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田雪俠
老年重癥臥床患者多有基礎性疾病合并,且存在代謝異常等不良反應,致使機體出現病理生理、代謝改變,壓瘡風險較大,不利于病情恢復[1]。對于此類患者,臨床上多會予以營養(yǎng)支持,以對機體營養(yǎng)狀態(tài)進行改善,并促進免疫功能提升,降低臥床相關并發(fā)癥風險,進而改善其預后。腸內營養(yǎng)支持與人體生理相符合,不僅可為患者提供營養(yǎng)支持,而且可對腸道蠕動產生刺激作用,使機體細胞能夠正常代謝,并使腸黏膜細胞結構、功能保持完整[2]。針對性壓瘡預防護理在分析壓瘡風險因素的基礎上展開針對性護理,可有效降低壓瘡發(fā)生率[3]。本院近年來將腸內營養(yǎng)支持聯(lián)合針對性壓瘡預防護理的方案應用于老年重癥臥床患者中,并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接收的78例患者為對象探討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接受的重癥臥床老年患者中選取78例,采用電腦數字表法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齡64~83歲,平均(73.50±7.68)歲;原發(fā)疾病:腦卒中13例,感染性休克7例,高血壓腦出血6例,多臟器功能障礙5例,心力衰竭6例,其他2例。觀察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齡64~82歲,平均(73.12±7.70)歲;原發(fā)疾病:腦卒中12例,感染性休克8例,高血壓腦出血7例,多臟器功能障礙5例,心力衰竭5例,其他2例。本院醫(yī)學倫理會已審批通過了此次研究,且2組性別比、年齡及原發(fā)疾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②需臥床治療>1周;③無法自主進食;④本人或家屬配合知情同意書簽字。(2)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消化系統(tǒng)疾病;②認知、精神及語言交流障礙;③惡性腫瘤晚期;④病歷資料不全。
1.3 方法
1.3.1 對照組予以腸內營養(yǎng)支持:置入鼻腸管,通過Harris Benedict公式對基礎能力消耗進行計算,全天能力供給=基礎能力消耗×活動系數×應激系數×體溫系數,能力氮(100~120)∶1。予以能全素(Milupa GmbH,H20170172),小劑量開始,最初滴速控制為20 ml/h,逐步增加至100 ml/h。
1.3.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展開針對性壓瘡預防護理
1.3.2.1 壓瘡風險評估:患者實施Braden壓瘡評分[4,5]:包括感知能力(1~4分)、潮濕程度(1~4分)、活動能力(1~4分)、移動能力(1~4分)、營養(yǎng)攝取能力(1~4分)、摩擦力與剪切力(1~3分)6個維度。
1.3.2.2 針對性壓瘡預防護理:依據以上各維度評分,實施相應的壓瘡預防護理:①感知能力:展開壓瘡健康宣教,詳細對壓瘡發(fā)生的原因、預防方法、不良影響等知識進行介紹,使患者能夠正確配合壓瘡預防。同時,與患者展開親切、耐心交流,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并實施不良情緒安撫、放松指導,介紹恢復良好的病例,使其康復信心提升。②潮濕程度:指導家屬為患者準備透氣、吸汗性良好的衣物,二便正常者及時幫助患者在床上拍尿、排便,使衣物、床單位保持整潔與干燥,二便失禁者則予以尿管留置,或對成人尿不濕進行使用,并及時進行更換,使局部皮膚保持干燥。③活動能力:定期通過溫水予以患者擦澡、擦背,并予以局部受壓部位按摩,并對其四肢進行被動活動,鼓勵患者進行肢體主動活動,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④移動能力:能自行改變體位者鼓勵其經常自主翻身更換體位,無法自行改變者則定時予以翻身,使其保持良肢位。⑤營養(yǎng)攝取能力:遵醫(yī)囑規(guī)范予以腸內營養(yǎng),為患者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支持。⑥摩擦力與剪切:選擇能夠減壓的床具、用具,如氣墊床、海綿墊、軟枕,床頭抬高<30°,避免對足跟、骶尾部產生較大壓力,對患者進行護理操作、翻身時,不可進行推、拖、拉等動作。
2.1 營養(yǎng)狀態(tài) 干預前,2組PAB、ALB、TF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再次檢測時,2組PAB、ALB、TF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更高(P<0.05)。見表1。
表1 2組營養(yǎng)狀態(tài)比較 n=39,
表2 2組免疫功能比較 n=39,
2.3 壓瘡預防效果 干預后,2組壓瘡風險分級均降低(P<0.05),且觀察組更低(P<0.05)。觀察組壓瘡發(fā)生率(5.13%)比對照組的(20.57%)低(χ2=4.129,P=0.042)。見表3。
表3 2組干預前后壓瘡風險分級比較 n=39,例(%)
2.4 生活質量 干預前,2組SF-36各維度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SF-36各維度評分均升高(P<0.05),且觀察組更高(P<0.05)。見表4。
表4 2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n=39,分,
老年重癥臥床患者多病情嚴重,伴有活動功能障礙,機體儲備、耐受能力、應激能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可致使多種并發(fā)癥發(fā)生,進一步增加其痛苦,引發(fā)不良預后[9]。壓瘡為此類患者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常見于后枕骨、肘部、脊椎隆突處、足根部等,風險因素可總結為壓力、組織耐受性兩大方面[10]。大量臨床研究均顯示,壓瘡重在預防,因此臨床上需不斷對老年重癥臥床患者的壓瘡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對針對性預防方案進行制定,以促進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降低[11,12]。
大量臨床研究顯示,營養(yǎng)不良為老年重癥臥床患者常見壓瘡風險因素,營養(yǎng)不良可導致皮膚活力、彈性降低,并使體重減輕、肌肉減少,降低皮膚、骨骼間的自然緩沖效應,增大壓瘡風險[15,16]。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壓瘡風險分級、壓瘡發(fā)生率均比對照組低,且觀察組干預后SF-36評分比對照組高,提示老年重癥臥床患者實施腸內營養(yǎng)支持聯(lián)合針對性壓瘡預防護理可有效預防壓瘡。腸內營養(yǎng)支持可為患者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供給,增加機體營養(yǎng)物質儲備,并提升其免疫功能,降低壓瘡風險[17]。
針對性壓瘡預防護理通過實施感知能力方面的預防性護理,可使患者認知水平提升、不良心理狀態(tài)改善,積極、正確對臨床干預進行配合;潮濕程度方面的預防性護理可使患者身體保持干燥;活動能力方面的預防性護理可使患者肢體得到有效活動,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移動能力方面的預防性護理通過經常予以患者體位更換,可減少受壓部位壓力;營養(yǎng)攝取能力方面的預防性護理通過予以規(guī)范的場內營養(yǎng)支持,可使患者全身營養(yǎng)狀態(tài)改善;摩擦力與剪切力方面的預防性護理可使患者摩擦力、剪切力降低,減少對受壓部位產生的壓力性損傷[18]。通過對患者實施腸內營養(yǎng)支持及以上多方面的針對性壓瘡預防護理,可有效對壓瘡風險因素進行規(guī)避或減輕,降低壓瘡發(fā)生率,使患者臥床治療過程中的身心痛苦減輕,促進病情恢復,從而達到改善其生活質量的效果[19,20]。
綜上所述,老年重癥臥床患者實施腸內營養(yǎng)支持聯(lián)合針對性壓瘡預防護理可有效改善其營養(yǎng)狀態(tài)、免疫功能,并有效減少壓瘡的發(fā)生,進一步改善其生活質量。然而,此次研究存在樣本量少、未納入更多客觀性觀察指標等不足,后續(xù)需展開進一步的大規(guī)模研究,以更為客觀地探討老年重癥臥床患者應用腸內營養(yǎng)支持聯(lián)合針對性壓瘡預防護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