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秋 黃怡然 劉志丹 夏晶 李文迅
【摘 要】
梳理華佗五禽戲形成之前的仿生術式發(fā)現(xiàn),仿鹿的術式鮮有提及和記載,鹿戲可能是華佗唯一首創(chuàng)。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比較分析法、邏輯推理法,探討華佗五禽戲中鹿戲的來源。認為華佗五禽戲鹿戲是在漢代的時代背景及道教思想影響下形成,雖然名稱上與“復鹿”有聯(lián)系,但其動作可能只起源于《引書》中的“虎顧”術式,而華佗五禽戲鹿戲是根據(jù)六禽戲“鴟視”創(chuàng)建的觀點是值得商榷的。
【關鍵詞】
華佗;五禽戲;鹿戲;導引
【中圖分類號】R2-0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23)07-0001-03
A Humble Opinion on the Origination of Hua Tuos Wuqinxi-Luxi
LI Yingqiu HUANG Yiran LIU Zhidan XI Jing LI Wenxun*
Schoo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By reviewing the bionic techniques before the formation of Hua Tuos Wuqinxi, it is found that the deer imitation technique is rarely mentioned and recorded, and the Luxi may be the only one that Hua Tuo created. Using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reason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origin of Luxi in Huatuo Wuqinxi. It is believed that Hua Tuos Wuqinxi-Luxi was form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Han Dynasty and the influence of Taoism. Although the name is related to “Fu Lu”, its movements may only originate from the “Hu Gu” technique in “Yin Shu”; It is inappropriate to argue that Hua Tuos Wuqinxi-Luxi was created based on Liuqinxis “Chi Shi”.
Keywords:
Hua Tuo; Wu Qin Xi; Lu Xi; Dao Yin
五禽戲是我國東漢醫(yī)學家華佗在其所處的歷史背景下,在仿生類導引術式的基礎上結合其自身臨床經(jīng)驗,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代表性動作及神態(tài)創(chuàng)編的一種古代體育健身療法[1],是中國古代導引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試圖通過對華佗五禽戲創(chuàng)編背景分析,結合文獻中仿生導引術式和華佗五禽戲鹿戲的練法進行深入細致的推敲,以探討華佗五禽戲鹿戲的來源。
1 華佗五禽戲的發(fā)展脈絡
五禽戲的起源與導引密切相關,追溯華佗五禽戲的來源,首先要從古代仿生導引術的歷史淵源開始。
戰(zhàn)國中后期的《莊子·刻意》篇[2]記載:“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jīng)鳥申,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yǎng)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逼渲小靶芙?jīng)”“鳥申”的仿生動作被稱為“二禽戲”,是最早記載的仿生導引術式。
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四十四式《導引圖》[3]中模仿八種動物:熊、鳥、猿、鷂、鹯、龍、鶴、猴;湖北江陵張家山漢墓出土的漢簡《引書》[4]中出現(xiàn)“龍登、鷂背、熊經(jīng)、鳧沃、龍興、蛇垔、虎引”等的記載,劉安《淮南子·精神訓》[5]中記載其中包括了熊經(jīng)、鳥伸、鳧浴、蝯躩、鴟視、虎顧六個動作,也被稱為六禽戲。可見西漢時期導引術已經(jīng)達到較高的水平,不僅仿生導引的動作數(shù)量有所增加,動作形式也有所豐富和創(chuàng)新,仿生導引術的內(nèi)容、功能作用、普及程度都有了較大的發(fā)展和進步。
東漢末期,陰陽五行學說盛行,華佗在繼承前人導引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歸納總結,以虎、鹿、熊、猿、鳥為原型創(chuàng)編“五禽之戲”。西晉陳壽的《三國志·方技傳》[6]中最早記載華佗向弟子吳普傳授五禽戲:“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頸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jié),以求難老。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當導引?!蹦媳背稌稀逗鬂h書·方術列傳》[7]中也有記載:“吳普從佗學,微得其方。魏明帝呼之,使為五禽戲,普以年老,手足不能相及,粗以其法語諸醫(yī)”??梢姶藭r華佗五禽戲已傳播流行,并受到了皇帝的重視。
通過華佗五禽戲形成的脈絡可以發(fā)現(xiàn),到東漢時期,除了“鹿”之外,模仿五禽戲中其他動物的導引術已有據(jù)可循并廣為流傳,而鹿戲可能是華佗唯一首創(chuàng)的仿生導引方法。
2 華佗五禽戲鹿戲的來源
2.1 鹿戲的名稱來源 鹿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是象征著長壽、健康、富貴的瑞獸。鹿的四肢細長、尾巴較短,生性機靈、身體輕盈、四蹄矯健,愛角抵善奔走,其頸部修長且靈活,安靜休息時,蜷曲而臥,首尾相接[8]。鹿的壽命較長,《抱樸子》中云:“鹿壽千歲,滿五百歲則其色白?!惫湃苏J為鹿之所以能長壽,是由于善運尾閭從而接通任督二脈之故。
鹿在漢代被奉為神獸,漢代的壁畫、繪畫、雕刻、詩詞中多有鹿的存在。漢朝王宮筑有苑囿并圈圍出廣大面積的禁獵區(qū)域,因鹿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易繁殖馴養(yǎng)的生理特征,是苑囿中常見的一種動物。如《漢書·食貨志》載:“是時禁苑有白鹿而少府多銀錫?!背子谟^賞之外,鹿還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其皮、肉、骨、角皆可入藥所用,作為醫(yī)者的華佗,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容易觀察鹿的動作和接觸到鹿制藥物,鹿戲可能是華佗在長期觀察其動作后模仿形成。
東漢末年軍閥戰(zhàn)亂、瘟疫疾病盛行,在此背景下道教的形成、傳播發(fā)展迅速,而華佗與道教的關系非常密切。華佗為沛國譙人,早年曾在徐州游學,二地均為道教形成且氛圍濃厚的地區(qū),除醫(yī)術外其本人亦學習道教方術[9]。而鹿的形象尤其受到道教的崇拜,常作為道教中神力的象征和仙人的坐騎。鹿的性情淡然,與道教所追求的清心寡欲、自然無為境界相接近,如《莊子·天地》篇中云:“至德之世,不尚賢;上如標枝,民如野鹿”。華佗在傳授吳普五禽戲時,介紹該術之來由[6]也提到“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以求難老”。由此也可見五禽戲導引術的創(chuàng)編受到道教思想的影響,結合人們的圖騰崇拜心理,故取意鹿健康長壽的美好寓意,以此為名。
2.2 鹿戲的文獻記載 張家山漢墓中出土的《引書》竹簡,據(jù)考證約成書于漢文帝時期,其中包含導引術式共計有六十五式,仿生導引術式有“尺汙(蠖)、鳧沃、鳧栗、龍興、蛇(垔)、受據(jù)、虎引、復鹿、虎偃、甬莫(踴?。?、度狼、熊經(jīng)、虎顧、猨行、堂落、雞信(伸)”十六種動物[4]。而“復鹿”是最早帶有“鹿”名稱的術式記載,是與華佗五禽戲鹿戲最相近的名稱。
關于華佗五禽戲鹿戲的記載,《三國志》《后漢書》中雖記載華佗向弟子吳普傳授五禽戲一事,但卻只有其名,不見其詳。而距離華佗300余年的南朝陶弘景在《養(yǎng)性延命錄》中記載了五禽戲的具體動作,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動作、神態(tài)及特征,每戲由兩個動作組成?!短侠暇B(yǎng)生訣·五禽第一》中記載也與此基本相同,可以說此術式是當時具有代表性、權威性及普遍認可和習練的五禽戲的術式。
2.3 鹿戲的動作來源 《養(yǎng)性延命錄》[10]中記載華佗五禽戲鹿戲的具體動作為:“鹿戲者,四肢距地,引項反顧,左三右二,伸左右腳,伸縮亦三亦二也?!庇捎谀甏鄬Ρ容^接近,所以學界普遍認同陶本五禽戲的動作可能比較接近華佗創(chuàng)編的五禽戲[1]。故以陶本的記載作為鹿戲動作的藍本,現(xiàn)根據(jù)原文將其稍做解析,其中“距”,通“據(jù)”“拒”,有置于、接觸之意;“引”為拉、伸之意??蓪⒙箲虻膭幼鞣譃閮墒?,第一式:鹿戲者,四肢距地,引項反顧,左三右二。釋為鹿戲,彎腰俯身,兩手著地,向左側旋頸向后看三遍,向右側旋頸向后看兩遍,即左轉頭-右轉頭-左轉頭-右轉頭-左轉頭;第二式:伸左右腳,伸縮亦三亦二也。釋為彎腰俯身,兩手著地如前,兩腿交替地向左右側方伸腳。向左后側方伸縮三遍,向右后側方伸縮兩遍,即左伸縮腿-右伸縮腿-左伸縮腿-右伸縮腿-左伸縮腿。前文提到《引書》中的“復鹿”動作是否與此相同,學界普遍認為華佗五禽戲術式是以六禽戲為基礎發(fā)展而來,而六禽戲中并無鹿戲的記載,其與鹿戲有無動作聯(lián)系,筆者將通過對相關文獻的研究進行分析。
2.3.1 “復鹿”與鹿戲的動作聯(lián)系 《引書》中“復鹿”的原文為:“復鹿者,撟兩手,負而俯,極之?!?[4]“撟”為伸、舉起,“負”通“背”,倚靠,原文解釋為:復鹿的動作,舉起雙手,向前俯身到最大限度。其中“負而俯”的動作與鹿戲中向前俯身的動作相似,但根據(jù)描述此式應為站式,更強調(diào)俯身的動作對腰背部的拉伸訓練,與鹿戲以四肢距地為基礎的動作對比有較大差異。所以“復鹿”一式不能看作為鹿戲的來源。
2.3.2 “虎顧”與鹿戲的動作聯(lián)系 筆者在查閱文獻時發(fā)現(xiàn),《引書》中“虎顧”一式雖名稱上與華佗五禽戲鹿戲沒有聯(lián)系,但分析其原文及動作可能與鹿戲有一定聯(lián)系。《引書》原文中記載“虎雇(顧)以利項尼” [4]意為虎顧是治項、臀疾病的導引。分析鹿戲的四肢距地,左右旋頸、伸縮下肢的動作主要也是以活動頸項、腰臀部肌肉為主,從功效上看兩者有很大相似性。雖《引書》中“虎顧”一式?jīng)]有詳細記載具體練法,據(jù)考證其與后世《備急千金要方》所載《婆羅門按摩法》中“虎視”一式相近[11]:“兩手距地回顧,此乃虎視法,左右同。”這與鹿戲第一式中的“四肢距地,引項反顧”動作非常相似。而原文中“虎雇(顧)以利項尼”中的尼或釋為凥,義同尻,即臀,可見是虎顧還有鍛煉臀部肌肉的作用,所以推測《引書》虎顧的術式動作中可能也包含有下肢伸縮的動作。由此可見《引書》“虎顧”與華佗五禽戲鹿戲的功效和動作有較多相似之處,可能是鹿戲術式的動作來源。
2.3.3 “六禽戲”與鹿戲的動作聯(lián)系 六禽戲是指西漢劉安《淮南子·精神訓》中六式仿生術式:“真人之所游,若吹呴呼吸,吐故納新,鳧浴猿躩,熊經(jīng)鳥伸,鴟視虎顧,是養(yǎng)形之人也,不以滑心?!保?]學者沈壽考證并設計了其動作套路,此后遂習稱六禽戲。沈壽先生認為五禽戲是華佗直接取材于六禽戲,在六禽的基礎上削去“鳧浴”一式,華佗五禽戲鹿戲是改“鴟視”而成[12]。然而筆者認為此觀點是不妥的。
“鴟” 為猛禽鷂鷹的古名,全稱鴟鸮,俗稱貓頭鷹,貓頭鷹的頸部靈活可以隨意旋轉。鴟屬鳥類,與鹿的形態(tài)、動作差異甚多,且華佗五禽戲中已含有鳥戲,從五禽的選擇上由“鴟”直接改為“鹿”的可能性較小?!傍|視”與“鴟顧”同義,都為轉頸輪睛的動作,《后漢書》注:“鴟顧,身不動而回顧也。”與華佗同時代的曹丕《典論》中云:“甘陵甘始名善行氣,老有少容……后始來,眾人無不鴟視狼顧,呼吸吐納?!逼渲小傍|視狼顧,呼吸吐納”為導引術式,可見“鴟視”的動作在當時較為流行,主要效仿動物回頭看視時身體不動的動作特征,從而鍛煉頸項肩背部。轉頸的動作雖與鹿戲中相似,但“鴟視”本身不具有彎腰俯身的動作,說明鹿戲與“鴟視”并不相同。而上文已述的“虎顧”式,在六禽戲中也有相同術式,也有學者考證六禽戲中虎顧與虎戲從動作上并無聯(lián)系[13],所以華佗五禽戲的鹿戲可能取材于六禽戲中虎顧,并非由“鴟視”一式直接轉化。
綜上所述,華佗五禽戲的鹿戲的名稱是在時代歷史背景下道教思想影響及圖騰崇拜的因素下形成的;《引書》導引術式中“復鹿”在名稱上與其有關,但并非鹿戲的來源;華佗五禽戲鹿戲的動作雖無明確記載,以陶本五禽戲動作記載為藍本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引書》“虎顧”術式與鹿戲的動作和功效有較大相似性,可能為鹿戲的動作來源;而華佗五禽戲與六禽戲有一定聯(lián)系,但鹿戲并非直接取材于六禽戲的“鴟視”,由“鴟視”改為鹿戲的觀點是不妥切的。
3 結語
從莊子的“二禽戲”到《導引圖》《引書》及六禽戲,再到華佗五禽戲的形成,仿生導引的術式內(nèi)容和動作在不斷發(fā)展、成熟,而鹿戲是其中特別的存在,在時代社會背景和術式的演化中應運而生。華佗五禽戲在此后傳承了近千年,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演變,但鹿戲一直為其原型之一。如今以華佗五禽戲為基礎的五禽戲流派分支眾多,萬變不離其宗,探究華佗五禽戲術式的來源對梳理古代仿生導引術演變的脈絡、更新發(fā)展現(xiàn)代五禽戲術式起到一定的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劉琳.五禽戲術式及功效的歷史淵源[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
[2]戰(zhàn)國·莊子.莊子[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158.
[3]沈壽.西漢帛畫《導引圖》解析[J].文物,1980(9):70-76.
[4]高大倫.張家山漢簡《引書》研究[M].成都:巴蜀書社,1995:112-164.
[5]劉安.淮南子譯注[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337.
[6]陳壽.三國志下冊 [M].長沙:岳麓出版社,1990:643.
[7]范曄,司馬彪.后漢書下冊[M].長沙:岳麓出版社,1994:801.
[8]汪如鋒,柏祖剛.五禽戲仿生文化解析[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7(2):66-69.
[9]張鵬飛.論“華佗五禽戲”養(yǎng)生哲理中道家文化的生命情韻[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09(4):230-232.
[10]陶弘景.養(yǎng)性延命錄 [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7:79.
[11]張繼.《千金方》中傳統(tǒng)導引和外來導引關系探源[J].醫(y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yī)學版,2011(4):65-66.
[12]沈壽.試論東漢華佗及其所創(chuàng)五禽戲的歷史淵源[J].中醫(yī)藥學報,1981(4):26-30.
[13]鄧宇飛,程龍引,張雷.華佗五禽戲虎戲來源探討[J].中醫(yī)藥導報,2016(8):8-10.
(收稿日期:2022-08-05 編輯:劉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