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作家講讀經(jīng)典名著,理解文學(xué)與人生。本期特邀作家云鯨航品讀《西游記》。云鯨航,90后作家,高校講師。出版散文集《人生海海,素履之往》《白馬少年,衣襟帶花》《煙火溫柔,人間雪白》及長篇小說《微甜》等多部。
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后而成。真?zhèn)€好山!
那座山,正當(dāng)頂上,有一塊仙石。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nèi)育仙胞,一日迸裂,產(chǎn)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fēng),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便就學(xué)爬學(xué)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驚動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即命千里眼、順風(fēng)耳開南天門觀看。須臾回報道:“臣奉旨觀聽金光之處,乃東勝神洲海東傲來小國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產(chǎn)一卵,見風(fēng)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運金光,射沖斗府。如今服餌水食,金光將潛息矣?!庇竦鄞官n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
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一朝天氣炎熱,與群猴避暑,都在松陰之下頑耍。你看他一個個:
跳樹攀枝,采花覓果;拋彈子,邷么兒;跑沙窩,砌寶塔;趕蜻蜓,撲八蠟;參老天,拜菩薩;扯葛藤,編草帓;捉虱子,咬又掐;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壓的壓;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頑,綠水澗邊隨洗濯。
神魔傳說,也是答案之書
文/云鯨航
我國古代神怪著作頗多,從《山海經(jīng)》開始,到六朝志怪,再到后來諸多神仙故事,為什么《西游記》能脫穎而出躋身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或許這還得益于它的藝術(shù)思想性。
小說里如天宮、水晶宮、地府、靈山等神地,仙丹、蟠桃、人參果、金箍棒、捆仙繩等神物,七十二變、分身法、上天、遁地等神力,飽含著古人對強大生命能力的渴望、對器物改變生活的期待和對宇宙空間神秘性的想象探索。
而其中神魔的故事說到底是人間的事情,各路神仙菩薩、妖魔鬼怪之間都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或是有親緣關(guān)系,或是有利益關(guān)系,他們都是以人性作為主體性,有欲念,會妒忌,會報復(fù),會衡量利害得失,三界不亞于一個社會。
神魔的世界,妖怪吃人的世界,也是當(dāng)時現(xiàn)實的世界。這體現(xiàn)了創(chuàng)作者對宗教或是民間信仰中崇高性的消解,同時折射出明代社會中的黑暗亂象。
(節(ji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