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研究是否有效開展,關系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壞以及學生身心能否健康發(fā)展。切實有效進行基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研究不僅需要國家社會提供有利的研究環(huán)境,而且更加需要學校、教師和個人一起努力,從而形成合力促進研究的展開。然而,在目前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研究中,教育理論依然偏向于傳統(tǒng)模式,新型教育理論研究與馬克思主義聯系不緊密、把握不足,仍然存在一定的抽象性,未能在理論中多方面能動地體現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思想。因此,文章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為載體進行理論研究,從概念、理論依據以及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展開策略等方面進行理論研究。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新型教育理論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F0-0;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5-031-03
一、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的概念
新型教育理論以新時代為背景,從我國目前馬克思主義在教育領域的作用這一現狀入手進行研究,同時有機結合了馬克思主義的主要觀點,形成了新型教育,基本內容如下:
(一)內外因作用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并且始終處于內因地位,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并且始終處于外因地位。
(二)人與社會關系
在人與社會的關系中,注重個體綜合素質提升的同時,關注全社會的共同進步。
(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高校學生為教育對象、思想政治教育為目的形成合力的新型教育方式。在實踐的基礎上,新型教育理論符合客觀規(guī)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因此,對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既符合世界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又適合我國的教育實際,對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和指導作用。
二、構建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依據
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研究的探索,需要有一定的理論為指導,而這種指導并不是單純的教育理論,而是需要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因此,必須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多種角度中汲取精華、取長補短,才有可能構建出一種符合實際需要、與以往刻板、純理論化教育理論相區(qū)別的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在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研究的嘗試中,重點選取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中的內外因作用、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實踐論等多種在國內、國際社會具有巨大影響的理論研究思潮。
(一)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看來,事物變化既有內因上的根據,也有外因上的條件,但外因最終也是要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1]
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在研究過程當中,必須重視學生自主發(fā)揮內因作用,自主自覺接受教育。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并且始終處于內因地位,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并且始終處于外因地位。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為載體進行理論研究,必須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
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教育理論研究的重點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理論,理論的展開必須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全體社會成員的全面發(fā)展。馬克思認為,“人是最名副其實的社會動物,不僅是一種合群的動物,而且是只有在社會中才能獨立的動物?!本唧w而言,人是社會中的人,社會是由人組成的,每個人都是個性與社會性的共同體。[2]一方面,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研究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挖掘其內在潛能的發(fā)展,使學生在學習各個方面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個人思想文化素養(yǎng)的同時,培養(yǎng)其步入社會之后迅速適應的能力。另一方面,對于整個社會而言,不能只關注個別人才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而是要通過多種措施促進全體社會成員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三)馬克思主義實踐論
馬克思主義將勞動視為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與前提。[3]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按照馬克思主義實踐論思維方式展開研究,可以幫助教育理論最大程度上實現向具體實踐的轉化。在實踐論的指導下,所創(chuàng)立的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不再以學理化為主要特點,而是成為以應用新型教育理論為目的、融合實踐需要為特點、與馬克思主義新型教育理論內在要求相統(tǒng)一的理論體系。
展開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研究,需要以培養(yǎng)在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下的教育對象,從本質上實現馬克思主義與新型教育理論二者的統(tǒng)一。由此展開的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的研究理論,也就是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為載體的具體活動,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高校學生為教育對象、思想政治教育為內容的教育方式。在實踐的基礎上,四者要構成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研究活動的有機統(tǒng)一體,必須要在符合客觀規(guī)律的基礎之上實現研究目的。在這一有機統(tǒng)一體的實現中,新型教育理論中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起到決定作用,只有牢牢把握二者,才能在馬克思主義和教育方式的聯系下實現統(tǒng)一。
因此,對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全面把握就需要結合實踐,針對理論進行分析,并基于分析展開符合規(guī)律的策略。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理論基礎在研究中是不可忽視的,也不能將其排除在具體學科對相關規(guī)律的具體揭示之外。在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中具體理論必須與實踐理論的思維方式相結合,從而形成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的新型教育理論。
三、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研究的展開策略
在兩個一百年交匯的特殊歷史時期,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種意識形態(tài)和思潮的沖擊之下,我們更應該重視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中的指導地位。在紛繁復雜的宏觀背景之下,以高校為研究載體的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研究的展開,不僅需要理論研究,而且需要在現實生活中去實踐。這就需要社會、家庭、學校、教師和學生等多方面共同努力,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強有力的研究合力,從而推動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研究的順利展開。
(一)國家、社會和家庭應當為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研究提供多方面支持,國家、社會和家庭是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研究的主體
對于國家而言,國家以法律和政府文件作為研究工作的依據和保障,可以有效推動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研究工作的開展。國家正在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搭建平臺,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fā)展的重視程度,希望以優(yōu)質發(fā)展帶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fā)展。[4]這些政府文件的頒布,明確了馬克思主義在各級學科和各個領域的重要地位,有利于其在教育領域發(fā)揮重要作用。
對于社會而言,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的具體主體由對社會輿論、社會風氣以及大眾思想具有強有力影響的政黨和行政部門具體人員承擔。這些政黨部門和行政部門的負責人和公務人員均為社會層面對應的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教育的相應主體。從個體與社會的關系來看,社會由個體組成,具有社會性,而個體又來源于社會且生活于社會。因此,個體必然受到社會的影響,所以需要重視社會輿論、社會風氣在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當中的積極作用。
對于家庭而言,基于“家庭成員具有一致的根本利益。因此,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巨大,孩子也更愿意向父母學習。”[5]現代研究表明,尤其是在童年時期,家庭作為社會中個人生活的主要環(huán)境,在塑造個人個性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6]因此,家庭教育必然是基于馬克思主義下的新型教育理論發(fā)展的主體力量。
(二)學校應當為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研究提供多方面保證
1.高校應當在思想上明確馬克思主義在新型教育理論研究中的重要性??偟膩碚f,大學是師生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場所,也是影響師生思維的大學整體文化環(huán)境。潛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時間、空間、多樣性、潛力和無意識等因素對學生產生微妙的作用,從而充分增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認知和情感發(fā)展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有機結合中,研究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的新教育理論,首先要轉變高校師生的思維方式。因此,對于高校而言,為構建新型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能夠提供的思想保障應該包括:第一,大學需要通過有效的宣傳,確保社會、學校和家庭清楚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新型教育理論研究,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思想的重要性。讓學生在無形之中認識到,只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學習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才能幫助青少年認清當代復雜多變的局勢,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第二,高校要更新馬克思主義新教育理念,建立正確的學習培養(yǎng)機制。在研究馬克思主義新教育理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提高自身對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確認識和理解,加強思政教師隊伍的黨性。思政教師不能照搬照套舊的理論,需要不斷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第三,學校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和靈活的思想教育培訓,來提高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思想的認識,幫助學生將思想觀念逐步融入校園文化,從而形成完整的馬克思主義的理念和方法,培養(yǎng)出更多可靠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2.高校應當在組織和制度上保障基于馬克思主義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型教育理論研究。建設質量體系良好的組織架構,為高校健康有序運行提供了可靠保障。基于新馬克思主義的教育理念研究體系也依賴于完善的制度和穩(wěn)定的組織結構,尤其是構建新型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體系,需要在建設課程和管理體系方面提供支持。建設組織構架應以高校政治教育理論日常教學為主要職責,按照課程設置和管理框架進行指導和說明。因此,在教案和管理計劃中,應明確課程的分工,并適當增加設計討論課、參觀課等靈活的教學形式,還可以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選修課,同時減少考試中對死記硬背的理論知識的考驗,為新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的研究提供一個框架。
3.高校應當在物質上為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研究提供保障。高校還應在理念和制度研究的基礎上,為馬克思主義教育新理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為探索馬克思主義教育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理念,多方面開展理論和政治理論教學活動,增加特定課程和必要的支持人員。另外,還需要一定的工具設備、運營資源等物質支持。
(三)思政課教師應當積極推動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研究
教育的關鍵是“培養(yǎng)什么人”。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教師決定了學校能否培養(yǎng)出社會主義建設的高技能人才和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勞動者。”[7]教育工作者作為教育理論的踐行者,同樣也可以根據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的現實情況對教育理論進行理論研究與創(chuàng)新,推動教育理論的發(fā)展。因此,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研究離不開廣大思政課教師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離不開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與落實。
1.創(chuàng)新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授課方式。在互聯網時代,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的廣泛普及,教師授課方式發(fā)生巨大變化。同時,受疫情影響,教師經常進行網絡線上教學,無法與學生面對面及時溝通。在這樣復雜靈活、形勢嚴峻的教育大背景之下,教師如何創(chuàng)新基于馬克思主義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型教育理論授課方式尤為重要。教師需要認清目前主流的網絡授課新模式,充分利用網絡授課,開展研發(fā)出一套有利于及時與學生溝通、互動,能夠及時獲得學生反饋的新型授課模式,并且善于通過現代社交媒體拉近與學生的關系,善于聽取學生關于課堂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補充、改正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與時俱進,讓師生交流不光止于課堂,還要延伸到現實生活當中。
2.在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基礎上以價值引導與尊重差異相結合進行教育理論研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新型師生關系的建構中,同樣存在價值引導與尊重差異的矛盾。師生作為社會的獨立主體,其思想的差異性是一種客觀的實然存在,這種差異性的存在是永不可滅消的,因此對于這種思想差異性的客觀存在,正確的態(tài)度就是尊重。[8]因此,對于學生而言,思政教師在幫助其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價值引導以及尊重差異性方面發(fā)揮的作用十分巨大。
3.在尊重學生主體性基礎上進行教育理論研究。一方面,每個學生都是獨立個體,具有自己獨特的知識體系與思考方式。根據思政課知識具有理論性和政治性的特征,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能將核心價值觀直接輸入給學生,而是需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在內心深處真正認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政治教育,(下轉第34頁)(上接第32頁)能夠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內涵和時代價值,從而在生活將其外化去踐行,實現師生教學的良性互動。
4.理論研究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理論之一。實踐是學生檢驗書本理論知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是鞏固課堂理論教學效果的有力方式。[9]鄧小平同志總結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時說:“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書本,而是基于實踐的實事求是?!盵10]在高校學術和政治理論活動的教學中,研究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的新教育理念,應考慮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需要。在教學活動中,根據學生的具體興趣話題和熱點話題,安排學生進行辯論和討論,同時結合當前的社會實踐進行理論研究,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新教育理論的意義和實踐需求。因此,理解“理論與實踐”的基本概念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學習與社會功能相關的新教育理論,二是學習如何在社會工作中踐行新教育原則。如果這兩個要求能夠有效地運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可以幫助馬克思主義新教育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充滿熱情和活力。
(四)學生應當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自覺推動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教育理論研究
首先,鼓勵學生多場合使用新型教育理論,同時利用同伴群體推動新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的發(fā)展。其次,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在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學習項目中,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同伴群體的作用,有效促進新教育理論的發(fā)展。一方面,一種新的教育理論可以通過同伴壓力在生活和學習中得到有效的展示;另一方面,參與體現馬克思主義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教育活動可以促進新型教育理論的有效規(guī)劃和實施。此外,在規(guī)劃這些活動的過程中,除了學到科學文化知識和提高情商之外,學生還可以反過來推動馬克思主義新型教育理念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發(fā)展。最后,對于學生來說,要積極、主動地研究馬克思主義新的教育理論,特別是要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將會對新的教育理論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2.
[2] 陳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師生關系構建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
[3] 袁貴仁.馬克思的人學思想[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4] 中共中央宣傳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chuàng)新計劃[Z].教社科〔2015〕2號.
[5] 李屏.教育學[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46.
[6] 苑英科.心理的認知與改變[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13:30.
[7] 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 陳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師生關系構建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
[9] 田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運行機制構建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21.
[10] 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82.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作者簡介:武君如(1999—),女,湖北襄陽人,漢族,黑龍江大學2021級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