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揚 王培莉 劉恩彬
摘 要:近些年由于新冠疫情、逆全球化和局部戰(zhàn)爭的影響,全球供應鏈受到沖擊,企業(yè)的原材料等物資供應和產品銷售網絡面臨中斷風險,而企業(yè)自身的供應商管理存在缺少層次性、系統(tǒng)性和計劃性管理的問題,更無法應對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文章就港口企業(yè)物資供應鏈中的供應商管理展開研究,利用層次分析法、克拉杰克矩陣分類和馬爾可夫模型預測的方法,通過綜合定性評價供應商,對其分類管理,預測供應商市場地位變化,對未來供應商開發(fā)和使用計劃管理,實現供應鏈中供應商資源供給的穩(wěn)定。文章對供應鏈中供應商動態(tài)分類管理有借鑒價值。
關鍵詞:物資供應鏈 層次分析法 克拉杰克矩陣 馬爾可夫模型 供應商動態(tài)管理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5-049-04
港口企業(yè)屬于交通運輸行業(yè),日常生產所需物資多為電工器材、五金制品、維修備件、工具和勞保用品等,工程項目所需物資涵蓋設備設施、工程施工材料等。企業(yè)物資管理部門供應鏈管理水平一般不高,一是企業(yè)內部管理中,物資供應部門和工程管理部門一般并列存在,互不統(tǒng)屬;二是物資供應部門職能不包括工程項目物資供給,所屬人員專業(yè)水平有限。企業(yè)物資供應鏈中供應商的管理水平落后,更談不上動態(tài)分類管理。本文根據供應鏈管理理念,根據層次分析法,構建供應商綜合評價模型,定性綜合評估供應商能力;使用克拉杰克矩陣模型,將供應商分類,便于目標管理使用;使用馬爾可夫模型,預測供應商動態(tài)變化,形成供應商動態(tài)分類管理方案。本文為港口企業(yè)物資管理部門提供了一套供應商動態(tài)分類管理方案,對提高其供應商管理水平有幫助。
一、港口企業(yè)物資供應鏈現狀
港口企業(yè)物資供應鏈圍繞核心業(yè)務(如貨物裝卸、儲存、發(fā)運等港口吞吐業(yè)務及增值活動等),將所需物資制造商、代理商、零售商以及最終用戶聯(lián)為網狀結構,涉及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和風險等要素的聯(lián)通。該供應鏈供給物資多為電工器材、五金制品、維修備件、工具和勞保用品等,具有品種多、數量少、價格分散、計劃需求無規(guī)律等特點,是對供應商素質的極大挑戰(zhàn);另一方面,眾多供應商參與其中,良莠不齊,急需動態(tài)分類管理,來提高供應鏈柔性。
如何準確綜合評價供應商,從中尋找可靠的合作伙伴,對供應商進行動態(tài)管理便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二、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綜合評價
20世紀70年代初,層次分析法由美國運籌學家托馬斯·塞蒂提出,它是一種應用網絡系統(tǒng)理論和多目標綜合評價方法。層次分析法是將一個復雜的多目標決策問題作為一個系統(tǒng),通過分析,將目標分解為多個準則,進而分解為多指標(或準則、約束)的若干層次,通過排序原理,將各因素按照影響權重排出優(yōu)劣次序,進而得到各因素對目標結果的影響程度,并作為決策的主要依據[1]。
它是一種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分析方法,能夠幫助決策者在情況復雜且數據缺乏的情況下量化經驗,已經成功用于政治、經濟和科技等領域的系統(tǒng)分析和戰(zhàn)略研究[2]。
(一)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從公司專家?guī)熘须S機挑選15名專家,使用德爾菲法篩選影響顧客滿意度的第一級目標。采用背靠背征詢的方式,每名專家只能選擇6個影響目標回復,經過5輪征詢,選擇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6個目標,分別為價格O1、質量O2、周期O3、服務O4、能力O5、信譽O6,如圖1。
組織以上15名專家開會討論,采用頭腦風暴法,梳理出以下22項第二級因素,性價比C1、折扣率C2、報價穩(wěn)定性C3、產品合格率C4、抽檢缺陷率C5、退貨率C6、更換返修率C7、供貨延期率C8、提前供貨率C9、準時供貨水平C10、臨時供貨響應水平C11、送貨服務C12、技術支持服務C13、售后服務C14、技術水平C15、管理能力C16、溝通協(xié)調能力C17、市場地位C18、假貨率C19、爽約率C20、貨損貨差率C21、公開信用報告C22。
(二)構造成對比較矩陣
1.本文中相對重要性比較使用Saaty的1—9標度法(如表1)。
2.采用托馬斯塞蒂的一致矩陣法構造成對比較矩陣(Ai)。首先組織以上15名專家對第一級目標各項兩兩相互比較(aij),通過對15名專家的賦值都分別取平均值()來確定aij,形成成對比較矩陣A1。同樣,對同一目標下的第二級因素各項兩兩相互比較(aij),通過對15名專家的賦值都分別取平均值()來確定aij,形成6個成對比較矩陣(矩陣A2至A7)。
3.本文利用方根法得到各評價指標的權重值,具體是:計算成對比較矩陣Ai各行乘積Mi,Majj。計算成對比較矩陣Ai各行的算數平均值,Wi=。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各行ai的相對權重Wi,W。采用上述方法,得到各因素的最終權重,見表2。
4.一致性檢驗。對成對比較矩陣Ai進行一致性檢驗,檢查權重分配是否合理。公式為CR=CI/RI,CR為判斷矩陣的隨機一致性比率,CI為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指標。
CI=(λ-n)/(n-1),λ=(1/n)*,其中AWi為矩陣A各行與矩陣Wi的乘積,n為矩陣Ai的指標數。
RI為成對比較矩陣Ai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參見表3。
當成對比較矩陣Ai的CR<0.1時,具有滿意的一致性。經過計算,本文成對比較矩陣A1至A7均通過一致性檢驗,見表4。
表2中的第二級因素直接影響購買方(企業(yè)或消費者)的滿意度,這些因素及其最終權重可用于對供應商綜合評價,避免片面追求低廉價格,而忽視服務、質量、信譽等方面的能力,也為企業(yè)建立合格供應商名錄提供定性評價依據。
三、供應商分類管理
港口企業(yè)維修耗材和生產用品供應鏈中,供應商數量眾多、供應能力良莠不齊,應該對供應商進行分類管理,以保證供應鏈的柔性。
卡拉杰克矩陣是由彼得卡拉杰克在1983年的《采購必須納入供應管理》中首次運用的,基于投資組合理論將產品、企業(yè)和市場進行組合排列,在理論的角度給出企業(yè)最優(yōu)采購方案以及面臨的可能危及。方法運用廣泛,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判斷企業(yè)與供應商的最優(yōu)采購方案,包括采購時機、數量、金額等,甚至在細節(jié)處還能發(fā)現該如何提升采購流程標準從而提升企業(yè)價值[3]。該矩陣以兩個維度展開分析,原變量為收益影響和供應風險,原分類為杠桿項目、戰(zhàn)略項目、非關鍵項目、瓶頸項目。
本文中使用供應商重要度和供應商綜合評價結果作為變量,分為四種類別,一般類、戰(zhàn)略類、非關鍵類和關鍵類。
(一)構建克拉杰克矩陣模型
1.供應商重要度。采用年度平均訂單金額評分,分為四個等級。重要度賦值分別為5萬元以下得1分,5萬到10萬元得2分,10萬到100萬元得3分,大于100萬元得4分。
2.供應商綜合評價結果?;趯哟畏治龇ㄟM行綜合評價。邀請公司15名相關工作的專家,根據表2列舉的因素及其權重,滿分100分,使用德爾菲法,匿名打分,多輪打分,告知結果,不斷更改分值,直到15名專家打分結果相似為止,再取平均分作為最后結果。
通過專家評分,對供應商綜合評價,分別賦值為:79分以下得1分,80到89分得2分,90到95分得3分,96分及以上得4分。
3.卡拉杰克矩陣模型。通過以上建模步驟,分別對近10年的供應商,逐年分別建立克拉杰克矩陣。2020年度供應商的克拉杰克矩陣見圖2,將82名供應商分類。
通過以上逐年的分類矩陣,可以清晰看到近10年內供應商的市場地位變化,見表5。
(二)分類管理
帕累托法則也稱二八原則,體現有限資源分配方案,也反映事物的主要結果只取決于小部分因素。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發(fā)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余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解決問題要想面面俱到還不如重點突破,將注意力集中到這20%的重點部分上來,采取有效的傾斜性措施,確保重點方面取得重點突破,進而帶動全面,取得進步[4]。
按帕累托法則思想對供應商分類管理,措施如下:
對于戰(zhàn)略類供應商,優(yōu)先分配預算,簽訂長期合作協(xié)議,進行產品免檢認證,邀請對方參與采購計劃技術指標的制定,派采購人員前往對方公司進行交流訪問,對供貨方開展培訓,作為臨時性采購和專項采購的重點詢價對象。
對于關鍵類供應商,關注應付款處理進度,經常性溝通,作為臨時性采購和專項采購的重點詢價對象,對此類供應商的供貨能力和供貨金額密切關注,對于能力強的供應商可以考慮轉化為戰(zhàn)略類供應商,對于供貨多次出現問題的供應商,可以考慮降級。
對于非關鍵類供應商,作為充分詢價比價的對象,加強驗貨把關,重點關注供貨信息及時間,及時催貨,一般作為新進供應商納入的類別。
四、預測供應商變化
港口企業(yè)維修耗材和生產用品供應鏈是動態(tài)變化的,供應商的進出頻繁,探尋一種方法來預測供應商的變化,從而制定供應商管理計劃,有計劃、有規(guī)律的引進新供應商,便成為一個課題。
(一)馬爾可夫模型
馬爾可夫過程是一類隨機過程。它的原始模型馬爾可夫鏈,由俄國數學家馬爾可夫于1907年提出。馬爾可夫過程是研究離散事件動態(tài)系統(tǒng)狀態(tài)空間的重要方法,它的數學基礎是隨機過程理論[5]。其特點是系統(tǒng)在已知現在狀態(tài)的條件下,未來時刻的狀態(tài)只與現在有關,而與過去的歷史無直接關系。動態(tài)供應鏈條件下,各節(jié)點企業(yè)運作策略具有動態(tài)可調節(jié)性,其運作行為具有隨機性,并且其變化態(tài)勢只與現在某一狀態(tài)有關,即供應鏈整體績效與現在時刻以前的任一時刻績效無關[6]。
基于此理論,可以將表5中三類供應商近10年的變化量進行統(tǒng)計,得出每年的馬爾可夫矩陣,舉例如2018—2022年供應商變化量的馬爾可夫矩陣,見表6、表7、表8、表9。
(二)預測未來供應商的變化規(guī)律
1.從次年供應商組成角度,舉例2018—2022年供應商市場地位變化率的馬爾可夫矩陣如表10、表11、表12、表13。
2.將以上馬爾可夫矩陣中同一位置的變(下轉第54頁)(上接第51頁)化率求平均,用以預測以后的變化規(guī)律,進行供應商的開發(fā)與選用,見表14。
五、供應商動態(tài)分類管理方案
使用層次分析法,制定供應商綜合評價方案。從6個第一級目標和22個第二級因素上考慮,定性判斷和定量計算相結合,充分體現供應商的供貨水平。
使用卡拉杰克矩陣模型,對供應商分類。結合運用層次分析法得到的供應商綜合評價表,從供應商重要度和綜合評價結果兩個方面,建立矩陣,將供應商分為三類,便于分類管理。
基于供應商分類,使用馬爾可夫模型,以2018至2022年供應商市場地位變動數據,得到(N+1)年供應商市場地位變化率的馬爾可夫矩陣,來預測未來供應商的變化。
六、結論
本研究將層次分析法、卡拉杰克矩陣模型和馬爾可夫模型結合起來應用于供應鏈中,來動態(tài)管理供應商。靈活運用德爾菲法,提高研究樣本獲得效率;構造成對比較矩陣,獲得綜合評價供應商的目標、因素和權重;使用帕累托法則,給出分類管理供應商方案;通過運用馬爾可夫模型,最終提出未來供應商動態(tài)變化預測方法。對港口企業(yè)維修耗材和生產用品供應鏈中供應商動態(tài)分類管理有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韓文彬.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綜放工作面自然發(fā)火影響因素分析[J].能源技術與管理,2021,46(05):64-66.
[2] 徐春霞.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國際化創(chuàng)新型復合人才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2(09):58-61.
[3] 王婷.基于戰(zhàn)略決策的供應商分類管理[J].中國集體經濟,2022(17):71-73.
[4] 扈穎.初探定位技術和帕累托法則相結合做好固定資產管理[J].現代經濟信息,2019(02):275.
[5] 申啟東,李文勇,廉冠.基于改進馬爾可夫鏈的交通流預測方法[J].黑龍江交通科技,2021,44(10):178-181.
[6] 鄭培.動態(tài)供應鏈績效評價方法研究[D].湖南大學,2008.
(作者單位:日照港油品碼頭有限公司 山東日照 27680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