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艷 李 慧 哈建民
(嘉峪關市明珠學校 甘肅 嘉峪關 735100)
數學源自于生活中,而又會服務于生活。數學在初中教育中的現(xiàn)實性不僅為教與學提供了必要的環(huán)境,而且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既強調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又使抽象化具體化,提高了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但數學畢竟是數學,是抽象的。不僅僅是數學概念是抽象的,學習數學的方法也是抽象的。數學課程改革主張數學教學必須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即數學課程教學要生動活潑,學習內容要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利用一定的生活情境進行課堂教學,既為教學提供了必要的環(huán)境,也符合學生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這不僅有助于強調數學知識在實踐中應用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將枯燥的數學符號轉化為現(xiàn)實中生動的物質,抽象具體化,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數學命題的真理不能從經驗中建構出來,要依靠演繹推理。數學對象不是物質世界的真實實體,而是抽象的產物。
由于中國一直都是應試教育大國,教師學生們也都習慣于“填鴨式”教育,做題時和在之前的中考中,單單通過分數來考查學生,分數即代表一切。而隨著社會慢慢的發(fā)展和進步,傳統(tǒng)教學觀念也漸漸地發(fā)生了改變,國家和社會對于學生的要求也不再滿足于僅僅會做題,對學生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出臺了相關規(guī)定,教師不僅僅需要教會學生們書本上的知識,還需要教會學生們用數學的思維觀察生活,解決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學生們則被要求將學習融入生活,與生活實際結合,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被再叫“書呆子”,在這個“雙減”的大背景下,中考試題也漸漸地有了些許變化。試題中開始漸漸與生活有了聯(lián)系,這類試題也成了學生提升成績的關鍵所在。
分析近幾年的中考試題,很容易就會發(fā)現(xiàn)在中考數學中,生活化試題的特征。首先是這類題的題量,就是卷子上此類試題的數量,目前的中考試卷中總體量大概在二十到三十題,其中生活化試題占比30%左右;然后是分值,目前中考試卷總分一般為一百二十分或一百五十分,其中生活化類的試題分值占比也是30%左右。然后是題型,生活化類試題在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解答題這些種類中都有出現(xiàn),分值各不同,這些題型中,解答題難度最大,分值也最高,解答題也最能體現(xiàn)出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還有此類題的重要程度。以上就是數學生活化在中考中的大致特征,這些特征足以說明數學生活化試題在中考中有著較為重要的地位,并且這個趨勢還在逐漸上升。觀察近三年來的中考試題,能看出生活化試題最少都有五道,這也是生活化試題在中考中的特征體現(xiàn)。了解了生活化試題在中考題中的特征之后,教師們便能更好地結合“雙減”政策制定學習方案,幫助學生們有效地提高數學成績,使學生們的數學素養(yǎng)到達一個新的高度。
數學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在課程改革之前,數學過于枯燥,其特點在于數學的本質——抽象,這個特質不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需要改變。數學來源于生活,凌駕于生活之上,所以讓數學從生活開始,這更有利于學習,更有利于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讓抽象數學變得有趣,消除學生學習數學的障礙,因此數學課程標準強調一門數學課程必須為內容提供事實背景基礎,體現(xiàn)數學的應用價值。數學課程應旨在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數學與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并應促進對數學應用的欣賞和實踐技能的提高的出現(xiàn)和逐步發(fā)展。為了讓對數學的迷戀蓬勃發(fā)展,為了讓數學知識真實而充滿活力,必須與生活的現(xiàn)實建立密切聯(lián)系,選擇學生周圍的學科,讓他們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對數學的親和力,這樣學生就可以逐漸通過數學家的眼睛觀察生活,用數學家的頭腦思考生活,從而把數學帶到學生的生活中。如果數學和生活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被打破了,數學就變成了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樹。生活世界是直觀的、具體的、現(xiàn)實的,因此是豐富多彩和令人愉快的,為人們提供了生存的感官基礎。人們在物質世界中生動地互動,因此它是目的、意義和價值的來源。
數學的主要目的是應用,是一門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學科,但數學通常是非常系統(tǒng)化和邏輯性的,是一門需要高度聯(lián)想思維的學科。在學生學習中,數學往往抽象、枯燥、難以理解,很容易讓學生感到厭煩,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新課標要求初學數學教學盡可能貼近生活,幫助學生根據生活實踐學習和理解數學。數學的生活化可以讓年輕學生直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當他們無法利用現(xiàn)有技能解決他們感興趣或熟悉的問題時,這種認知差距可以導致探索更多的愿望,從而激勵學生學習數學。此外,將數學帶入生活可以幫助初中生欣賞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而不僅僅是作為一門考試科目,只是幫助學生形成對數學的正確理解,他們將能夠欣賞數學本身的美。只有在真正了解到數學其中蘊含的奧秘后,才能真正發(fā)自內心地喜歡數學,才能更好地學習數學,為之后中考做鋪墊??梢哉f,生活化試題在中考中的出現(xiàn)是很及時的,意義重大的。
將現(xiàn)實的學習模型融入數學課堂是重要的,因為這是使數學課堂生動直觀以及發(fā)展學生的適用性和實踐知識的有效途徑,中學數學知識的許多方面都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其中許多都反映在學生熟悉的各種生活情境中,這構成了教學實踐的基礎,教師應利用好數學知識的這一特點,它是教學實踐的基礎,因此,只有這樣才能豐富課堂教學,提高知識教學的整體質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非情緒化的腦力勞動才會導致疲勞,所以教師應該找到在教學中讓學生產生亢奮和智力興奮的心態(tài)的方法。走近生活,尤其是生活中的數學,是新數學最為明顯的特點其中之一。之前的數學其實過于注重數學課本知識本身的嚴謹性和邏輯連貫性,學生們總會把數學當作是一種很抽象又深奧的學習科。但事實上,數學知識并不是空穴來風的,不是憑空出現(xiàn)的。恰恰相反,數學知識的每一點每一步都是因為存在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而發(fā)展變化出來的。要想使課堂教學取得成功,首先要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喚起學生的興趣,給予充分的激勵。
數學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大到新興科技的發(fā)明,小到平時數個數,數學無處不在,學好數學是一項必須做的事情。數學題中有一類題叫做“應用題”,學習這類問題可以將所學與生活實際結合,進而還能明白一些生活中的知識和道理,然后再來理解數量關系情況,最后就要從生活實踐中去將知識運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使數學教育與生活實踐相聯(lián)系。方法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也是數學教育充滿新時代生命的色彩,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
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須積極創(chuàng)造必要條件,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接受能力。學習數學生活化也可以有其他的表現(xiàn),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收集數學信息。這是生活教學的一個切入點,教師應該讓學生關注社會新聞,一些熱點問題要有自己的思考。這些新聞和時事都有重要的數字信息,這些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可以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啟示。在提到不等式在生活購物中的應用后,教師可以選擇生活背景豐富的案例。組織學生善于利用這些信息資源尋找生活中的例子,像企業(yè)集團是一種基于生活的教學模式,通過體驗典型案例的處理過程,培養(yǎng)他們對數據的直觀感受,幫助他們理解應用不等式的特性。課堂融入對教學有促進作用,數學生活化具有很大的操作空間,這與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到的數學知識的廣泛應用密不可分。教師要充分認識數學知識的這些特點,通過多種教學形態(tài)的創(chuàng)設,增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生活化試題在“雙減”的大背景下悄然出現(xiàn),這為大部分習慣了之前考試考查模式的教師和同學們帶來了難題,它出現(xiàn)在中考這樣的大考試中,它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所以教師和學生們應該重視起來,在學校,教師是主導,所以教師必須承擔起教會學生如何解決這類問題的責任。在新的課堂環(huán)境中,教師需要將以往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播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促進者,而不是單一的溝通。也就是說,在這種新的環(huán)境中,師生之間的合作意識進一步加強,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方式也發(fā)生了變化。同時,期望教師能夠發(fā)展出一種重要的教育思想,教導學生從朋友的角度理解生活中出現(xiàn)的數學問題。追求教師可以提高的教學技能不僅僅是學術知識,而是多方面的,知識固然重要,但在生活數學教學中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與觀察能力,教師在充分把握自己需要什么、想學什么的同時,還需要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發(fā)展自己的教學能力,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
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課本時,第十章是學習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下面有細分的統(tǒng)計調查、直方圖等等。這一章的生活性很強,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課下搜集一些數據,各種各樣的數據都行,可以是每年新生兒的人數,每年中國人需要吃掉的糧食總數等等,搜集自己感興趣的帶回課上與大家分享交流,最后把有相關的數據整合,在班里形成一個小的數據網,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可以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在課堂上加入生活化材料,學生們帶著好奇的心理代入到課堂上,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表達等能力,教師也從教學者變成推動者,能很有效地幫助到學生們,有積極意義。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為了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學好數學,他們必須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數學教育的基礎。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不僅沒有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而且從長遠來看會降低學生對數學的熱情,影響數學教育的工作。數學是一門理論和實踐學科,教師不應僅僅注重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應評估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給予其理論和實踐教學的地位。數學教師應倡導理論課后教學的實踐,為學生搭建一個實踐和探索數學的平臺,并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活動,以加強理論基礎,加深他們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的印象,同時努力付諸實踐。雖然教室是中學數學教學的主要場所,但教師不應將其作為教學的唯一場所。教師應將教室移到戶外,進行戶外活動,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尋找教學的靈感。戶外動手活動是理論與實踐聯(lián)系的具體表達,可以幫助緩解學生們的學習壓力,使他們可以在愉快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調查和思考。此外,戶外動手活動還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勞逸結合,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擺脫傳統(tǒng)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改變學生們的視野,提高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下冊書時,最后一章的內容叫做一元二次方程,這一章其實與生活的聯(lián)系非常密切,因為生活中解決營銷、銷售、利潤、房產等等一些問題時,都會用到一元二次方程,這類問題也是常見問題,算是一個難點,學生可以先仔細尋找資料,看看到底是如何應用的,不必先對著課本犯愁。找一些有趣好玩的現(xiàn)實問題,試著看看自己是否能看懂,不必急著解決它,當有了一定了解后,學習課本時,就會變得簡單很多。還有在學習八年級上冊書時,第十三章是軸對稱圖形,教師在教學這一章時,不必拘泥于教師中,可以領著學生們在校園中轉轉,找一找校園中的軸對稱圖形,大自然中的軸對稱圖形,真切感受數學之美。
初中生的各項能力都處于開放期,他們在數學思維和認知上存在局限。因此,在數學問題所涉及的邏輯知識相對較強的情況下,中學生的理解能力相對較弱。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弱點,根據學生的弱點設計教學計劃。綜合理論與實踐,巧妙創(chuàng)設情景,讓初中生參與其中,營造以生活為中心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適合的數學信息收集任務,讓學生在課后注意相關信息數據,并組織學生交流討論教學過程中收集的內容,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收集相關數學信息,可能有幾個教學切入點不同。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數學九年級上冊中,“圖像的旋轉”和“圓的有關特質”這部分內容時,由于這部分內容過于抽象,學生學起來相對有難度,不能很快地理解,所以教師可以設置相關情景來幫助學生們學習,可以讓學生們進行分組,自己動手制作相關道具,來演示圖形的實際旋轉,觀察并想想這個過程中圖形會有怎樣的變換,有利于幫助他們將抽象知識具體化。學習“圓”的相關內容時,課上可以讓學生們積極發(fā)言,說出自己對圓的認識,先脫離課本知識,加入自己的想象與生活實際,使課堂分為變得生動有趣,成為生活化課堂。這也能為學生中考時做到生活化試題時打下堅實的基礎,因為學生已經見怪不怪了。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在“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的教學理念和模式發(fā)生了新的變化。教師應注重實施基于現(xiàn)實生活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以高效的方式學習。教師應盡快改變心態(tài),找到數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結合,并引導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感受數學、學習和使用數學,幫助他們扎實掌握數學知識,同時確保初中課堂數學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數學體驗是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但對數學體驗的認識和應用不能簡單化。在數學教學中要彌合生活與數學的鴻溝,強調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的過程,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進行解讀和應用,使他們在更高的層次上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和理解問題;關注數學的背景和數學的應用,也關注數學的抽象和論證過程;強調現(xiàn)象基礎和邏輯思維;非常注重數學的外部聯(lián)系,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生活”與“數學”的和諧統(tǒng)一,才能體現(xiàn)數學的生命和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