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鵬
(山西高平科興申家莊煤業(yè)有限公司,山西 晉城 046700)
近年來,隨著煤炭開采技術的發(fā)展,綜采工作面開切眼尺寸進一步加大[1-3]。由于工作面巷道高度和寬度的增加,兩側及頂板均為煤層,圍巖強度弱,回采難度大,圍巖變形破壞范圍大,較難開采。鉆孔后,直接影響了開口段周圍巖石的穩(wěn)定性[4-6]。如果不及時支護,承載力不足,會導致斷面變形加大,給后續(xù)支護帶來困難[7-8]。國內外對大斷面支護的研究較多,但大部分支護強度未優(yōu)化,支護強度過小可能會引起安全問題[12]。如果支護強度過大,后期對工作面進行強制放頂將是無效的,也會帶來安全隱患。申家莊煤業(yè)N11511 切眼的順利完工,有效緩解了15 號煤采掘接續(xù)緊張局面,為保證完成2022 年度原煤產量目標奠定基礎。根據(jù)N11507、N11509、N11511 的兩順槽掘進期間已揭露頂板情況,不排除N11513 工作面在850 m 后同樣遇到此類頂板巖性突變區(qū),屆時可能也面臨開切與退讓的雙向選擇,此次N11511 開切眼大斷面開口不僅避免16 萬t 煤量損失,500 余米無效進尺產生,同時,也為在今后施工中采用新技術過頂板巖性突變區(qū)提供了寶貴經(jīng)驗。
N11511 工作面15 號煤K2 灰?guī)r頂板裂隙發(fā)育、局部賦存小型溶洞,富水區(qū)域長時間受水浸泡后頂板變質,整個錨索錨固區(qū)域為軟弱泥巖+碎石的復合頂板,在該類頂板條件下,施工中錨網(wǎng)索支護已不能滿足支護要求,通常采取幫部錨網(wǎng)+鋼棚的復合支護。在以往的切眼施工中,如設計切眼開口區(qū)域處于裂隙發(fā)育區(qū)、鋼棚復合支護時,則避開此類地質區(qū)域,選取兩順槽均為錨網(wǎng)索支護或頂板正常區(qū)域(鋼棚支護下錨索施工預緊達標)進行切眼定口施工。
如圖1 所示。采用φ17.8 mm×6 300 mm 錨索+11 號工字鋼對注漿后的切眼開口側進行補強支護,另采取2 根φ17.8 mm×6 300 mm 錨索+三層鋼筋網(wǎng)的連體支護對順槽中部及煤柱側頂板進行加固支護;共打設14 根錨索、搭配7 根工字鋼,其中合格錨索11 根,不合格的錨索3 根。注漿加固后,錨索錨固效果顯著。未注漿時錨索鉆孔施工會遇空、裂隙,在加入錨固劑攪拌時因孔壁四周圍巖為松散質,出現(xiàn)長時攪拌而不凝結、錨固失敗現(xiàn)象;注漿加固后,漿液對頂板裂隙進行了有效填充,通過加壓、擠壓使原本松散質的泥巖進一步密實,另外漿液的粘結效應使圍巖中的碎石有效粘結,錨索在攪拌、凝固時基本遇到長時攪拌而不凝結現(xiàn)象,現(xiàn)場測試錨索錨固力平均在30 MPa 以上。
圖1 開口前的注漿加固孔及錨索布置Fig.1 Grouting reinforcement hole and anchor cable arrangement before opening
選取4 m 小斷面開口,提前預注漿,預注漿區(qū)域因未掘巷道原生裂隙較少,注漿效果不理想(漿液從煤壁溢出),開切眼5 m 范圍內共打注漿孔2個,注漿1 t,打設23 根錨索,其中有4 根不達標,19 根合格。如圖2 所示。
圖2 4 m斷面注漿后錨索布置示意Fig.2 Anchor cable layout after grouting of 4 m section
預注漿+全錨索支護在實施中,因頂板特性,注漿孔施工和錨索孔施工效率較低,1 個注漿孔施工需耗時1 h,1 根錨索從打孔-攪拌預緊需耗時2 h,極度制約掘進進度。故施工5 m 后改為鋼棚復合支護,棚距0.8 m,棚腿角度控制不超87°~89°(基本垂直頂?shù)装澹?,綜掘機割煤采用先掏兩側柱窩,后割煤架棚的方法,可有效控制頂板暴露時間,后幫棚腿1.2 m 位置增設設防倒錨桿,配合兩棚架間三路撐木,提高棚架整體性,增加棚架整體抗壓能力,在施工至50~70 m 時,頂板有少量淋水,泥質頂板遇水不穩(wěn)定,頂板愈加破碎,該段采取托頂煤、穿鋼釬超管控等手段順利通過。
二次擴巷前對開切眼三岔口10 m 進行預注漿,共設計10 個注漿孔,2021 年2 月19 日開始注漿,歷時3 d,注漿區(qū)打設13 根錨索+6 根工字鋼,其中2 根錨索預緊力不達標。前10 m 采用炮掘作業(yè),炮孔長度0.6 m,短掘短支、分段掘進,控制頂板暴露面積,擴巷區(qū)西幫沿用棚腿架設,鋼梁與第一次棚架鋼梁交錯鋪設,搭接800 mm,10 m 注漿區(qū)域采用錨梁懸吊管理兩鋼梁鉸接處,未注漿區(qū)域采用單體柱+π 鋼管理,10 m 后綜掘機截割,為防止二次擴巷區(qū)域前增壓區(qū)應力集中,對原第一次支護造成影響,擴巷期間在第一次斷面西幫打設一排中柱(單體柱+π 鋼,均為一梁三柱),綜掘機割煤同樣采用先掏柱窩再割煤,之后架設鋼梁,中間棚腿預先使用單體柱替換,3~4 m 后再使用單體柱+π 鋼完成管理。
根據(jù)頂板揭露情況,頂板巖性較差,易破碎,為保證頂板安全,防止在巷道三岔口貫通后頂板失穩(wěn)造成冒頂事故,在一次施工貫通前,使用6 顆單體柱+π 鋼提前對軌道順槽貫通點巷道中部位置處補強支護。
貫通后,在貫通點至切眼15 m 范圍內注漿加固,設計布置14 個注漿孔,注8 孔,打設21 根錨索,配與9 根工字鋼管理,如圖3 所示。至此N11511 開切眼施工補強全部結束,切眼內共計打設單體柱278 根(π 鋼+單體柱,均為一梁三柱),架設鋼梁384 架,補強錨索57 根,10 根不達標。
圖3 貫通后注漿加固布置及補強支護示意Fig.3 Grouting layout and reinforcement support after penetration
(1)大斷面掘進采用架棚被動支護,在第一次掘進中,圍巖應力明顯,存在背板折斷、鋼棚承壓變形現(xiàn)象,在50~70 m 局部頂板有淋水情況下,頂板遇水產生膨脹性礦壓,造成該段頂部離矸較多,鋼梁變形量較大,為防止二次擴巷時圍巖應力過大,難于控制,預先在第一次架設鋼棚下支設一排中柱,第二次掘進架棚時,二次擴巷中隨著掘進斷面變大,圍巖應力重新分布,原第一次掘進斷面圍巖應力明顯變小,第二次掘進巷道圍壓整體增高,二次架設鋼棚變形嚴重,在補棚、補強單體柱后,得以有效控制。
(2)切眼內每30 m 設置一組圍巖觀測點,順槽岔口處打設圍巖觀測點、頂板離層儀,掘進期間每日觀測底板和開切眼兩幫變形量。根據(jù)觀測數(shù)據(jù)分析,開切眼兩幫在30 d 內移近量為390 mm,之后逐步趨于穩(wěn)定。圍巖變形曲線如圖4 所示。
圖4 開切眼圍巖變形曲線Fig.4 Deformation curve of open-off cut surrounding rock
(1)將設計的支護方案應用到N11511 工作面開切眼巷道中,巷道頂板的變形得到有效控制,在施工過程中,巷道頂?shù)装逡平靠刂圃?00 mm左右,兩幫變形量在390 mm 左右,開切眼處于一個長時間的穩(wěn)定狀態(tài),可以滿足工作面正常回采的需要。
(2)為了保證支護設計效率,除采用傳統(tǒng)的工程類比法和理論分析法確定巷道支護參數(shù)外,應根據(jù)現(xiàn)場結構情況對實際參數(shù)進行調整,在評估支護效果時,調整支護參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