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懷磊 佟亮
隨著我國老齡化加劇, 各種老年骨科疾病的發(fā)生率逐漸升高, 其中老年橈骨遠端骨折為常見類型。專家指出, 老年人群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和慢性基礎疾病, 因此老年橈骨遠端骨折治療方案的選擇要尤為謹慎, 以免影響腕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1]。目前, 臨床對老年橈骨遠端骨折傾向于采取手術內固定治療,不易出現(xiàn)傳統(tǒng)手法復位所致的關節(jié)疼痛、活動受限等不良情況[2]。本院在該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 采用經掌側入路鎖定加壓鋼板固定術治療老年橈骨遠端骨折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7 年2 月~2019 年2 月進行治療的66 例老年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 患者病歷資料均十分完整。依據(jù)隨機對照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3 例。觀察組男19 例, 女14 例;年齡60~82 歲, 平均年齡(71.44±6.35)歲;骨折AO 分型:A 型12 例, B 型14 例, C 型7 例。對照組男18 例, 女15 例;年齡60~82 歲, 平均年齡(70.95±6.27)歲;骨折AO 分型:A 型11 例, B 型16 例, C 型6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shù) 性別 骨折AO 分型 平均年齡(歲)男女A 型 B 型 C 型觀察組 33 19 14 12 14 7 71.44±6.35對照組 33 18 15 11 16 6 70.95±6.27 χ2/t 0.062 0.096 0.315 P 0.804 0.757 0.753
1.2 方法 觀察組開展經掌側入路鎖定加壓鋼板固定術治療:患者取仰臥位, 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后在橈骨側腕屈肌取5 cm 左右S 形切口, 逐層切開顯露旋前方肌, 切開后沿骨折線剝離, 充分暴露骨折端。在牽引下進行骨折對位, 達到解剖復位后使用克氏針臨時固定。將合適的加壓鋼板置入并在C 型臂X 線機透視輔助下調整位置并對橈骨遠端進行鎖定和固定, 拔除克氏針固定滑動釘槽, C 型臂X 線機透視下復位滿意后擰緊螺釘。沖洗切口, 留置引流管, 逐層縫合。對照組開展手法復位治療:利用手法復位進行骨折閉合復位, 經C 型臂X 線機透視下復位良好后使用石膏、夾板和消毒綁帶固定。根據(jù)兩組患者骨折恢復情況進行早期功能鍛煉指導。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骨折愈合時間, 治療前與治療6 個月后骨折恢復情況(橈骨縮短距離、尺偏角、掌傾角)及腕關節(jié)功能Cooney 評分。①治療效果判定標準[3]:優(yōu):治療6 個月后, 骨折對位和愈合良好, 腕部活動正常, 背伸/掌屈減少<15°;良:治療6 個月后, 骨折對位和愈合良好, 腕部活動輕度受限或有輕度疼痛感, 背伸/掌屈減少15~30°;可:治療6 個月后, 腕部活動受到影響,有明顯疼痛感, 背伸/掌屈減少31~50°;差:治療6 個月后, 骨折延遲愈合或畸形愈合, 腕部活動明顯,有明顯疼痛感, 背伸/掌屈減少>50°, 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shù)×100%。②腕關節(jié)功能Cooney 評分標準[4]:腕關節(jié)功能評估涉及疼痛、功能狀態(tài)、活動度、患側背伸/掌屈活動度、握力5 個維度, 每個維度0~25 分, 評分越高表示腕關節(jié)功能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優(yōu)良率93.94%高于對照組的75.76%,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治療前與治療6 個月后骨折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間(11.47±2.02)周短于對照組的(14.28±3.11)周,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353, P=0.000<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橈骨縮短、尺偏角、掌傾角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 個月后, 兩組患者橈骨縮短、尺偏角、掌傾角均優(yōu)于本組治療前, 且觀察組橈骨縮短(0.31±0.10)mm 小于對照組的(2.89±0.81)mm, 尺偏角(20.19±4.13)°、掌傾角(7.15±1.82)°均大于對照組的(10.44±3.02)、(1.87±0.38)°,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6 個月后骨折恢復情況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6 個月后骨折恢復情況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對照組治療6 個月后比較, bP<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橈骨縮短(mm) 尺偏角(°) 掌傾角(°)觀察組 33 治療前 6.02±1.71 -4.98±1.06 -21.07±4.74治療6 個月后 0.31±0.10ab 20.19±4.13ab 7.15±1.82ab對照組 33 治療前 5.99±1.63 -5.02±1.11 -21.10±4.81治療6 個月后 2.89±0.81a 10.44±3.02a 1.87±0.38a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6 個月后腕關節(jié)功能Cooney 評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疼痛、功能狀態(tài)、活動度、患側背伸/掌屈活動度、握力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 個月后, 兩組患者疼痛、功能狀態(tài)、活動度、患側背伸/掌屈活動度、握力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 且觀察組疼痛、功能狀態(tài)、活動度、患側背伸/掌屈活動度、握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6 個月后腕關節(jié)功能Cooney 評分比較( ±s, 分)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6 個月后腕關節(jié)功能Cooney 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對照組治療6 個月后比較, bP<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疼痛 功能狀態(tài) 活動度 患側背伸/掌屈活動度 握力觀察組 33 治療前 3.52±1.03 1.42±0.34 2.02±0.66 1.56±0.46 1.35±0.31治療6 個月后 19.81±3.47ab 18.35±3.61ab 21.52±3.81ab 19.10±4.14ab 16.53±3.22ab對照組 33 治療前 3.55±1.11 1.41±0.37 1.99±0.61 1.57±0.41 1.37±0.32治療6 個月后 16.20±3.03a 16.11±3.47a 18.45±3.15a 16.49±3.81a 14.72±3.06a
橈骨遠端骨折是老年骨折的常見類型, 多因外力暴擊或意外摔倒所致, 需及時進行復位固定, 以免造成畸形愈合, 影響腕關節(jié)功能恢復[5]。臨床將骨折分為開放性和閉合性骨折兩類, 其中閉合性骨折常采用傳統(tǒng)的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治療, 操作簡單、治療費用較低[6]。但臨床實踐表明[7], 手法復位一般難以達到良好的解剖復位, 治療后骨折愈合時間較長, 關節(jié)重建后穩(wěn)定性較差。
有專家指出, 橈骨遠端骨折應盡早進行解剖復位,最大程度恢復患者的關節(jié)面、橈骨長度及掌傾角和尺偏角, 將橈尺遠側關節(jié)和橈腕關節(jié)復位, 才能保障腕關節(jié)功能恢復正常[8,9]。經掌側入路鎖定加壓鋼板固定術主要通過切開復位達到良好的解剖復位效果, 再利用螺釘與鋼板鎖定, 產生穩(wěn)定、牢固的內固定效果, 以防術后骨折移位或關節(jié)面高度丟失。國內部分研究報道指出, 經掌側入路治療橈骨遠端骨折, 入路解剖層次清晰, 復位標志明顯, 無需大范圍剝離骨膜, 不僅對患者骨質破壞小, 且能很好地保留血供能力, 有利于術后骨質盡早愈合[10,11]。陳潤彬等[12]研究證明, 在關于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方面, 采用經掌側入路鎖定加壓鋼板固定術, 患者術后早期開展功能鍛煉對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極為有利。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治療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橈骨縮短、尺偏角、掌傾角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 個月后, 兩組患者橈骨縮短、尺偏角、掌傾角均優(yōu)于本組治療前, 且觀察組橈骨縮短小于對照組, 尺偏角、掌傾角均大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疼痛、功能狀態(tài)、活動度、患側背伸/掌屈活動度、握力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 個月后, 兩組患者疼痛、功能狀態(tài)、活動度、患側背伸/掌屈活動度、握力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 且觀察組疼痛、功能狀態(tài)、活動度、患側背伸/掌屈活動度、握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經掌側入路鎖定加壓鋼板固定術能夠獲得更好的解剖復位, 利于尺偏角、掌傾角及橈骨等高度的恢復, 提高了腕功能康復效果, 與陳潤彬等研究報道一致。
綜上所述, 老年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采用經掌側入路鎖定加壓鋼板固定術治療, 效果優(yōu)于手法復位, 患者腕功能恢復效果更佳, 值得臨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