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昌玲(廣東省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廣州 510700)
家庭系統(tǒng)理論認為,家庭是由具有親屬關(guān)系(如夫妻關(guān)系、親子關(guān)系、同胞關(guān)系等)的家庭成員組成的系統(tǒng),所有成員之間都存在相互作用的關(guān)系。每個家庭成員處于不同的位置和關(guān)系中,其中任何一個成員的改變都會引起其他成員行為、情緒的變化。整個家庭系統(tǒng)穩(wěn)定、和諧、健康對于孩子的成長有重要影響。
青少年參與家務勞動具有重要的意義?!读x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 年版)》規(guī)定,從2022 年9 月起,勞動課程將成為一門獨立課程。其中日常生活勞動項目包括清潔與衛(wèi)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yǎng)、家用器具的使用與維護,這些均屬于家務勞動的范疇。家務作為家庭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主動參與家務勞動,將有助于構(gòu)建美好的家庭生活,形成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在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中,我們運用了互動性強的教育戲劇。教育戲劇是將戲劇與劇場的技巧應用于學校課堂的一種教學方法。它遵循人性自然法則,讓個體自發(fā)性地與群體及外在接觸。在教師有計劃有架構(gòu)的引導下,以創(chuàng)作性戲劇、即興演出、角色扮演、模仿等方式進行,讓參與者在互動關(guān)系中充分發(fā)揮想象,表達思想,從中實現(xiàn)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反思自己參加家務勞動的狀況,明白家務勞動的作用和價值。
2.情感目標:體會長輩做家務的不易,形成積極參與家務勞動的愿望。
3.行為目標:在日常生活中,愿意嘗試去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活動重點:體會家務勞動的艱辛,樹立家庭成員共同分擔家務的觀念。
活動難點:在實際生活中能幫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1.將學生分成六人一組,讓所有學生圍成大圓圈坐下,講臺旁留出表演展示區(qū)。
2.課件PPT、課堂學案紙、表演道具。
七年級學生
一課時
師:同學們,課前我們先玩?zhèn)€游戲:我和你一樣。大家一起看看游戲規(guī)則:(1)我會喊口令:“誰一樣?”同學們要回應我:“哪一樣?”(2)我會說出一個特點,擁有這一特點的所有同學起立。比如:都是××班的同學,都穿著白色的鞋子,都曾做過家務等。(3)請大家思考:當我們和別人一樣時,感覺如何?當我們和別人不一樣時,又會有什么樣的感受?
學生們一起玩游戲,然后分享。
生1:會感到有些尷尬。
生2:想要站起來,變得和他們一樣。
生3:還會有些生氣。
師小結(jié):當我們和別人不一樣時,會有些不太好的感覺,并希望能和所在的群體保持一致。下面我們來看看:不一樣的朱太太有怎樣的遭遇呢。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通過熱身游戲創(chuàng)設一種開放、舒適和有趣的課堂,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通過啟發(fā)式的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和體會與他人不一樣的感受,順利過渡到團體轉(zhuǎn)換階段。
師:朱先生有三個孩子:哥哥朱安、雙胞胎妹妹朱迪和朱希,他們一家住在一棟很好的房子里,有很好的車子在很好的車庫里。房子里還有他的妻子朱太太。朱先生和三個孩子看起來都很快樂,而朱太太卻有些不開心。工作日,朱先生去上很重要的班,朱安、朱迪和朱希去上很重要的課。同樣上班的朱太太卻要做所有的家務。
教師創(chuàng)設朱家一天的生活場景,學生分組使用定格畫面的方式進行演繹。小組討論,分配角色,用靜態(tài)的方式把事件某一刻的影像呈現(xiàn)出來。
定格畫面:分組演繹四個場景。
1.每天早晨,朱太太正忙著準備早餐,朱先生和三個孩子催促她快點。
2.吃完早餐,朱先生和三個孩子出門了,朱太太收拾完家務再去工作。
3.每天傍晚,朱先生和三個孩子回到家,他們催促正在做晚餐的朱太太快點。
4.吃完晚餐,當朱太太做家務時,正是朱先生和三個孩子放松娛樂的好時光。
思路追蹤:在小組進行“定格畫面”演繹時,教師把手放在學生的肩膀上,讓他們以角色身份用一句話說出心里的想法或感受。
學生定格演繹。
師:家務的重擔已經(jīng)讓朱太太苦不堪言,而朱先生和三個孩子卻從未想過要承擔家務,朱家故事又會如何發(fā)展呢?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旨在增強學生的體驗感,調(diào)動他們積極投入課堂情境。教師創(chuàng)設了四個場景,幫助學生代入和體驗角色。采用“定格畫面”的形式進行演繹,讓人物之間的矛盾更聚焦,降低了學生表演的難度。采用“思路追蹤”,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角色的想法和感受。
(一)親友見面會
師:有一天孩子們放學回到家,沒有人迎接他們。朱先生下班回到家,很不高興地問:“你們的媽媽呢?”他們到處找也找不到朱太太。壁爐架上有一封信,朱先生打開信封,發(fā)現(xiàn)里面有一張紙,上面寫著:“你們是豬!”媽媽走后,從未做過家務的小朱很糾結(jié):中學生應該做家務嗎?小朱的親戚和朋友會給出什么樣的答案和理由?
小組合作演繹親友見面會,組內(nèi)一人扮演小朱,其他學生扮演小朱的親戚或朋友。
小組1:中學生應該做家務,家務應該由家庭成員共同分擔,這有助于家庭幸福美滿。
小組2:中學生應該做家務,因為家務勞動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做家務能夠讓中學生學會生活技能。
小組3:中學生不應該做家務,因為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干家務可能會耽誤學業(yè),影響前程。
小組4:中學生不應該做家務,因為家務活很簡單,長大后自然就會了。好多家務也可以讓機器人去做。
(二)我想對你說
師:聽了親友的建議,小朱決定分擔家務。三天后,朱太太回家了,她感到非常疲憊,因為這幾天她一直在照顧生病的外公。她看到孩子們自己整理床鋪,朱先生洗碗筷,房間被收拾得很干凈,她非常吃驚。小朱有很多話想對媽媽說,小朱會說什么呢?
采用“良心巷”的方式演繹此情景,學生面對面站成兩列,中間留出距離以便走動。教師入戲扮演朱太太,全體學生扮演小朱。當朱太太走到小朱面前時,小朱說出一句話。
生1:媽媽,這兩天照顧外公累不累,他現(xiàn)在還好嗎?
生2:媽媽,你回家真是太好了,我好想你。
生3:媽媽,這幾天我發(fā)現(xiàn)做家務可真不容易,謝謝你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生4:媽媽,你平時做家務太辛苦了,我來幫你分擔吧。
(三)討論與分享
學生脫離角色,討論并分享:
(1)朱家發(fā)生了什么事?(事實)
(2)他們有怎樣的感受和想法。(感受與想法)
(3)他們是怎樣解決沖突的? 還可以怎么做?(發(fā)現(xiàn))
(4)我們該如何對待家務?( 將來)
設計意圖:“親友見面會”呈現(xiàn)了不同觀點和理由,引導學生看到做家務的意義?!拔蚁雽δ阏f”采用“良心巷”的方式進行,引導學生感悟長輩做家務的艱辛?!坝懻撆c分享”使用4F 動態(tài)引導反思法提問,幫助學生脫離故事角色,回歸自我,將課堂體驗轉(zhuǎn)化為內(nèi)省經(jīng)驗智慧,為學生賦能。
師:做家務不僅有利于家庭和諧美好,也有助于個人的身心健康。哈佛大學學者根據(jù)一項調(diào)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jié)論:愛干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干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業(yè)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愛干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既然做家務有這么多好處,同學們干家務的情況是什么樣的,請給自己打星。(見表1)
表1 家務情況調(diào)查
請學生思考:
(1)你想要更多地參與哪一個勞動項目?
(2)你最希望提高哪方面的勞動技能?
(3)接下來你會怎么做?
師總結(jié):古語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痹改阄叶寄艹鲆环萘Γ尲腋篮?。
設計意圖:學生審視自己做家務的情況,思考今后參與家務勞動的方向,激發(fā)學生將本課所學落實到現(xiàn)實生活中。
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區(qū)級公開課,此課將家務勞動和心理課相結(jié)合,聚焦當下的熱點話題和教育關(guān)注點。教育戲劇吸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中。本課以“朱家的生活”貫穿全課,該故事內(nèi)容改編自繪本《朱家故事》。隨著劇情的推進,學生體會不同角色的感受和想法,逐漸形成和深化對家務勞動的正確認識,并愿意在實際生活中積極分擔家務。
該活動對教學場地和時間有要求。活動室要有足夠的空間讓學生圍圈而坐,并留出表演區(qū)。在課堂不同環(huán)節(jié),教師可根據(jù)活動需要讓學生變換位置。本節(jié)課需要一小時左右,這些都對常規(guī)課堂提出了挑戰(zhàn)。如果沒有合適的場地和充裕的教學時間,可適度調(diào)整活動形式或改變教學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