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驍
[摘? 要]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中,課堂互動時多是師生之間的一問一答,部分學生不能勇敢、完整、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見解。研究者對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研究,探析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語言進行深度表達的策略。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數學表達;提升策略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初級階段,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需要在教師日積月累的培養(yǎng)和循序漸進的引導中逐步養(yǎng)成。課堂教學作為學生交流與表達的主陣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能從“幾個字詞”到“一句話”、到最后能形成“一段話”的數學表達能力。
一、小學低年級學生課堂表達能力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
筆者在本校的一年級學生中隨機發(fā)放了160份調查問卷,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存在問題。
1. 課堂上學生表達的意愿不強,缺乏主動交流的意識,需要教師和其他學生的帶動;
2. 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較弱,表達不夠完整,只能用詞語或短句進行簡短表述;
3. 學生表達的準確性不高、條理性不強,邏輯思維能力較弱。
數學表達是學生數學學習的起點,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伴隨著數學表達能力的同步提高。好的數學表達不僅要說得清楚,還要讓別人聽得明白,能把課堂的收獲反饋給同伴、老師;好的數學表達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二、對策: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策略探究
數學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能夠有根據、有條理地思考以及比較完整地敘述思考過程的能力。教師要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思維特點充分利用好課堂,有針對性、有方法地采取多種對策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
(一)培養(yǎng)興趣,為學生搭建數學表達的橋梁
1. 營造氛圍,讓學生樂意表達
在課堂中,教師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輕松、舒適的學習氛圍中“想要說”“樂于說”,能無所顧忌地思考探索和暢所欲言,讓學生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比如,在講授“簡單的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一課時,筆者創(chuàng)設了貼近學生的教學情境——播放“常熟藍天保衛(wèi)戰(zhàn)”的視頻吸引了學生,讓學生研究常熟的空氣質量,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教師引導學生從熟悉的視角觀看視頻、閱讀與其緊密相關的生活素材,為學生營造適合表達、交流的氛圍,激發(fā)學生想說、愿說的欲望。
2. 信任鼓勵,讓學生敢于表達
在小學數學學習的起始階段,學生普遍怕出錯、不敢說,語言表達缺乏完整性和條理性。教師在課堂上應多鼓勵學生大膽開口和積極表達,給學生充分表達訓練的機會,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去展現(xiàn)自己。
教師在課堂上要關注學生的差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當學優(yōu)生能方法得當、條理清晰、思路巧妙地進行表達時,教師應當給予表揚和鼓勵,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進而激發(fā)其他學生表達的積極性。對于學困生,教師要多一點點耐心,多發(fā)現(xiàn)學生在表達中的亮點并給予激勵性的評價,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互相評價,既可以發(fā)掘優(yōu)點互相學習,也可以指出不足互相勉勵。課堂上通過教師評價、學生互評等方式,拉近師生、生生之間的距離,能使學生有足夠的勇氣暢所欲言,在不斷的表達訓練中提高數學語言能力。
3. 示范引領,讓學生模仿表達
小學生的數學表達都要經歷從具體到抽象、從生活語言到數學語言的過程,教師要從中做好示范和引領。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力,在訓練初期要給他們的表達搭建橋梁,尤其是一些較難描述的數學表達,教師可利用板書示范、引導、開火車等形式,給學生提供表達的范式和明確的要求。
比如,在教學“9加幾”時,教師可以結合情境圖交流“為什么要把4分成1和3呢”?(因為9和1可以合成10)教師再示范并板書計算的步驟:算9+4,要把4分成1和3,先算9+1=10,再算10+3=13。教學中通過教師的示范,讓學生理解“9加幾”的算理,然后讓學生進行模仿表達。在教師的示范過程中,學生邊看邊說、邊說邊悟,從模仿起步到體會成功的喜悅,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進而一步步建立學習的信心。
(二)明確要求,引導數學表達的方向
1. 按步驟引領有序表達
在數學課堂上,學生在理解題意、思考問題后的表述過程中,常常不能有條理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從瑣碎走向整體的表達能力,讓學生感受有序思維。在教學中,筆者嘗試讓學生用“首先……其次……最后……”或“第一……第二……第三……”這樣的句式來有序的表述自身想法。
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時,例題為購進12箱小南瓜,每箱24個,一共多少個?筆者讓學生結合圖意去理解“24×12”的算理時,可以這樣來表達:先算2×24,表示買2箱南瓜應付48元;再算10×24,表示買10箱南瓜應付240元;最后把48和240加起來,表示買12箱南瓜一共要付288元。
學生用數學語言有條理地表達思維,動口表達與動腦思考相輔相成,有序的表達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 借抓手追求精準表達
精準的數學表達是學生數學思維提升最直接的印證。教師要找準數學課堂的關鍵處、知識的生長點、問題的疑難處,以具體形象的示意圖、線段圖、框架圖、表格等思維表征方式為抓手來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圍繞問題形成有條理、有結構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和精準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在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從條件想起”一課時,三種顏色的花的數量關系容易混淆。教師可以讓學生借助線段圖來整理題中的條件和問題,體會以直觀手段輔助解決問題的價值。教師還要啟發(fā)學生從已知條件入手分析數量關系,讓學生填空:根據(? ? )和(? ? )算出(? ? ),再根據(? ? )和(? ? )算出(? ? )。教師要花時間讓學生充分交流,感受從條件出發(fā)的解題策略,讓學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自主列式解答,并說出每一步計算的內容。教師還可把第三個條件改成“紅花比黃花少7朵”,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進行相應的分析,主動探尋解決問題的思路。
3. 以思辨推進深度表達
教學不只是教給學生一個結論,更是要教給學生一種方法和思路。在課堂中,學生經過深入思考、細致分析或是對比、質疑同伴的觀點后再發(fā)言,這樣更有思維的深度。
教學片段
活動探究:請從乘法的角度思考為什么20×3=60呢?教師給學生提供一些小棒代替玉米粒,同桌合作,選擇合適的小棒擺一擺,表示出20×3。
展示交流:小朋友們有這么多的擺法,你覺得哪種擺法更合理?
學生表述:
①擺成6小捆,這樣擺成60。但是看不出是20×3,如果用一個乘法算式來表示,是幾乘幾?這是10×6;
②先擺3小捆,擺2堆,這也不是20×3。這是3捆擺1堆,擺了2堆,30×2=60;
③先擺2小捆,擺3堆。這是對的,為什么這樣的擺法最合理?每20根為1份,有3份,一共有60根。
筆者嘗試在教學設計中突出學生的互動表達,這樣,讓學生知道“是什么”和“為什么”。這樣讓學生回到思維的原點,從數學的本質出發(fā),逐步深入,進入更高層次的追問與對話,能使學生“知其所以然”。
(三)付諸實施,提高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策略
理論要付諸實踐才能發(fā)揮最大作用。筆者在課堂教學中,通過以下的教學策略來落實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為提升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助力添彩。
1. 學具輔助,促進表達
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要采用數形結合的方法教學,讓學生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才能促進學生更流利地表述。很多課例,教師都可以讓學生邊擺學具,邊說想法。學生結合學具,體驗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思考,逐步理清思維并積累數學表達的經驗。
在教學“數的組成和讀寫”時,筆者讓學生自己動手數小棒,在數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白:幾個10是幾十,幾個10和幾個1合起來是幾十幾,逐步掌握幾十9再加1是幾十,10個10是100。筆者有意識地通過指導學具操作,給學生提供表達的素材,給予學生探究、表達的機會,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促進表達。
2. 說題訓練,提升表達
在“連加連減”教學中,涉及連加和連減兩個例題,筆者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說題、講題的機會,引導學生“說完整、講條理”。
比如,在理解連加時,要求學生先從圖中找一找條件與問題。
生1:運來了2個南瓜。
生2:有的運來4個。
生3:最少的運來了1個。
如何才能引導學生把這零散的一句話、幾句話連成一段話呢?筆者引導學生說:先運來幾個,再運來幾個,又運來幾個,一共運來了多少個?
同樣,在規(guī)范連加的計算順序時,筆者引導學生用“先算4+2=6,再算6+1=7”這樣的順序來表達。有了連加的學習鋪墊,學習連減的效果自然而然得到提升,學生能初步利用知識的遷移表達連減題目的條件、問題和計算順序。
在訓練學生表達的初期,筆者通過說條件、講題意、理算法,給學生鋪路搭橋,讓他們的數學表達有根可尋、有路可探。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思維的條理會日漸清晰,數學的表達定能日益規(guī)范。
3. 畫題理解,以圖表征
學生的表達不僅在于說,也在于思。在練習中,筆者嘗試讓思維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通過畫圖來分析題目,結合圖文將題意內化理解,并表達給其他學生聽。
在習題中常常遇到“小兔的前面有3只小動物,后面有5只小動物,一共有幾只小動物”類似的題,不深入思考的小朋友,經常只看題中的數字3和5,得出8這個錯誤答案。筆者鼓勵學生通過畫圖表達題意,從示意圖中學生能清晰看出前面3只加上后面5只,還要再加上1只,一共9只小動物。于是題目可以用連加“3+1+5=9”來計算,畫圖也讓學生理解“4+5=9”中的4表示的意思,理解“3+6=9”中的6表示的意思。一題多解,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訓練。學生再遇到類似問題時,就能清晰表達和順利解決問題。
4. 線上學習,互動探究
學生的線上學習因為教學空間的限制以及學習方法、個性態(tài)度的差異,在知識的掌握程度上也難免不同。為了梳理學生學習中的困惑和難點,筆者在班級QQ群發(fā)起了“我是線上小老師”“師生共同錄網課”“同伴分享、思辨表達說題專項訓練”等活動。讓學有困難的學生提出問題、尋求幫助,請學有所獲的學生答疑解惑。通過這些活動,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解題的過程,在表達中強化解題的思路和提升綜合能力。
通過這樣的活動,線上教學的空間距離縮短了,原本在課堂上進行的問題分析、思路探尋等活動融入線上討論和表達的實踐活動中,促進了問題的有效解決和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
數學表達可以開啟學生無限的潛能,讓他們在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小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師積極、有效、規(guī)范的引導,相信通過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有方向、有策略的表達訓練,定能讓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逐級進階,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