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是支撐我國綠色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主力清潔能源。根據國家能源局預測,2025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約為4231億~4615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將超過50%。但作為保障天然氣供應安全、增進民生福祉的重大戰(zhàn)略設施,目前我國現有儲氣庫調峰能力僅在4%左右,嚴重不足。
因此,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執(zhí)行董事、黨委書記,中原油田分公司代表張慶生針對促進儲氣庫群建設運營提出了建議。
存在差距
中國石油石化:張書記,您好!一直以來您十分關注我國儲氣庫調峰能力建設情況。請問根據您掌握的情況,目前我國儲氣庫建設達到了什么樣的水平?
張慶生:儲氣庫是確保天然氣管網高效安全運行、應對季節(jié)調峰、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戰(zhàn)略的基礎設施。近年來,我國不斷深入推進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儲氣庫建設步入了黃金發(fā)展期。截至2021年底,我國已建成各類儲氣庫31座,形成工作氣量約150億立方米。
我們中原油田所在的河南省,立足自身實際加快儲氣設施建設,形成了“1+2+6”的天然氣儲氣設施建設模式(建設沿海一座大型儲罐、租賃省內兩座地下儲氣庫庫容、建設省內6座區(qū)域應急儲備中心)。設施建成后,將形成10億立方米儲氣能力。與此同時,中原油田利用地域、資源、技術等自身優(yōu)勢,以及周邊國家天然氣主干管網密集的天然氣調峰保供條件,已經形成了138億立方米的儲氣庫庫容。
中國石油石化:是否還有差距?
張慶生:是有差距的。從國外趨勢看,全球共建有地下儲氣庫約662座,調峰氣量約3100億立方米,主要分布在美國、歐洲等發(fā)達地區(qū),其工作氣量占年度天然氣消費量的比例在14%以上。而我國儲氣庫建庫地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qū),主要天然氣消費城市卻位于東南部地區(qū)。2021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3690億立方米,儲氣庫工作氣量僅占年消費量的4%左右。根據《“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guī)劃》,到2025年全國集約布局的儲氣能力達到550億~600億立方米,占天然氣消費量的比重約13%?,F在我們距離這一目標還有很大空間,必須加快儲氣庫建設。
面臨挑戰(zhàn)
中國石油石化:近年來新能源發(fā)展迅猛,而天然氣消費增速放緩,2022年甚至出現負增長。在這種背景下,還有必要加快儲氣庫建設嗎?
張慶生:當然有必要。
首先,加快儲氣庫建設有利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在勝利油田調研時提出“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的殷切囑托。目前,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過了40%,2025年將超過50%。這么高的對外依存度,如果沒有強大的儲備能力,一旦風吹草動,就將威脅國家能源安全。
其次,加快儲氣庫建設有利于促進國民經濟發(fā)展。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開局之年,但全國經濟發(fā)展面臨諸多困難與挑戰(zhàn)。天然氣主要用于居民燃氣、發(fā)電、化工、汽車能源等方面,與國民經濟密切相關。儲氣庫群建設作為天然氣“產供儲銷”產業(yè)鏈的重要一環(huán),必將在保障天然氣管道安全、應急調峰、冬季保供等方面做出積極貢獻,能夠在助力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和保障民生等方面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堅強有力的能源保障。
再則,加快儲氣庫建設有利于“雙碳”目標實現?!丁笆奈濉爆F代能源體系規(guī)劃》要求,嚴格合理控制碳排放,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據有關數據統(tǒng)計,當儲氣庫實現100億立方米/年工作氣量時,每年可替代1700萬噸標煤,分別減排二氧化碳4454萬噸、二氧化硫15萬噸、氮氫化物13萬噸。
中國石油石化:根據您的觀察,加快儲氣庫建設有哪些難點和痛點?
張慶生:從長遠上看,加快儲氣庫建設確實面臨一些問題。比如,儲氣庫建庫規(guī)模小,運行成本高。目前全國儲氣庫調峰能力達20億立方米的僅有4座,其他儲氣庫庫容相對較小,建設及運行成本偏高。還有,我國的一些儲氣庫關鍵技術亟待解決。儲氣庫具有“大吞大吐、注采交替、高壓運行”等特點,對儲氣庫圈閉密封性、鉆井工程、地面工作、壓縮機等關鍵技術要求高。當前的建庫技術、核心設備無法滿足儲氣庫高質量發(fā)展要求。再有,我國優(yōu)質的建庫資源缺乏。地下儲氣庫建設與國內油田分布息息相關。建庫方式由原來的單一氣藏向枯竭復雜油氣藏轉變,但中南及東南部地區(qū)作為天然氣消費市場主體建庫資源匱乏,建庫資源分布不均。
促進建設
中國石油石化:為促進儲氣庫加快建設,您有哪些建議?
張慶生:首先,建議優(yōu)化儲氣能力布局,提升保障能力。針對儲氣庫建設存在的地域性、資源差異,建議把儲氣能力建設作為國家能源戰(zhàn)略儲備或國家重大專項,統(tǒng)籌優(yōu)化儲氣庫群分布,依照“大庫大站、小庫建群”的方式,優(yōu)化儲氣庫建設,降低建設成本,提高儲氣庫運營效益。同時加強天然氣終端市場的管網、LNG接收站、CNG母站等基礎設施與儲氣庫的互聯互通,將儲氣庫資源輻射至終端市場,實現天然氣的合理調配以及綜合效益的提升。
其次,建議督促儲氣能力政策落實,提升經濟效益。根據統(tǒng)計,墊底氣費用占儲氣庫建設總費用的40%左右。針對墊底氣高占比投資現狀,建議出臺專項政策支持,對墊底氣給予資金補助或專項獎勵。建議探索儲氣庫獨立運營方式。鼓勵儲氣庫開展獨立運營,配套完善儲氣庫經營管理機制,通過提供儲氣服務,回收投資和成本,實現儲氣價值顯性化。壓實各方儲氣責任。加強各方儲氣責任落實,建立供氣企業(yè)、國家管網、城鎮(zhèn)燃氣企業(yè)和地方政府協(xié)同履約監(jiān)督機制,壓實各方儲氣責任。
最后,建議加大儲氣庫關鍵技術攻關,提升核心競爭力。鼓勵各油田在復雜斷塊油氣藏開展儲氣庫提高采收率協(xié)同建庫先導項目,通過“夏天注、冬天采”的方式,實現天然氣季節(jié)調峰的同時提高采收率,為油田增儲上產貢獻力量。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加強儲氣庫行業(yè)技術研究,依托國家課題、集團公司重大專項,開展多學科一體化協(xié)同攻關與實踐,圍繞選址評價、工程技術、核心裝備,開展關鍵技術攻關,解決制約儲氣庫發(fā)展的“卡脖子”問題。探索儲氣庫壓縮空氣儲能、儲二氧化碳等技術發(fā)展和示范應用,提升儲氣庫綜合效益。
責任編輯:陸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