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丹
課間,糖糖和燁燁又吵起來了,原因是燁燁未經(jīng)允許拿了同桌糖糖的一支新筆寫作業(yè)。
“你怎么隨便就拿我的筆用?”糖糖生氣地質(zhì)問?!袄蠋熣f過,同桌之間要互相幫助。我就借一下你的筆,又不是不還你了!”燁燁理直氣壯地回答。“你沒有跟我打招呼就拿去用,算借嗎?”“用得著這樣嗎?真小氣!”“我小氣,你說說你多少次這樣了?”……
我立刻叫停了爭吵,把事情經(jīng)過梳理了一下。燁燁意識到自己隨意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但還是說:“可是老師,她說話很兇,就不能好好跟我說嗎?”
的確,學生之間那些小摩擦,很多是因為彼此說話時表達不當,逐漸演變成了激烈爭吵。我觀察到,大部分學生在說事情的時候習慣用“你”,習慣批判他人的行為。那不如讓學生調(diào)轉(zhuǎn)方向,從自己感受的角度去說事情,也許很多摩擦就“擦肩而過”了。于是,我利用晨會和學生玩起了“不說你,來說我”的游戲。
“同學們,今天老師跟大家玩一個翻情景牌的游戲。你如果是情景中的人物,會怎么說?”我在黑板上貼了幾張情景牌:①小明從你的課桌旁經(jīng)過,碰掉了你的書,他沒有撿起來就走了;②你想安靜地看課外書,可是同桌不停地跟后面的同學講話,聲音還很大;③你剛離開座位,丁丁就從你的筆袋里拿走了一支筆。
學生一看,這些情景太熟悉了,都高舉著手。我又給每個情景牌配了一句話,張貼在黑板上,如:①你會不會走路啊,書都被你撞地上了。②你不停地說話,太吵了。③你為什么拿我的筆!
看著我張貼出這些話,學生一臉疑惑。我接著說:“同學們,這些話都是你們平常說過的,如果不說‘你,來說‘我,可以怎么說呢?”
過了片刻才有學生舉手。學生指了指第二張情景牌說:“我想看書,我希望你們能安靜下來。”其他學生很快知道如何玩這個游戲了,于是,我就讓他們小組內(nèi)討論一下怎么說,并寫下來張貼在情景牌的下方。
①你會不會走路啊,書都被你撞地上了。——我覺得你應(yīng)該把我的書撿起來。
②你不停地說話,太吵了?!蚁M銈儼察o下來,我要看書。
③你為什么拿我的筆!——我認為你不應(yīng)該隨意動我的筆袋。
然后,我請同桌演一演這些情節(jié),感受“你”“我”兩種表達的不同?!罢l來分享一下這些話帶給你的感受?”我讓學生分別說說聽到“你……”與“我……”時的感受。通過重演這些情景中的對話,學生意識到,用“你”字開頭的話語,容易激怒對方,而“我”字開頭的話語,是在說自己,讓人更愿意接受。
“那么,用‘我來表達的時候,有什么竅門嗎?”我又引導學生討論日常交往過程中的表達方法,或分享一些交流技巧。學生經(jīng)過討論,也總結(jié)了幾個方法:講述客觀事實,可以用“我看到/我聽到”;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說“我覺得/我感到”;闡述自己的觀點,可以用“我認為/我希望”。
“同學們,我們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免不了發(fā)生一些摩擦。而客觀地描述事實,準確表達自己的心情與感受,或是提出自己的需求,不僅能讓自己舒暢地說話,也能讓對方聽了舒心,有助于維護我們的同學關(guān)系?!闭f完,我朝糖糖和燁燁望去,只見他倆不好意思地笑了。(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浙江省湖州市織里鎮(zhèn)晟舍小學)
責任編輯? 陳建軍
點評:
沈老師通過情景牌再現(xiàn)學生間的摩擦,借助人稱轉(zhuǎn)化,讓學生體會不同語言帶來的不同結(jié)果,助力學生自主處理問題。學生間有摩擦,教師不應(yīng)一味地批評,而應(yīng)循循善誘,重視方法指導,重視學生的自悟,這樣的教育更走心。(殷學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