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波
略讀課文到底該教些什么?怎么教?怎樣發(fā)揮略讀課文教學的應有價值?一直以來,很多教師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結合這些年來自身的教學實踐,筆者談一談小學略讀課文的教學策略。
一、緊扣閱讀提示,抓住教學重點
略讀課文教學時間只有一課時,教師要基于單元核心素養(yǎng)組織閱讀訓練,精準把握課文教學重點,提升課堂效率。那么,該如何把握教學重點呢?教師可借助課前提示語,輕松找準教學重點,從而有針對性地組織課堂教學。
二、關注課前預習,培養(yǎng)自主學習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我們應充分利用學生這種心理特點,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習慣。教師可在課前提出相關預習要求,并密切關注預習情況,及時進行檢查點評。
在三年級,教師可安排學生在課內進行預習,自學生字詞,讀通句子,初步領會課文內容;到了四年級,教師可適度放手,讓學生自己根據課前提示語要求去讀課文,緊扣關鍵詞句,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展開想象或交流;五、六年級時,教師便可大膽放手,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去自主預習課文,廣泛查閱和搜集資料,理解文中的生字詞及課文內容,自主積累課文中的經典語句等。讓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自主閱讀建構、創(chuàng)新學習,這不僅有效地提升了教學效率,而且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巧妙設計流程,簡化教學結構
略讀課文教學不能像精讀課文那樣條分縷析,要舍棄過度的教學設計,簡化課堂教學的流程,以“導”替代逐字逐句的“教”,變“線性教學”為“板塊推進式學習”,讓學生在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里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真正做課堂學習的主人。例如教學六年級下冊《藏戲》一課時,教師可按照“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再讀課文,分清主次、聚焦重點,學用寫法”的步驟進行,重點可放在“課文寫法感悟運用”上,引導學生把握文章主次內容,學會詳寫重點部分。在自主學習以及小組合作交流中,學生不僅把握了課文內容和精神主旨,而且收獲了怎樣讀書和學習的方法啟示。
四、給足學習時間,開展獨立閱讀
略讀課文教學中,教師要給足時間,引導學生運用精讀中習得的方法策略,開展獨立閱讀探究,讓思維、言語、智慧再生長。
1.在“大膽質疑”中自主探究
例如教學六年級下冊《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一課時,筆者首先出示課題,然后引導學生提出自己心中的疑問:“他們”是誰?“那時候”是什么時候?“他們那時候的學習生活”究竟多有趣?……遂引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師生們通過質疑、思疑、辨疑,拓展閱讀思路,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最終,教師教得輕松,學生也學得快樂、滿足。
2.在“前后比較”中自我發(fā)現(xiàn)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边\用比較的方法,能夠幫助學生輕松打開課文,有所發(fā)現(xiàn)。例如教學四年級上冊《母雞》一課時,經過課上對比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從而順利完成了本課的學習目標。例如“母雞前后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之處?”——前面描寫母雞無病呻吟,欺軟怕硬,而后文則展現(xiàn)了它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的母親形象。
3.在“合作交流”中自然生成
閱讀不只是讀,亦是進行鑒賞評價的過程。在略讀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自主品讀的板塊,聯(lián)系生活經驗,激活學生的學習體驗,做到師生及時交流和討論。例如教學五年級下冊《清貧》一課時,教師可先讓學生概括出文章內容,然后提問:“課文為什么以‘清貧為題?你能聯(lián)系生活談談對課題的理解嗎?”學生自主閱讀,合作交流自己的看法,培養(yǎng)獨立閱讀思考的能力。
4.在“遷移運用”中自我成長
略讀教學不在于獲取太多知識信息,而在于把平時所學的閱讀方法、技能等用到閱讀實踐中。例如教學五年級下冊《紅樓春趣》一課時,應運用從本單元課文《猴王出世》《景陽岡》中所習得的猜讀策略讀懂小說文本,再運用線索連貫法概括出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各階段內容,輕松地梳理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在文本閱讀中獨立“行走”,這是單元閱讀的延伸和深化。
五、課內外相結合,拓展語言積累
略讀課文是連接課外閱讀的橋梁。教師在教學略讀課文時,可以趁熱打鐵,課內外有機結合,進行適度拓展延伸。
拓展閱讀 如學完五年級下冊的“經典名著”單元以后,教師可向學生推薦閱讀《紅樓夢》,了解完整的小說情節(jié),感受寶玉、黛玉等主要人物形象,體驗小說中的家族盛衰變化、人情冷暖,準備在“快樂讀書吧”交流會上分享自己的閱讀發(fā)現(xiàn)與體會。這樣既能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又能拓寬學生文學視野,提升閱讀品位。
積累語言 從三年級教學開始,教師可讓學生隨身攜帶“采蜜本”,自主摘錄文中的好詞佳句,并定期組織評比展示,幫助他們養(yǎng)成積累的好習慣。如五年級上冊《珍珠鳥》開頭:“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惫P者提問:“馮驥才的文章開頭怎么樣?”學生們嘖嘖贊嘆:“開門見山!”“開頭簡潔、利落,直接抒情?!薄P者隨即應和道:“是呀,一篇好的文章有‘鳳頭、豬肚、豹尾,這篇文章的開頭一看就不尋常……”于是學生寫作時就會爭相模仿,汲取教材中的精華。
課外實踐 略讀課文學完了,不代表學習就結束了。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學習能力水平,自主設計一些有趣的學習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實踐能力。如學完了六年級上冊的《故宮博物院》,筆者就讓學生們嘗試利用課堂所學的知識方法去設計一張假期家庭旅游線路圖,并讓他們?yōu)榧胰藗儺斠淮涡⌒≈v解員,讓語文學習從課內走向課外,從有限走向無限。
“不為彼岸,只為海?!焙侠黹_展略讀教學,讓自主學習在課堂真實發(fā)生,讓學生學會學習,語文素養(yǎng)得到真實發(fā)展與提高,略讀課文教學終將實現(xiàn)真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