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論毛澤東早年的“新心學”觀(下)
    ——以《毛澤東早期文稿》為中心的考察

    2023-11-18 15:05:22方緒銀姚大斌吳玉梅葛翠茹
    南方論刊 2023年9期
    關鍵詞:心學共產黨人傳統(tǒng)

    方緒銀 姚大斌 吳玉梅 葛翠茹

    (廣東茂名幼兒師范??茖W校 廣東茂名 525000)

    三、毛澤東早年的“新心學”觀與共產黨人的心學

    以上所論并不能涵蓋毛澤東早年的“新心學”觀的全部內容(比如他對“良能”“善惡”等傳統(tǒng)心學概念的新定義、對“立志”論和“意志力”論等傳統(tǒng)心學理念的新闡釋,我們均未展開進行解讀和分析),但確證了毛澤東在自幼“讀了六年孔夫子的書”之后,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本源和內核的傳統(tǒng)心學確實已滲入其骨髓,并在其研讀西學過程中不斷將兩者加以融匯貫通。實際上,在讀“資本主義的書”的這七年之中,他也絕非只讀西學,而是在不斷獲得的西學新知的視野下研讀了更多的中華經典,并在“借資比較”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感悟,形成了一系列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新心學”觀。這種“發(fā)展變化”,既是他注重“學而思之”和社會調查、實踐驗證的產物,也是他1918 年后逐步受到馬列主義影響的結果。上述論證及結論本身也提供了一個新視野,使我們對青年毛澤東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確立、毛澤東思想的心學底色、共產黨人的心學體系的構建方法等重大問題,可以形成一些新的認識和思考。限于篇幅關系,在此僅略作論述。

    (一)毛澤東早年的“新心學”觀與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確立。

    幾千年來,傳統(tǒng)心學的千經萬典所記所載,無非就是歷代仁人志士所共有的“誠愛惻怛之情”“與天地萬物一體之念”:“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孟子·離婁下》);“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每念斯民之陷溺,則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傳習錄》卷中)青年毛澤東在湖南圖書館的墻壁上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圖時“應感而動”的,也正是這樣一顆滾燙的赤誠之心:

    “過去我認為湘潭縣大,湖南省更大。中國自古就稱為天下,當然大的了不得,但從這個地圖上看來,中國只占世界的一小部分。在韶山沖里,我就沒看見過幾個生活過得快活的人,那里的人大都過著痛苦的生活,不是挨餓,就是挨凍,有無錢治病看著病死的;有交不起租谷錢糧被關進監(jiān)獄活活折磨死的;還有家庭里、鄉(xiāng)鄰間,為著大大小小的糾紛,吵嘴、打架,鬧得雞犬不寧,甚至弄得投塘、吊頸的;至于沒有書讀,做一世睜眼瞎子的就更多了。韶山沖的情形是這樣,全湘潭縣、全湖南省、全中國、全世界的情形,恐怕也差不多。這種不合理的現象,是不應該永遠存在的,是應該徹底推翻、徹底改造的。總有一天,世界會起變化,一切痛苦的人都會變成快活的人、幸福的人。世界的變化,不會自己發(fā)生,必須通過人的努力,我因此想到,我們青年人的責任真是重大,我們應該做的事情真多,要走的道路真長。從這時候起,我就決心要為全中國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貢獻自己全部的力量?!盵1]

    這段話,是毛澤東1951 年與其青年時代的友人周世釗等談話時的回憶和反思,實際上涵蓋了其整個青少年時代的心境,因而也可以說是毛澤東對其早年的“新心學”觀的最集中、最通俗的表達。這種悲天憫人的熾熱情懷,雖然是他自幼就有的,但無疑也是在傳統(tǒng)心學典籍的不斷熏陶中逐步明朗、強化和升華的。找到把全中國、全世界從無處不苦、無人不苦的大苦海中拯救出來的切實有效方法,始終是他早年以“奮發(fā)踔勵之概”“修學儲能”的焦點。有感于商鞅變法對秦國蕩平六國、一統(tǒng)天下的巨大作用和西方近代崛起的法治因素,青年毛澤東在《商鞅徙木立信論》中曾提出只要推行良好的法令就能利國福民:“法令者,代謀幸福之具也。法令而善,其幸福吾民也必多”,稱贊商鞅是“吾國四千余年”“首屈一指”的“利國福民偉大之政治家”[2];對馬列主義有所了解以后,他開始意識到了政治法律的階級性,認為只有出自“工人們農人們的腦子里”而不是“穿長衣的先生們的腦子里”[3]的法律,才能保障民眾過上心里想要的生活,這成為毛澤東后來形成“人民當家做主”思想的源頭。當時傳入中國的社會主義思想流派甚多,并因其與中華民族及其傳統(tǒng)心學所固有的“大同情結”相契合而得到廣泛傳播。青年毛澤東不僅是其興趣濃厚的學習者,而且是其身體力行的踐履者。他積極參與和推動的“教育救國”“忠告運動”“呼聲革命”等“無血革命”活動,比如“工讀互助”“新村主義”“驅張運動”“湖南自治運動”等等,既是對“民眾大聯合”及其巨大力量的期待,也內涵著對“人性本善”的信念,存在著喚醒“強權者”的惻隱之心的幻想:“我們承認強權者都是人,都是我們的同類。濫用強權,是他們不自覺的誤謬與不幸,是舊社會舊思想傳染他們遺害他們?!盵4]這些改良主義實踐的“結果均歸失敗”使他終于認識到,“政治改良一途,可謂絕無希望”,都只是“理論上說得好聽,事實上是做不到的”,唯有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救民于水火:“我看俄國式的革命,是無可如何的山窮水盡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個變計,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棄而不采,單要采這個恐怖的方法”[5],也就是唯有用“霹靂手段”,才能彰顯“菩薩心腸”。因此,他在論證為什么不得不選定俄國式的“炸彈革命”“流血革命”“這個恐怖的方法”時,所列舉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傳統(tǒng)心學所凸顯的那種“不忍人之心”,亦即對“生民之困苦荼毒”的“戚然痛心”之感:“用和平方法去達到共產目的,要何日才能成功?假如要一百年,這一百年中宛轉呻吟的無產階級,我們對之,如何處置?……十五萬萬人類中有十萬萬無產者(恐怕還不只此數),這一百年中,任其為三分之一之資本家魚肉,其何能忍?”[6]毛澤東成為革命領袖后在《為人民服務》中寫道:“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我們要努力奮斗。要奮斗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fā)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yōu)槿嗣穸溃褪撬赖闷渌?;在《七律·憶重慶談判》中寫道:“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這些感人至深的話語,與他早年“要為全中國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貢獻自己全部的力量”的初心顯然是一以貫之的。而每當讀到這些,都令人不由得想起“天地萬物一體之仁,疾痛迫切,雖欲已之而自有所不容已”(《傳習錄》卷中)式的“圣人心跡”。

    此外還可以舉出許多例證,比如他把早年所認同的“善群者存,不善群者滅”的“合群進化”、生存競爭理念,轉化為激發(fā)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勞苦大眾的“階級競爭”意識,從而真正找到了“民眾大聯合”的切實有效途徑;又比如,他早年在傳統(tǒng)心學與西學新知和馬列主義交互影響下形成的“改造中國與世界”的理念,使他后來對馬列主義的國際主義觀接受起來毫無障礙??梢?,毛澤東早年的“新心學”觀,無疑是他最終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的一個重要橋梁。

    (二)毛澤東早年的“新心學”觀與毛澤東思想的心學底色。

    正如青年毛澤東的至交好友蕭三所說:毛澤東“批判地接受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的文化傳統(tǒng)。他是中國優(yōu)秀文化之集大成者。他繼承了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思想?!盵7]如上所述,傳統(tǒng)心學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對青年毛澤東的思想成長與發(fā)展既然曾有過深刻影響,就絕不會從毛澤東的歷史記憶中消失,就必然會與毛澤東思想這個“集大成”體系中的重要理論觀點有著言之有據的內在聯系。上文對此已有所論及。下面,我們從傳統(tǒng)心學對毛澤東思想話語體系的直接影響和毛澤東后來對其早年的“新心學”觀的新闡述兩個方面,再列舉一些例證——

    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而對實事求是的理論闡述,則集中體現在毛澤東最重要的哲學著作《實踐論:論認識和實踐的關系——知和行的關系》之中。就思想史的視角而言,無論是從該著作的副標題還是從其主體內容看,所體現的都是對王陽明“知行合一”這個“立言之大旨”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或者說是對中國哲學史上遺留下來的“知行關系”這個“老大難”問題第一次作出了科學的解答。賀麟在寫于1984 年的《知行合一問題——由朱熹、王陽明、王船山、孫中山到<實踐論>》[8]一文中對此已作過辨析,本文不再贅述。從毛澤東著作中,我們還可以看到許多對陽明心學的理念進行發(fā)揮、升華、創(chuàng)造性解釋與運用的話語,比如他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說:“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白求恩那種“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這與王陽明對圣人品格的“精金”之喻,顯然有千古同慨之妙。毛澤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概括為黨的根本宗旨,這與王陽明晚年把他的“致良知之學”“大人之學”最終歸結為“親民之學”,主張把視民生民瘼大如天的理念落實到日常的“事事物物”之中,亦可謂今古同調。

    儒家所謂的“仁者愛人”,就是愛所有人。王陽明認為,一個人的心只要沒有“間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他就必定會對天下所有的人都始終有著休戚相關的感覺,就必定會把天下所有人的父兄當作自己的父兄一樣來“孝悌”。青年毛澤東在《<倫理學原理>批注》中,既有與王陽明同樣的“人類”“生類”“宇宙”均為“一大我”之論,也有“世無絕然與我無關而我貿然利之者也”的辨析。到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作為已成長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開創(chuàng)者的毛澤東,從“存在決定意識”出發(fā),對這個問題作出了進一步的回答:“過去的一切統(tǒng)治階級”“許多所謂圣人賢人”都喜歡提倡所謂“人類之愛”,“但是無論誰都沒有真正實行過,因為它在階級社會里是不可能實行的”,“真正的人類之愛是會有的,那是在全世界消滅了階級之后。”也就是說,人固然是有惻隱之心等等感情的,但這個感情在社會生活中的呈現是由客觀現實所決定的——“我們的知識分子出身的文藝工作者愛無產階級,是社會使他們感覺到和無產階級有共同的命運的結果。我們恨日本帝國主義,是日本帝國主義壓迫我們的結果?!边@顯然是對其早年的“固因與我為同類有關系(亦即‘有共同的命運’)而利之”等觀點的繼承和發(fā)展。

    毛澤東對其早年的“新心學”觀的新闡述,最典型地體現在他1943 年12 月17 日在劉少奇就人性等問題給續(xù)范亭的信上所做的66 處批示[9]。這些批示既是對劉少奇信件所提的修改意見,更是他對自己早年的“人性、是非、善惡”觀的再思考、再闡述。他根據進化論生物學、人類學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理論,對人為什么“先天”具有孟子所說的“四端”之類的“感情”等精神現象作出了科學解釋:“一切動物都有精神現象,高等動物有感情、記憶,還有推理能力,人不過有高級精神現象”,“要說先天,那末,猴子是先天,整個人的歷史都是后天?!彼?,不能把精神現象視為人的“最基本特征”,也不應說人有動物性和社會性這“兩種基本特性”,人的社會性才是“人的特點、特性、特征”,是人區(qū)別于動物的基本標識。也就是說,人的精神現象雖然是得之于“先天”的,但卻是人與動物共有的“天性”,是動物在進化過程中的“獲得性遺傳”,故不能把它當作與“動物性”相對的“人性”。毛澤東對人的社會性的界定,也不是指“利他性、協作性、依賴性以及更加高級的自覺性”等社會性動物共有的特征,而是指“人是制造工具的動物,人是從事社會生產的動物,人是階級斗爭的動物(一定歷史時期)”等只屬于人的獨特稟賦;人的“是非善惡”觀念就是在這三種社會實踐中“歷史地發(fā)生與發(fā)展的”。評判一個人的“是非善惡”觀念正確與否,要把他放到當時的社會實踐背景之中去看,孔孟、王陽明正是因為對統(tǒng)治者有深刻批判,對人民及其利益充滿同情,所以他們“能夠說出若干真理”,“孔孟有一部分真理”,“王陽明也有一些真理”,“全部否定是非歷史的看法”。概而言之,人固然有“得之于天(進化)”的“天性”(精神現象),這是人的“是非善惡”觀念總是帶著感情因素的根源;但人的“是非善惡”觀念本身則是在社會實踐中產生和形成的。把這些論述與《<倫理學原理>批注》中的“非某事之本體有超然之善,乃因其與生活有關系故云善”[10]等觀點比較,有著顯而易見的邏輯連貫性,是毛澤東在其早年的研究思考基礎上對傳統(tǒng)心學的“天性”等核心概念的創(chuàng)新性闡釋和創(chuàng)造性轉化。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毛澤東在這個批示中還提出了一個我們今天所說的“文化DNA”問題:“人的五官、百體、聰明、能力本于遺傳,人們往往把這叫作先天,以便與出生后的社會熏陶相區(qū)別。但人的一切遺傳都是社會的,是在幾十萬年社會生產的結果,不指明這點就要墮入唯心論。”[11]把這個問題研究清楚,尤其是把漫長的原始公社時代給人類精神稟賦所產生的“獲得性遺傳”研究清楚,有利于我們深化對人類的“天性”乃至“大同情結”的認識,對傳統(tǒng)心學為什么會津津樂道于“良知”的“先天性”,就再也不會感到疑惑。這對我們改進“人性”和黨性的塑造方法,推動“和諧社會”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形成,意義極為重大。

    (三)毛澤東早年的“新心學”觀對構建共產黨人的心學體系的啟示。

    2015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共產黨人的‘心學’”[12]這一重大原創(chuàng)性命題,此后又經常強調“要修煉共產黨人的‘心學’”[13]。為此,人民日報社主辦的《學術前沿》雜志編輯部及許多專家學者紛紛提出了“構建好新時代共產黨人‘心學’理論體系”[14]的倡議。近幾年來,關于如何構建這一體系,理論界同仁討論甚多,各自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見解。根據如上所述的毛澤東早年的“新心學”觀及毛澤東思想的心學底色,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產黨人的‘心學’”和“兩個結合”的系列論述,我們就此簡略地提出自己的幾點思考——

    首先,共產黨人的心學應該是傳統(tǒng)心學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以陸王心學為標識的傳統(tǒng)心學乃論心治心之學、心性修養(yǎng)之學,亦即是關于人如何成就德性的理論和方法之學,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滋養(yǎng)浩然之氣的源泉和動力所在。在近代的歷史和知識背景下,青年毛澤東通過傳統(tǒng)心學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形成了其早年的“新心學”觀,鑄就了他空絕千古的偉大人格力量。習近平總書記也正是在引用陽明心學名言“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yǎng)其心”的語境下提出“共產黨人的‘心學’”概念的。拋開數千年的心學傳統(tǒng),哪有當代形態(tài)的心學可言?借用恩格斯的話說:像對民族的精神發(fā)展有過如此巨大影響的傳統(tǒng)心學,“是不能用干脆置之不理的辦法來消除的。必須從它的本來意義上‘揚棄’它,就是說,要批判地消滅它的形式,但是要救出通過這個形式獲得的新內容?!盵15]那么,如何在批判地消滅傳統(tǒng)心學的唯心主義“形式”的同時,救出其“獲得的新內容”呢?1939 年2 月20 日,毛澤東在延安《解放》雜志發(fā)表《孔子的哲學思想》一文前所提的修改意見中,以孔子的一則名言為例,提出了一個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方法:孔子的“‘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作為哲學的整個綱領來說是觀念論,……但如果作為哲學的部分,即作為實踐論來說則是對的,這和‘沒有正確的理論就沒有正確實踐’差不多。如果孔子在‘名不正’上面加了一句‘實不明則名不正’,而孔子又真正承認‘實’為根本的話,那孔子就不是觀念論了,然而事實上不是如此,所以孔子的體系是觀念論;但作為片面真理則是對的,一切觀念論都有其片面真理,孔子也是一樣?!^念論哲學有一個長處,就是強調主觀能動性,孔子正是這樣,所以能引起人的注意與擁護?!盵16]也就是說,只要在理論前提、核心概念上“明其實”,唯心論哲學強調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長處”就完全可以為我們唯物論者所用。具體就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心學而言,我們只要解決好它的“實不明”的問題,它所蘊含的如何成就德性的理論和方法就完全可以成為構建共產黨人心學體系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它所具有的“強調主觀能動性”的“長處”就完全能夠在共產黨人的心學體系中得到弘揚光大。毛澤東早年的“新心學”觀中對傳統(tǒng)學術和社會道德“偽而不真、虛而不實”問題的批判、對傳統(tǒng)心學概念進行“明其實”的科學化闡釋或探索,加之毛澤東后來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對“實不明”問題的圓滿解決,使他得以“名正言順”地充分汲取傳統(tǒng)心學的精華和智慧,因而也應該成為我們今天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傳統(tǒng)心學,構建當代化、時代化的共產黨人心學體系的根本方法。

    其次,共產黨人的心學應該是對我們黨百年心學實踐歷程的理論總結。我們認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偉力,不僅來自于其真理性,也來自于它的心學底色所具有的信仰塑造力。目前,理論界同仁在共產黨人心學的范疇和概念體系的確定上彼此差異較大,但在關于“共產黨人的心學”概念的“定義”上還是比較有共識的,大多將其界定為“初心之學”“不忘初心之學”“以‘不忘初心’為核心內容的‘心學’”[17]。其理論依據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建黨以來的歷史所作出的顛撲不破的科學總結:“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換言之,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深刻改變“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方向和進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世界發(fā)展的趨勢和格局”,就是因為我們黨感召和引領全國各族人民矢志踐行初心使命所煥發(fā)出的開天辟地、翻天覆地、改天換地、頂天立地一般的精神和實踐偉力,充分印證了青年毛澤東關于“人之心力與體力合行一事,事未有難成者”[18]的信念。毛澤東曾非常感慨地說:“中國的斗爭如此偉大豐富,卻不出理論家!”[19]以“不忘初心”為主線,結合毛澤東對傳統(tǒng)心學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理論成果和習近平總書記的有關論述,把我們黨“如此偉大豐富”的百年奮斗歷程從心學視角具體而感人地總結出來,無疑是構建共產黨人心學體系的基礎和前提,也是每一個共產黨人心學的研究者成長為共產黨人的心學理論家的必由之路。

    第三,構建共產黨人的心學體系必須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傳統(tǒng)心學特別是儒家心學相結合上下功夫。長期以來,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實現路徑和基本內涵上,我們耳熟能詳的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表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個結合”的重大論斷——“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說出了老祖宗沒有說過的新話,不僅為我們繼續(xù)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行動指南,也為我們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指明了方向和方法。有了“第二個結合”的視野,可以啟發(fā)人們更清晰地看到我們黨自建黨以來始終堅持“第二個結合”的理論和實踐。上文對毛澤東思想的心學底色的揭示,就是一個有力的例證?!暗诙€結合”論的明確提出,還可以啟發(fā)我們進一步學懂、弄通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初心論”“夢想論”“自信論”等一系列新概念、新理念的原創(chuàng)性所在,深刻把握它們是如何具體體現“第二個結合”的,進而深刻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蘊含的無比豐富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元素。具體就共產黨人的心學體系的構建而言,雖然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心學,但其研究領域和研究對象是相似的、范疇和概念是相融的、理論和方法是相通的。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chuàng)新,正如毛澤東所說:“承繼遺產,轉過來就變?yōu)榉椒ā盵20],如果不懂得傳統(tǒng)心學對人的德性養(yǎng)成規(guī)律的深刻感悟和把握,不善于從中獲得理論和方法的啟迪,就無法明白心學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獨特方式,從而就難以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陽明心學和共產黨人心學的系列論述,構建新時代共產黨人的心學體系也就無從談起。我們在以前發(fā)表的多篇論文中已就此作過反復論證,強調構建共產黨人的心學體系的根本路徑,就是要在馬克思主義原典和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同傳統(tǒng)心學相結合上下功夫。這里再舉兩個例子——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見微知著,以小見大,仁者愛人,人之初,性本善,要發(fā)揚人的本性中最本初的東西,呵護它,使它發(fā)揚光大,那可能就是人了?!盵21]這段論述與王門后學、明末清初思想家陳確所言“蓋人性無不善,于擴充盡才后見之也”(《陳確集》)可謂一脈相承,是對王陽明“致良知”的理論和方法最簡明、最平實的闡釋,對我們讀懂習近平總書記的德性教育方法論至關重要。又比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馬克思終生為之奮斗的“初心”就體現在其17 歲時所寫的《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一文之中。我們如果對傳統(tǒng)心學關于“心之力”是出自于人的初心、良知的“驅迫力”[22]等理論缺乏了解,對習近平總書記的“初心論”是一個植根于傳統(tǒng)心學的理論體系[23]而不僅是一個“概念”缺乏感悟,就無法對他這一觀點作出學理性論證。

    綜上所述,青年毛澤東在學習研究近代西方哲學、倫理學、邏輯學等哲學社會科學和最新的自然科學成果的基礎上,對自幼浸潤其中的中華傳統(tǒng)心學自覺不自覺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形成了其早年的“新心學”觀;這個“新心學”觀不僅塑造了他偉大的人格力量,也成為他后來找到馬列主義這個最好的救國救民工具的內在動力,更是他在創(chuàng)立毛澤東思想過程中最重要的理論資源之一。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完全可以把毛澤東早年的“新心學”觀視為共產黨人心學的“胚胎”和“萌芽”。因此,要構建學術形態(tài)的共產黨人心學,就必須首先在毛澤東早年的“新心學”觀里找到理論和方法的啟迪,以寬廣的視野做好“第二個結合”。

    猜你喜歡
    心學共產黨人傳統(tǒng)
    《共產黨人》發(fā)刊詞(節(jié)選)
    王陽明心學的價值擔當
    公民與法治(2022年7期)2022-07-22 07:12:40
    飯后“老傳統(tǒng)”該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共產黨人的感情
    修煉好共產黨人的“心學”
    當代陜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46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tǒng)
    論新時代構建共產黨人心學的三重維度
    關于共產黨人“心學”的幾個問題(下)
    老傳統(tǒng)當傳承
    傳媒評論(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tǒng)
    中國三峽(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贺兰县| 乐业县| 贵德县| 徐汇区| 景东| 平阳县| 湄潭县| 咸宁市| 东辽县| 灵丘县| 茶陵县| 左云县| 顺平县| 肇州县| 吴江市| 吴桥县| 通榆县| 梅河口市| 通河县| 商河县| 罗定市| 柳州市| 辉南县| 玛纳斯县| 巴林右旗| 滨海县| 华蓥市| 英德市| 常宁市| 专栏| 肇庆市| 桂东县| 丹阳市| 张家界市| 班戈县| 桂林市| 岳普湖县| 昆明市| 横峰县| 台湾省| 阿拉善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