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巍麗 大連市第七人民醫(yī)院 (遼寧 大連 116023)
內(nèi)容提要: 目的:探究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運用吞咽治療儀治療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8年10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吞咽治療儀治療)和對照組(常規(guī)吞咽功能訓練)各50例。結果: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較高(P<0.05);治療后,觀察組VGF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生存質量各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焦慮和抑郁評分及睡眠質量評分比對照組低(P<0.05)。結論: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運用吞咽治療儀治療,能夠提高治療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促進其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升。
在急性腦卒中疾病中,吞咽功能障礙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容易使患者出現(xiàn)脫水、營養(yǎng)不良、吸入性肺炎、聲音嘶啞、飲水嗆咳等相關癥狀,所以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療手段,促進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明顯改善,并補充充足的水分和營養(yǎng),提升患者的抵抗力,防止出現(xiàn)嚴重的并發(fā)癥[1]。本文主要探究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運用吞咽治療儀治療的臨床價值,具體研究如下。
選取2018年10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48~74歲,平均(61.26±8.13)歲;對照組男23例、女27例,年齡50~74歲,平均(62.87±7.1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吞咽功能訓練:例如吞咽練習、縮舌運動、語言訓練等。
觀察組給予吞咽治療儀治療:選擇美國Chatta公司生產(chǎn)的Vitalstim吞咽治療儀,合理設置儀器參數(shù),一般將其設置為雙向波長,700ms為波寬大小,6~21mV為電刺激強度。對安置電極部位的皮膚予以脫脂處理,在吞咽肌肉的表面放置表面電極片,按照患者的耐受程度決定刺激強度,注意刺激強度不要太強,避免喉部痙攣,使患者出現(xiàn)不適感。以能夠見到吞咽動作且患者適應為宜,對患者進行刺激的同時還需要囑其配合做吞咽動作。每次治療時間應當持續(xù)20min,2次/d,持續(xù)治療2周。
對比治療效果、吞咽障礙的程度評分VGF評分及生活質量狀況。①VGF評分[2]為吞咽障礙程度評分標準,主要包括口腔期、咽喉期及誤吸程度三方面內(nèi)容,每項指標分別為0~3分、0~3分及0~4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存在越低的吞咽障礙程度;②生活質量主要包括精神健康、精力、一般狀況等八項內(nèi)容,得分越高生存質量越好;③采用漢密爾頓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在治療前后一周評分,分數(shù)高則越焦慮、越抑郁;用匹茲堡睡眠質量評分表評分,共0~21分,分數(shù)高則睡眠質量越差;④療效評價標準:吞咽障礙完全消除時為痊愈;吞咽障礙評級增高2級時為顯效;吞咽障礙評級增高1級時為有效;沒有明顯改善吞咽障礙情況時為無效。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和計數(shù)資料分別用±s、[n(%)]表示,分別行t檢驗、χ2檢驗,P<0.05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比較治療總有效率
治療前,觀察組對照組的口腔期、咽喉期、誤吸程度VGF評分分別為:(0.96±0.07)分、(0.92±0.11)分、(1.01±0.06)分,(0.98±0.05)分、(0.88±0.07)分、(1.02±0.04)分,兩組上述指標比較差異均不明顯,P=0.1034、t=1.6439,P=0.0999、t=1.6609,P=0.3292、t=0.9805。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口腔期、咽喉期、誤吸程度VGF評分分別為:(2.26±0.17)分、(2.25±0.25)分、(3.09±0.21)分,(2.17±0.11)分、(1.97±0.13)分、(2.75±0.20)分,兩組上述指標比較差異性均顯著,P=0.0022、t=3.1429,P=0.0000、t=7.0263,P=0.0000、t=8.2902。
觀察組對照組的精神健康評分、精力評分、一般狀況評分,以及軀體功能評分、生理職能評分、社會功能評分、情感功能評分和生理功能評分分別為:(95.09±5.48)分、(90.51±4.69)分、(89.64±5.38)分、(91.34±5.96)分、(91.95±6.48)分、(90.37±7.45)分、(91.63±6.38)分、(92.06±5.69)分,(92.06±5.69)分、(81.65±4.09)分、(79.65±3.64)分、(79.38±4.05)分、(78.57±3.68)分、(80.39±4.12)分、(81.47±3.96)分、(80.39±4.11)分,兩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情況比較差異性均顯著,P=0.0079、t=2.7121,P=0.0000、t=10.0676,P=0.0000、t=10.8748,P=0.0000、t=11.7363,P=0.0000、t=12.6959,P=0.0000、t=8.2892,P=0.0000、t=9.5673,P=0.0000、t=11.7563。
治療前,對照組的焦慮評分(27.51±4.69)分、抑郁評分(25.61±8.94)分,觀察組的焦慮評分(27.48±4.37)分、抑郁評分(25.84±7.98)分,t=0.033,0.136,P=0.974,0.892;治療后,對照組的焦慮評分(19.52±4.81)分、抑郁評分(20.15±4.93)分,觀察組的焦慮評分(16.51±4.16)分、抑郁評分(14.28±5.71)分,t=3.347,5.502,P=0.001,0.000,兩組差異明顯。
治療前,對照組睡眠質量評分為(12.35±4.81)分、觀察組為(12.48±4.19)分,t=0.144,P=0.886;治療后,對照組睡眠質量評分為(10.24±5.73)分、觀察組為(8.17±2.34)分,t=2.365,P=0.020,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明顯。
在中風患者中,吞咽功能障礙具有較高的發(fā)生率,短時間內(nèi)如果不能恢復正常的吞咽功能,將會出現(xiàn)肺內(nèi)感染、營養(yǎng)失衡及電解質平衡紊亂情況,對患者的康復進程產(chǎn)生嚴重影響。與吞咽有關的肌肉運動協(xié)調(diào)性減弱是腦卒中患者發(fā)生吞咽障礙的主要原因,早期通過對患者實施康復訓練,能夠使其腦組織殘余細胞的功能得到調(diào)動,再建腦機能,從而促進疾病恢復。然而,單純的康復訓練無法獲得十分理想的治療效果,需要深入研究更加有效的治療手段[3]。
近年來,在深入研究腦卒中吞咽障礙發(fā)生機制的影響下,通過新型低頻電刺激治療儀對吞咽障礙患者進行治療的顯著效果已經(jīng)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因其具有明顯的即時療效、操作方法簡單易行、在治療期間能夠改善患者的進食功能等優(yōu)勢特點,所以當前已經(jīng)成為治療吞咽障礙的主要手段。上述低頻電刺激治療儀即為吞咽治療儀。低頻電刺激的生物效應包括:①使肌肉收縮纖維的數(shù)量增加,增強吞咽肌的收縮力;②使氧化酶的數(shù)量增加,加快肌肉組織的氧化代謝;③使內(nèi)織網(wǎng)的體積和數(shù)量增加,增多酶和蛋白質的合成場所;④使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促進其局部肌肉組織血液供應;⑤對變性和受損的神經(jīng)纖維進行反復刺激,有利于恢復正常的神經(jīng)功能。吞咽治療儀能夠通過預設一定強度的刺激程序而對咽部肌肉產(chǎn)生刺激作用,對正常的自主活動進行模擬或誘導肌肉運動,從而促進肌群的功能得到改善或恢復[4]。
除此之外,電刺激還會對咽部肌肉產(chǎn)生興奮作用,避免發(fā)生廢用性萎縮,通過對受損部位的腦神經(jīng)產(chǎn)生刺激作用,增加其活性,促進其正常的反射弧得到重建或恢復,有利于形成中樞至咽喉運動傳導的新通路。因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存在一定的可塑性,通過持續(xù)刺激可以代償性使用中樞突觸,從而加快疾病恢復[5]。在治療效果數(shù)據(jù)中,電刺激的作用十分明顯,可將有效和顯效數(shù)據(jù)盡量提高。治療有效性明顯,與對照組形成較大差異。在很多研究中[6,7],也表現(xiàn)出電刺激的作用,能將刺激效果提高至少20%,與本次研究相近,能凸顯研究價值。治療總有效率變高,能推動治療,在后續(xù)治療中可利用多組數(shù)據(jù),再次驗證治療效果,還能不斷對比,發(fā)現(xiàn)新的內(nèi)容。治療能秉持客觀,重數(shù)據(jù)、臨床反應,實用性較強,能不斷完善。治療針對腦卒中吞咽障礙,不斷增強咽喉刺激,縮短咽喉恢復感知的時間,提高各個部位的組織活性。神經(jīng)間信息能正常傳遞,肌肉能逐漸跟隨神經(jīng)完成反射,電刺激能讓受損組織、神經(jīng)盡快建立連接,控制好電刺激操作,保障咽喉等如期改善。治療不再局限,能圍繞咽喉、口腔等深度探究,電刺激強度靈活調(diào)節(jié),能細致的觀察口腔等組織的變化情況,精準評估口腔、咽喉功能,對患者發(fā)音、吞咽等更有幫助。電刺激在VGF評分中的作用明顯,評分大幅度變高,凸顯出電刺激的改善力度,進一步驗證電刺激對咽喉的幫助,為治療又增加了一組數(shù)據(jù)。研究能不斷收集數(shù)據(jù),圍繞咽喉功能持續(xù)開展研究,對咽喉部血管、軟組織、神經(jīng)系統(tǒng)分布等更了解,能觀察到不同患者的不同情況。相關資料更完善,能保障治療客觀性。治療中合理使用電刺激,能安排好每日事項,有序推進治療,減少機體不適。
治療需要刺激性強的輔助,電刺激讓咽喉部等逐漸正常,能提高患者自主性,讓生活質量持續(xù)變好。在生活質量對比中,可看到觀察組的多項情況比對照組更理想,再次凸顯電刺激的作用,彰顯吞咽治療儀的優(yōu)勢。推動吞咽治療儀改善吞咽障礙較符合現(xiàn)代化發(fā)展需求,儀器安全性較高,能保障治療連續(xù)性。在使用儀器的過程中,患者的情緒也逐漸穩(wěn)定,焦慮和抑郁評分在治療前后變化明顯。可從側面驗證治療良好性,減少情緒等對機體恢復的影響。情緒穩(wěn)定可保持內(nèi)心平和,更理性的對待治療,吞咽治療儀的使用頻次自然增加。臨床治療能細致的評估患者情況,觀察咽喉部狀態(tài),靈活調(diào)整。治療不再盲目,治療方式更多樣,臨床治療水平變高。
吞咽治療儀僅針對吞咽功能,不會干擾其他組織,應用后患者的睡眠質量有保障。在睡眠質量評分中,可看到患者睡眠質量有所變好,突出咽喉舒適對睡眠的重要性,能促進機體恢復。睡眠質量高,可保障機體在夜間自然調(diào)整,體內(nèi)臟器、腺體等正常修復,能減少代謝物的停留時間。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的異常時間變短,體內(nèi)血氧含量變高。機體運轉需要日間和夜間交互作用,吞咽治療儀在日間刺激咽喉部,相應組織在夜間能良好休養(yǎng)。受損細胞、神經(jīng)等自主調(diào)節(jié)、修復性變好,能提高咽喉部組織平整度,咽喉舒適感變高。夜間的氧氣進出量有所保障,不會輕易嗆咳、呼吸變?nèi)?,機體生命指標較穩(wěn)定。吞咽治療儀能促進咽喉部恢復,治療效果與預期較相符,臨床能細致的觀察儀器使用后的情況,治療掌控力變大。
治療不再局限于藥物,能用開闊的眼光改善吞咽障礙,重視致病因素、機體特點,提高治療干預力。吞咽治療儀讓治療更豐富,可解決更多治療問題,加速咽喉部恢復。治療在外力刺激方面可深度探究,發(fā)現(xiàn)更多對病情有利的因素,減少治療弊端,提高治療質量。吞咽障礙不再威脅患者,能提高飲食、飲水等安全性,保障機體正常運轉,維持好體內(nèi)代謝。機體狀態(tài)變佳,患者在治療中不斷受益,可增加吞咽治療儀推動效果,減少治療問題。
本文通過探究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運用吞咽治療儀治療的臨床價值,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高于對照組(78%),P<0.05;觀察組VGF評分改善更明顯,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生存質量各指標評分較高,P<0.05;觀察組的焦慮和抑郁評分及睡眠質量評分均比參照組低,P<0.05。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運用吞咽治療儀治療,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促進其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