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前
至今,尚不能完整地訴說你的前世今生,但我的內(nèi)心無疑多了一份魂牽夢縈。
請原諒我的來遲,沒有在紅旗飄飄的火紅歲月造訪,那該是怎樣的激情燃燒,青春激昂;亦沒能親身感受一粒粒種子在這片豐饒的土地上茁壯成長,那該是一種怎樣的力量,充滿著堅韌與頑強。
我的記憶走不進古老的農(nóng)耕文明。原本該親近的土地上,一天一天在上演著荒涼與悲傷。每年要有多少年輕的生命個體幾乎是在逃離,每年又有多少鄉(xiāng)親遠離故土,背起了沉重的行禳。他們放棄了自己原本堂堂正正的身份,獲得了一個在中國獨有的稱謂“農(nóng)民工”。我無法言說被放棄了的土地所承載的那份痛與傷,亦無法言說有了特別稱謂之后的人們?yōu)榱诵闹械膲粝?,收獲的究竟是希望,還是憂傷?我們再也不能被稱為大地之子,我們的腳下太少地氣。遠離了土地上那份沉重而辛苦的勞作,我們并沒有獲得想要的輕松與自由,似乎只是放空了自己。
走不進古老的農(nóng)耕文明,自然是種遺憾。然而,因為閱讀,讓我對這種遺憾稍有彌補。我要感謝一個名叫胡石言的外鄉(xiāng)人。他30多年前的一個短篇創(chuàng)作,讓我知道了一個叫做“秋雪湖”的地方。這個詩意的地方,萌動著的青春與情愛,于美好中散發(fā)出淡淡的憂傷,一如秋天滿湖的飛絮。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帶著這種情緒走進秋雪湖的?在細雨霏霏的春日,在薄霧彌漫的秋天,在雪花輕舞的冬季,在秋雪湖一個叫花博園的所在,親耳聆聽一個擁有“諾獎”光環(huán)的,名叫勒克萊齊奧的法國作家暢談“文學與人生”,讓我們和他一起感受他的生命之旅、文學之旅;與在世界華語詩壇素有“詩魔”之稱的洛夫先生,有了朝夕相處的日子,輕吟“因為風的緣故”,體味他的廣博與深邃,溫厚與平和;有了與葉辛、何建明、范小青、蘇童、畢飛宇、閻晶明、張頤武、王干、費振鐘、汪政、魯敏……一大批馳騁當今中國文壇風云人物,在秋雪湖的風云際會,孕育誕生了“里下河文學流派”一個全新的命題,并就此展開深度研討,讓以汪曾祺、畢飛宇為代表的里下河作家群體,以一個全新的視角出現(xiàn)于中國文壇。
我自然是記住了秋雪湖畔那一幢小樓,一幢原本極其普通的二層小樓,因“文學”二字,而大師云集,高明滿座,熠熠生輝。由此,它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秋雪湖國際寫作中心。我記住了中心樓下,那片開闊地上盛開的郁金香,濃郁的色彩,繽紛著每一個游人的夢,亦裝點著里下河文學之夢。又何止是郁金香呢,還有那紫成天邊云朵般的薫衣草,撩人思緒,讓我想起她的故鄉(xiāng)——那里的薰衣草真是繁茂,幾乎是漫山遍野了。
難忘的還是那輕盈的飛絮。當你情不自禁地搖曳那生長在水邊的蘆葦時,便可見灰白色的蘆絮,悠然飛起,飄蕩著,輕漾著,擴散開來,似一個個的精靈,有了靈氣,有了生命。漸飄漸遠的且不去說她,如若沾到身上,則怕是要來個零距離的親蜜接觸了,你們倆輕易是分不開的了。有一番交集之后,你再放行她,一個飄飄悠悠的小生靈,似乎觸碰到了內(nèi)心深處的某個點,思緒便隨之遠去矣。
我想,秋雪湖注定要留在我生命的記憶里了。
選自《現(xiàn)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