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英
什么是群文閱讀教學呢?群文閱讀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閱讀一組文章的教學活動。群文閱讀的“群文”是相對于“單篇文本”而言的,但并不是“單篇文本”的簡單疊加,而是有一定相似之處的文本的組合。文本不宜過多,以三至五篇為宜(考慮到學生的時間、精力有限)。可以將教材中同一單元的課文組合在一起;也可以突破教材的束縛,將課內(nèi)與課外的文本組合到一起。下面,筆者就談一談如何開展群文閱讀教學。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的意思是知道要學習不如愛學習,愛學習不如以學習為樂。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起單篇的文本,群文的閱讀量是比較大的。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就顯得尤為必要了。
那么,怎樣創(chuàng)設情境呢?我們可以聲情并茂地講述與群文相關(guān)的故事,可以讓學生觀賞某一物件,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有聲有色的視聽畫面……如此便可以將他們帶入特定的情境,激發(fā)其閱讀的興趣。
比如,教師可以以“依依惜別”為議題將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王維的《渭城曲》組合在一起。上課鈴響起,教師披著黑色長發(fā)、身著粉色長裙,手持學校的小池邊被風吹折的柳枝,在輕柔的音樂聲中緩步走上講臺。隨即,教師輕輕擺動手里的柳枝,吟誦道:“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接著,雙眉微蹙,長嘆一聲:“楊柳岸,曉風殘月?!弊詈?,徐徐吟詠道:“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苯處熅偷厝〔模柚鷱U棄的柳枝,憑借衣著打扮及恰到好處的肢體語言,在背景音樂中吟詠《再別康橋》《雨霖鈴·寒蟬凄切》《渭城曲》中的句子,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閱讀詩詞,感受詩詞的美。
二、傳授方法,提高效率
群文閱讀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學生需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閱讀多篇文章。這就需要有一定的閱讀速度。根據(jù)不同的文本,教師可以為學生傳授不同的方法。比如,讀小說、散文等,可以先采用粗讀、略讀法,之后再采用精讀法;讀篇幅不長的詩詞,可以采用誦讀法,飽含感情、大聲地朗讀。無論采用哪種讀法,都需學生勤動筆,一邊閱讀一邊批注,快速抓住文本中的重要信息,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群文《再別康橋》《雨霖鈴·寒蟬凄切》《渭城曲》分別屬于現(xiàn)代詩歌、宋詞、唐詩,篇幅都不長。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范讀,然后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在小組內(nèi)讀、全班齊讀等。閱讀前,教師要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讓他們更好地感受群文的美。通過閱讀和批注,學生能從整體上感知群文的美。徐志摩的詩韻腳整齊,句式靈活,詩行勻稱,韻律多變,富有色彩感和畫面感,充分體現(xiàn)了新月派的“三美”主張,即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筑美。柳詞同樣具有畫面美,上片寫情人話別的場面,下片寫想象中別后的場面,將離愁別緒融入到了具體的畫面之中。王詩借“柳”言“留”,抒發(fā)了分別時的不舍之情。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欣賞美。
三、開展活動,探尋異同
在整體感知了群文后,教師還要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引導他們思考為什么這三首詩詞可以組合在一起,把握文本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比較這些作品在篇章結(jié)構(gòu)、寫作手法、情感傾向等方面的異同。開展這樣的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還是以《再別康橋》《雨霖鈴·寒蟬凄切》《渭城曲》為例。在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尋這些作品的異同,深入理解作品的內(nèi)涵。意象往往承載著作者的內(nèi)在感情。學生要理解詩詞的內(nèi)容,體會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就要仔細品味意象的含義。在活動中,他們發(fā)現(xiàn)“柳”是詩詞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且內(nèi)涵非常豐富的一種意象。三首作品中均出現(xiàn)了“柳”這一意象,且作品的內(nèi)容均與“送別”“別離”有關(guān)。但是,作品的情感基調(diào)并不相同?!对賱e康橋》《雨霖鈴·寒蟬凄切》均表達了離別時的悲傷之情。在《再別康橋》中,詩人以離開康橋時的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fā)了對康橋的依依不舍之情?!队炅剽彙ずs凄切》則主要展現(xiàn)了情人別離時的纏綿與不舍?!段汲乔冯m然暗示了離別的悲傷,但情感基調(diào)是積極向上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包含著對遠行者的美好祝愿。
以上是筆者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幾種方法,供大家參考,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