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孟宇 攝影/林欽華
探尋一座城市的歷史和文化,最好是走進那如她的血脈一樣的小巷深處?!叭黄呦铩焙汀吧舷潞肌笔歉V莸膬纱髿v史文化街區(qū)。漫步其中,每一條街巷都有值得駐足的理由。在漫游中探古訪幽、品鑒風物,領(lǐng)略其中的古意與今境,每一處風景,都會讓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南后街牌坊
據(jù)史料記載,三坊七巷起源于晉,完善于唐、五代時期,至明清時達到鼎盛,是中國最大的古民居群。2009年,三坊七巷獲得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批準的“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稱號,被譽為“中國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三坊七巷保留了古代都市坊巷格局,內(nèi)有古建筑200多座。其分布如同一截兒魚骨,布列得非常整齊。南后街是粗大的魚脊骨,縱貫?zāi)媳?,將這片古老的街區(qū)分為東西兩半。從北往南數(shù),西邊的三根“魚刺”分別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比較疏朗;東邊的七根“魚刺”分別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和吉庇巷,密如梳齒。
盡管三坊七巷面積不到4 0公頃,但是名人故居云集,被譽為“近代名人聚居地”。歷朝歷代,這里先后走出400多位名人,尤其在晚清至民國初年這一時期,林則徐、沈葆楨、嚴復(fù)、冰心、林覺民等對中國近現(xiàn)代進程有重要影響的人物都從這里走出?!耙黄黄呦铮氩恐袊贰钡拿雷u便是因此而來。
最早一位定居于三坊七巷的名人,是唐末詩人黃璞,“黃巷”因此得名。黃巷的標志性建筑是小黃樓。相傳黃璞少時攻讀所住的祖居舊屋就在小黃樓附近,后來清代高官梁章鉅買下了這幢房子,對黃璞舊居進行全面修葺,筑假山、挖水池、建小橋、修涼亭,并建了西花廳小黃樓。歷經(jīng)百年,這里依然是“黃樓月色楊橋水,照遍鐘山萬點春”,別有一番韻味。
三坊七巷濃厚的文化氛圍
自古,居住在三坊七巷里的人皆以讀書為榮,以賢者為尊。傳說黃巢大軍夜過黃巷時,特地熄滅火把,戰(zhàn)馬銜枚,以示對大儒的敬意。這種對文人極盡尊崇之舉深刻影響了一方民風,也造就了三坊七巷書香滿街的文化氛圍?!罢勑τ续櫲?,往來無白丁”成為三坊七巷最引以為傲的文化現(xiàn)象。
黃巷4號為郭氏民居,又稱“侍郎第”,為明代建筑。屋主郭階三有五個兒子,一個兒子中進士,四個兒子中舉人,故有“五子登科”之稱。文儒坊47號屋主陳承裘生有七子,除一子早夭外,三個中進士,三個中舉人,六子科甲,長子陳寶琛就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
清晨的福州三坊七巷 供圖/視覺中國
在崇尚讀書氛圍的影響下,一股“出去闖世界”的風氣逐漸在三坊七巷盛行開來。嚴復(fù)、林則徐、林覺民都是在這股風氣的影響下成長起來的。幾百年間,三坊七巷還孕育了中國近代海軍建設(shè)事業(yè)奠基人之一的沈葆楨、“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不識一句洋文的中國翻譯第一人”林紓、詩人及建筑學家林徽因、著名作家冰心,等等。
如今,走進林覺民的書房,通過聲光電技術(shù)的展示,百余年前,香港濱江樓上,林覺民書寫《與妻書》的場景映入眼簾。時年24歲的林覺民眼中,有訣別妻子的百轉(zhuǎn)柔腸,更有舍生取義的英勇無畏。該故居原系林覺民祖輩七房人家(包括林長民)聚居處。林覺民在廣州起義中殉難后,林家避禍遷離,房屋讓售予冰心祖父謝鑾恩。謝家一直在此居住至20世紀50年代,冰心十一二歲時曾居于此。“知足知不足,有為有弗為?!边@是冰心的祖父集古人名言而成的自勉對聯(lián),在《我的故鄉(xiāng)》《我家的對聯(lián)》等文章里,冰心都提到了這副對聯(lián),可見對她影響之深。
位于三坊七巷的嚴復(fù)故居 供圖/視覺中國
三坊七巷承傳了許多珍貴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嚴復(fù)故居建于清代同治年間,距今有140多年的歷史。嚴復(fù)早年入馬尾船政學堂,然后留學英國,在思想文化界大放光彩,令人贊嘆。嚴復(fù)曾啟蒙、教育了一代國人,最著名的是他翻譯了《天演論》,被譽為近代中國開啟民智的一代宗師。
三坊七巷還被譽為“明清建筑博物館”,坊巷內(nèi)有20多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坊巷所承載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幾乎囊括了福州所有的戲曲、曲藝、手工藝等。如有400多年歷史的傳統(tǒng)戲曲藝術(shù)閩劇,源于古老的唐宋說唱藝術(shù)的福州伬藝,尊五枚師太為始祖的福建傳統(tǒng)詠春拳,被稱為“珍貴的黑寶石”的福州脫胎漆器,有“一相抵九工”之說的壽山石雕,被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的軟木畫,以及福州當?shù)孛朔鹛鴫?,等等。這里可謂是集中展示福州文化藝術(shù)的窗口。
三坊七巷,坊坊相連、巷巷相通,亭臺樓閣、花草假山、粉墻黛瓦,滿是匠藝奇巧,唯有走入其中,才發(fā)現(xiàn)處處細節(jié)見真章。
在三坊七巷漫游,是一種街道“悅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州烏塔
福州最時尚的地方在哪兒?也許你會說在萬達、在寶龍萬象……可是,你知道百年前福州最時尚的地方在哪兒嗎?它就在上下杭,俗稱“雙杭”?!昂肌睆摹昂健币粞芑鴣?。古時閩江水繞過大廟山,上下杭便是上下航的津口埠頭。
上下杭有一條靜靜流淌的河流—三捷河。三捷河上有星安橋、三捷橋、三通橋三座石橋,沿河兩側(cè)有觀音庵、舒敘茶館、張真君祖殿、永德會館等,還有為數(shù)不少的古建筑,被列為具有保護價值的文物性建筑。
明末清初,靠著水陸交通便捷的優(yōu)勢,上下杭街市迅速發(fā)展起來,成為閩北物產(chǎn)的集散樞紐。“五口通商”之后,上下杭客商往來愈加頻繁,成為各地商幫的集中地,于是八閩會館云集此處。清末至民國時期,這里見證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民族商業(yè)、民主革命的發(fā)展歷程。“城南十里沙為岸,鱗次千家擁釣臺”描繪的便是福州上下杭商賈云集、經(jīng)濟繁榮的熱鬧景象。
這片曾經(jīng)以商業(yè)繁華而聞名的古老街區(qū),一度與三坊七巷齊名,只不過三坊七巷多有達貴宅院,而上下杭多建商賈會館,兩處街區(qū)分別傳承著福州的文脈與商脈。
一直以來,上下杭是民俗學家與史學家研究福州商業(yè)發(fā)展歷程的重要地方。據(jù)說,民國時期福州四大富豪中有三家就住在上杭路和下杭路;還有一說,福州十大富豪中,有八家住在雙杭地區(qū)??梢?,這塊寶地是老福州的置業(yè)旺地。
與三坊七巷相比較,雙杭地區(qū)的建筑類別更加齊全,擁有當時最流行、最新潮的元素,西洋風格雕塑和建筑外觀是其最為獨特的地方,而且大部分保留至今。其中,位于上杭路103號的富商羅勉侯的家祠,其以西為表、以中為內(nèi)的獨特建筑風格,便是百年蒼霞繞不開的一抹風景。
福州上下杭景區(qū) 供圖/視覺中國
位于上杭路12 2號的采峰別墅,是馬來西亞愛國華僑楊鴻斌出資建造。別墅依靠著彩氣山而建,內(nèi)設(shè)假山、花園、亭臺等,建材所用地磚、木材均從海外運回,砌墻磚也是專門燒制的。它是雙杭地區(qū)最為獨特的私宅,也是福州目前保存最為完整且典型的中西合璧民居建筑。
位于上杭路217號的黃恒盛布行舊址,是一座坐南朝北、二層五扇三間的中西合璧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1890年,黃恒盛布行誕生于此,專營高檔絲綢和布料。抬頭仰視,由陳寶琛題款的“恒盛”二字引人注目。雖歷經(jīng)百年滄桑,但透過高大氣派的西洋式大門、精致闊氣的建筑格局,曾經(jīng)的恢宏氣勢仍清晰可見。
古老的歷史街區(qū)依然煥發(fā)勃勃生機
此外,街區(qū)內(nèi)眾多的商業(yè)會館也是上下杭當年商業(yè)輝煌的見證。位于下杭路179號的永德會館便是代表性建筑之一。會館始建于清雍正年間,后經(jīng)重建,均為永春和德化兩縣在榕商幫集資所建,是一座中國傳統(tǒng)建筑風格與西方建筑元素相融合的近現(xiàn)代優(yōu)秀古建筑,至今保存完整,仍然發(fā)揮著商業(yè)會館的功用。
如今,沿河兩邊,商鋪、食肆、酒吧成排。漫步其中,或賞景,或聞香,或戲水,或品味。慢慢傾聽古老街區(qū)的故事,用相機拍下老宅風貌。在這里,一切都是那么悠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