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延齡,又作楊彥齡,其生卒年不可考?!稓J定四庫全書》記載其人學問淵博,重于訓詁考據(jù)工作,著有《楊公筆錄》《左氏春秋年表》(今已亡佚)二書?!稐罟P錄》共一卷,內容包括歷代及當時對俗語詞的記錄、解釋;對六書的論證、字形的分析;近義詞、同義詞辨析;地理方物記錄;當時詩作記錄;個人經歷記錄等多個方面。楊延齡本人博覽群書,有意識地將歷代學者對某一詞語或某類詞語的觀點進行集中。還曾就許慎的“會意”“假借”“轉注”提出自己的理解,嘗試對地方俗語進行解釋。因此,《楊公筆錄》雖篇幅不長,但內容豐富、題材廣泛,保留了一定的白話資料,具有一定的文字學研究價值。目前,許多學者對宋代筆記中的俗語詞進行了考釋,以補充豐富辭書內容。本文以《四庫全書》本為語料來源,考察筆記中的“青白衣”“節(jié)目”“博徒”“屋漏”四個俗語詞,根據(jù)俗語詞反映出來的特點,或作詞源考證,或作演變梳理,或作本義探究。
一、青白衣
《楊公筆錄》以“青白衣”解釋“醭”字:“物壞生青白衣謂之醭,音攴。膏敗曰膱,之力反,食敗曰餿,音搜”。“醭”即醋或酒上所生的白色霉菌。如《廣韻》:“醭,醋生白醭?!薄都崱罚骸磅常粕习?。”唐代慧琳的《一切經音義》:“醭,物醋其上生白毛謂之白醭。”由此可知,“青白衣”表示因腐壞所生的白色霉菌?!稘h語大詞典》中尚未收錄“青白衣”一詞。但是早在南北朝時期,便已產生用顏色加“衣”表示發(fā)霉的用法,如“黃衣”“白衣”“青衣”等。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記載了“麥醬”的做法,將小麥泡、煮后,平鋪“令生黃衣”,即發(fā)酵出顏色灰黃的霉塵。慧琳的《一切經音義》中稱“醭”也可以表示“濕物上生白毛”,又叫作“白衣”。章炳麟的《五無論》有:“微菌滋生,則有青衣白醱之屬,欲去之者,惟得起潔凈心”,其中的“青衣”與“白醱”相對,表示因發(fā)酵而產生的黑色霉菌??芍扒喟滓隆迸c“白衣”“青衣”相同,是用霉菌的顏色指代本體。
為什么“衣”可以與顏色搭配指代因發(fā)酵而產生的霉菌?考察“衣”之本義,《說文解字》說“衣,依也”,段玉裁進一步解釋“衣”即人所附著用來遮蔽身體的東西,即衣服。由其附著的意義,“衣”的對象從個體到群體,逐漸擴大到表示其他事物表面所附著的東西?!洱R民要術》記載,“療產婦難生,衣不出”,其中的“衣”即胞衣,而“醋成衣沈,反更香美”中的“衣”即霉衣,共同特點都是附著于物體表面。“青白衣”除了指稱白色的霉菌之外,往往用來表示衣服的顏色。如《太平御覽》曾記載:“魏文侯與田子方語,有兩童子衣青白衣而侍于君前。”“青白衣”是對童子所穿衣服顏色的描寫。以“青白衣”表示霉菌,常見于醫(yī)學類著作,如宋代寇宗奭的《圖經衍義本草》:“置于暖處二三日。上青白衣,搗為丸,如李大”。然而在其他地方并不多見。《漢語大詞典》有待增補“青白衣”一詞及相關義項。
二、節(jié)目
《楊公筆錄》記載方言詞“奊”有“江北謂人好事、多節(jié)目為奊”?!稘h語大詞典》解釋“節(jié)目”有4個義項:樹木枝干交接處的堅硬而紋理糾結不順部分;關鍵;條理,條目;枝節(jié),麻煩??疾臁皧G”之義,《漢語大詞典》中解釋為頭傾斜之貌、捧物不敬之貌,似均與“多節(jié)目”無關。而現(xiàn)象的產生包括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漢語大詞典》收錄的“奊”義項不全。詹緒左的《“奊”類詞語通考》指出,“奊”本義為頭不正,由此引申出表示物體表面凹凸不平、人性格脾氣古怪、乖戾兩個常用義,又由“凹凸不平”和“古怪乖戾”引申出狠毒、頑劣、勇猛、處境不順等意義??芍?,“奊”的義項遠多于《漢語大詞典》所錄。二是歷代對“奊”與“節(jié)目”之間關系的解釋不同。楊延齡以“節(jié)目”釋“奊”,偏重于對性格、脾性的描寫,與之相同的還有《韓集舉正》中的:“江北人謂好生事多節(jié)目為奊”。此外,《通俗編》《廣韻》《集韻》解釋為:“奊,多節(jié)目”。對于《通俗編》《集韻》中的解釋,詹緒左認為是以“節(jié)目”枝干虬曲凹凸、交接處紋理糾結之義比喻“奊”,多用來形容客觀事物。然而在形容性格脾氣方面,“節(jié)目”與“奊”無從對應。
基于“奊”之義,反推“節(jié)目”之義,存在一定的難度,需要對“節(jié)目”的對象進行爬梳、整理,才能真正考察“節(jié)目”在《楊公筆錄》中的用意。“節(jié)目”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先秦時期,《禮記·學記》有“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的記載?!肮?jié)目”即樹木糾纏錯結的地方。從糾纏錯結引申出了缺陷、瑕疵之義。如《呂氏春秋·舉難》:“尺之木必有節(jié)目,寸之玉必有瑕讁”,“節(jié)目”即樹木交接紋理不順之處,仍然沒有跳出形容樹木的范疇。缺陷、瑕疵義的使用范圍擴大,《太平御覽》中注解“軸有三理:一者以為媺也,二者以為久也,三者以為利也”時,解釋“媺,無節(jié)目也”,“媺”即美,“節(jié)目”從而產生了與人或事物搭配的可能。到了宋代,“節(jié)目”大量與真理、道理等詞相聯(lián)系,既可表示小的節(jié)點、枝節(jié),如《朱子語類》:“今人卻是理會那大底不得,只去搜尋里面小小節(jié)目”。也可以表示大的重點、關鍵,如《朱子語類》:“文字大節(jié)目痛理會三五處,后當迎刃而解”。均用來形容事物、道理。又有由對道理的形容,逐漸轉化為對人的評價、要求,如《朱子語類》:“今人身上大節(jié)目,只是一個容貌言語,便如‘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圣人立許多節(jié)目,只要人剔刮得自家心里許多道理出來”。由此可知,“節(jié)目”一詞在古代漢語中,主要圍繞樹木交接、紋理交錯處之義,向其他方面輻射引申。多用來形容植物、重點,可表示褒義,也可表示貶義。結合楊延齡所說,“人好事、多節(jié)目為奊”,猜測此處的“節(jié)目”應為貶義,表示人好生麻煩,與“好事”相對應,亦與“奊”形容人性格脾氣古怪、乖戾相符。
三、博徒
《楊公筆錄》在討論“廿” “卅” “卌”時言,“今京師里巷博徒猶作此聲”。此處的“博徒”應指賭博之徒,即現(xiàn)在所說的賭徒?!安弊?,《字匯》記載:“伯各切,邦,入聲。廣也,大也,通也。多聞曰:博又貿易也。又古琴曲。……又局戲?!薄熬謶颉奔雌遛模缭谙惹貢r期便流行一種名為“六博棋”的游戲。“徒”本義為步行,也可表示人眾、黨徒等義。在古代,“徒”常被用作名詞詞綴,表示“……的人”,如“僧徒”“亡徒”“麗徒”等。由于“博”與“徒”詞義的多樣性,“博徒”一詞產生了多種含義。
博徒可以表示賭徒,起源于“六博棋”的流行,這是一種可以用來游戲等的工具?!安弊衷缙趯1怼傲┢濉保髞黹_始泛指。六博游戲在漢代普遍流行,上至皇帝貴族,下至普通百姓,癡迷博戲者比比皆是,也就自然產生了“博徒”一詞,表示沉迷于賭博、游戲的人?!安┩健庇捎谄涠嗯c聲色犬馬相聯(lián)系,一般表示貶義,如西漢司馬遷的《史記·袁盎晁錯列傳》中有:“劇孟雖博徒,然母死,客送葬車千余乘,此亦有過人者”。因其不局限于賭坊之所,如投壺、下棋等游戲均可稱為“博”,“博徒”與同義詞“賭徒”存在一定的差異?!百€徒”一詞產生較晚,多用來表示好賭之人?!百€”表示用財物做注來爭輸贏,如西晉陳壽的《三國志》:“至或賭及衣物,徙棋易行,廉恥之意弛,而忿戾之色發(fā)”中的賭博多涉及財物賭注。而“博徒”更加強調游戲性和娛樂性?!安┩健边€可表示地位低下的人。如周振甫訓釋南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彼實博徒,輕言負誚”中的“博徒”為“微賤者”。“博徒”實指無賴子弟,打架斗毆之徒,是明顯的貶義詞。如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交游的人,總是些劍客、博徒、殺人不償命的無賴子弟……就有那一班兒意氣相投的人,成群聚黨,如兄若弟往來?!逼溆蓙砜赡苁潜碣€徒之義的詞義擴大,二者都具有游手好閑、聚眾成群的特點。
“博徒”在某些情況下還可表示褒義?!短接[》記載了崔骃的《博徒論》片段:“博徒見農夫戴笠持耨以蕓蓼荼,面目驪黑,手足胼胝,膚如桑樸,足如熊蹄,蒲伏壟畝,汗出調泥,乃謂曰:‘子觸熱耕蕓,背上生鹽,脛如燒椽,皮如領革,錐不能穿,行步狼跋,腳戾脛酸。謂子草木,支體屈伸;謂子禽獸,形容似人。何受命之薄,稟性不純?”介紹了博徒見到農夫辛勤耕作之后對農夫“受命之薄”的感慨。段中的“博徒”顯然不是指賭徒或地位低下的人,而是地位較高、對農民產生同情之心的人。楊德春的《崔骃〈博徒論〉考》(2015年)認為“博徒”乃賢人隱士,是作者描繪的自我形象。其詞義來源可能是“博”字的博學、通達之義。考察“博徒”一詞的使用,多用來表示賭徒、地位低下的人,在情感態(tài)度上表示貶義。但也偶有褒義之用,表示地位較高的人,如賢者、隱士,此義項尚未收入《漢語大詞典》。
四、屋漏
“屋漏”有指代房屋西北角之義,如《詩經·大雅·抑》:“視爾友君子、輯柔爾顏、不遐有愆。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無曰不顯、莫予云覯。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朱熹注:“屋漏,室西北隅也?!睂τ谄鋪碓?,各家解釋不同。楊延齡主張“值雨則漏”說?!稐罟P錄》言:“西北隅謂之屋漏,禮:每有新死,輒取屋之西北隅薪以爨灶,煮沐以供喪用。時若值雨則漏,遂以名之也?!逼湔f法與漢代劉熙的《釋名》所言相似,應是由此借鑒而來。解釋房屋的西北隅是用來燒火、煮水,以供喪事之用的地方,因為這里下雨會漏水,故稱作“屋漏”。另有“撤屋”之說?!短接[》記載:“《爾雅》曰:‘西北隅謂之屋漏。郭璞注曰:‘屋漏,義未詳也。犍為舍人曰:‘古者撤屋西北,猥以炊浴,沒者訖而覆之,故謂之屋漏也。”指出是因為撤去西北隅屋上的頂,以燒火、沐浴之用,故稱作“屋漏”。鄭玄主張幽暗之地說?!拔荩ひ?,漏,隱也。禮,祭于奧既畢,改設饌于西北隅而厞隱之處,此祭之末也。”即在房屋的西南隅祭祀完畢后,在西北隅設立小帳供人吃飯,使此處變得幽暗?!拔荨笔切さ囊馑?,“漏”表示幽暗。
對比上述三種說法,鄭玄的幽暗之地說可信度較低。“漏”表昏暗,這在先秦兩漢時期的文獻中較為少見,“屋”更是重于居室之用,以“屋漏”表示西北隅是幽暗之地略顯牽強??疾臁爸涤陝t漏”說和“撤屋”之說,二者存在一定的共通性。《說文解字注》解釋,“屋者,室之覆也?!睘榱藛适碌摹按对 敝?,而撤去西北隅的屋頂,“值雨則漏”,等到喪事結束后再“覆之”。因此,“屋漏”是對西北隅因喪事撤去屋頂?shù)膹娬{,也是該詞產生的根本原因。
上述三種說法起源較早,對“屋漏”的詞義引申均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引申。一是由“值雨則漏”引申出房屋漏水之義。如東漢徐干的《中論》:“吾稱古之不交游者,不謂向屋漏而居也;今之好交游者,非謂長沐雨乎中路者也。”這一引申義在后代被普遍使用,作為對房屋漏水現(xiàn)象的客觀描寫。二是由于喪事之用和幽暗之地,“屋漏”可以比喻祖先、上天,《詩經·大雅·抑》:“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中的“不愧于屋漏”即無愧于天。此義作為“屋漏”的比喻義,在用典中逐漸固化;又如西晉陳壽的《三國志》:“夫屋漏在上,知之在下,然迷而知反,失道不遠,過而能改,謂之不過?!比怯苫璋狄瓿龌璋档牡胤街x,這一引申義多出現(xiàn)在宋代,如《朱子語類》:“且如屋漏暗室中工夫,如何便做得”,這里的“屋漏”與“暗室”相對,純粹表示光線昏暗的角落,語義中理性義凸顯的同時,文化義有所減弱。四是由“撤屋”“厞隱”引申出窗戶、天窗的意思,此引申義是清代學者在進一步解釋“屋漏”時所提出的,如清代尹桐陽的《爾雅義證》:“室當不明,特穿天窗以漏光。”“屋漏”一詞至今仍活躍于民間口頭中。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母題“屋漏”即以多個義位構成語義雙關,講述了一個關于“語言誤解”的故事。條有待收入《漢語大詞典》。
五、結語
俗語詞是宋代筆記語言研究的重要部分。本文通過對《楊公筆錄》中“青白衣”“節(jié)目”“博徒”“屋漏”四則俗語詞的考釋,豐富了筆記語言的相關研究?;趯λ渍Z詞詞源和演變的考察,建構了相應詞匯的發(fā)展脈絡,也為《漢語大詞典》的補充提供了可借鑒的材料。
參考文獻:
[1][宋]楊彥齡,撰.楊公筆錄[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2]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第11卷[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522.
[3]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第8卷[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1:1174.
[4]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第2卷[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8:1540.
[5]詹緒左,崔達送,儲泰松.“奊”類詞語通考[J].語言科學,2010,9(06):643-647.
[6]宗福邦,陳世鐃,蕭海波,主編.故訓匯纂[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748.
[7]匡纓.漢代六博文化淺探[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19):54-57.
[8][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覽[M].北京:中華書局,1960.
[9]楊德春.崔骃《博徒論》考[J].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15,30(01):30-33.
[10]齊迎華.“屋漏”型故事的形態(tài)結構分析[J].韶關學院學報,2016,37(03):57-61.
(作者簡介:王新蕾,女,碩士研究生,貴州民族大學文學院,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