圍青年組織,1936 年春天,救亡青年組成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民先),民先是更為廣泛的、群眾性的青年組織,共青團已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黨中央決定取消共青團,后于1946 年因形勢需要推進重建工作。,把其中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者轉為正式黨員。當時師大附中的團支部有六七十人,絕大多數(shù)都轉為中共正式黨員,李德倫和我在1936 年冬季的一天,在姚圻家中,由姚圻監(jiān)誓,舉行了入黨宣誓,就由姚圻領導。不久,姚圻把李德倫和我編到劉植巖的小組,由劉植巖擔任小組長。

    那年冬天,上海音樂家呂驥來北平組織歌詠活動,講歌詠運動的組織,介紹蘇聯(lián)作曲家杜那耶夫斯基和救亡歌曲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驗,協(xié)助組織北平市歌詠團聯(lián)合會。參加歌詠團聯(lián)合會的師大附中學生有李德倫、我,北平師范大學有趙啟海,崇德中學有陶聲垂。呂驥每周至少來一次,主持“歌聯(lián)”開會,并教大家從上海帶來的新歌《五月的鮮花》《新女性》《保衛(wèi)馬德里》,他常常給大家唱《聶耳挽歌》,用假聲輕輕地唱,唱得很有感情。大家原來唱得不對的地方,呂驥給大家校正,教得很仔細。有的歌曲里面有個表情記號cresc.,李德倫根據(jù)英文的讀法讀作“克萊斯克”,呂驥說不對,這是意大利文crescendo 的簡寫應該讀作“克萊申多”,是漸強的意思。呂驥還給大家講音樂常識、指揮法等。李德倫在學校救亡運動(特別是集會、游行示威)中常教唱并指揮大家唱救亡歌曲,如《國際歌》《救亡進行曲》《搬夫曲》《義勇軍進行曲》等。當時桂系軍閥(李宗仁、白崇禧)向蔣介石“請纓抗日”,李德倫在救亡學生游行示威中負責指揮唱歌。

    李宏春對女兒管得最嚴,一方面怕她們參加救亡運動,另一方面怕女孩子在外面交男朋友。李菊同是最大的女兒,在救亡運動中參加了“民先”,她發(fā)現(xiàn)李德倫是共產(chǎn)黨員時,也要求參加中共,經(jīng)李德倫介紹也參加了共產(chǎn)黨。李宏春要給說婆家,她不愿意,李宏春軟禁了她。后來,陳靜軒到山西參加了犧盟會的工作,李菊同下決心出走,一方面是逃婚,一方面是脫離家庭參加革命工作。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準備,1937 年1 月25 日清晨,李菊同偷偷地離開了家,在救亡同志的幫助下,她去了太原,并托這位同志在北平把她事先寫好的一封信發(fā)給她父親。信中說:“我出走是為了抗日,走的是正道,請父親不必擔心,不要以為女兒出走是丟人。我出走以后要改名換姓,絕不再姓李……”李父通過多方尋找,到底沒有找回來。李菊同參加革命后改名叫黎穎,一直在山西省做抗日和革命工作,并且同陳靜軒(后改名為陳大東)結婚,她最后的職務是中共山西省委委員、山西省婦聯(lián)主任。

    1937 年春季,由于黨內(nèi)工作的需要,黨組織指定李德倫、我為支干(實際上是黨支部委員),直接受上級黨組織領導,并領導著師大附中黨支部。因為李德倫和我都還是新黨員,工作經(jīng)驗不足,除上級黨組織的代表外,還指定劉遒松參加支干會,輔導我們二人的工作。這一工作安排,一直到1937 年暑假七七事變。

    1937 年夏天正是高爾基逝世兩周年,魯迅逝世一周年。暑假中,學聯(lián)為此召開了一次紀念會。會場定在燕京大學禮堂,即現(xiàn)在的北京大學的燕園。主席臺上掛著高爾基和魯迅的畫像。有的標語是用俄文寫的,意思是“最大的痛苦犧牲了”①高爾基的名字是馬克西姆·高爾基。馬克西姆在俄文中有“最大”的意思,高爾基在俄文中有“痛苦”的意思。。李德倫參加了這次紀念會。會上由曹靖華作了報告,報告后有一位同學朗誦高爾基的《海燕》,有一位同學用口琴獨奏了《工人歌》,當時說是《伏爾加進行曲》,還由小提琴、鋼琴、口琴一起演奏了格里格的《皮爾·金特》組曲中的《阿塞之死》。

    后來,北平的“白色恐怖”越來越嚴重。1938年9 月,因黨組織成員轉移,我們和黨組織失去聯(lián)系,大家都陷入了極度苦悶之中。這時,我們幾個人商量要去尋找組織。因我的大哥馮燦周當時從美國留學回來后,在上海謀得了一份工作,大家讓我去上海投奔大哥,尋找組織。

    四、走上音樂專業(yè)道路

    新中國成立前的北平的王府井大街是洋行聚集之地,外國人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摩里遜街(Morison Street)。王府井大街上有一條岔路叫帥府園,就是現(xiàn)在的全聚德烤鴨店和協(xié)和醫(yī)院所在的那條路。帥府園有一個很大的無線廣播電臺,臺名叫“增茂”,輸出功率只有15W,主要是為附近東交民巷一帶居住的外國人服務。每天上午播一點漢語節(jié)目,從中午到晚上都是英語節(jié)目,大部分是西洋音樂,每星期六晚上必定播一部全本的西洋歌劇。

    李德倫只有一臺外差式收音機,比當時社會上一般人使用收音機強一點。但李德倫住在和平門外西河沿,離“增茂”電臺較遠。德勝門內(nèi)麻花胡同有一個政府辦的電臺,發(fā)射功率強,這個電臺一播放,只能聽到它的。李德倫只好找人做了一個限波器,把限波器的頻率調準官方電臺的頻率,把它的信號吸收掉,小電臺的信號就可以調出來了。

    李德倫就用這個辦法每天在課余時間聽“增茂”電臺的西洋音樂和歌劇。李德倫聽音樂非常入神,他沉浸在美妙的樂曲中,同時感受到一種崇高向上的力量。西洋歌劇大部分是用意大利語,李德倫聽不懂。他又不甘心只聽個熱鬧,就到北海西邊的國立北平圖書館去查閱外文書。他常查的兩本書是《Complete Opera Book》和《Victor Opera Book》。前一本可以譯為《歌劇大全》,后一本可以譯作《勝利歌劇全書》,是勝利唱片公司為推銷唱片而出版的,里面有許多音樂家、歌唱家的照片和介紹。李德倫看到著名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卡魯索(Enrico Caruso,1873—1921)的照片,得到一個搞笑的印象:所有的歌唱家?guī)缀醵际谴笈肿印?/p>

    李德倫的音樂知識和音樂欣賞能力也是從有聲電影來的。李德倫上中學時,有聲電影已經(jīng)出現(xiàn),他特別愛看音樂片和歌舞片,他看過《歌舞升平》《萬花筒》《夢中情人》(Dreamlover),還有些輕歌劇片,如勞倫斯·蒂倍主演的《大都會》(Metropolitan)、納爾遜·艾第主演的《花開時節(jié)》(May Time),他最喜歡的歌劇是《歌后情癡》(One Night of Love),主演葛瑞斯·莫爾是美國女高音歌劇演員,在這個影片中唱了許多歌劇名曲,如《蝴蝶夫人》《卡門》《波希米亞人》等。印象最深的還有一部影片叫《金縷曲》,里面有《波希米亞人》的第一幕,魯?shù)婪蚝瓦溥涞脑亣@調和二重唱,第二幕中繆塞塔的詠嘆調全有,李德倫非常著迷。

    勞倫斯·蒂倍主演的《大都會》表現(xiàn)了美國大都會歌劇院是怎么發(fā)展起來的,他演出了《塞維利亞的理發(fā)師》中的費加羅,還有《丑角》(Pagliacci)中的《序歌》(Prologue),也唱了《卡門》中的《斗牛士之歌》。還有一個男高音叫約翰·凱普拉(John Keepra)唱意大利歌劇,如《阿依達》(Aida)等。李德倫對西洋歌劇的興趣就是從有聲電影音樂片中培養(yǎng)出來的。

    1936 年春,美籍俄羅斯小提琴家埃爾曼(M.Elman,1891—1967)到北平開獨奏音樂會,李德倫去聽了。埃爾曼拉的第一支曲子是莫扎特G 大調第四小提琴協(xié)奏曲,開頭的大三和弦李德倫聽來就像小號一樣響,很雄壯。那場音樂會上,李德倫遇見了呂驥,呂驥聽得很起勁。休息時,呂驥說:“我要點一個曲子?!彼f了一個條子上去,后來果然拉了那個曲子,呂驥很得意。那是個什么曲子,李德倫記不清了,也許是古諾作曲的《圣母頌》,也許是馬斯涅作曲的《泰依斯的沉思》。

    夏里亞賓和埃爾曼的音樂會后,聽眾都排著隊去要求簽名,李德倫也得到了他們二人簽名的節(jié)目單。李德倫去延安時把它們留在了上海,可惜從延安回來后在上海找不到了。如果保存到現(xiàn)在,還真算是一件歷史文物呢!

    我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馬思聰(那時還是青年)從法國留學回來后在北平北京飯店開獨奏音樂會,李德倫帶了我一同去聽,用一元錢買了一張站票,這是1935 年的事。中間休息時,李德倫到樓上西餐廳去看了一下,回來告訴我,餐廳里有五位外國樂師在演奏(現(xiàn)在我們叫伴宴),是長笛五重奏。

    李德倫的父親李宏春一生在官場上浮沉,厭倦了為官之道,只能依靠一個有權有勢的官僚或軍閥,后臺一倒,就當不成官,甚至失業(yè)。李宏春教育李德倫長大了要學工科,學好了本事可以自立謀生,用不著依靠別人。李德倫看到社會上有些大學畢業(yè)生還得失業(yè),看到中國社會凋敝的景象,聽到教師說“做人就要像個人樣”。他接觸了文學、藝術以后,就不想學工科,想學藝術,他心里想“人生短促,藝術長久(そe Life is short,and the Art is long)?!彼瓉硐雽W美術,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是色盲,就專心學起了音樂。父親李宏春不同意,說:“你學那吹鼓手,將來拿什么吃飯?”但李德倫內(nèi)心里已經(jīng)決心學音樂了。

    1939 年夏天,我為尋找組織去上海投靠了大哥,并且在秋天考入了國立音專,成為第一個學大管(巴松)的中國學生。我考入上海國立音專后不久,李德倫給我寫信詢問上海國立音專好不好考。我知道李德倫曾經(jīng)對貝斯感興趣,而且當時學大提琴的較多,沒有什么人考貝斯,所以如果考貝斯,不僅容易,而且不收學費。于是,我就建議他報考上海國立音專的低音樂器(貝斯)專業(yè)。李德倫憑著他小時候拉弦樂器打下的基礎,以及良好的音樂感覺,非常順利地考入了國立音專,并且得到當時工部局交響樂團大提琴首席、國立音專大提琴教授舍夫佐夫(I. Shevtzov)的青睞,成為他的入室弟子。從此,李德倫走上了專業(yè)音樂道路。

    李德倫怎么走上指揮家的道路那是后話,但是青少年時期他已經(jīng)在音樂中找到了崇高的人生目的,此后為發(fā)展中國人民的音樂事業(yè)、交響樂事業(yè)而貢獻了終生。

    猜你喜歡
    師大附中學生
    快把我哥帶走
    高中數(shù)學復合函數(shù)知識總結
    成功(2018年10期)2018-12-26 07:55:12
    《李學生》定檔8月28日
    電影(2018年9期)2018-11-14 06:57:21
    趕不走的學生
    學生寫話
    躍青春 筑國夢
    鋼琴與研究生
    探尋杰出人才的成長足跡——記北京師大附中錢學森紀念館
    太空探索(2016年8期)2016-07-10 09:21:58
    學生寫的話
    安远县| 泰安市| 全南县| 康保县| 阳高县| 绥芬河市| 鹿邑县| 漾濞| 始兴县| 玉山县| 闽侯县| 兴业县| 大姚县| 左权县| 新竹县| 瑞安市| 且末县| 石泉县| 南昌县| 文安县| 石屏县| 临澧县| 桃园市| 平山县| 新兴县| 平阴县| 兴宁市| 新绛县| 隆化县| 徐水县| 宁陕县| 扬中市| 怀仁县| 长武县| 云龙县| 南靖县| 申扎县| 循化| 聂荣县| 堆龙德庆县| 英吉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