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勞動力財產的產權邏輯與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關系

    2023-12-04 07:28:48李松齡
    蘭州學刊 2023年10期
    關鍵詞:股份制資本化共同富裕

    李松齡

    所謂財產,一般是指土地、生產資料或者股票債券之類能夠生財?shù)臇|西,人們卻忽視勞動力也是一種財產。財產既可以轉化為商品,通過交換變現(xiàn)為貨幣收入,也可以轉化為資本,參與生產經營活動,占有剩余價值轉化的利潤收入。生產資料之類的財產就是如此。所以,為了提高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政策主張之一就是拓寬居民的財產性收入渠道。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6頁。的政策安排;黨的十九大報告再一次強調“拓寬居民勞動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渠道”。(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7頁。廣大勞動者是城鄉(xiāng)居民的主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都是靠出賣勞動力商品獲得工資收入,維持勞動力的再生產,既沒有土地和生產資料,也不太可能持有股票債券,基本上缺乏財產性收入渠道。如果勞動力不能成為勞動者的財產,拓寬居民財產性收入渠道,就幾乎是一種難以落實的政策性口號。我國大量的勞動者,他們的勞動所得僅僅能夠維持勞動力的再生產,難有多余的收入轉換為財產,可以用來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只有把勞動者的勞動力視為財產,才有可能拓寬他們的財產性收入渠道。馬克思認為勞動力是財產,如果勞動力是財產,也就應該同其他財產(如生產資料)一樣,既可以轉化為商品,也可以轉化為資本。勞動力財產轉化為資本,勞動者就能獲得勞動力資本收入,他們的收入渠道也就拓寬了。然而,傳統(tǒng)的理論觀念只是把勞動力財產作為商品,否定勞動力財產是資本,也就否定了勞動者能把勞動力財產作為拓寬財產性收入的渠道。中國式現(xiàn)代化本質要求實現(xiàn)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也就本質要求實現(xiàn)勞動者共同富裕,也就內在需要拓寬勞動者的財產性收入渠道。因此,勞動力財產能否轉換為資本的理論邏輯就成為需要深入分析和探索的問題。深化認識勞動力財產的產權邏輯,有利于拓寬勞動者財產性收入渠道,有利于維護勞動力財產所有權的完整性、排他性,有利于提高勞動者的收入水平和共同富裕的程度,也就有利于深入認識和理解中國式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的本質要求。

    一、勞動力財產商品化的產權邏輯與中國式現(xiàn)代化

    勞動力財產作為商品,是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產物。資本主義社會通過剝奪勞動者的生產資料,使得勞動者不能把他的勞動力財產同他所有的生產資料相結合,生產能夠滿足勞動力再生產需要的生活資料,而不得不把他的勞動力財產作為商品出售。(3)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96頁。勞動者把勞動力財產作為商品交換,獲得勞動力商品的價格收入——勞動工資,而把勞動力財產的使用權讓渡給生產資料所有者。生產資料所有者把勞動力財產同他所有的生產資料相結合,生產出商品,并通過商品交換,獲得商品價值轉化的價格收入。商品價值內含生產資料的轉移價值、勞動生產的必要價值和剩余價值。轉移價值補償生產資料的消耗,必要價值補償勞動力的消耗,剩余價值則被生產資料所有者無償占有。這就是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所揭示的資本剝削勞動、資本所有者剝削勞動者的道理。

    勞動力財產所有權是一個具有完整性和排他性的概念,勞動力財產所有權的完整性是指勞動力財產所有權的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置權的有機統(tǒng)一、缺一不可。勞動者把他的勞動力財產使用權讓渡給資本所有者,勞動力財產所有權的完整性受到破壞。資本所有者擁有勞動力財產的使用權,能同他所有的生產資料相結合,生產和出售商品,占有勞動生產的剩余價值,勞動力財產所有權中的收益權受到損害。勞動力財產所有權的權益外溢為資本所有者的資本收益,勞動力財產所有權的排他性失效。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能夠保障生產資料所有權的完整性、排他性,卻破壞勞動力財產所有權的完整性和排他性。勞動力財產所有權的完整性排他性被破壞,勞動者的權益受到損害,勞動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難以充分調動起來。盡管資本運用新方法新技術的功能和作用有利于發(fā)展生產力和增加財富,但因為勞動者的勞動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難以充分發(fā)揮出來,生產力發(fā)展和財富增長的幅度不可能達到最大化。只有既維護生產資料所有權的完整性排他性,保障資本所有者的權益,又維護勞動力財產所有權的完整性排他性,保障勞動者的權益,才有可能實現(xiàn)生產力發(fā)展和財富增長的最大化。勞動力財產商品化的產權邏輯表明,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難以實現(xiàn)生產力發(fā)展和財富增長的最大化。勞動力財產作為商品,難以保障勞動力財產所有權的完整性排他性,勞動者就不可能依靠勞動力財產提高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因而不利于維護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本質特征和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本質要求。

    高度集中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否定資本的作用、否定勞動力財產是商品,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勞動者能把他的勞動力財產同共同所有的生產資料相結合,生產出來的產品,以按勞分配的方式進行分配,勞動貢獻歸勞動者所有。從理論上講,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能夠保障勞動力財產所有權的完整性和排他性。不過,按勞分配以實際勞動時間作為分配尺度,盡管也有分配的不同等級,但因為等級的劃分是以工分評定或工資評定的方式為依據(jù),因此難以準確反映勞動的質。不同等級勞動者勞動的質有差異,但在同一等級內,勞動者勞動的質也是有差異的(不只是復雜勞動生產的價值量比簡單勞動生產的價值量多,就是勞動的復雜程度不同,生產的價值量也是有差別的),但同一等級的勞動者獲得的收入是一樣的,復雜勞動程度高的勞動力財產所有權的收益權受損,勞動力財產所有權的排他性失效。所以,不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否定勞動力財產是商品,勞動力財產所有權的完整性排他性就一定能夠得到維護,以評定工分和工資的方式實行按勞分配,難以準確反映勞動者勞動質的差異,就有可能使勞動力財產所有權的排他性失效。勞動力財產所有權的排他性失效導致的后果就是平均主義和吃大鍋飯,影響勞動者的勞動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不太利于生產力的發(fā)展和財富的增長。

    高度集中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變革為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內在需要發(fā)展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也就內在要求:市場經濟主體必須多元化,以利于市場競爭,從而需要建立和完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從而需要完善市場運行體制機制,以實現(xiàn)要素自由流動、價格靈活反應、競爭公平有序。發(fā)展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需要充分發(fā)揮資本的功能和作用,以把新方法新技術應用于生產,發(fā)展生產力和增長財富;需要把勞動力財產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商品,由市場進行有效配置。于是,資本占有勞動生產的剩余價值現(xiàn)象出現(xiàn)。盡管公有制資本占有的利潤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非公有制資本占有的利潤收入卻是取之于民用之于己,資本收入與勞動收入差距不斷拉大的不公平問題出現(xiàn),不利于勞動者提高收入水平和實現(xiàn)共同富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財產需要作為商品,勞動力財產所有權的完整性排他性也就有可能失效,勞動者的權益受損。勞動者因此而難以提高收入水平和實現(xiàn)共同富裕,與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本質特征和中國式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相矛盾。

    為了堅持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為了維護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本質要求,政策安排寄希望于拓寬居民的財產性收入渠道,發(fā)揮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調節(jié)作用,以提高勞動者的收入水平和共同富裕的程度。從政策安排實施的效果來看,似乎沒有達到它所期望的水平。近幾屆黨的代表大會報告都提到了拓寬居民財產性收入渠道,發(fā)揮再分配調節(jié)作用以實現(xiàn)公平的問題,然而,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仍然提出“多渠道增加城鄉(xiāng)居民財產性收入”以及“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xié)調配套的制度體系”(4)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47頁。的政策安排,足以看出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渠道和發(fā)揮再分配實現(xiàn)公平的作用,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初次分配堅持勞動力財產作為商品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勞動者報酬的機制,實際上是由勞動力的市場供求關系決定勞動力價格,只是反映勞動力價格偏離勞動力價值的程度。如果勞動力價格因供求關系等于或低于勞動力價值,資本則能占有勞動生產的剩余價值。(5)李松齡:《新時代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深化認識與制度安排》,《經濟問題》2020年第2期。剩余價值轉化的利潤收入能夠激勵資本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有利于發(fā)展生產力和增長財富。這是初次分配需要注重效率的道理。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注重公平,如果力度過大,也有可能傷及資本的利益及其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因而不利于生產力的發(fā)展和財富的增長。所以,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很難發(fā)揮到恰如其分的程度。而且,為了發(fā)展生產力和增長財富,政府也不可能過大地發(fā)揮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作用,資本收入和勞動收入差距不斷拉大的問題難以得到有效解決,勞動者共同富裕實現(xiàn)的難度較大。

    在勞動力財產作為商品以及勞動力市場長期處于供過于求的情況下,勞動者的工資水平較低,以工資收入轉化為財產的方式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必然影響勞動力的再生產。實際上,政策安排拓寬居民財產性收入渠道,只是為了彌補勞動工資收入的不足,而不是要把工資收入轉化為財產性收入渠道。所以,要拓寬居民財產性收入的渠道,要么是指土地、生產資料或股票債券之類的東西,要么是指勞動力財產。土地和生產資料或為公有,或為資本所有者所有,勞動者所有的只是勞動力財產。因此,勞動力財產只有轉化為能夠獲取收入的財產,才有可能提高勞動者的收入水平和共同富裕的程度。勞動力轉化為能夠獲取收入的財產,唯一可行的途徑就是勞動力財產資本化。勞動力財產資本化且能資本化為勞動者的股份,勞動者則能持有勞動力資本股份,參與剩余價值轉化的利潤收入分紅,收入水平和共同富裕的程度才能提高。勞動力財產資本化的財產性收入渠道,有利于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也就有利于堅持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和維護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本質要求。

    二、勞動力財產資本化的產權邏輯與中國式現(xiàn)代化

    勞動力財產資本化為勞動者的勞動力資本,勞動者就成為勞動力資本的所有者。勞動力財產是資本,資本也是資本,二者在生產和分配活動中的權利是對等的。不同于勞動力財產是商品,在生產和分配活動中處于被資本支配的地位。勞動力資本不能侵犯資本的權益,資本也不能侵犯勞動力資本的權益,二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勞動力財產資本化為勞動者的勞動力資本,有利于維護勞動者的勞動力資本所有權的完整性排他性。勞動力資本所有權中的收益權是指勞動力資本如同資本一樣,能夠占有勞動生產的剩余價值。如果勞動力資本能夠占有勞動生產的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勞動的貢獻就基本上歸勞動者所有(而不是被資本占有),勞動力資本所有權的完整性排他性就能得到維護和保障。絕對剩余價值是延長勞動時間生產的價值;相對剩余價值是工作日不變,必要勞動時間減少剩余勞動時間增加生產的價值(6)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第366頁。,二者都是勞動的貢獻。勞動力資本能夠占有二者,勞動力資本所有權的權益就不會外溢,勞動力資本所有權的排他性也就不會失效。勞動力資本所有權的排他性不失效,能夠保障勞動貢獻能歸勞動者所有,有利于提高勞動者的收入水平和共同富裕的程度。勞動力財產資本化能夠維護勞動力財產所有權的完整性和排他性,與勞動力財產商品化不能維護勞動力財產所有權的完整性排他性相區(qū)別。

    勞動力財產資本化面臨一些理論上的難題:一是勞動力財產是不是資本,如果勞動力財產不是資本,勞動力財產就不能資本化;二是勞動力財產是資本,能夠資本化為勞動者的勞動力資本,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的依據(jù)又是什么;三是勞動力資本占有勞動生產的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還有沒有剩余價值可供資本占有,如果沒有,資本的功能和作用就難以發(fā)揮出來,不利于生產力的發(fā)展和財富的增長;四是什么樣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實現(xiàn)形式,能使勞動力財產成為勞動者的資本。只有能夠自圓其說地解決上述理論難題,才有可能揭示勞動力財產資本化的理論依據(jù)和產權邏輯。

    依據(jù)馬克思在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前提下勞動力財產只是商品的論斷,人們認為勞動力財產不是資本而只是商品。“勞動力只是勞動者的財產(它將不斷自行更新,自行再生產),而不是他的資本。勞動力是他為了生存而能夠不斷出賣和必須不斷出賣的唯一商品,只有到了買者即資本家手中,才作為資本(可變資本)起作用?!?7)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491頁。馬克思在上述文字中確實認為勞動力財產只是勞動者的商品,不是勞動者的資本,但馬克思并沒有認為勞動力財產不是資本,只不過是在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前提下勞動力財產不是勞動者的資本,而是資本家的可變資本。所以,不能因為把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前提下勞動力財產不是勞動者的資本而否定勞動力財產是資本。勞動力財產是不是資本要看勞動力財產是否具有資本屬性,那就是看它在生產過程中能否實現(xiàn)自身價值及其價值增殖,能夠實現(xiàn)自身價值及其價值增殖,勞動力財產就具有資本屬性,就可以認為是資本。顯然,勞動力的使用——勞動,在生產過程中是可以生產必要價值——勞動力價值和剩余價值——勞動力價值增殖的,勞動力財產具有資本屬性,勞動力財產是資本。

    勞動力財產是不是資本,是由一國的社會經濟制度決定的。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征是維護資本占有勞動生產的剩余價值,是維護資本所有者的權益,它必然要否定勞動力財產是資本,必然要把勞動力財產作為商品。因為只有勞動力財產是商品,資本所有者才能只付給勞動者相當于勞動力價值的工資而占有勞動生產的剩余價值。資本主義的社會經濟制度決定勞動力財產只是商品,而不是資本。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是推進勞動者共同富裕,它必然要求勞動力財產不能只是作為商品,而且也能成為增加勞動者收入的財產。勞動力財產要成為能夠增加勞動者收入的財產,也就必然要求勞動力財產轉化為勞動力資本。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征,可以說與勞動力財產是商品相矛盾,但與勞動力財產是資本不矛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勞動者是人民的主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也就要以勞動者為中心。勞動者共同富裕應是以人民為中心的要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內在需要勞動力財產是資本,內在需要勞動力財產資本化。所以,不能把馬克思在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前提下的勞動力財產不是資本的認識,照搬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馬克思主義理論需要與時俱進,勞動力資本理論也要與時俱進?!皥猿忠择R克思主義為指導,是要運用其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中國的問題,而不是要背誦和重復其具體結論和詞句,更不能把馬克思主義當成一成不變的教條。”(8)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第17頁。

    勞動力財產是資本,能夠資本化為勞動者的勞動力資本,參與勞動生產的剩余價值分配,面臨資本占有勞動生產的剩余價值理論是否還有必要存在的考驗。勞動者持有勞動力資本,能夠占有勞動生產的剩余價值,資本不就沒有剩余價值可以占有,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其實,勞動力財產是資本并不否定勞動力財產是商品,就像生產資料是資本并不否定生產資料是商品一樣。勞動力財產是商品,剩余價值的生產和分配也就必然存在,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也就沒有被否定。勞動力財產轉化為勞動者的資本,只是改變資本獨占勞動生產的剩余價值現(xiàn)象。如果勞動力資本還不能全部占有它所生產的剩余價值,那么,資本還有可能占有勞動生產的剩余價值。勞動力財產是資本,并不必然否定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

    如果勞動力資本能夠占有勞動生產的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是不是還有剩余價值能被資本占有。如果沒有,資本所有者就沒有增加使用資本和創(chuàng)新使用資本的積極性主動性,生產力的發(fā)展和財富的增長就會受到影響。中國式現(xiàn)代化本質要求的高質量發(fā)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也就因為生產力發(fā)展和財富增長受到影響而遇到阻礙。所以,有沒有剩余價值可供資本占有,對于維護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本質要求(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因為是勞動生產的,歸勞動者占有天經地義。除此以外,還有沒有可供資本占有的剩余價值呢?馬克思認為這種剩余價值就是超額剩余價值。所謂超額剩余價值,就是社會價值高出個別價值的部分。社會價值是由社會勞動生產的,個別價值是由個別勞動生產的,社會價值高于個別價值的部分就是社會價值,超額剩余價值應該是社會勞動生產而不是由個別勞動生產的。資本占有超額剩余價值不構成對個別勞動的剝削。資本是以讓渡個別勞動生產的使用價值有償獲得超額剩余價值,而不是無償占有超額剩余價值,似乎也不構成對社會勞動的剝削。超額剩余價值是因為資本將新方法新技術應用于生產,將個別價值降低到社會價值以下形成的;如果資本沒有將新方法新技術應用于生產,個別價值也就不可能降到社會價值以下。資本將新方法新技術應用于生產是超額剩余價值形成的原因,資本對超額剩余價值的形成有貢獻,完全不同于資本無償占有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認識二者的差異,對于構建和完善激勵資本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體制機制,以及對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的資本理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把不是個別勞動生產的超額剩余價值加在個別勞動生產的剩余價值上,說成是工作日不變,個別勞動的必要勞動時間減少,剩余勞動時間增加,從而認為超額剩余價值就是相對剩余價值,就是個別勞動生產的,資本占有超額剩余價值是對個別勞動的剝削。顯然,這種認識的理論依據(jù)是不充分的,而且與馬克思關于超額剩余價值的定義相違背?!吧唐返默F(xiàn)實價值不是它的個別價值,而是它的社會價值,就是說,它的現(xiàn)實價值不是用生產者在個別場合生產它所實際花費的勞動時間來計量,而是用生產它所必需的社會勞動時間來計量。因此,如果采用新方法的資本家按1先令這個社會價值出售自己的商品,那么他的商品就是超出它的個別價值3便士出售,這樣,他就實現(xiàn)了3便士的超額剩余價值。”(9)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第369頁。馬克思定義的超額剩余價值是一個完全不同于相對剩余價值的概念,資本占有超額剩余價值有一定的合理性。所以,資本不占有勞動生產的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不是沒有剩余價值可以占有,而是因為資本將新方法新技術應用生產,能夠大幅度降低個別價值而可以占有較多的超額剩余價值,資本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能夠充分激發(fā)出來,有利于生產力的發(fā)展和財富的增長(即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能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財富支持,也就能夠維護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和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本質要求。超額剩余價值理論的深化認識,能為發(fā)展社會主義的資本理論提供有益成分。

    以上分析表明,勞動力財產是資本、勞動力財產可以轉化為勞動者的資本的理論依據(jù)是充分的,理論邏輯也是嚴謹?shù)?。資本占有超額剩余價值既是有償性的,也是資本將新方法新技術應用于生產的結果,不同于資本占有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既是無償性的,也是資本剝削勞動、資本所有者剝削勞動者的結果。只要勞動力財產資本化的股份與生產資料資本化的股份相均衡,勞動力財產資本化的股份參與分配,就有可能占有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資料資本化的股份參與分配就只是占有超額剩余價值了。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是剩余勞動生產的,勞動者能夠占有剩余勞動生產的剩余價值,用于滿足美好生活需要,剩余勞動也就轉化為必要勞動。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和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實現(xiàn)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目的是滿足全體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就需要剩余勞動轉化為必要勞動。勞動力財產是資本、勞動力財產可以轉化為勞動者的資本,能夠實現(xiàn)剩余勞動轉化為必要勞動,也就能夠滿足全體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本質要求相適應。深化認識勞動力財產資本化的產權邏輯,能夠揭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剩余勞動如何轉化為必要勞動的道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內在需要這樣的資本理論創(chuàng)新和觀念創(chuàng)新。

    勞動力財產是資本、勞動力財產可以轉化為勞動者的資本。為什么資本主義的生產資料私有制不能實現(xiàn)勞動力財產轉化為勞動者的資本呢,為什么資本主義的股份制不能把勞動力財產轉化勞動者的資本股份呢?這就說明,勞動力財產要成為資本,而且要成為勞動者的資本(或資本股份),還需要創(chuàng)新相應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實現(xiàn)形式,還需要研究和探索相應的理論邏輯支持生產資料所有制實現(xiàn)形式的創(chuàng)新。

    三、勞動力財產資本化的所有制形式及其理論依據(jù)

    資本主義時代的一個制度創(chuàng)新成果就是股份制。它把分散經營的資本集中起來,實現(xiàn)資本的規(guī)模化經營;它把資本經營的風險分散到股東個體,實現(xiàn)資本經營風險的社會化;它在全社會吸納優(yōu)秀的管理人才,實現(xiàn)資本經營管理的社會化。資本的規(guī)模化經營,有利于新方法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有利于大工業(yè)的發(fā)展,也就有利于生產力的發(fā)展和財富的增長。資本經營風險分散到千千萬萬的股東個體,抗風險的能力就能增強,有利于化解資本將新方法新技術應用于生產的風險,不只是能夠促進方法和技術的創(chuàng)新,而且也能夠促進新方法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社會上最優(yōu)秀的管理人才治理企業(yè),能夠有效地組合生產要素,激發(fā)生產要素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最大限度地發(fā)展生產力和增加財富。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和社會財富能夠大幅度提高和豐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資本股份制的制度安排。之所以說股份制是資本主義時代的一個制度創(chuàng)新成果,也是因為這個道理。

    股份制把生產資料資本化為資本所有者的股份。資本所有者持有資本股份,參與剩余價值轉化的利潤分紅。剩余價值中的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是勞動生產的,資本股份參與剩余價值轉化的利潤分紅,資本也就占有勞動生產的剩余價值,勞動者的勞動力財產所有權完整性排他性失效。勞動者不能完全得到他勞動的貢獻,資本占有勞動者勞動的部分貢獻,是勞動者收入和資本所有者收入不斷拉大的原因。資本主義時代的股份制不是代表勞動者的利益,而是代表資本所有者的利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股份制,固然是為了發(fā)揮資本的社會化、風險的社會化和管理的社會化有利于生產力發(fā)展和財富增長的作用,但并不需要不斷拉大勞動者收入和資本所有者收入的差距,而是要推進勞動者共同富裕。中國式現(xiàn)代化運用股份制,既要發(fā)揮它能夠促進生產力發(fā)展和財富增長的積極作用,也要避免資本占有勞動生產的剩余價值,導致貧富兩極分化的不利影響。中國式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內在需要股份制創(chuàng)新發(fā)展。因此,需要探索股份制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實現(xiàn)形式和理論依據(jù)。

    股份制因為只是把生產資料資本化為資本所有者的股份,才導致資本占有勞動生產的剩余價值,及由此而產生的勞動者收入和資本所有者收入不斷拉大的現(xiàn)象。勞動力財產是資本、勞動力財產可以轉化為勞動者的資本,那么勞動力財產是否也可以資本化為勞動者的股份呢?從理論邏輯上講,這種轉換是可能的,而且也能自圓其說。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之所以沒有實現(xiàn)這種轉換,是因為要維護資本占有勞動生產的剩余價值。我國發(fā)展股份制也未能實現(xiàn)這種轉換,不是為了維護資本占有勞動生產的剩余價值,而是因為受傳統(tǒng)理論觀念的束縛,認為勞動力財產不是資本,而只是商品。正是如此,至今股份制也沒有將勞動力財產資本化為勞動者的股份。上述分析已經證明,生產資料資本化為資本所有者的股份,有利于生產力的發(fā)展和財富的增長;勞動力財產資本化為勞動者的股份,能使勞動者持有勞動力資本股份,參與剩余價值轉化的利潤分紅,有利于勞動者提高收入水平和共同富裕程度。前者能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財富支持,后者能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收入支持,符合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本質要求,這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內在需要的制度安排。

    生產資料資本化為資本所有者股份和勞動力財產資本化為勞動者股份相結合的股份制是對傳統(tǒng)股份制的揚棄,可以稱謂新型股份制。新型股份制與馬克思倡導的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有同工異曲之處?!皬馁Y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資本主義占有方式,從而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是對個人的,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第一個否定。但資本主義生產由于自然過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對自身的否定。這是否定的否定。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基礎上,也就是說,在協(xié)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10)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第874頁。馬克思定義了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的概念內涵。股份制是資本主義時代的一個制度創(chuàng)新成果,它實現(xiàn)了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是對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否定,也就是對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否定之否定。新型股份制是對傳統(tǒng)股份制的揚棄,它不僅實現(xiàn)了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而且也實現(xiàn)了勞動力財產的共同占有,可以認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需要的制度創(chuàng)新成果。在新型股份制的制度安排下,實物形態(tài)的生產資料共同占有,價值形態(tài)的生產資料——股份,卻是資本所有者個人所有;勞動力財產共同占有,勞動力財產資本化為勞動者的股份,卻是勞動者個人所有。無論是資本股份的資本所有者個人所有,還是勞動力資本股份的勞動者個人所有,都是屬于個人所有制的范疇。馬克思倡導的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不是維護少數(shù)人剝奪大多數(shù)人,而是為了實現(xiàn)勞動者共同富裕。新型股份制構建勞動力財產資本化為勞動者股份的制度安排,能夠避免少數(shù)人剝奪大多數(shù)人。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的內涵及其目的與新型股份制的內涵與目的基本上一致。新型股份制不違背馬克思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的基本原理。

    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內在需要構建新型股份制,新型股份制又不違背馬克思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的基本原理,所以,我國制度變革不能只是停留在股份制改革的層面上,而應該發(fā)展新型股份制。20世紀90年代,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制度改革,曾經選擇了股份合作制的制度安排,勞動者可以他的勞動力入股。由于它突破了傳統(tǒng)股份制的理念,被認為不規(guī)范而頗受爭議。沒有想到,頗受爭議的勞動力財產資本化為勞動者股份的制度安排,不僅不與馬克思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的基本原理相違背,而且還能發(fā)揮如此重要的作用。中國式現(xiàn)代化既要發(fā)展生產力和增加財富,又要實現(xiàn)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內在需要股份制深化改革,內在需要構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新型股份制?!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明確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混合所有制企業(yè)建立骨干員工持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科技型企業(yè)股權和分紅激勵等中長期激勵機制”的政策主張。(1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人民日報》2022年5月19日。盡管沒有明確勞動力財產資本化為勞動者股份,但員工持股需要以勞動力的使用能夠創(chuàng)造的價值為依據(jù),也就有勞動力財產資本化的內涵了。

    四、深化勞動力財產產權邏輯理論認識的當代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期,面臨的幾個重要問題:一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發(fā)揮資本將新方法新技術應用于生產,發(fā)展生產力和增加財富,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財富支持的作用,卻又因為資本占有勞動生產的剩余價值,形成資本收入與勞動收入差距不斷拉大、影響全體人民收入占有上的共同富裕問題;二是社會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后的社會生產力的矛盾,轉變?yōu)槿嗣袢找嬖鲩L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的問題;三是粗放式的生產發(fā)展方式所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huán)境污染的人與自然難以和諧共生,以及市場分配形成的貧富分化所造成的人與人不和諧的問題;四是在生產經營活動中資本所有者與勞動者的權利不對等,影響全體“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xié)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1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第37頁、第23-24頁。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問題。中國式現(xiàn)代化本質要求“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xiàn)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13)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第37頁、第23-24頁。正是為了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面臨的上述幾個重要問題。深化勞動力財產產權邏輯的理論認識,對于解決上述的幾個重要理論問題,能夠發(fā)揮相應的作用。第一個重要問題在上文中已經作了比較充分的分析和討論,以下重點探討其余的三個重要問題。

    社會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后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之所以轉變?yōu)槿嗣袢找嬖鲩L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是因為人民的需要和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內涵發(fā)生了變化。人民之所以僅僅滿足于物質文化需要,是因為社會生產力落后。社會生產力發(fā)展了,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得到滿足,就會產生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和生態(tài)環(huán)境諸方面的新的需要,也就必然要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方面平衡充分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期,面臨的正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要解決這一社會主要矛盾,一是要借助于資本將新方法新技術應用于生產,發(fā)展生產力和增加財富的積極作用,以實現(xiàn)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方面的平衡充分發(fā)展;二是要消除資本占有勞動生產的剩余價值的不利作用,以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國式現(xiàn)代化本質要求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就是為了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出現(xiàn)的社會主要矛盾。深化勞動力財產產權邏輯的理論認識,揭示了勞動力財產是資本,能夠資本化為勞動者股份的道理,為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共同富裕程度提供了一條理論思路;同時,提出的新型股份制概念,為勞動力財產資本化為勞動者的股份,勞動力資本參與剩余價值分配,解決資本獨占勞動生產的剩余價值問題,提供了一條制度改革思路,也就為勞動者提高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滿足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一條可實現(xiàn)的途徑,因而有利于化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社會主要矛盾。勞動力財產產權邏輯的深化認識,對于化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的社會主要矛盾,具有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經歷了勞動密集型生產方式向技術密集型生產方式轉變和粗放式生產方式向集約式生產方式轉變的過程,資源浪費和環(huán)境污染的問題比較突出,極大地影響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為了發(fā)展生產力,需要發(fā)揮資本作用,發(fā)展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資本占有勞動生產的剩余價值問題比較突出,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背后的人與人的關系不和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期,人與自然難以和諧共生和人與人難以和諧相處的矛盾需要解決。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統(tǒng)籌兼顧的科學發(fā)展觀,目的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人與人和諧相處。黨的十九大提出運用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fā)展理念,目的也是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人與人和諧相處。中國式現(xiàn)代化則是把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作為它的本質要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人與人和諧相處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內容,是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的兩種表現(xiàn)形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要發(fā)展中國式現(xiàn)代化,就是為了解決人與自然難以和諧共生和人與人難以和諧相處的矛盾。深化勞動力財產產權邏輯的理論認識,探索了新型股份制的制度安排。勞動力資本股份參與剩余價值的分配,有利于解決資本獨占勞動生產的剩余價值問題;勞動力資本股份與資本股份同股同權,有利于勞動者和資本所有者協(xié)商協(xié)調生產與分配決策,能夠促進人與人和諧相處。勞動者和資本所有者能夠協(xié)商協(xié)調,有利于反映勞動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有利于解決資本無序擴張的問題。勞動者的美好生活愿望之一就是綠色發(fā)展(即能夠喝上干凈的水和呼吸上新鮮的空氣);解決資本無序擴張的問題,有利于資源節(jié)約利用和環(huán)境友好發(fā)展,二者有利于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深化勞動力財產產權邏輯的理論認識,對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人與人和諧相處,具有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民主是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滿足人民日益美好生活需要的要素之一。民主有政治民主和經濟民主之別,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不僅需要政治民主,也需要經濟民主。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的民主由人民代表大會和職工代表大會等項制度決定。勞動者只有成為代表才有機會直接參與民主選舉、民主協(xié)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勞動者不能成為代表,就只能把他的意見反映給代表,再由代表行使上述民主權利。深化勞動力財產產權邏輯的理論認識,揭示的新型股份制能使勞動者直接行使民主選舉、民主協(xié)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的權利。勞動者持有的勞動力資本股份,與資本所有者持有的資本股份,都有一股一票的對等權利,都能參與公司重大生產和分配活動的決策,能夠直接表達勞動者自身的利益,因而可以充分調動勞動者參與民主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也能調動勞動者的勞動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勞動者直接參加民主活動和由代表參加民主活動,民主的激勵作用是不一樣的,前者的激勵作用一般要大于后者。一般來說,勞動者直接參與民主所激發(fā)出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要大于間接參與民主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式現(xiàn)代化本質要求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應有勞動者能夠直接參與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之含義。深化勞動力財產產權邏輯的理論認識,揭示的新型股份制能使勞動者直接參加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對于發(fā)展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五、結論

    深化勞動力財產產權邏輯的理論認識,能夠得出以下四點結論。

    (1)勞動力財產商品化,能夠實現(xiàn)勞動力與資本的結合,有利于資本將新方法新技術應用于生產,發(fā)展生產力和增加財富,但會出現(xiàn)資本占有勞動生產的剩余價值現(xiàn)象,影響勞動者的收入水平和共同富裕程度,有悖于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和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本質要求。勞動者收入水平難以提高,即使生產力發(fā)展和財富增加,也難以實現(xiàn)勞動者財富占有上的共同富裕(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者要以他的貨幣收入才能交換財富,實現(xiàn)財富占有上的共同富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發(fā)展生產力和增加財富,也就需要發(fā)揮資本的作用,發(fā)展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也就必然要求解決資本占有勞動生產的剩余價值問題。

    (2)勞動力財產是資本的理論依據(jù)充分。勞動力財產既然是資本,也就能夠成為勞動者的資本。勞動力財產是資本不影響勞動力財產是商品,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也就不會因為勞動力財產是資本而受到影響。勞動力財產成為勞動者的資本,勞動者也就能夠參與利潤分紅,從而有利于提高勞動者的收入水平和共同富裕程度,有利于實現(xiàn)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能夠維護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和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本質要求。

    (3)新型股份制是生產資料資本化為資本所有者股份和勞動力財產資本化為勞動者股份相結合的制度安排,既有激發(fā)資本將新方法新技術應用于生產,發(fā)展生產力和增加財富的積極作用,也有提高勞動者收入水平和共同富裕程度的功能,有利于推進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維護社會主義本質特征和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本質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在傳統(tǒng)股份制的基礎上,通過生產資料所有制實現(xiàn)形式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新型股份制,不應該只把生產資料所有制實現(xiàn)形式的變革僅僅停留在傳統(tǒng)股份制的層面上。

    (4)新型股份制有利于保障勞動者和資本所有者行使一股一票的權利,也就有利于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xié)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有利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人與人和諧相處。所以說,創(chuàng)新理論觀念、構建新型股份制,對于中國式現(xiàn)代化本質要求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猜你喜歡
    股份制資本化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
    經濟(2022年11期)2022-11-05 08:25:06
    軍工資產資本化現(xiàn)狀及問題研究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fā)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當代陜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02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05:31:28
    閩侯縣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初探
    高等職業(yè)教育股份制辦學可持續(xù)模式探索
    新課程研究(2016年3期)2016-12-01 05:53:42
    淺談電視媒體廣告經營的公司化與資本化
    新聞傳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關于國有資產資本化改革
    股份制企業(yè)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永清县| 将乐县| 台湾省| 明星| 德令哈市| 云南省| 玉环县| 紫金县| 东乡族自治县| 揭东县| 贡觉县| 巴林右旗| 阳山县| 开封市| 万源市| 长春市| 惠州市| 莎车县| 黄陵县| 阿拉善盟| 鄄城县| 滨海县| 大新县| 正蓝旗| 苍山县| 江门市| 长宁县| 赫章县| 金华市| 宁乡县| 华容县| 会同县| 龙口市| 邢台县| 张北县| 新平| 新兴县| 墨脱县| 万宁市| 屏南县| 乌拉特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