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懷亮 韓冬 趙志浩
(寶雞市中心醫(yī)院普通外科,陜西 寶雞 721000)
本文主要探討傳統(tǒng)開放手術和胸乳入路腔鏡手術在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治療中對臨床主要指標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本院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患者85例,依據(jù)手術方法分為胸乳入路腔鏡手術組(腔鏡手術組,n=45)和傳統(tǒng)開放手術治療組(傳統(tǒng)手術組,n=40)。腔鏡手術組中,女31例,男14例。年(36.25±6.42)歲,體質量指數(shù)20~26 kg/m2;結節(jié)直徑2.0~3.2 cm 19例,3.3~4.7 cm 26例;單側結節(jié)21例,雙側結節(jié)24例。傳統(tǒng)手術中,女30例,男10例。年齡(36.69±6.25)歲,體質量指數(shù)20~26 kg/m2;結節(jié)直徑2.0~3.2 cm 17例,3.3~4.7 cm 23例;單側結節(jié)19例,雙側結節(jié)21例。納入患者均符合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的診斷標準[1];均有手術適應癥;均為首次手術。已排除瘢痕體質;合并甲亢或嚴重內分泌疾病;頸部有重大疾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傳統(tǒng)開放手術治療組(傳統(tǒng)手術組):患者取仰臥位,略墊高肩部使頸部略成過伸位,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將一長6~8 cm的弧形切口開在頸前低領,對皮膚、皮下組織進行逐層分離,然后對頸闊肌進行分離,到頸白線后切開,將術野充分暴露出來,對主要血管進行結扎,保護喉上神經、喉返神經、甲狀旁腺,將結節(jié)完整切除,依據(jù)術中情況給予患者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或部分切除術治療。術后將頸部引流管常規(guī)留置下來。胸乳入路腔鏡手術組(腔鏡手術組):患者取仰臥位,略墊高肩部使頸部略成過伸位,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將顯示器放置在患者頭側,將0.1%去甲腎上腺素溶液常規(guī)皮下注射在擬分離術區(qū)。分別于右側乳暈上分別做一10 mm、5 mm切口,左側乳暈上做一5 mm切口,向深筋膜置入穿刺器,對前胸部的皮下間隙進行鈍性分離,置管后將二氧化碳充入其中,將操作空間建立起來,控制二氧化碳壓力約為6~10 mmHg。用超聲刀繼續(xù)向上分離,將甲狀腺充分顯露出來。到頸白線后用超聲刀切口,對肌肉進行分離并牽引,將甲狀腺及病灶充分暴露出來。將甲狀腺峽部離斷后,對甲狀腺進行逐步分離,方向為從上到下,對甲狀旁腺、喉返神經進行保護。將病灶切除后,在標本袋中裝入送病理檢查。將引流管常規(guī)放置在腔內,逐層縫合后加壓包扎胸壁。
1.3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分析兩組圍術期指標;疼痛程度采用數(shù)字模擬評分法(NRS);手術切口美觀度采用溫哥華瘢痕評價量表(VSS)、觀測者瘢痕評價量表(OSAS)、患者瘢痕自我評分(PSAS);對兩組應激因素C反應蛋白(CRP)進行比較;吞咽功能、語言障礙分別采用吞咽功能不全評分(SIS-6)。觀察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隨訪1個月。
2.1圍術期指標 腔鏡手術組的術中出血量少于傳統(tǒng)手術組,手術時間長于傳統(tǒng)手術組,術后引流量少于傳統(tǒng)手術組,住院時間短于傳統(tǒng)手術組(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圍術期指標的比較
2.2并發(fā)癥 兩種發(fā)生切口疼痛、術后出血、吞咽困難、聲音嘶啞等術后并發(fā)癥的情況分別為,腔鏡手術組2例、0例、0例、0例;傳統(tǒng)手術組4例、1例、2例、1例。腔鏡手術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44%,低于傳統(tǒng)手術的20.00%(χ2=4.936,P<0.05)。
2.3疼痛程度、手術切口美觀度 腔鏡手術組的NRS、VSS、OSAS、PSAS評分均低于傳統(tǒng)手術組(t=5.091、8.971、13.748、14.392,P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疼痛程度、手術切口美觀度的比較分]
2.4應激因素 術前,腔鏡手術組的血清CRP水平(2.61±0.43)mg/L,傳統(tǒng)手術組為(2.60±0.45)mg/L,兩組比較無差異(P>0.05);術后,腔鏡手術組的血清CRP水平(6.61±1.72)mg/L,傳統(tǒng)手術組為(28.34±4.34)mg/L,兩組術后的血清CRP水平高于手術前(P<0.05),但腔鏡手術組的血清CRP水平低于傳統(tǒng)手術組(t=30.980,P<0.05)。
2.5吞咽功能、語言障礙 術前,兩組患者的SIS-6評分、語言障礙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術后,兩組上述評分均低于手術前(P<0.05),且腔鏡手術組更低(t=15.206、2.895,P均<0.05)。見表3。
表3 兩組吞咽功能、語言障礙比較分]
在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的治療中,傳統(tǒng)開放手術具有較長的手術切口,極易有較大瘢痕遺留,影響美觀。經胸乳、腋窩、頸部入路是腹腔鏡技術的主要手術入路,其中經胸乳入路較為常用,其具有較小的切口、瘢痕,且較為隱蔽,具有相對較大的操作空間,能夠對雙側甲狀腺疾病進行同時處理[2-3]。
本文結果顯示,腔鏡手術組的術中出血量少于傳統(tǒng)手術組(P<0.05),手術時間長于傳統(tǒng)手術組(P<0.05),術后引流量少于傳統(tǒng)手術組(P<0.05),住院時間短于傳統(tǒng)手術組(P<0.05)。腔鏡手術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傳統(tǒng)手術組(P<0.05)。原因為腔鏡能夠將放大作用發(fā)揮出來,使視野更清晰,操作更精確,并用超聲刀較為徹底地為小血管出血止血,從而將出血及術后并發(fā)癥減少[4-5]。
本文結果顯示,腔鏡手術組的NRS、VSS、OSAS、PSAS評分均低于傳統(tǒng)手術組(P<0.05)。手術后,腔鏡手術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低于傳統(tǒng)手術組(P<0.05);兩組術后血清CRP水平均高于術前(P<0.05)。原因為胸乳入路腔鏡手術患者頸部無切口瘢痕,同時胸部也具有較小的瘢痕,且較為隱蔽,不會對外觀造成不良影響,因此美觀效果及綜合效果好[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