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銳嘉 倪蒹葭 劉亞萌
“密斯”大師風格生成圖
“貝聿銘”大師風格生成圖
2023年被稱作“AI平民化元年”,隨著ChatGPT-4和Midjourney v5的發(fā)布,普通人初嘗AI紅利,在新工具加持下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但這也引發(fā)了人們關于失業(yè)潮的擔憂。
記者采訪了三位使用AI工作的普通人:他們是建筑結構工程師、廣告導演和大學老師。我們身邊的普通人,是不是真的吃到了AI紅利?有了AI,工作是更卷了,還是更輕松了?他們的行業(yè)會不會被人工智能取代?
以下是他們的講述:
何斌博士,一級注冊結構師,AI建筑設計使用者
我從事建筑結構設計20多年,主要做城市更新和豪宅。2023年是AI的大年,市面上突然出現很多建筑行業(yè)的AI設計軟件,比如房地產開發(fā)的畫圖AI,結構的計算AI,還有單體建筑畫圖的AI。其實這些技術研發(fā)是幾年前就開始了,借助ChatGPT的熱點才引起更多人討論。以前我們接到一個別墅改造的案例后,會在網上給客戶找大量的意向圖,很生動具體。但核心問題是,意向圖里的房子畢竟不是業(yè)主的房子。所以傳統辦法就是我們做模型,出效果圖。
做模型的周期長,一張圖就要畫兩三天。而且速度慢,人工畫圖一次只能畫一張,不可能批量做十張、二十張讓對方選。因此成本高,幾天人工成本少說也要幾千元。
模袋云是一個建筑行業(yè)的AI畫圖軟件,做別墅設計用得比較多。兩三年前他們就開始研發(fā)了,一直在做內測,AI模塊不久前才正式開始對外公開使用。在這個小程序里,設計師把建筑的簡單圖形導入后,不到一分鐘就能出一張效果圖,而且還能選擇風格。里面有幾個大師的風格可以選擇,比如安藤忠雄、貝聿銘、扎哈·哈迪德、柯布西耶等,而且還可以生成多張圖供你選擇。
相比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等國外制圖網站,這個小程序的訓練庫針對性強,基本都跟建筑設計、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有關,背后的研發(fā)團隊也比較了解建筑行業(yè)的痛點。
但也因為新,所以也需要更長時間的訓練,需要更多的數據和資源把它“喂”出來。但它進步也很快,可能過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使用體驗又完全不一樣了。
培養(yǎng)一個建筑專業(yè)的學生是很不容易的,不光要學習藝術方面的設計,還有建筑的結構,還要學建筑史這樣的社會學科,還要掌握建筑大師們的風格,所以說建筑師很難培養(yǎng)。
以前我們本科教學都是用教材,在書里面學比如貝聿銘的風格,看他很多案例,提取他的風格的元素進行模仿,創(chuàng)作周期很長,但現在有了AI,你可以很快導出貝聿銘風格的設計圖片。
2023年整個建筑行業(yè)都不太景氣,特別是我們土木工程方面,希望學生要平衡專業(yè)的知識學習和技術應用,把重心放在方案的創(chuàng)意和輸出上。
說到底,AI現在更多是個工具,設計的核心是創(chuàng)意,所以我認為至少在未來的5—10年里,設計師都無法被AI替代。
伍哥,39歲,廣告導演,Midjourney使用者
我目前在上海做廣告導演,之前做了15年攝影師。Midjourney確實是快,它讓我的工作變簡單了,但同時會增加我的工作量,也會讓我一個人承擔原本一個團隊才能做的事情。我的工作就是在接到項目之后,出一個視覺方案,里面包括腳本和視覺參考圖,這個一般是插畫師手繪的黑白線稿,以及氛圍圖。方案設計前我會在網上找視覺參考圖,這部分也是最費時間的。有一天我在抖音上刷到了Midjourney,我當時很興奮,馬上就在第二個的項目里試用了一下,它有點顛覆我的想象。
伍哥用Midjourney 導出的腳本視覺圖
之前的線稿和氛圍圖現在可以用Midjourney一個軟件搞定,不僅節(jié)省了前期制作成本,而且提升了效率。
對于客戶,他們可以在拍攝前期就看到一個具體的影像參考,包括人、景、物、光、色和構圖,甚至是最后想要拍出的理想畫面。
Midjourney的工作方式對我來說也很友好,我用自己的語言對它描述我想要的畫面,它就會開始高效地為我工作,結果大部分是令人滿意的。而且它不是傻瓜式的,Midjourney的參數設置非常具體。比如前陣子我做的香薰廣告的案例,故事發(fā)生在大山腳下的一個房間里,女主角是個漂亮的女孩子,我就會輸入:一位美麗的女孩坐在窗邊,旁邊的茶幾上擺著我們的香薰產品,早上的氣氛,柔和的光,窗外遠方是群山,寫實風格,參數設置為:ue5引擎,8k分辨率,-- ar 16:9, -- v5,然后點擊生成。
不到一分鐘,它就會按照我的敘述生成4張視覺圖,我可以在里面選一張我覺得最接近的,然后再讓它生成4張,直到得到我最滿意的那張為止。
如果想要個帥哥,網絡上建議輸入韓國男生,這可能和kpop的文化有關。
整個行業(yè)對于Midjourney的出現都是很興奮的狀態(tài),但對未來也有焦慮,尤其是插畫師朋友,聽說已經有些插畫師的工作被Midjourney等AI工具代替了。
我擔心AI的這種高效,不但不會減輕中國年輕人的工作壓力,反而會助長資本的貪婪性,不斷壓榨年輕人的勞動力。原本需要3天才能完成的項目,因為AI,未來可能會被要求1天內交付。
小許老師,西安民辦高校教師,ChatGPT使用者
我現在在大學當老師,我教的這門課叫《文化創(chuàng)意與策劃》。
我最開始關注到ChatGPT是因為一個學生,有一天上課我讓學生們討論一個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案例,他一直低著頭,我問他在干什么,他竟然在用AI軟件查我問的問題,他還把ChatGPT推薦給我,他覺得這可能對我的工作有幫助。
后來我又遇到第二個學生也在用ChatGPT,他主要是在做副業(yè)賺些生活費,工作主要是做PPT。有了ChatGPT,他就把客戶的要求輸入進去,輸出的內容調整一下就能直接用了,每個PPT能賺個100—200元。其實上學的時候我也做過一段時間副業(yè),參加工作后就停了,但我對副業(yè)還是很感興趣的,我就更想研究這個東西了。
我開始會擔心AI給出的東西會不會太傻瓜,但結果比我想象中好很多。學生后來教我注冊和使用ChatGPT,我發(fā)現真的可以幫助我備課,大概提高了我30%—40%的備課效率。
在AI 時代,人和工作的關系會有非常大的改變
ChatGPT有幾個方面對我很有幫助:
1.ChatGPT很擅長生成框架,給出要點。比如我讓它幫我設計一個《文化創(chuàng)意與策劃》的課程,主題是西安城市文化IP,它直接對西安這個中國的非一線城市進行分析,給出西安的建筑、城市資源、風土人情等內容的回答,我覺得很厲害。
2.完成規(guī)章式“任務”。我習慣用它生成的內容查漏補缺。比如我們學校跟西安會展集團有合作,讓我們老師提意見,有些項目條例都是很標準化的文件,有時候我沒耐心一條條看完,我就會輸進去看它給我什么答案。有時候它確實會給出我沒考慮到的意見,很有幫助。
3.ChatGPT很擅長內容整合,以前搜索引擎需要來回搜索的內容,現在能直接給我們。比如我們老師需要寫的課題,之前需要搜索很多參考資料、論文等,現在都省下搜索的時間了。
我有時候會擔心我輸入的問題都太聚焦太本土化了,它可能會給到一些比較老的數據,但實際上我問過它關于西安特色小鎮(zhèn)這種已經非常聚焦、非常細分的問題,它提供的數據也都是比較新的。
我也是最近一兩個月才開始用ChatGPT,偶爾問問它我感興趣的話題,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關于主流社會認為女性應該要結婚,它怎么看。
我也曾經用過別的AI聊天機器人,它們會有勸導女性去結婚的傾向,但ChatGPT給我的回復比較客觀,它表示是否結婚應讓女性自己做決定,也會列出一些結婚的利弊,是一個開放式的回答。
我覺得AI短時間內不會替代教師。AI肯定是有自己的優(yōu)勢在,但教育行業(yè)是注重過程的行業(yè),結果甚至沒那么重要,尤其我們現在使用設計情景的方式教學(PBL教學法),教師在其中主要起引導作用,就更難被替代了,但是隨著AI的發(fā)展還是會有所擔心,未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和教育方式或許會有所轉變。如果教師不能提升相關能力,還是面臨著“被優(yōu)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