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英 姚朱華 張伶俐 王永剛
300121 天津市人民醫(yī)院心內一科(曹明英、姚朱華、張伶俐);300070 天津醫(yī)科大學研究生院(王永剛)
血小板異?;罨诩毙怨跔顒用}綜合征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1],此類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術后即刻血小板CD62p、CD63和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水平較術前明顯增高[2-3]。PCI術中對狹窄局部實施球囊機械性壓迫、撕裂及支架置入,使斑塊破裂,暴露出內皮下膠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等配體,通過vWF-GPⅠb 介導血小板粘附于損傷表面,引起血小板活化?;罨难“宀粌H參與血栓形成,還釋放多種血管活性物質、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參與介入治療后的急性和亞急性血管再閉塞和再狹窄的發(fā)生[4-5]。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是一種絲氨酸蛋白酶,通過促進低密度脂蛋白受體在核內體和溶酶體中的降解,增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在脂質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6]。最近研究也有報道PCSK9在心血管事件中發(fā)揮的作用與調節(jié)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外作用相關,包括它在促進血小板活化和凝血過程中的作用,從而使心血管疾病進展[7-9]。研究顯示,高PCSK9水平與接受直接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臟事件獨立相關,其原因可能是PCSK9與患者的炎癥和血小板活化標志物有較強的相關性[10-11]。由此,PCSK9抑制劑(PCSK9 inhibitors,PCSK9i)因在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中的多效性而備受關注,不過迄今為止,以上結果僅限于動物實驗或少數臨床研究。本研究旨在觀察PCSK9i(依洛尤單抗)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響及對患者預后的影響。
前瞻性隊列研究。入選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天津市人民醫(yī)院心內科住院的以急性心肌梗死為首要初次診斷的患者89例,男性67例,女性22例,年齡38~81歲,平均(63.7±9.6)歲。入選標準:(1)年齡18~85歲,性別不限;(2)診斷依據《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診斷和治療指南(2016)》[12]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2019)》[13];(3)發(fā)病時間在24 h內;(4)無論是否接受再灌注治療(包括靜脈溶栓和PCI)均可。排除標準:(1)嚴重貧血(血紅蛋白<60 g/L);(2)血小板計數<100×109/L;(3)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或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2倍參考值上限;(4)重度腎功能不全(Cockcroft-Gault公式估算腎小球濾過率<30 ml·min-1·1.73 m-2);(5)腫瘤終末期,感染性休克,結締組織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難治性高血壓,急性腦卒中,糖尿病酮癥或高滲昏迷,妊娠;(6)長期口服抗凝藥物和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本研究經天津市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審批號:(2019)年快審第(C02)號],每位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后進行。
采用隨機數字表方法將入選患者分為依洛尤單抗組45例和對照組44例。依洛尤單抗組于入院24 h內給予皮下注射1支(140 mg)依洛尤單抗注射液(生產廠家:Amgen Manufacturing Limited,國藥批準文號:S20180021),14 d后再次注射1支。對照組不予注射。兩組均于入院時給予負荷劑量的阿司匹林300 mg和替格瑞洛180 mg。此后每日常規(guī)應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和他汀降脂藥物,包括阿司匹林75~100 mg/次每日1次,替格瑞洛90 mg/次每日2次,瑞舒伐他汀10 mg/次每日1次。
記錄所有入選患者的臨床特征,包括年齡、性別、急性心肌梗死分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吸煙、高血壓、糖尿病和卒中史。入院時均檢測肝功能、血脂、高敏C反應蛋白和行超聲心動圖檢查。分別于入院時(干預前)、第1個月檢測血清PCSK9水平和血小板活化指標(CD63和CD62P雙標陽性的百分比)。
1.4.1 血清PCSK9水平檢測 采用雙抗體夾心法測定血清PCSK9水平,按照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試劑盒(上海酶聯(lián)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說明書進行操作。
1.4.2 血小板活化指標檢測 采用流式細胞術檢測血漿中血小板CD62P與CD63雙陽性表達的百分比。主要試劑:(1)美國BD公司生產的Monoclonal Antibody CD62P-FITC單克隆抗體;(2)美國BD公司生產的Monoclonal Antibody CD63-FITC單克隆抗體;(3)PBS液等。流式細胞儀:美國BD公司,型號:FACSCanto Ⅱ,Flowjo軟件。
檢測步驟:CD62P的陽性表達率測定:(1)以Flowcheck熒光微球檢查儀器光路、流路,調整顏色補償,該項工作由流式細胞實驗室專業(yè)人員協(xié)助完成;(2)從-20℃冰箱中取出富含血小板血漿的待測液,使用微量加樣槍各取5 μl;(3)取上樣管兩支,分別使用微量加樣槍加入20 μl CD62P-FITC單克隆抗體和20 μl IgG1-FITC,并標記;(4)室溫下避光反應20 min;(5)然后各加入PBS液4 ml;(6)反應后立即上機進行檢測;(7)選擇波長為488 nm的氬離子激光門,通過前向散射光(FSC)和側向散射光(SSC)區(qū)分血小板群;(8)設置血小板門,將血小板群與其他顆粒及細胞區(qū)分,流速控制在100~200個/s;(9)每份標本檢測 10 000個血小板,以同型對照陽性率大于0%,小于2%為界,設定陽性細胞門,計算熒光標記陽性血小板百分比,CD62P的表達率以陽性血小板所占全部檢測血小板的百分比表示。操作過程嚴格按照試劑盒所標記的注意事項,以避免血小板激活,確保檢驗數據準確,檢查及調整儀器等在試驗各步驟之間等待的時間間隙順利完成。CD63的陽性表達率測定:CD63陽性表達率使用CD63-FITC單克隆抗體,其具體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參照上述CD62P的陽性表達率測定。
本研究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嚴重心臟事件和出血事件。嚴重心臟事件定義為冠心病相關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因心絞痛再入院。出血事件以2011年出血學術研究聯(lián)合會(BARC)制定的出血分類標準定義[14],記錄BARC出血1~2型、3或5型情況。
于入組后第1、3、6、12和24個月分別進行隨訪,采取門診復診或電話隨訪方式,詳細記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并于第1、6和12個月檢測患者N末端B型利鈉肽原、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
兩組患者的基線臨床特征、血清PCSK9水平和血小板活化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為P>0.05),見表1。
表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納入年齡、性別、高血壓、糖尿病、卒中史、吸煙、梗死類型(前壁、下壁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小板活化指標、高敏C反應蛋白、N末端B型利鈉肽原和左心室射血分數建立多因素回歸方程。結果發(fā)現,性別(B=285.894,t=2.093,P=0.040)和高敏C反應蛋白(B=-19.533,t=-2.356,P=0.021)對血清PCSK9水平的影響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血小板活化指標與血清PCSK9水平無相關性(B=-40.756,t=-1.148,P=0.255)。
依洛尤單抗組的血小板活化指標在干預前后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Z=4.977,P<0.01),對照組則無統(tǒng)計學差異(Z=1.471,P=0.141),見圖1、表2。依洛尤單抗組明顯抑制了PCSK9水平,而對照組PCSK9水平無明顯變化,見表3。
圖1 兩組干預前后血小板活化流式圖
表2 干預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標變化情況[M(Q1,Q3)]
表3 干預前后血清PCSK9水平變化情況
本研究隨訪截止時間為2022年2月28日,中位隨訪時間為17.6個月,最短11.1個月,最長26.9個月。
依洛尤單抗組:因心絞痛就診或再入院2例,其中1例行再灌注治療;2例發(fā)生腦出血,其中1例于1個月時死亡;1例因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期間死亡。對照組因心絞痛就診或再入院8例,其中3例行再灌注治療。兩組因心絞痛就診或再入院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1,P=0.04)。
兩組BARC1或2型出血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17.8%(8/45)比9.1%(4/44),χ2=1.439,P=0.230];BARC3或5型出血情況:依洛尤單抗組發(fā)生2例顱內出血(其中1例死亡),對照組發(fā)生1例消化道出血,兩組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isher精確檢驗,P=0.509)。經過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納入入院時血小板活性指標和血清PCSK9水平兩個因素,結果提示血清PCSK9水平是出血的獨立風險因素(B=-0.36,t=15.405,P<0.01),見圖2。
A:血小板活化指標聯(lián)合PCSK9水平對出血事件的預測價值ROC曲線,顯示預測率86.56%;B:PCSK9與出血事件的概率圖,顯示PCSK9水平越高,出血風險越低;C:血小板活化指標與出血事件的概率圖,顯示血小板活化指標越高,出血風險越高
PCSK9i顯著降低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和心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的作用,已在大規(guī)模臨床試驗如依洛尤單抗的FOURIER等研究中得到明確證實[15-16]。此外,一系列人類臨床試驗也證實了PCSK9對止血系統(tǒng)的影響:前瞻性PCSK9-REACT研究顯示,在接受PCI和P2Y12抑制劑的近期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中,血漿PCSK9水平與治療期間高血小板反應性直接相關,提示PCSK9可能增強血小板活化[17]。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診PCI治療后,嚴重影響預后的是急性冠狀動脈內血栓事件,而急性期機體的應激炎癥狀態(tài)促使血小板處于活化狀態(tài),這就增加了血栓事件的發(fā)生風險。本研究基于既往的基礎研究發(fā)現,觀察PCSK9i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狀態(tài)的影響,并對非計劃性血運重建等心臟事件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基于抑制血小板活化,PCSK9i(依洛尤單抗)能降低上述心臟事件的發(fā)生風險。
靜止狀態(tài)的血小板內分布著多種顆粒,如a顆粒、溶酶體顆粒等。這些顆粒表面存在著一些特定蛋白,如a顆粒表面有CD62P抗原,溶酶體顆粒表面有CD63抗原。血小板活化時,由于顆粒膜蛋白與血小板膜蛋白相互融合,使顆粒膜蛋白翻轉到血小板膜表面。因此,可通過檢測這些顆粒膜蛋白來判斷血小板的活化狀態(tài)[18]。本研究采用流式細胞檢測的方法,檢測CD63和CD62P雙標陽性的血小板,來定義活化的血小板。結果顯示,應用依洛尤單抗治療能夠較非干預組明顯抑制血小板活化。Di Minno等[19]采用一種結合代謝組學和脂質組學的方法發(fā)現,應用PCSK9i治療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可降低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前體的血漿水平。體外研究證實了CD36和Nox2激活介導的活性氧通路是PCSK9誘導血小板活化的潛在機制[20]。PCSK9i對血小板活性的影響凸顯了PCSK9與人類血小板功能調節(jié)之間的相互作用。PCSK9i可降低氧化應激,調節(jié)ox-LDL途徑和抑制Nox2激活,阻斷花生四烯酸信號轉導,并抑制健康人的血小板活化[21-22]。Barale等[23]研究證實,PCSK9i給藥6個月后血小板活化降低,并發(fā)現23例雜合型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在PCSK9i治療后血小板活化標志物(如CD62P表達、血漿可溶性CD40L、血小板因子4和可溶性P選擇素)水平降低,這些標志物與血清PCSK9之間存在相關性。匯總既往研究和本研究結果提示,PCSK9i在與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結合的同時,也可能與血小板表面的相關受體結合,從而抑制血小板的活化。
近年來,PCSK9已被證實與動脈粥樣硬化疾病進展過程中的血小板活化有關。這些研究的開展源于一個橫斷面調查,該研究從330例穩(wěn)定型冠狀動脈疾病患者中發(fā)現血漿PCSK9水平與血小板計數之間存在明確且獨立的相關性[24]。Pastori等[25]研究發(fā)現,在心血管高?;颊咧?PCSK9升高與11-脫氫血栓素B2尿排泄量增加密切相關,11-脫氫血栓素B2是血栓素A2的一種穩(wěn)定代謝物,提示PCSK9可能在調節(jié)血小板活化方面發(fā)揮作用。Camera等[8]的實驗研究進一步印證了這些臨床研究結果,他們利用動物模型研究PCSK9對血小板活化、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響,結果表明PCSK9基因的缺失降低了小鼠的血小板功能和動脈血栓的生成和穩(wěn)定性。本研究通過多因素線性回歸分析,未能證實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體內血清PCSK9水平與血小板活化指標相關,與既往研究結果不同,分析原因可能是選取的標記物不同和未入選健康者作對照。
抑制血小板活化,減少血栓事件發(fā)生,勢必減少了非計劃再次血運重建的風險。但減少血小板活化,可能增加出血風險。相關研究發(fā)現,心絞痛患者血清PCSK9水平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和凝血酶原時間呈負相關[26],所以應用PCSK9i后降低血清PCSK9水平,可能延長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和凝血酶原時間,勢必增加出血風險。另一項長達兩年的隨訪研究發(fā)現,凝血酶原時間延長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因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27]。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小出血事件發(fā)生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但依洛尤單抗組發(fā)生了2例危及生命的顱內出血,對照組僅發(fā)生了1例消化道出血,所以出血風險需要進一步關注。
總之,應用PCSK9i可能抑制血小板活化,減少心血管事件風險,而是否增加出血風險尚需擴大樣本量和延長觀察時間。本研究顯示PCSK9i(依洛尤單抗)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從而減少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趨勢,如果增加樣本量和應用干預藥物療程,可能效果會更明顯。增加分子生物學機制進一步深究PCSK9i抑制血小板活化的機制是本研究進一步深入的方向。盡管本研究為PCSK9i提供了一種新的降膽固醇治療作用外的多效性探索模式,為各類高危心血管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然而此類藥物確切的療效與安全性仍有待更多的臨床研究論證[28]。后期研究還應增加更多安全性指標的監(jiān)測,如藥物依賴性和相關抗體的產生等,也是本研究的不足之處。
利益沖突: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