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梅,張藝萍,趙阿香,王麗花,解瑋佳
(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 花卉研究所/國家觀賞園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云南省花卉育種重點實驗室,云南 昆明 650205)
爆杖花(Rhododendron spinuliferum)為杜鵑花屬、糙葉杜鵑亞屬(Subgen.Pseudorhodorastrum)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中部、北部和西部及四川西南部,是我國西南地區(qū)特有的觀賞和藥用植物[1-2]。爆杖花花期為2—6月,花期早且長達4個月[3];花序傘形,花色朱紅、鮮紅或橙紅;花形筒狀,形似炮仗。因其觀賞價值高,而深受人們喜愛[4-5]。
我國切花市場的花卉大多為外來品種,中國特有的傳統(tǒng)花卉應用較少[6]。杜鵑花作為中國傳統(tǒng)名花,觀賞價值高,栽培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其作為盆栽花也深受消費者歡迎,但目前以杜鵑花作為切花材料在市場上還未有成熟的商品[7]。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花卉研究所于2018年開始對分布于云南昆明地區(qū)的野生杜鵑爆杖花進行了引種栽培并獲得了成功。栽培后的爆杖花枝葉繁茂、花序飽滿、花色艷麗,極具切花觀賞特質。因爆杖花具有花期早且長、花型奇特的優(yōu)點,具備被開發(fā)成為“年宵花”的潛質,因此爆杖花切花材料極具開發(fā)和利用價值。
為進一步促進爆杖花切花的應用和推廣,開展切花保鮮技術的研究很有必要。目前國內杜鵑花切花的開發(fā)利用及保鮮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郭碧花[8]分別以蔗糖、8-羥基喹啉、水楊酸、硝酸銀和蒸餾水配置了5種保鮮劑,研究了保鮮劑對切花保鮮時長的影響,結果表明3種水楊酸處理均可促進花枝吸水、增大花徑和維持切花水分平衡,有效提高了切花的觀賞品質。汪勁松[9]開展了瓶插杜鵑花游離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的變化研究,結果表明杜鵑切花經50 mg/L 6-BA+200 mg/L 8-HQS+100 mg/L CA+2%蔗糖處理后,可以明顯降低游離脯氨酸上升的幅度和延緩可溶性蛋白降解的速度,從而延緩切花衰老。鄭芳等[10]探索了紅珊瑚杜鵑(Rhododendron hybridum‘Hong Shanhu’)和錦繡杜鵑(Rhododendron pulchrum)2種杜鵑花切花開放和衰老過程中活性氧代謝及其清除系統(tǒng)的變化情況,發(fā)現(xiàn)活性氧清除酶在花瓣衰老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鑒于爆杖花具有開發(fā)為切花的潛質和優(yōu)勢,本試驗以人工栽培的爆杖花為材料開展瓶插試驗,選用市場銷售的3種切花保鮮劑對爆杖花花枝進行保鮮處理,測定瓶插過程中其丙二醛含量、細胞質膜透性、水分平衡值及菌落總數(shù)的動態(tài)變化,評價其瓶插觀賞效果及確定其瓶插期,以期為爆杖花及野生杜鵑花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利用提供參考。
供試的爆杖花花枝采自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花卉研究所試驗基地的5年生實生苗植株。選取花枝健壯無病蟲害,花朵雌蕊柱頭伸出筒狀花但雄蕊未外露的花枝作為試材。試驗在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花卉研究所進行,瓶插花枝置于室內散射光下,瓶插期間室溫為18~22 ℃,相對濕度為50%~60%。
供試的3種切花保鮮劑均購于昆明市呈貢區(qū)斗南花卉市場,分別為荷蘭可利鮮公司生產的鮮花保鮮劑(處理A)、美國史密夫·奧賽斯公司生產的免切鮮花營養(yǎng)液(處理B)、國內某公司生產的切花保鮮劑(處理C)。菌落總數(shù)測試片由美國3M公司生產;三氯乙酸、硫代巴比妥酸為國產分析純試劑。主要儀器包括5430R型高速冷凍離心機、UV-VIS型紫外分光光度計、CS601型恒溫水浴和EL30K型電導儀。
爆杖花花枝在蒸餾水中剪切,每枝斜剪去約1 cm,插入裝有350 mL保鮮液的三角瓶中,每瓶插1枝,每個處理10枝花,以蒸餾水為對照。
1.4.1 MDA含量及細胞質膜透性測定 于爆杖花切花保鮮處理前及瓶插3、7、10、14 d時,采用硫代巴比妥酸顯色法測定葉片MDA含量,用電導法測定細胞質膜透性[11]。
1.4.2 瓶插保鮮液細菌菌落總數(shù)測定 以無菌吸管吸取1 mL保鮮處理前及瓶插3、7、10、14 d的瓶插保鮮液于9 mL滅菌生理鹽水中,充分混勻,制成1∶10的勻液,經對應倍數(shù)稀釋后,使用3M菌落測試片進行菌落總數(shù)培養(yǎng)和計數(shù)。
1.4.3 水分平衡值測定 參照婁喜艷等[12]的方法,分別于瓶插3、5、7、10、12、14 d時稱取溶液+瓶的質量,2次的差值為吸水量;每次稱取溶液+瓶+花枝的質量,2次的差值即為失水量(蒸騰量);水分平衡值=花枝吸水量-失水量。
1.4.4 花朵開放情況及瓶插壽命觀測 分別于瓶插3、5、7、10、12、14 d時統(tǒng)計每枝花枝上筒狀小花的開放情況;當50%筒狀小花出現(xiàn)萎蔫并自然下垂時視為切花瓶插壽命終止,以此統(tǒng)計切花瓶插天數(shù)。
使用Excel 2013軟件完成數(shù)據(jù)整理、統(tǒng)計和制圖,方差與差異顯著性分析使用SPSS 19.0軟件完成。
MDA是膜穩(wěn)定性指標,與鮮切花衰老進程密切相關。MDA含量越高,生物膜受損傷的程度越嚴重[13]。由圖1可知,爆杖花切花采后初始的MDA含量為5.2 mmol/g,隨瓶插時間的延長,對照及保鮮處理切花的MDA含量均呈明顯的下降趨勢。爆杖花切花瓶插3 d后對照的MDA含量逐漸上升,瓶插7 d時達到高值,之后呈下降再略微上升的波動趨勢。處理A的爆杖花切花瓶插3 d后的MDA含量逐漸上升,瓶插10 d時達到高值,之后呈下降趨勢。處理B的爆杖花切花的MDA含量呈下降趨勢,瓶插7 d后逐漸上升。處理C的爆杖花切花MDA含量在瓶插3 d后呈緩慢下降趨勢,總體變化幅度不大。爆杖花切花在瓶插前期(7 d內)對照的MDA含量均明顯高于經保鮮劑處理的,表明瓶插保鮮液能抑制切花的膜脂過氧化。
圖1 不同處理爆杖花切花MDA含量的變化情況
鮮切花采后處理過程中的MDA含量累積值能直接反映生物膜受損程度,因此可通過比較不同保鮮劑處理下切花的MDA含量累積值來評價不同保鮮劑的保鮮效果。從不同處理爆杖花切花的MDA含量累積圖(圖2)可以看出,爆杖花切花在對照中的MDA累積值略高于其他用保鮮劑處理切花的,且以處理B切花的MDA累積值最低,說明以美國史密夫·奧賽斯公司生產的免切鮮花營養(yǎng)液保鮮的爆杖花切花生物膜受損程度最低,保鮮效果最好。
圖2 不同處理爆杖花切花MDA含量的累積值
電導率可以用來衡量細胞質膜透性的大小,電導率越大,表示細胞質膜受損害程度越嚴重、電解質的滲漏量越多[14]。由圖3可知,爆杖花切花采后的初始電導率為0.33 μs/cm,瓶插處理后對照及保鮮處理切花的電導率均有所降低,對照及處理A、B切花的電導率在瓶插3 d后仍然繼續(xù)下降,瓶插10 d后逐漸上升。處理C切花的電導率在瓶插3 d后呈緩慢上升趨勢,瓶插10 d后逐漸下降。
圖3 不同處理爆杖花切花電導率的變化情況
切花采后處理過程中電導率的累積值能直接反映細胞質膜受損傷的程度。從不同處理爆杖花切花的電導率累積值(圖4)可以看出,對照切花的電導率累積值略高于3種保鮮處理切花的電導率累積值,以處理B切花的最低,說明以美國史密夫·奧賽斯公司生產的免切鮮花營養(yǎng)液保鮮的爆杖花切花生物膜受損程度最低,保鮮效果最好。
圖4 不同處理爆杖花切花電導率的累積值
由表1可看出,CK的初始菌落數(shù)為62 CFU/mL,瓶插保鮮液的初始菌落數(shù)均為0 CFU/mL。瓶插3 d時,CK的菌落數(shù)快速增加,達到了1.3×104CFU/mL,且隨著瓶插時間的延長,菌落數(shù)數(shù)值略有增高。在3個保鮮處理中,瓶插保鮮液的菌落數(shù)在瓶插10 d后開始逐漸增加,但始終顯著低于對照,但3個保鮮處理間的差異不顯著。試驗結果表明,3種切花保鮮液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表1 不同保鮮處理瓶插液的菌落總數(shù) CFU/mL
如圖5所示,在瓶插第3~5天,CK及保鮮處理切花的水分平衡值均呈快速下降趨勢,處理C的下降速度較快,在第5天時達到最低值,說明該處理切花的失水量(蒸騰量)遠大于吸水量,花枝失水嚴重。處理B及CK切花的水分平衡值維持正值的時間較長,在第5天時仍為正值,說明這個階段切花的吸水量大于失水量,更有利于維持切花的水分平衡。在瓶插第5~10天,對照及處理A、B切花的水分平衡值繼續(xù)呈下降趨勢,CK的下降速度最快,在第10天時達到最低值。在瓶插10 d后,CK及處理A、C切花的水分平衡值逐漸升高,但始終處于負值水平,此時切花的失水量大于吸水量,花枝逐漸萎蔫。
圖5 不同處理爆杖花水分平衡值的變化情況
如圖6所示,處理A、B切花的開花率在瓶插第3天時迅速上升,表明這2種保鮮液有催花效果,能促進爆杖花切花快速開放。處理B在瓶插第5天、處理A在第7天時達到最大開花率,此后開花率逐漸下降。CK的開花率從第3天開始緩慢上升,到第5天時達到最大值,隨后開花率迅速下降。處理C在整個瓶插期花朵開放率較低,表明其對爆杖花切花開放無明顯促進作用。
圖6 不同處理爆杖花切花開花率的變化情況
不同保鮮處理對爆杖花切花觀賞品質和瓶插壽命影響程度見圖7。由圖7可知,處理A、B能快速促進爆杖花切花開放,筒狀花形態(tài)飽滿且花色艷麗,花枝具有較好的觀賞品質,這2個處理切花的瓶插壽命均較長,分別為10、14 d。CK的切花在瓶插期能正常開放,但花朵開放不充分,筒狀花不飽滿,瓶插期為7 d。處理C的切花在瓶插第5天、花朵尚未完全開放時就出現(xiàn)萎蔫,瓶插第7 天時發(fā)現(xiàn)部分花枝莖桿及葉片變成褐色且落葉嚴重,表明該保鮮液可能對爆杖花切花造成了傷害。
圖7 不同處理爆杖花切花的開放情況
爆杖花切花經3種保鮮液處理后,瓶插前期MDA含量及細胞質膜透性均顯著低于對照的,表明保鮮處理能抑制細胞質膜的膜脂過氧化,維持細胞質膜相對穩(wěn)定。處理B的切花在瓶插過程中MDA含量及電導率累積值均最低,表明在瓶插過程中以美國史密夫·奧賽斯公司生產的免切鮮花營養(yǎng)液處理的爆杖花切花細胞質膜的受損程度較低,能維持切花較好的觀賞品質,這與瓶插壽命的試驗結果一致。
大量研究結果表明,延長切花保鮮時間的主要因素是供給必要的營養(yǎng)物質、防止導管阻塞和抑制乙烯合成[15-16]。切花瓶插過程中細菌的大量繁殖會導致乙烯含量增加及花莖基部導管堵塞,影響花枝吸水進而加快切花衰老[17]。保鮮劑配方中大多含有廣譜型殺菌劑,其目的是防腐殺菌及抑制微生物繁衍,防止花莖導管堵塞,促進花枝吸水[18-19]。供試3種保鮮液的菌落數(shù)始終維持在較低水平,表明其能長效抑制瓶插過程中滋生的細菌,具有較好的抑菌效果。
鮮切花與母體分離后,當水分平衡值為負值時,切花會逐漸萎蔫[20]。趙敏等[21]用不同保鮮劑處理非洲菊切花時發(fā)現(xiàn),不同處理的水分平衡值隨瓶插時間的延長呈下降趨勢,瓶插初期水分平衡值急劇下降,后期下降速度變緩,這與本研究結論一致。處理B的水分平衡值明顯高于對照及其他處理的,表明該處理可促進爆杖花切花瓶插期間的水分吸收,能夠有效維持其水分平衡。綜合分析認為,與CK及處理A、C相比,處理B能促進爆杖花切花開放,花色艷麗,花朵開放整齊,瓶插期長達14 d,其對爆杖花切花具有明顯的保鮮效果。處理C的切花在瓶插第5天時花朵開始出現(xiàn)萎蔫,第7天時發(fā)現(xiàn)部分花枝莖桿和葉片出現(xiàn)褐化,該保鮮液可能對爆杖花切花產生了傷害,其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采用適宜的保鮮劑是延長切花瓶插壽命和提高其觀賞價值的關鍵,目前有關杜鵑花切花保鮮劑的研發(fā)尚屬空白,鑒于杜鵑花具備切花開發(fā)潛質,下一步可開展專用保鮮劑的研發(fā)工作,為杜鵑花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及產業(yè)發(fā)展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