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孟芳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這是宋代梅堯臣在飲茶時候記錄的詩句,也是我們在紫砂宣傳之中能夠看到的描述紫砂的優(yōu)美詩句之一,能夠說明在宋代的時候,紫砂器已經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當非常稀少的礦料經過水與火的淬煉之后,成為我們茶座之上不可或缺的沖茶利器,那么它的神秘性和價值就會吸引更多的愛好者來關注。所以,在今天我們對于紫砂的甄別和選擇需要更多的專業(yè)知識儲備,才能夠選購到自己比較滿意的器型,讓我們從紫砂的歷史淵源和工藝的技巧等等方面入手,一起探尋紫砂藝術的瑰麗世界。
這件紫砂藝術作品《三足鼎壺》從名稱我們就能夠看出其中的歷史溯源。鼎,作為一種非常具有辨識度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典型代表,從周代開始就成為國家權力的象征。紫砂藝術的創(chuàng)作中以此為題材的也不勝枚舉,各有特點。此壺壺身在延續(xù)了鼎的形態(tài)特征的基礎之上,線條的處理也非常柔和,腹部鼓起,弧度的過渡凸顯出作者高超的技藝水準,要全手工拍打成型這樣飽滿有力的弧線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同時三足的設計更好地起到了一種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層次感十足,視覺效果非常到位。壺嘴三彎流的設計,雋永優(yōu)雅之間很好地和壺把遙相呼應,我們能夠想象鼎是一種青銅的材質,非常的堅硬,而紫砂卻可以把這樣具體的物體抽象演繹成為生活之中飲茶之用的器具,是中國古老智慧的傳承。壺嘴出水自帶弧度,壺把圈卷挺括,端握舒適。低矮的頸部上面是微微隆起的壺蓋壓合,圓珠型壺鈕更是恰到好處地點綴其上,讓我們拿捏的手感非常舒適。從整體上來看這件作品《三足鼎壺》,作者是非常地喜歡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所以在摶制紫砂壺的過程之中不斷地去嘗試更多的復古的味道,來體現(xiàn)對傳統(tǒng)器型的把控能力和對紫砂藝術賦予自己的理解。這樣的一把光素器的紫砂壺,體現(xiàn)出紫砂古樸的質感和良好的實用功能,同時也完美地詮釋了我們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悠久和在今天依然具有的深遠的影響力。
三足鼎,是我們中國青銅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視為立國重器。直到今天我們的生活之中依然能夠看到大量與鼎有關的詞語,諸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力相助等等,都能夠看出對鼎這樣一種器型的崇拜之情。其實,從根本的功能上來講,《說文解字》里面說:“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就是一種用來烹飪的器具,后來廣泛地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一直到唐宋的時候,由三足鼎演變而來的三足香爐更為輕巧,也成為后來許多其他材質所爭相臨摹的形制之一。在紫砂藝術之中,我們常見的“大彬如意”“三足乳鼎”等等都能夠呈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設計風格和延續(xù)著鼎器這一理念的歷史淵源。其實從紫砂的發(fā)端來看,7000多年的宜興制陶史留下了深厚的底蘊,今天的紫砂匠人們在傳承經典的基礎上面,磨練好自己的基本功,然后摶制出自己心目之中的紫砂器,也是對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領悟和創(chuàng)新。這件作品《三足鼎壺》就是其中非常顯著的代表,看起來非常簡約的一把三足鼎壺,其實是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折射和光素器技藝的集大成者,這樣流暢的線條和整體氣韻的把控非常難得,令人觀之印象深刻,在長期的泡養(yǎng)把玩之中,這樣的形態(tài)又非常容易形成包漿,散發(fā)出幽幽暗光,令人更加的愛不釋手,也深刻地體會到紫砂文化的悠遠和深邃。
當我們在紫砂藝術的海洋之中徜徉的時候,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元素無時無刻、無處不在地包裹著紫砂器,讓世世代代的紫砂匠人們永遠能夠匠心堅守,不忘初心,不論是從形態(tài)的設計還是陶刻裝飾的運用方面,這種一脈相承而來的歷史淵源都永遠割舍不斷,也是紫砂能夠在今天依然受到我們國人喜歡和親睞的根源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