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雙寶 苗艷艷
摘? ? 要:新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前,高校存在部分思政課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有待提高、職業(yè)認同感有待增強、學校師德制度有待完善等問題,其原因在于部分教師素質不過硬、師德建設機制不完善、高尚師德環(huán)境營造不夠。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需要淬煉師德意志,提升教師內在素養(yǎng),彰顯教師魅力,完善制度規(guī)約,提振師道尊嚴。
關鍵詞:大學生視角;思想政治理論課;師德修養(yǎng);師德意志;師德建設;師德考評
中圖分類號:G64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3)06-0024-04
作者簡介:何雙寶(1972—),男,安徽宣城人,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教育理論。
基金項目:2021年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科研基金重點項目“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研究”(XSK2021A14)、“傳統(tǒng)‘色養(yǎng)文化的整理與‘活化利用研究”(XSK2021A15)
師德修養(yǎng),是指教師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吨軙ち袀鳌酚性疲骸敖泿熞浊螅藥熾y得?!睘槿藥熣?,必以立德為先,以“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為師德的標準。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強調“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應該是師德師風”[1],要求教師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對教師先后提出“三個牢固樹立”,做“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堅持“四個相統(tǒng)一”,遵循“六個下功夫”的要求,特別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提出“六個要”的素養(yǎng)要求,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涵養(yǎng)道德、錘煉品質、提升技能,實現(xiàn)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使命與任務指明了方向。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的內涵特征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是指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和研究任務的專兼職教師,在遵守高校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基礎上,由自身特殊性決定的,出于對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認知,在道德意識、道德行為上體現(xiàn)出的自我磨礪和自我改造。其具有以下特征:過硬的政治素質;心懷育人使命,發(fā)揮育人的表率作用;深厚的知識儲備;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良好的師德是實現(xiàn)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是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要求,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重要保證。
二、研究設計與實施
研究面向高校學生群體,從學生的視角,了解他們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現(xiàn)狀的看法及師德建設的意見與建議。研究在文獻研究基礎上結合師德的特征,進行調查問卷設計,形成初稿后發(fā)給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部分學生征求意見,根據(jù)學生反饋的信息對問卷做出調整,以保證問卷質量。問卷內容主要包括:教書育人的實踐情況(包含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業(yè)務素質)、師德問題成因、師德提升路徑等方面。
為體現(xiàn)調查數(shù)據(jù)的代表性和說服力,本次問卷調查在目標高校的選擇上,考慮了辦學機制、學歷層次和等級層次等因素,對安徽省內8所高校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涉及綜合類、師范類、理工類、財經類等高校。調查對象主要是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之所以這樣選擇,是因為這部分學生正在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對任課教師的表現(xiàn)有更直觀、深刻的印象。采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從每所高校大一、大二年級中抽取80名學生,共640名,作為研究對象參與問卷調查,共收到有效問卷584份,有效回收率為91.3%。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的積極表現(xiàn)
在“請對教過你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表現(xiàn)做出評價”問題中,針對“力求給學生提供正確的價值導向和人生指導”“上課不遲到、早退”“能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愛崗敬業(yè)、嚴謹治教”,問卷統(tǒng)計顯示,在每個問題上,選擇“非常符合”和“比較符合”的學生數(shù)都在9成以上;針對“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能耐心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問卷統(tǒng)計表明,在每個問題上,選擇“非常同意”和“比較同意”的學生數(shù)分別達到了91.4%和93.3%。至于“你如何評價本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總體狀況?”,選擇“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學生的占比共計90.7%。
從學生視角考察教師的工作狀態(tài)更為客觀公正。問及“你認為教師上課時的狀態(tài)如何?”時,72.9%的學生認為教師上課時充滿激情,也有19.3%的學生認為教師的激情不足,還有7.8%的學生認為教師的精神倦怠。可見,教師的教學投入程度普遍較高,但少數(shù)教師未能充分意識到自身的職責與使命,未能激發(fā)出應有的熱情。
教師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也是構成師德修養(yǎng)的重要內容。教師越是真心對待學生,就越能夠觸動學生的心靈,教育效果也就越好。在“你認為教師對你們的關心程度如何?”方面,選擇“很關心”和“比較關心”的學生分別占32.7%和53.5%,合計 86.2%。統(tǒng)計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大多數(shù)教師是關心學生的,只有關心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對于“你認為老師理解你們嗎?”這個問題,認為教師“很理解”和“比較理解”的學生分別占 30.5%和54.2%。這反映出大部分教師愿意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可以成為與學生有共同語言的良師益友。
相比于其他職業(yè)的道德要求,教師對自身的道德要求應該更高,因此需要不斷提升師德修養(yǎng)。在“你認為老師重視提升自身師德修養(yǎng)嗎?”問題上,選擇“非常重視”的學生占 36.2%,選擇“比較重視”的學生占 45.9%,選擇“不太重視”的學生占12.8%,僅有 5.1%的學生選擇“不重視”。由此可知,教師整體道德素質不錯,但不容忽視的是,少數(shù)教師需要對此加以重視。
問卷結果顯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的主流是積極向上的。大學生對教師師德總體比較滿意,大部分教師熱愛本職工作,愛崗敬業(yè),關愛學生。但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師德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存在的問題
1.政治立場不夠堅定,職業(yè)素養(yǎng)有待提高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由于自身職業(yè)的特殊性,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嚴守課堂教學政治紀律。關于“教師會在課堂上發(fā)表有損黨和國家利益的言論嗎?”這一問題,88.6%的學生表示“不會”,11.4%的學生認為“會”,說明絕大多數(shù)教師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堅定支持者,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少數(shù)教師的錯誤言論,容易造成學生認識的偏差,不僅影響教書育人職責的履行,還將影響學生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職業(yè)素養(yǎng)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綜合能力。在對“教師教學能力精湛”的看法上,有60.3%的學生選擇“完全同意”,18.2%的學生選擇“比較同意”,11.8%?的學生選擇“不太同意”,9.7%的學生選擇“不同意”。對“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你有收獲嗎?”這個問題,53.2%的學生認為“很有收獲”,21.5%的學生認為“較有收獲”,19.1%的學生認為“收獲不大”,6.2%的學生認為“沒有收獲”。在“教師教學內容豐富,緊跟社會最新動態(tài)”項目上,選擇“非常贊同”和“比較贊同”的學生的占比共計83.1%,選擇“不太贊同”的學生占10.8%,選擇“不贊同”的學生占6.1%。在“教學方法多樣,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項目上,選擇“非常同意”和“比較同意”的學生的占比總共只有71.4%。從調查結果看,部分教師提升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顯得重要而急迫。
2.師德教育重視不夠,師德制度有待完善
師德教育和師德制度是師德外在約束的表現(xiàn)。師德教育是提升教師職業(yè)道德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你所在高校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教育嗎?”這一問題,有33.4%的學生認為“非常重視”,29.1%的學生認為“比較重視”,認為“不太重視”和“不重視”的學生共占37.5%,從統(tǒng)計結果看,師德教育尚未受到足夠重視。在回答“你所在高校是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考評?”時,選擇“非常重視”和“比較重視”的學生分別占54.9%和29.3%??梢?,高校對師德考評還是比較重視的。在“你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制度是否完善?”上,認為“非常完善”的占23.5%,認為“比較完善”的學生占44.7%,認為“不太完善”和“不完善”的學生共占31.8%。從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建設還存在不完善之處,這需要高校高度重視并使其逐步完善。
3.職業(yè)幸福感不足,職業(yè)認同感有待增強
“幸福的老師教出幸福的學生”,唯有讓教師保持情緒愉悅,在工作中提升獲得感與幸福感,才能對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積極影響。在“你所在高校是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上,選擇“非常重視”的學生占48.2%,選擇“比較重視”的學生占27.6%,選擇“不太重視”和“不重視”的學生共占24.2%。持偏向負面評價的學生共占25%左右。關于“和專業(yè)課教師相比,你覺得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重視程度如何?”,選擇“不太重視”的學生占25.2%,選擇“不重視”的學生占14.6%。近4成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對“與專業(yè)課教師受尊重程度相比,你覺得社會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尊重程度如何?”的問題,選擇“很尊重”的學生占52.4%,選擇“較尊重”的學生占20.9%,共計73.3%。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社會地位。社會、高校和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重視程度的弱化,不僅影響教師的職業(yè)認同感和幸福感,也會影響其師德提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問題的成因
對于“當前影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的因素”(多選),選擇“自身思想政治素質與業(yè)務素質”的學生占90.9%,選擇“高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重視程度”的學生占78.5%,選擇“師德教育效果”的學生占73.6%,選擇“師德考評、監(jiān)督及獎懲機制”的學生占64.7%,選擇“社會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認知度”的學生占62.2%,選擇“外部環(huán)境變化”的學生占37.0%,選擇“其他”的學生占9.1%。通過分析調查數(shù)據(jù),可以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問題的成因概括為教師自身因素、師德制度因素和社會環(huán)境因素3個方面。
1.教師自身因素:思想政治素質與業(yè)務素質不過硬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職業(yè)特性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堅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場,還要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深厚的理論功底和提高教學實效性的能力。但個別教師政治信仰模糊,政治立場動搖,職業(yè)責任缺失,使命意識不強;少數(shù)教師過分看重個人私利,科研上急功近利,甚至剽竊他人成果;還有少數(shù)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創(chuàng)新思維,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僵化枯燥,不能很好地結合時事政治開展教學,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獲得感不強,教學實效性不好。
2.師德制度因素:師德建設機制不夠完善
師德制度是師德工作開展的依據(jù)。部分高校由于對國家?guī)煹陆ㄔO制度的理解不到位,在執(zhí)行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或照搬國家制定的師德制度,未能制定出適合本校特點的制度;或師德制度過于理想化,很難實現(xiàn),無法發(fā)揮實質性作用;或重教學能力評價而輕師德評價;或師德制度執(zhí)行缺少監(jiān)督,導致師德違規(guī)成本低,間接助長了師德失范行為的發(fā)生。此外,還存在師德教育內容和形式不夠豐富,師德培訓未能貫穿教師職業(yè)生涯全過程等問題。
3.社會環(huán)境因素:高尚師德環(huán)境營造不夠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功利主義,使部分大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其現(xiàn)實生活沒有實際意義。部分大學生低估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的科學性、教學的專業(yè)性,認為教學就是“唱高調”,“技術含量”不高。另外,教師是社會成員,教師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對教師師德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社會上的一些負面因素,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弄虛作假、急功近利等不正之風,可能會動搖少數(shù)教師自身的職業(yè)信念,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群體的社會形象與職業(yè)聲譽面臨來自社會的質疑,這給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以及師德的提升帶來負面影響。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提升路徑
對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水平的措施(多選)”,選擇“增強職業(yè)責任感和立德樹人自覺性”的學生占88.2%,選擇“提升教師內在素養(yǎng)”的學生占81.4%,選擇“制定和完善師德制度”的學生占76.7%,選擇“加強師德教育培訓”的學生占69.0%,選擇“完善師德考評、監(jiān)督及獎懲機制”的學生占64.4%,選擇“選樹師德先進典型,加大師德宣傳力度”的學生占48.1%,選擇“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的學生占37.3%,選擇“其他”的學生占8.6%。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水平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研究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一)堅定理想信念,淬煉師德意志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盵2]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把信仰堅定、政治要強放在職業(yè)素養(yǎng)的首位,要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3]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真學真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精悟透用好馬克思主義。對待多元化思想的侵襲,堅定政治信仰,提高自己的辨別力,與錯誤政治思潮做斗爭,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始終做到“兩個維護”,增強“四個意識”,堅持“四個自信”,筑牢師德的鮮亮底色。要在學思踐悟中牢記育人使命,引導學生在“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chuàng)新思維和奉獻祖國”[4]上下功夫,激發(fā)學生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目標而奮斗的決心。
(二)提升內在素養(yǎng),彰顯教師魅力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師愛、人格、學識”是教師的魅力所在[5]。教師的內在素養(yǎng)則是豐富、提升師德境界的保證。內在素養(yǎng)包含師知、師愛、師品、師能和師風5個方面。
師知是指教師的知識底蘊。教師不僅應具備豐富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yè)知識,還應具有文學、歷史、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和倫理學等深厚的人文素養(yǎng)。
師愛是指教師的情感力量,是師德的靈魂。師愛,首先表現(xiàn)為對黨和國家的忠誠,擁護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中國;其次表現(xiàn)為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沒有激情,任何偉大的事業(yè)都不曾完成,也不能完成”[6],若教師缺少這種職業(yè)認知,則會產生職業(yè)懷疑與信念動搖;再其次表現(xiàn)為對教育對象的關愛,關愛學生是師德的核心,教師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嚴慈相濟,“與人格平等的求知識獲智慧的人進行富于愛心的交流”[7]。傳達這種師愛,是教育成功的關鍵。
師品是指教師的道德垂范。孔子認為,“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8]。師品既包含自尊自強、正直誠實、是非分明、課堂內外言行一致等內在的品格修養(yǎng),也包含語言和儀表等外在的氣質風范。教師應在語言上做到幽默風趣、充滿熱情、準確精練,在儀表上做到端莊文雅,教學中注重肢體語言的合理利用。
師能是指“教好書”的教學水平、“育好人”的育人功夫和“做好文”的科研能力。教師一方面要在遵循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特點的基礎上,運用學生喜愛的教學方法授課,還要增強教學反思和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另一方面,其思維要新,更新教育內容和方法,解決新問題和新情況;視野要廣,堅持史論結合,辯證分析問題,以過硬的本領教育引導學生。同時,也要堅持科研與教學共同進步提高。
師風是指教師的優(yōu)良做派。這要求教師既要有終生學習的學風,還要有嚴謹治學的教風和清正廉潔的作風。
(三)完善師德建設的制度規(guī)約
高校應根據(jù)《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yè)行為十項準則》《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教育部關于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的要求,制定符合本校實際的師德規(guī)范。從教師入口關開始,注重道德品質考察,并進行入職宣誓,以增加儀式感和莊重感。加強試用期考察,全面評價教師的思想政治和師德的表現(xiàn),對不合格人員及時解聘。
1.重視師德教育,提高教育效果
高校應成立師德教育領導組,將教師職業(yè)道德等作為師德教育內容融入教師職業(yè)生涯全過程,做到制度化、常態(tài)化。組織教師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學習實踐,在知行合一中加強師德踐履。發(fā)揮教師黨支部的作用,在批評與自我批評中加強師德修養(yǎng)。開展優(yōu)秀師德案例交流學習,有條件的高校可以請師德楷模分享心得,這樣能產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2.突出師德考評,完善評價體系
高校應成立師德考評領導組,完善師德考評標準,增強實操性。定期進行師德考評并建立考評檔案。構建教師自評互評、學生測評、部門考評相結合的考評模式,以增強考評結果的信服力。在調查中,當問及“你認為哪類師德評價主體較為有效?”時,選擇“學生評價”的學生最多,達87.5%。學生是教師教學活動的直接對象,對教師的師德行為有最直觀的感受,理應成為評價師德的主體。加大學生評價在師德考評中的權重,多聽取學生對教師的意見。
3.嚴格獎懲機制,強化師德監(jiān)督
對師德高尚的教師,高校要及時表彰,授予榮譽稱號,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同等條件下,在進修、推優(yōu)評先、職務晉升、職稱評聘等方面對師德高尚的教師優(yōu)先考慮,讓教師有成就感。
建立健全師德失范曝光平臺和師德違規(guī)通報制度。對發(fā)表不當言論、學術不端等師德失范行為,實行“一票否決”制,嚴肅懲處,使教師心中警鐘長鳴,時刻規(guī)范自己的職業(yè)行為。
強化學校、教師、學生和社會輿論等各方監(jiān)督,特別要拓展學生參與監(jiān)督的路徑。加強對教師言行的追蹤、把握、反饋、糾正。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對苗頭性問題早發(fā)現(xiàn)、早解決。
(四)提高教師聲望,提振師道尊嚴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輕師而賤傅?!盵9]在尊師重教氛圍濃厚的社會中,教師在心理上必然產生幸福感,這將促使其珍惜教師榮譽,嚴格要求自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yè)地位,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10]這向全社會傳遞出尊師重教的價值取向。黨和政府要在全國范圍內挖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典型,授予“最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年度影響人物”等榮譽稱號,并通過全媒體宣傳這些師德典型的先進事跡,講好師德故事,發(fā)揮典型示范作用,使全社會加深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認識,尊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營造崇尚師德、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
總之,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建設任重道遠,需要社會、學校和教師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積極探索。以大學生視角審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提升之道,可以提供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師德建設的新途徑,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建設走上良性發(fā)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2).
[2]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
[3]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4] 以“四有”教師為目標做好學生引路人[N].光明日報,2016-09-12(1).
[5] 徐蔚.試論素質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22(1):80-81;86.
[6] 黑格爾.精神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7.
[7] 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鄒進,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1:2.
[8] 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9:134.
[9] 蔣南華.荀子全譯[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9:487.
[10] 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 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0)[2022-11-15].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9/10/c_1123408400.htm.
編輯∕李夢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