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以立 圖|受訪者提供
童年時,馬德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看父親雕刻皮影。慢慢地,他愛上了自己動手在紙板上雕刻來過過癮。甚至,他還把他雕刻的紙板小人偷偷帶到學校,學著大人們表演皮影的方法,和小伙伴在教室玻璃窗上有模有樣地表演著— —那時年幼的他肯定沒有想到,30多年后的他重拾起祖?zhèn)髯銎び暗募妓嚒o他,只是用出售新皮影賺來的錢支撐起收藏老皮影的夢想。
01 馬靜(左)在表演皮影
皮影制作工藝很復雜,需要選皮、制皮、過稿(描圖樣)、剪刻、敷彩、發(fā)汗熨平、綴結(jié)、完成等大小18道工序。光是畫稿都需要按人物的不同身份和個性,設計出不同的形象,而且皮影人物的設計往往臉部體現(xiàn)個性、服飾強調(diào)共性,所以,“一個身體七個頭”,一個皮影班的皮影人物,常常頭像有一兩千個,而皮影身體只有幾百個。根據(jù)劇情需要,只要將不同的頭像插到不同身份的軀干上即可。皮影的材料采用羊皮或牛皮。去毛、刮挺、去脂,然后釘在木板上拉緊曬干。著色是皮影制作十分體現(xiàn)功力的一步,根據(jù)不同的人物和服裝搭配不同的色彩,一個人物就是一幅工筆重彩的國畫,后面拍著彩、剪刻等等無一不考量技藝的精湛性。
30余年來,馬德民堅持不懈地研究并創(chuàng)新皮影藝術(shù)。2000年又拜中國皮影大師“中國皮影第一刀”汪天德為師,繼續(xù)學習、研究皮影藝術(shù)。目前,經(jīng)他親手制作的皮影已有4 萬余件,其中“皮毛一體”工藝在全國只有他一人能做。而好萊塢電影《功夫夢》中的皮影,也大多出自馬德民之手。
1萬多件皮影精品,涵蓋了宋、元、明、清、民國各歷史年代的皮影精品……隨著收藏規(guī)模的增加,馬德民開始尋找更大的舞臺。2016年3月,應中國非遺聯(lián)盟執(zhí)行秘書長的邀請,他來到位于上海金山的世界非遺文化城考察??紤]半月之余,他決定將這門傳了六代人的手藝落戶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上海能讓更多人看到皮影,能讓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發(fā)揚光大”。為此,他從北京召回了女兒——馬氏皮影戲第六代傳人馬靜。
用4輛卡車載了足足萬余件皮影藏品,馬氏皮影戲的兩代傳人從河北承德來到了上海金山。
場地有了,世界非遺文化城提供9000多平方米的多層展館成立中國民間皮影藝術(shù)館;其他的,比如裝修之類的細活、累活,就需要這兩代傳承人親力親為了。
一開始,他們想請裝修公司來裝修中國民間皮影藝術(shù)館,但是高昂的費用讓還沒在上海站穩(wěn)腳跟的他們打了退堂鼓。父女倆細細算了一下成本,決定自己上陣。將場地的角落都測量一遍、跑建材市場、釘天花板、墻面噴漆、買家具家電……“可以說每個釘子都是我們自己釘進去的。”馬靜說。她還記得,最忙的時候,她把還在襁褓里的兒子放到藝術(shù)館一樓。那時一樓尚沒裝修好,沒有桌子、椅子等家具,無奈中,她只能把孩子放在地上,自己和老公跑到二樓忙裝修。她突然聽到一樓傳來嬰兒的啼哭聲。來不及多想,扔下工具,她跑到一樓,眼看著兒子幼嫩的皮膚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蚊子包。兒子太小了不會說話,只能以大哭的方式來表達身體上的不適。身為母親的她心都要碎了。但是想到不能耽誤裝修進度而影響中國民間皮影藝術(shù)館的開業(yè),她只能懷著愧疚吻了吻兒子的臉蛋,含著眼淚,又跑上了二樓……
2016年夏天,中國民間皮影藝術(shù)館如期開業(yè),百年馬氏皮影戲站上了新的“舞臺”。
其實來到上海之前,馬靜已經(jīng)靠著嫻熟的皮影戲制作和演繹技藝,在北京開了一家皮影戲工作室,事業(yè)正處于上升期。和20年前的馬德民一樣,懷揣對皮影戲的大義,她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安穩(wěn)的生活,義無反顧地帶著小家庭來到上海。
細數(shù)起來,她和父親馬德民的成長軌跡頗為相似。小時候的她想成為服裝設計師,開明的馬德民也很尊重女兒的選擇,建議她去體驗如何給別人賣衣服。在北京大紅門批發(fā)市場,十幾歲的馬靜開始了第一份工作。一次機緣巧合下,她去展銷會上銷售產(chǎn)品,“賣些什么呢?不如就賣皮影吧”。然而,第一次的展銷成績并不樂觀。但不久后,父親又鼓勵她繼續(xù)參加另一場展銷廟會,出乎意料的是,廟會上的皮影竟頗受消費者歡迎。
從此,馬靜扛起了馬氏皮影的重擔。后又拜師國家級工藝美術(shù)大師汪天穩(wěn),逐漸形成了成熟的個人風格。2016年,受到磁性剪紙藝術(shù)的啟發(fā),在剪紙大師王龍的啟發(fā)和指點下,她創(chuàng)作出了磁性皮影。所謂磁性皮影,是指用有磁性的材料去制作皮影,然后吸附在鐵板上,不依賴皮影戲臺就可以以動態(tài)的形式演繹故事,這種新的方式不僅將剪紙藝術(shù)皮影化,同時也將皮影藝術(shù)卡通化,具有獨特的新穎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市場性。
2018年,馬靜創(chuàng)作的皮影作品《楊宗保和穆桂英》《小生》入選國家藝術(shù)基金青年藝術(shù)創(chuàng)作人才(美術(shù)類)滾動資助作品,這讓她備受鼓舞。
02 中國民間皮影藝術(shù)館館藏皮影之一
制作和表演藝人如今都已步入高齡,這門精湛的技藝眼看著就要失傳。而如今,由于其制作工序繁雜奇妙,表演技能要求高,經(jīng)濟收入微薄,導致主動選擇以表演皮影為職業(yè)的年輕人很少?!熬拖裰耙驗闆]有徒弟可以傳承手藝,臨終前把祖?zhèn)髌び巴泄陆o我父親的老藝人一樣,非常令人心痛?!瘪R靜 感慨地說。
在整理劇目資料的過程中,馬德民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皮影口傳心授的教學方式在如今的生活中已經(jīng)很難實現(xiàn)推廣。于是他把重點放在了創(chuàng)新皮影的教學方式上,把對皮影雕刻、設計、研發(fā)技巧與精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徒弟。他的努力也有了成果。從一開始只有十幾個徒弟,到現(xiàn)在有上千個徒弟,馬氏皮影將皮影的希望種滿了全國各地。
非遺技藝植根于百姓的生活,才會更有生命力。近年來,馬氏皮影更通過政府配送、公益演出和商演等方式,使皮影這門藝術(shù)遍及各區(qū)多個劇院、街道、社區(qū)、居委會、文體中心等?!拔覀兤骄磕陼袃砂儆鄨霰硌荩绕涫枪?jié)假日,皮影劇場幾乎場場爆滿?!瘪R靜說。授課前,她將不同的皮影主題設計為通俗易懂的教學課件,簡潔的畫面、易懂的文字,圖文并茂,即便是中小學生都能夠一看就懂,一學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