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
馬克斯·范梅南在《教學機智》中談道,“無數(shù)的矛盾、沖突、兩極性、壓力和對立物構成了我們教育的體驗”,并在詳盡但又幾乎是信手拈來的情境分析中,展現(xiàn)矛盾的無處不在,以及它們自然而然的浮現(xiàn)與延伸,使我們意識到“矛盾叢生”亟須被體認為基本的教育原貌,一種“不足為奇”而又需教育者鄭重對待的常態(tài)。這種對教育中的重重矛盾冷靜而積極的接受,使他的教育學像是在抗脆弱、抗挫折、抗虛浮上做足了準備,蘊含了學問上的審慎和精神上的勇敢。
他指出,“任何教育學理論如果不提供一種應付日常生活中矛盾的視角,就不會令人滿意?!苯逃龑W“隨身攜帶”的矛盾視角正是為了應付隨時出現(xiàn)的矛盾生活,這樣才能使不停遭受矛盾“襲擊”的教育“籌備”了一定的從容去反思自身真正的目的。
而驅逐矛盾的教育學則會表現(xiàn)出非此即彼的偏激,比如控制的教育學或解放的教育學,皆看不到自由和控制相互抗衡的魅力?!皟和罴刃枰杂梢残枰刃?。他們需要受到控制的自由以及那種將自由推向前進的控制?!彼I略秩序和混亂互為背景所帶來的更好理解的可能,指出通過內(nèi)化不同的觀點和規(guī)則,開闊作為教育者的眼界,穿梭自如,有容乃大,不停歇地提高對待矛盾時內(nèi)心的定力和向孩子提供幫助的體貼度。他把“積極地指引孩子和讓孩子自己去尋找方向這種雙重角色”(也是一對矛盾),作為“教育學思考的永恒的挑戰(zhàn)”。也許我們在各種難以選擇的境況中,真正應該把握的是對思考惰性和行動惰性的批判,而迎向矛盾、掂量矛盾本身就是富有生機的教育形式。我們應該在克服懶漢意識之后,在迎向具體的挑戰(zhàn)中努力使兩個對極產(chǎn)生對話。教育者對矛盾其實并沒有遺忘的權利,因為“抽真空”的教育,會直接喪失生存的真實。唯有較量著開展人生,我們和孩子才都能找到自己的責任。
他的“混亂產(chǎn)生新秩序的可能性”的陳述,在書中的語境是指混亂和秩序之間的轉化、事態(tài)螺旋上升的可能,但也可看做矛盾對立和斗爭之“混亂”本身所包含的朝向明朗的潛在性。雖然教育者面向未來做出的選擇有時帶有未卜的性質,但這種對難以預料的敞開仍有超過教育不作為的地方,是主動領受阻扼的嚴肅而靈活的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最有利于通往深刻的觀點。
是的,雖然矛盾的“既定”為我們做了心理的鋪墊,但并不意味著對不確定性的遏制。一個意想不到的方向也許還會出現(xiàn)在對矛盾的充分斟酌之后,但它并不令人感到冒犯,而是永遠促使我們反思現(xiàn)實世界的真正復雜性。
與矛盾同行的教育生活,使學生永遠不可能在教師眼中變得太過熟悉,雖然經(jīng)驗的儲備或許總顯得不太夠,但一直增長著的感受將會避免我們帶去粗率的傷害。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