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歐 王懷文 蘇章順 張春艷
摘要:主題式命題是圍繞同一主題進行多角度命題,題目包括該主題在高一、高二、高三階段的進階認識,圍繞該物質或主題,進行的多種考核方式。各題目之間一定具有關聯(lián)性,所有題目完整地講述“一個故事”。
關鍵詞:同一主題;多角度;主題式命題
文章編號:1008-0546(2023)12-0073-05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3.12.016
主題式命題是指圍繞某一研究對象,沿著化學研究的思路,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全面地、深刻地分析對象,充分運用“宏觀、微觀、符號、曲線”四重表征展現(xiàn)研究過程,關聯(lián)地、進階地考查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yǎng)和核心價值,很好地兼顧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的考查要求。其中“多角度”有兩方面含義,一是指向不同年級(高一、高二、高三)的難度,從學業(yè)質量水平的角度對不同年級的試題難度作出指導;二是指向不同高考題型,包括主觀題和客觀題。
一、問題提出
近年來,主題式命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在高考試題中比重逐漸增加。[1]使用中國知網的高級檢索功能,以“主題式命題”“多角度命題”為主題,連接詞為“or”,得到185條結果,其中多數為英語學科命題研究;搜索理科類文獻,得到7篇有價值文獻,發(fā)現(xiàn)“主題式命題”研究貢獻者主要為佛山市教研室王懷文。研究圍繞同一主題的多角度命題,將進一步呈現(xiàn)主題式命題較為完整的體系,充分展現(xiàn)主題式命題在考查“一核四層四翼”的獨特優(yōu)勢。
二、命題路徑
要做好多角度主題式命題,首先選擇真實的情境素材,明確試題類型,多角度、多方面深入挖掘素材,改編素材命制一組試題框架(題干、設問),設計符合學生能力發(fā)展水平的問題,既要做到對試題有宏觀的了解,又要做到細節(jié)上精準把握;要尋求創(chuàng)新,包括信息表現(xiàn)形式(符號、圖、表等)、設問形式(開放設問)、作答形式(文字表達、圖像、填表等)、新信息、新物質、新工藝等,最后通過測試評價,優(yōu)化調整試題。命題程序如圖1所示。
三、命題實踐
本文以 SF6這一陌生物質主題為例,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找試題素材:元素組成、原子組成、化合價、化學鍵、分子間作用力、晶胞、SF6的實驗室合成、工業(yè)生產、SF6產品質量分析和提升、降低成本、提高產率、環(huán)境保護的角度等。
【方向一】指向不同年級的主題式命題
1.高一年級的考查要求和命題展示
(1)高一年級的考查要求
高一年級要求學生掌握化學學科認識和分析物質的基本角度、手段和方法。對陌生物質,一方面要能夠從物質分類、氧化還原、離子反應、化學鍵、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等角度進行分析,并用化學語言和符號進行表達及定量分析;另一方面要能夠基于對物質的分析,選用常見儀器進行制備或性質探究,有意識地通過條件控制達成目的。
(2)試題展示
六氟化硫(SF6)是一種人造惰性氣體,具有良好的絕緣性和滅弧性,被廣泛應用于電器工業(yè),其制備反應為S+3F2=SF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SF6分子中S 的化合價為+6價
B. SF6分子中只有極性共價鍵
C.制備反應中,S是還原劑,發(fā)生還原反應
D.制備反應中,每消耗2.24 L F2(標準狀況),轉移電子數為0.2NA
答案:C
(3)考試結果分析
試題設計為2分。選取我區(qū)5683位高一學生進行測試,平均分為1.5077,區(qū)分度為0.4302。從獲得的數據來看,該題的區(qū)分度很好,有較好的測量效果。
2.高二年級的考查要求和命題展示
(1)高二年級的考查要求
高二年級要求學生能夠從物質結構和反應原理的角度,深入分析物質性質、轉化及其應用。對于陌生物質,一方面要求學生能夠分析其微觀結構,找出物質性質的微觀原因,通過改變微觀結構實現(xiàn)物質性質的優(yōu)化;另一方面要求學生結合物質性質和實驗數據,從熱力學、動力學的角度分析物質轉化過程中的規(guī)律,依據規(guī)律控制條件,實現(xiàn)物質轉化的可控性。
(2)試題展示
六氟化硫(SF6)是一種人造惰性氣體,具有良好的絕緣性和滅弧性,被廣泛應用于電器工業(yè),其部分物理性質如表1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工業(yè)上用S8和F2制備SF6,S8的結構如圖2,部分化學鍵鍵能如表2所示。
寫出常溫常壓下,S8和 F2生成 SF6的熱化學方程式。S8的結構如圖2所示。
(2)合成 SF6的原料 F2可以通過電解熔融 KF 制得,電解裝置如圖3所示,F(xiàn)2在極(選填“A”或“B”)產生,寫出該電極反應的方程式。
(3)SF6使用時要嚴格控制 SF6純度和設備溫度,否則容易腐蝕設備,主要反應如下:
反應Ⅰ:SF6(g)?SF4(g)+F2(g)
反應Ⅱ:Fe(s)+F2(g)?FeF2(s)
反應Ⅲ:2Fe(s)+3F2(g)?2FeF3(s)
反應Ⅳ:2FeF2(s)+F2(g)?2FeF3(s)
不同溫度下,反應Ⅱ、Ⅲ的平衡常數表3所示。
①反應Ⅱ是熱反應,升高溫度,正反應速率(選填“增大”“減小”“不變”)。
②627℃時,F(xiàn)e 和 F2更傾向于生成(選填“FeF2”“FeF3”)。
③1200℃時,F(xiàn)eF2和FeF3都升華,若平衡時各氣體組分的物質的量分數相等,則此時反應Ⅳ的平衡常數K= 。
④若SF6中混有水蒸氣,隨著水蒸氣含量增大,設備的腐蝕程度先減小后增大,分析其原因。
答案:
(1)S8(g)+24F2(g)=8SF6(g)
ΔH=-8104 kJ ·mol-1(2分)。
(2)A(1分)2F—-2e—=F2(g)(2分)。
(3)①放(2分);增大(2分)。②FeF3(1分)。③5(2分)。
④水蒸氣含量較低時,2F2+2H2O=4HF+O2↑ , 消耗 F2,阻止反應Ⅱ、Ⅲ的發(fā)生,設備腐蝕程度降低;水蒸氣含量較高時,產物 HF 電離產生 H+,與鐵發(fā)生反應,設備腐蝕程度增大(2分)。
3.考試結果分析
選取我區(qū)某校高二學生(440人)進行測試,發(fā)現(xiàn)試題得分率比較低,同時,區(qū)分度不是很高,第(2)問第二空區(qū)分度為0.08,第(3)問②的區(qū)分度為0.09,第(3)問③的得分率為0.09。可能原因是學生剛好學完新課,沒有進行復習,所以該試題在后面進行第二次使用時需要進行改編、調整。
3.高三年級的考查要求和命題展示
(1)高三年級的考查要求——以反應原理試題為例
高三年級要求學生能夠綜合多方面知識,運用化學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分析反應的微觀機理,理解物質結構與反應機理的關系,通過對動力學和熱力學的分析,實現(xiàn)反應控制。
(2)試題展示
六氟化硫(SF6)是一種廣泛應用的絕緣氣體,具有極強的穩(wěn)定性,同時也是一種強溫室氣體(其溫室效應潛力是 CO2的23900倍),因此 SF6廢氣的分解處理具有重要的意義。
(1)SF6分解的微觀過程及反應熱如表4所示。
①SF6分子空間構型是,分子中S 的雜化類型為。
②從原子結構的角度分析反應Ⅳ的反應熱小于反應Ⅲ和Ⅴ的原因。
③已知8SF2(g)=S8(s)+8F2(g)ΔH=+8104 kJ ·mol-1,鍵能E(F—F)=155 kJ ·mol-1,則鍵能E(S—S)= 。
(2)研究表明,水蒸氣對氬氣稀釋的SF6通電分解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水蒸氣體積分數對 SF6分解率影響如圖4所示。
已知在高壓電弧中,SF6和H2O存在以下化學行為: SF6+e-→SF4+2F+e-(SF6受電子撞擊分解)
SF4+2F→SF6
H2O+ e-→H+OH-
H+F→HF
①從平衡的角度分析,H2O能夠促進SF6分解的原因是。
②由圖4可知,水蒸氣體積分數大于1%后,SF6分解率有所減小,請分析其原因。
(3)SF6分解產物SF4可溶于NaOH溶液,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若1mol SF4與NaOH 剛好完全反應形成1 L溶液,則溶液的pH≈(已知: Ka(HF)=6.8×10-4;Ka1(H2SO3)=1.2×10-2,Ka2(H2SO3)=1×10-8)。
答案:(1)①正八面體(1分);sp3d2(1分)。
②反應Ⅳ生成SF2,分子中S原子形成8電子穩(wěn)定結構(2分)。
③226 kJ ·mol-1(2分)。
(2)①H2O反應生成的H 和F反應,使得F濃度降低,SF6分解反應正向移動(2分)。
②水蒸氣濃度增大,消耗了e-,使得e-濃度降低, SF6與e-發(fā)生有效碰撞的概率降低,不利于分解反應的發(fā)生(2分)。
(3)SF4+6OH-= SO3(2)-+4F-+3H2O(2分);11(2分)。
3.考試結果分析
選取我區(qū)某校高三學生(570人)進行測試,學生剛進入高三復習階段,試題整體難度比較適中,其中第③問鍵能的計算得分率為0,后面我們訪問學生,了解到很多學生受反應Ⅵ的影響,理解錯誤,沒有抓住試題中目標方程式8SF2(g)=S8(s)+8F2(g),沒有理解鍵能的定義。通過測試,我們對試題進行二次修改或者把試題用在學生基礎比較好的學校,針對性更強。
【方向二】指向不同高考題型的主題式命題
1.實驗題
高考化學實驗題從科學實驗的角度,對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進行分析和研究,通過對實驗儀器的認識、對基本實驗方法的掌握和應用、探究實驗的流程和步驟、物質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等內容的考查,達到目的。
(1)試題展示
六氟化硫(SF6)是目前公認最理想的氣體絕緣介質和滅弧介質,但粗品六氟化硫因含有水蒸氣、空氣等雜質,高溫下發(fā)生副反應腐蝕設備,須提純后才能使用。某實驗小組設計如圖5所示的裝置,分析六氟化硫與水蒸氣的反應(部分加熱和夾持裝置省略)。
已知C裝置中酸堿指示劑的變色范圍如表5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 a 的名稱為。實驗開始時需先加熱裝置A 中的蒸餾水一段時間,其目的是。
(2)實驗中需根據裝置C 中的現(xiàn)象分析SF6和H2O 反應的產物。
①請完成表6中的內容。
②甲同學認為,實驗2中酸堿指示劑變色不能說明含有酸性產物HF,理由是。
③乙同學將混合氣體干燥后與氨氣混合,觀察到 ,說明產物中含有HF。
④SF6和 H2O反應,除了上述兩種產物之外,還生成一種單質,寫出SF6和H2O反應的方程式。
(3)某同學想通過檢驗集氣瓶中的氣體進一步驗證氣體產物,因此應除去集氣瓶中的 SF6。有資料顯示,SF6能溶于 KOH 溶液,不溶于 NaOH 溶液,丙同學對這一說法產生疑問,將 SF6通入不同堿液中進行驗證,請完成表7中的內容。
答案:(1)圓底燒瓶(1分);提供水蒸氣作反應物,同時排盡裝置中的空氣,防止干擾(2分)。
(2)①藍;白(或“無”,兩空共1分)。
SO2+I2+2H2O=4H++ SO4(2)-+2I-(1分);
由紫色變黃色(1分);
HF+OH—=H2O+F-(1分)。
②SO2溶于水生成H2SO3也具有酸性,可以使指示劑變色(或者產物HI揮發(fā)造成干擾)(2分)。
③產生白煙(1分)。
④2SF6+6H2
(3)剩余氣體體積/mL(1分);10 mL 0.1 mol · L-1 KOH(1分)。
(2)考試結果分析
選取我區(qū)某校高三學生(500人)進行測試,學生已經進行了完整的一輪復習,對整個高中的化學知識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的掌握。從測試結果和答題情況分析,符合我們出題的預期結果。
2.化學工藝流程題
高考化學工藝流程題以簡潔的工藝流程圖再現(xiàn)實際生產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展示化學學科合成新物質的學科屬性,以及化工生產對人類社會的貢獻。在化學工藝流程題中,學生要在正確的價值觀和科學態(tài)度和方法的指引下,綜合利用化學反應原理、化學實驗、工藝思維等多方面知識解決問題,實現(xiàn)對“四層四翼”的考查。[2]
(1)試題展示
六氟化硫(SF6)以其良好的絕緣性和滅弧性被廣泛應用于電器工業(yè)。一種利用生產磷酸的副產物(主要是液態(tài)氟硅酸——H2SiF6)生產六氟化硫的工藝如圖6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①H2SiF6中Si 的化合價為。
②液體A 為濃硫酸和 HF 的混合物,寫出“酸解”的化學方程式。操作I是。
③寫出“堿解”的化學方程式。溶液B 中混有少量 SO4(2)-,則純化時應加入試劑(填化學式)?!皦A解”時KF 的產率隨反應溫度變化如圖7所示。
該步驟的最佳溫度為,高于此溫度,KF產率降低的原因是。
④以石墨為電極電解熔融KF 和HF 的混合物(兩者均電離),可在陰極獲得的氣體產物(填化學式),陽極電極材料可能與產物發(fā)生反應生成多種副產物,其中最簡單的副產物的電子式為。
⑤產品 SF6氣體中通常含有 H2O、CO2、O2、N2等雜質,嚴重影響了產品的性能,利用膜分離器可有效除去上述雜質,有關裝置和參數如圖8和表8所示。
一定溫度和壓強下,氣體透過分離膜的順序與相對滲透速率有關,圖中氣體 c 為(填化學名稱)。通過膜分離器后,SF6的純度為 %(保留3位有效數字)。
答案:①+4(1分)。
SiF4↑+2HF(2分);蒸餾(1分)。
③H2SiF6+6KOH=SiO2↓+6KF+4H2O(2分); Ba(OH)2或BaF2(1分)。
80℃(1分);水解產生的HF揮發(fā)(1分)。
⑤氧氣(1分);96.7(2分)。
(2)考試結果分析
與實驗題一樣,選取我區(qū)某校高三同一批學生(500人)進行測試,在同一次考試中呈現(xiàn)2個主題式命題,測試完畢后,對學生進行訪問,學生對這樣的試題呈現(xiàn)形式非常感興趣,很有新鮮感。從測試結果和答題情況分析,基本符合我們出題的預期結果。
四、命題反思
圍繞同一主題進行多角度命題,已經成為命題的主流。格蘭特·威金斯和杰伊·麥克泰格在所著的《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一書中提出了“逆向設計”的概念和方法,論述了最好的教學設計應該是“以終為始”。試題命制是學習的逆過程,通過試題的診斷功能,解決了“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問題,引導教學從“學科教學”走向“學科育人”。[3]做好主題式命題的研究,圍繞同一主題進行多角度命題,既能很好地提升一線教師的命題水平,又能更好地診斷學生素養(yǎng)達成的情況,是落實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教研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王懷文,張春艷,雷范軍,潘紅.主題式命題及其教學意義——區(qū)域高中化學教學質量檢測命題的實踐與反思[J].化學教學,2019(11):87-9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高考評價體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劉錦圳,張賢金,基于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主題式命題及“教、學、評”啟示——以初中化學工藝流程原創(chuàng)題為例[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22(3):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