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崖
若在深冬, 走在皖南的山水之間,是有寥落美的。寥落是一種美學(xué)嗎?當(dāng)然是,比如殘荷,比如枯山水等。皖南的冬日,是黑與白的美學(xué)范疇,如果還有別的多余色彩,那就應(yīng)該是灰?;疑瑧?yīng)該是黑與白所衍生,是黑白的子嗣。
皖南的冬日看水,最有味道。水須映山看,山在水中,水在山中,水噙著山,山映著水,山水有佳趣。最喜的是水中有魚,水清,魚之眼、尾、鱗、鰭纖毫畢現(xiàn)。冬日天氣,常常是陰翳或灰蒙蒙的,這時候,山在水中映照,水平如鏡鑒,魚在水中游,似游于一幅幅山水畫卷。山是淺灰色的,似被稀釋的墨。魚嘴張合,讓人想起宋人魏野的《書逸人俞太中屋壁》里的句子:“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
墨香如餌,引魚來吞。山水是否也有香?姑且命名為“山水香”,或“山水原香”,餌料若有層級,恐怕以山水做餌,無魚不吞鉤。
在績溪縣的湖里村,有一處胡雪巖舊居,這座舊居曾有數(shù)處景觀,都和水相關(guān),比如石龍噴玉、美塢甘露、古溪石印、清泉回瀾等。據(jù)說,少年胡雪巖曾在這些泉流中洗過筆,泉流清澈,常被胡雪巖洗至呈灰色,足見其書法功底了得。后來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胡雪巖的手跡, 楷書工整,筆筆如刀,隸書雋永,如搭弓引弦。
那一日,在湖里村吃到了一條碩大的臭鱖魚,餐館的主人說,這條臭鱖魚的祖上應(yīng)該是受到過胡雪巖恩典的。
何種恩典? 我們問。
餐館主人答,這條魚是生活在胡雪巖舊居水系里的鱖魚,祖上曾吞過胡雪巖洗筆之墨。
我們一眾人等皆笑。笑后,卻覺得頗有道理。鱖魚的祖上吞過胡雪巖所用之墨汁,也算得一條腹有詩書的鱖魚,更是一條能招財進(jìn)寶的鱖魚。遂在舉箸之間,也覺得此魚的味道絕佳,別有一番滋味。
劉克莊也曾寫有“洗硯魚吞墨”之詩,其中有這樣幾句:“洗教殘墨去,乞與小魚吞?!薄靶H宋鹋肴辏褂兴貢?。”劉克莊詩中的意趣, 讓人對吞墨之魚陡生愛憐,別吃它們了, 它們至少也是腹有詩書的,并非庸脂俗粉之魚。
洗墨待新筆,吞墨留碧水。洗與吞,似乎各有成就。如果按照這種說法來換算,古徽州出過那么多名人,朱熹的半畝方塘里所養(yǎng)之魚,不光吞過朱熹之墨,還吞過“天光云影”;胡適上莊村溪水里的魚,不僅吞過胡適之所研之墨,還應(yīng)懂得一些文學(xué)改良芻議?倘食之,是否還可助文運、強(qiáng)文膽?
說笑了。搭名人順風(fēng)車的噱頭,在古今中外都不是什么稀罕事, 但終歸是好的,證明人心向往之。美美與共,美的東西,人皆愛之,且愛屋及烏,沒有人會面對糟粕仍去蹭熱度。
在徽州的山水之間, 一支筆染水,水與煙俱落,黑翻波里影。哪怕已無人洗筆,無人用墨,那水中游魚亦是悠閑的,是帶著徽州獨特慢生活格調(diào)的。它們有一搭沒一搭地在水中漫游,在“山頭”吞云吐霧,竟也讓人看得入神。若逢傍晚,山頭黑黢黢的,日頭亮堂堂的,魚戲水中,即如戲墨;山月入墨,人跡板橋霜亦入墨;暗香墻角一枝梅入墨, 千樹萬樹梨花開亦入墨。山月皎如燭,風(fēng)霜時動竹,一切都是徽州之魚的食糧,在冬日徽州,做一尾魚,也是幸運的:有些山水——地面上的文章,何愁不能飽腹,不能飽讀詩書?
鶴有白羽,鶴身頎長,腿頸細(xì),有仙姿,故很多中國畫都有壽星和仙鶴共處一圖,寓意鶴齡長壽。亦有仙鶴與幽松框于一例,寓意松鶴延年。當(dāng)然,亦有鶴立于龜背之上,寓意龜齡鶴壽。
鶴的存在,總歸是與延年、長壽渾然一體的。
吾鄉(xiāng)在明清時期曾有名園:跂鶴園。跂,單腳直立也。跂鶴,指的是鶴單腳站立的狀態(tài)。此態(tài)必安逸瀟灑,試想,若臨大敵,雙腳并用還來不及,哪來單腳直立之說? 想起少年時在故鄉(xiāng)屋檐下,觀避雨的蘆花雞, 亦是單腳站在檐下的干土地上,時不時還會把頭埋在翅膀下小憩,姿態(tài)嫻雅,亦顯媚姿。
鶴立雞群,是把鶴超拔于眾鳥之上的一種比喻。鶴有三長:腿、頸、喙。自是寓意長久, 中國人的審美現(xiàn)在也關(guān)注其中兩點。形容美人,優(yōu)雅一些,會說人是鶴頸、天鵝頸;庸俗一些,也有“大長腿”一說。人的身高,上半身大都相近,差距永遠(yuǎn)是在腿上,所以,買成品褲子,常常需要剪褲腳的店。此店鄙人是不去的,暗地里覺得這是一種不尊重。
鶴之翔也,儀態(tài)萬千。古有“鶴舞九天”之句,其下是漫天的祥云,再其下是錦簇花團(tuán)。鶴在中國文化之中,僅次于傳說中的鳳凰,被稱作“一品鳥”,富貴如此,令人向往。在清代,一品文官的官服之上,前面的補(bǔ)子必定是仙鶴圖, 鶴仰望百花,腳踩細(xì)浪,悠然自得。做到一品文官,可不就是鮮花滿眼、滋潤富足了嗎? 事實是不是這樣,不得盡知了。
鶴是具有多面性的。在朝的是它,在野的亦是它。想起隱逸之士林和靖的“梅妻鶴子”,是何等的閑散清孤,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不食人間煙火,亦不會使人間造孽錢了。此鶴又有野仙歸隱之幽趣,所謂閑云野鶴是也,直令千古以來的文人既向往又不敢割舍。
當(dāng)然,也有貪心之說。比如,騎鶴望揚州,寓指做官、發(fā)財、成仙都想集于己身,兼而得之,實在是癡人說夢、癡心妄想。人自己做夢答應(yīng),恐怕鶴也不會答應(yīng)。
吾鄉(xiāng)有健身氣功,曰五禽戲。是神醫(yī)華佗根據(jù)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生活習(xí)性創(chuàng)編的一套導(dǎo)引術(shù)。此中之“鳥”,即是鶴。白鶴亮翅,是太極的招式,在五禽戲中,為“白鶴展雙翅”。展與亮不同,“展”強(qiáng)調(diào)動作的舒緩,有過程在其中?!傲痢彼坪跗赜诙ǜ裰?。不管是五禽戲還是太極,鶴都參與了,才是圓滿導(dǎo)引。
鶴之鳴似乎不太好聽。鄙人曾在城南水庫聽過鶴鳴。那是黃昏時分,日沉水面,眾鳥飛盡,鶴也在水之湄起飛奔赴它的家巢,一聲鶴唳,甚是凄厲,令正在垂釣一湖秋水的人都趕緊收竿,念去去也。不早了,鶴都?xì)w去,我亦歸去。
鶴是愛惜自己羽毛的。這又讓我想起清代一品文官朝服上的補(bǔ)子,是不是也暗示他們要愛惜自己的羽毛呢?越是位高權(quán)重, 越要講究德配其位。德, 異體字為“惪”,意指“行正、眼正、心正”,一股正氣,一派清流,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以求之。
近讀北宋詩人魏野的《書友人屋壁》,還是更喜歡這首詩的另一個名字:《書逸人俞太中屋壁》。最起碼背景交代得清楚。詩文如下:
達(dá)人輕祿位,居處傍林泉。
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
閑惟歌圣代,老不恨流年。
靜想閑來者,還應(yīng)我最偏。
“烹茶鶴避煙”一句為在下所喜。茶,本屬古代七大雅事,但烹茶之時,鶴亦要敬而遠(yuǎn)之,實因怕燒茶之炭煙熏黑了自己的羽毛。鶴避茶煙,世所罕見,也正因為稀罕,才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