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文天
摘 要: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的綜合板塊包括Sound time板塊、Song time板塊、Culture time板塊、Checkout time板塊和Ticking time板塊等。綜合板塊涵蓋了單元的語言知識,具有較強的活動性,但其相互之間獨立,主題不突出,顯得略為零散。教學時,應將綜合板塊融合成一個整體。人物、情境和任務是融合的重要抓手。
關鍵詞:小學英語;綜合板塊;融合
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通常由Story time、Grammar time、Fun time、Cartoon time、Sound time、Song time、Culture time、Checkout time和Ticking time等板塊組成。其中,Story time板塊是語篇教學板塊、Grammar time板塊是語法教學板塊、Fun time板塊是詞句教學板塊、Cartoon time板塊是卡通故事教學板塊,剩下的幾個板塊則統(tǒng)稱為“綜合板塊”。綜合板塊涵蓋了單元的語言知識,具有較強的活動性,但相互之間獨立,主題不突出,顯得略為零散。教學中,教師應將其融合成一個整體。人物、情境和任務是融合的重要抓手。
一、依托人物融合
小學英語教材中的人物往往活潑、可愛、開朗,貼近學生的性格特征。依托人物將綜合板塊融合起來,能夠讓學生產(chǎn)生有朋友陪伴的親切感,從而生成學習的興趣,全力投入英語學習之中。教學時,教師可以某個特定人物為主線,使對話、故事及活動等都圍繞其展開。
例如,三年級上冊Unit 7 Would you like a pie ?的綜合板塊包括Letter time, Rhyme time, Checkout time和Ticking time四個板塊,單元的主要目標是掌握有關食物的詞匯、學會詢問他人是否想要某些食物,以及能作出相應的回答。
教學時,教師通過歌曲Go with Dora引出主要人物Dora。在歌曲中,學生了解到Dora分別去了操場、零食鋪和家里三個地方。然后,教師以Dora串聯(lián)起綜合板塊的教學:操場上,Dora和朋友們在玩吸鐵石游戲,她們吸引來了字母U、V和W。通過記憶和書寫這三個字母,Dora和朋友們?nèi)〉昧擞螒虻膭倮?。為了慶祝勝利,她們又來到了零食鋪。這里有許多美味的食物,如pie、cake、hot dog、ice cream等。Dora和朋友們談論起了各自想要的食物。得到美味的零食后,Dora回到了家里。回想一天的經(jīng)歷,Dora覺得和朋友們在一起能讓快樂加倍,于是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了一首小詩For you and me。這里,操場上的吸鐵石游戲融合了Letter time板塊的目標,主要學習U、V、W三個字母;零食鋪里的對話是讓學生以四人小組角色扮演的形式展開,融合了Checkout time板塊的要求;Dora在家里吟詠的小詩則來源于Rhyme time板塊。如此,三個板塊的教學自然展開。最后,學生回憶Dora和朋友們的一天,回想自己的表現(xiàn),完成Ticking time板塊的自我評價。
教師用一個人物Dora,巧妙地融合了不同板塊的教學目標。跟隨著Dora,學生遨游在綜合板塊的學習中,鞏固了本單元的語言知識,發(fā)展了相應的語言技能。
二、依托情境融合
情境能夠為學生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開展主題意義的探究等提供真實的場景與空間,為學生搭建溝通語言學習與生活實踐的橋梁。在融合綜合板塊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整體情境,串聯(lián)整個教學過程,也可以根據(jù)不同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不同情境,再將多個情境有機組合。情境,可以是教材中已有的情境,也可以是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生活創(chuàng)設的真實情境。
例如,六年級下冊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的綜合板塊包含Sound time、Culture time、 Checkout time和Ticking time四個板塊。其中,Sound time板塊以對澳大利亞的介紹引出字母組合air的發(fā)音規(guī)則,Culture time板塊介紹了四個國家的著名景點——中國的長城、美國的黃石公園、英國的巨石陣和澳大利亞的大堡礁,Checkout time板塊介紹了教材中幾個主要人物的假期計劃,Ticking time板塊是對本單元學習情況的整體評價。
在教學這一綜合板塊時,教師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這個假期,我們班將組織集體旅行。為了讓旅行更加順利,我們提前制訂了旅行計劃。現(xiàn)在,讓我們來看看旅行的目的地,了解各地的壯麗景觀,為出行做好準備。第一站,我們將去到首都北京,登上世界奇跡萬里長城;第二站,我們將一起飛到美國,走進美麗的黃石公園;第三站,我們會去到英國,感受巨石陣的神圣;最后一站,我們會一起前往澳大利亞,除了可愛的袋鼠和考拉,我們還會看到大堡礁,親歷大自然的神奇。了解了這些美麗的景色之后,讓我們再根據(jù)課前搜集的資料,把出行計劃寫下來,并告訴爸爸媽媽,讓他們也做好準備。
這一情境巧妙地將Checkout time板塊的計劃撰寫,以及Sound time板塊和Culture time板塊的景點介紹融合起來,使學生在整體情境的渲染和引領下,完成綜合板塊的學習。當然,在撰寫計劃的過程中,教師會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完成Ticking time板塊的評價。
三、依托任務融合
所謂“任務”,就是為實現(xiàn)某一目的而具體要做的事。以任務融合綜合板塊,能夠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語言習得和內(nèi)化的支持環(huán)境,催化學生的語言應用。教師應以教學目標為依據(jù),結(jié)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圍繞主題的學習任務,以此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投入。另外,教師還應突出任務的意義導向,讓學生能夠盡力調(diào)動各種語言的和非語言的資源,完成意義的建構(gòu)。
例如,三年級下冊Unit 4 Wheres the bird?的主要內(nèi)容是方位介詞的問答。綜合板塊包括Sound time、Song time、Checkout time和Ticking time幾個板塊。其中,Sound time板塊是讓學生掌握字母d的發(fā)音,Song time板塊是一首名為“Wheres the bird?”的歌曲,Checkout time板塊和Ticking time板塊主要是對學生本單元所學知識的檢測和評價。
為了將其相融,教師創(chuàng)設了“幫助小鳥回家”的總?cè)蝿眨⑾略O三個子任務,分別為“Lets find!”“Lets read!”和“Lets sing!”。在“Lets find!”任務中,教師呈現(xiàn)小鳥在Tom的家里飛來飛去的視頻,要求學生兩人合作,一人問“Wheres the bird?”,另一人尋找小鳥的蹤跡作出回答,有效融合了Checkout time板塊和Ticking time板塊的學習。“Lets read!”子任務中,教師呈現(xiàn)小鳥從Tom家的窗戶飛出去的動畫,引出Tom說“Bird, bird, dont fly away.”,從而開展Sound time板塊的教學,讓學生在歌謠中感知和學習字母d的發(fā)音規(guī)律?!癓ets Sing!”子任務承接上一任務中的歌謠,讓學生找一找,小鳥飛離了Tom的家后去了哪里,并引導學生學唱Wheres the bird?這首歌。
三個任務完成后,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小鳥會在Tom的家里飛來飛去?”“小鳥為什么要從窗戶飛出去?”以及“哪里才是小鳥的家?”等問題,并讓學生觀看關于保護小鳥的視頻,激活他們的思維。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明白:小鳥的家在樹上,但是現(xiàn)在由于環(huán)境被破壞,大樹越來越少了,很多小鳥失去了自己的家園,所以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樹木、愛護環(huán)境。
如此,教師將綜合板塊有效地融合起來,讓學生邊完成任務,邊進行學習,同時,推動學生在任務中探索、理解本單元的主題意義,做到學有所樂,學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