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李春紅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 (2017 年版2020 年修訂)》 在論述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時提出:“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 ”在“課程目標”部分指出,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活動“增強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和獨創(chuàng)性”。 那么,語文教師該如何開展積極有效的語言實踐活動, 來呼應課程標準要求、達成學生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的共同提升呢? 筆者在此談談自己的做法。玲瓏、獨斷專行、精明能干、敢愛敢恨、玩弄權術、專橫跋扈、機敏善變、自私自利、潑辣霸氣、冷漠無情、詭計多端、刁鉆狡黠。
通過歸納,學生體驗了深度思維的過程, 他們在梳理小說人物形象的特點,也在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 他們在解讀作品,也在努力表達觀點;他們在構建自己的語言,也在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
教師發(fā)起的學習任務是否吸引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是否全身心投入,學生的參與是否真正調動了心智? 這些都可以用來考量語文教師是否在“以學生為主體”。
比如, 在教授魯迅先生的名篇《阿Q正傳》時,教師讓學生在黑板上寫出表現阿Q 形象的四字詞,學生很有興致。 之后,和學生一起篩選, 用找反義詞的方式,來歸納阿Q 的雙重性格,最后篩選出這樣一些四字詞:質樸愚昧、狹隘圓滑、率真任性、正統(tǒng)衛(wèi)道、自尊自大、自輕自賤、傳統(tǒng)保守、盲目趨時、憎惡權勢、趨炎附勢、排斥異端、向往革命、敏感卑怯、蠻橫健忘、不滿現狀、安于現狀。
學生舉一反三,在關于《紅樓夢》的整本書閱讀中,大家又總結出王熙鳳這個人物形象的特征,用了以下四字詞:華貴俊俏、能言善辯、聰明伶俐、心狠手辣、八面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讓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通過“高水平思維活動”建構自己新的知識。 怎樣引導學生進行“高水平的思維活動”,也考驗著語文教師的智慧和能力。
在《蘭亭集序》教學總結時,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用對聯(lián)的形式,概括文意或情感,并且先給出了一個示例——
游目騁懷信可樂;暢敘幽情老將至
學生的文學才華和創(chuàng)作興趣被激發(fā),黑板上留下了這些對聯(lián)——
暮春三月集蘭亭;流觴曲水敘幽情
無絲竹管弦之盛;有暢敘幽情之樂
修短隨化期與盡;世殊事異感于斯
群賢畢至,崇山峻嶺引曲水;少長咸集,清流激湍映左右
趣舍萬殊,靜躁不同,快然自足;世殊事異,情隨事遷,感慨系之
教學《陳情表》時,還用這個方法,學生給出了更豐富的答案:
身世孤苦悲涼;祖孫情深似海
沐浴清化蒙國恩;忠孝難全實狼狽
圣朝以孝治天下;臣子焉能自廢遠
盡孝盡忠難兼顧;誠惶誠恐拜表聞
至微至陋豈盤桓;盡忠盡孝終難全
學生通過這樣的語言活動訓練,對文章內容有了更深層的理解,用工整的對偶形式來表達, 提升了學生音韻節(jié)奏方面、簡潔準確方面的語言運用能力。 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集句對句的過程中,大腦高速運轉,探究和發(fā)現語言規(guī)律,形成對語言的獨特認識,提升了邏輯思維能力。
在語文學習活動中, 學生通過對話、交流、傾聽、分析、思考、探究、揣摩、品味、歸納、總結等,達成更好的思維品質,是語文教師的更高追求。
教授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談到種樹的技巧“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繁茂)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習性)焉爾”時,教師可以給出這樣一個問題:以其種樹之道,移之教育,可乎? 要求先寫辯論稿,再開辯論會。
正方觀點:學習應該“順木之天,以致其性”, 老師和家長應該學會放手,“勿動勿慮,去不復顧”,讓孩子主動發(fā)揮自身的潛力特質,“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反方觀點:學習需要干預和管理,應該“旦暮撫之”。
一名學生的辯論詞是這樣的——
我方觀點是“順應天性,任其成長”。種樹與育人是互通的, 只有給予孩子空間,他們才能發(fā)揮潛力。 欲使木壽,順其天性;欲使人穎,任其試翼。
梁任公先生在《少年中國說》中這樣寫道:“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 ”少年是英氣勃勃的幼虎,是羽翼漸豐的小鷹,他們不困于世俗,不囿于年齡,敢于向世界發(fā)出他們的聲音,這是中國所需要的少年。
在逼迫約束下成長的孩子,像一棵栽種在花盆里的樹苗,看似青蔥的外觀下實則隱藏著交織糾纏的根, 難以頂天立地。給予孩子足夠廣闊的平臺,才能讓每一個鐘芳蓉不懼輿論, 堅定地選擇心之所向,才能讓每一個方仲永不在吹捧應酬中迷失自我。
學生提前上網搜索, 制定了辯論規(guī)則,確定了每個組的一辯到四辯,最后全班還推出了最佳辯手。 辯論結束,學生意猶未盡,仍舊興致勃勃地談論著。 筆者又讓學生以此事作為新聞素材,以自己的視角寫一篇新聞稿。
學生有的寫了短消息,格式、內容有模有樣,還擬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題目:
唇槍舌劍論教育,旁征博引爭短長
——高二(15)班舉辦“教育是否需要放手”辯論會
橐駝種樹引思考,教師因材來施教
——高二(5)班辯論會討論“教育管理問題”
有同學寫了新聞特寫《最佳辯手衛(wèi)世豪》;還有同學寫了小通訊《精彩辯論,共同成長》,描繪了辯論會的出彩場景。
這樣的一個任務群,學生有了多角度思考,思辨能力、對話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訓練。
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維工具;語言的發(fā)展與思維的發(fā)展相互依存、相輔相成。 語文教學把學生語言的運用與思維的發(fā)展結合起來, 學生在梳理、探究、表達、交流的過程中,不僅能展現風采,更能提高思考、概括、歸納、批判等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