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岱 薇薇
相信大家最近都有在各個社交平臺刷到過這樣的內(nèi)容:清晨出發(fā),到南京/蘇州/上海/北京啦,在連續(xù)打卡了十幾個景點和小吃之后,僅僅休息3—4個小時便開啟了新的一天“行軍”。
看罷觀眾會覺得短短一天這些大學生居然如此精力充沛,舟車勞頓之余還能趕上周末或者周一的動車回校上8點早課,實在是令人佩服。
這種以時間緊、景點多、花費少為特點的高強度旅游方式被稱作“特種兵式旅游”,主角通常為高校大學生,他們會在雙休日的清晨或周五晚上魚貫而出,舟車勞頓打卡各大景點。
白天“暴走”晚上趕路,以最少的時間和金錢打卡盡量多的景點,不浪費一分一秒,在旅行結束后并沒有任何緩沖,立即回到原本的工作求學生活中。這種旅行方式人們主打就是一個計劃詳細、滴水不漏。
30小時往返1300公里游6個景點、5天旅游6個省份、33小時速游北京……年輕人利用節(jié)假日挑戰(zhàn)自身的體力極限,在工作和學習空檔期奔赴新城市,體驗勞累并快樂的感覺。
“為了這次出游,我連PPT都做好了?!闭f這話的是武漢大學生葡萄,她為了這次廈門、泉州“特種兵式旅游”準備了頗多,從她準備的PPT來看,游玩景點包括開元寺、博物館之類的免費景點,也包括部分著名景點如鼓浪嶼、清源山,旅行時間精確到分鐘,從清早5點到凌晨1點的每段時間都“物盡其用”。
而飲食主要以小吃為主,多是參考了各類美食攻略,查看評論區(qū)和點評得出的結論,住宿選擇了當?shù)氐那嗄曷灭^。
“反正睡覺也不會睡太久,基本就是去洗澡放行李?!逼咸阎毖?,而提到本次旅行的預算,葡萄提到旅游花費的大頭還是在路費上,本次選擇了特價機票,算下來比火車還劃算,而食宿則是能省則省,重要的還是用有限的時間看到更多的景色。
另一位上海高校的同學八斤則用了2天半玩了蘇州無錫常州三座城市,他表示之前其實也來玩過這三座城市,但這次是專門想去看蘇州夜游網(wǎng)師園、無錫黿頭渚和常州天目湖幾處景觀,所以心一橫,這幾天把景點全部游掉。
“整體感覺還是很好的,4月的春日景色實在不容辜負?!?/p>
伴隨著大學生“特種兵式旅游”一起出現(xiàn)的,是“報復性出游”一詞,因為之前有很多旅行計劃被迫擱置,更加覺得自由的時間得來不易,所以急切地想要出去玩。年輕人對探索未知世界有著不小的內(nèi)在驅動力且充滿激情,尤其在旅游業(yè)迎來復蘇的環(huán)境下,這種情緒得到釋放。
葡萄表示,她周圍有很多同學都選擇這種“特種兵式旅游”,而且父母都比較支持,也會給相應的活動經(jīng)費?!拔覀冏约簳幸粋€群,20多個人,會在里面分享各自出游的經(jīng)歷和踩坑。”
此外,一部分年輕人覺得現(xiàn)在無憂無慮的日子很難得,大學里學業(yè)壓力不算太大,在期中期末之間總有一些遠日無憂近日無愁的日子,與其刷劇或者在宿舍白白浪費掉,還不如去旅行增長見識。
這一切都要從三個月前說起——
“青春沒有售價!硬座直達拉薩!”只見畫面中的一位新疆大叔喊出慷慨激昂的口號,近乎全車廂都是大學生直接把氛圍拉滿,也正是這聲口號點燃了全國大學生們那顆本就蠢蠢欲動的出游之心。
全國各地大學生都開始了行動,近則從大學周圍的城市開始,遠則直接綠皮火車硬座十幾個小時到目的地?!疤胤N兵們”會捏緊手里的每一分錢,主打的就是一個“極限省錢挑戰(zhàn)”和“時間管理大師”,能火車絕不飛機,能地鐵絕不打車,路上浪費的時間都能用睡眠補回來。
對于已經(jīng)陷入繁忙工作的人們來說,這類新型旅游方式實在讓人羨慕。有網(wǎng)友在評論區(qū)表示“好羨慕他們,有體力、有時間、有同伴,又是正好的年紀。”
“特種兵式旅游”是旅行方式的創(chuàng)新,它為異地旅行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網(wǎng)上曬出的行程單中,有女生在周末兩天打卡了南鑼鼓巷、鼓樓、故宮、雍和宮、天安門、頤和園、北海公園、天壇等一系列著名景點。為了省錢趕路,甚至在火車上過夜。與此同時,與其行程相似的年輕人還有很多。
面對質疑,她表示“整個旅程雖然很趕,但我們確實做了很多功課,也在認真體會每個景點的意義。很多人都評價說特種兵式旅游太累,但其實我和好友都不覺得累,因為出去看世界帶來的幸福感已經(jīng)超越了身體的勞累?!?/p>
或許這正是年輕人觀念的一種轉變。選擇“特種兵式旅行”的內(nèi)在驅動力,是年輕人試圖找回屬于自身的活力。在精力充沛的人生階段,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是感性與理性權衡后的選擇。盡管時間緊迫,路途疲憊,人們通過此類旅行模式得到精神上的滿足,留下許多難忘記憶。
很多大學生都表示這種“特種兵式旅游”其實非常耗費精力,每次回來腰酸背痛腿抽筋,出游一次需要在學校緩一周左右,想要平衡學業(yè)和課余旅游還是存在難度的。
“短視頻里的日行9萬步,一個景點玩20分鐘還是夸張了?!卑私锉硎?,他認為“特種兵式旅游”現(xiàn)在作為一個熱點確實會存在很多跟風的行為,但過于博眼球的規(guī)劃和視頻可能會讓人信以為真,等到自己旅游的時候手忙腳亂,為了打卡景點而旅游,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打工人也對這種“特種兵式旅游”躍躍欲試,但游完回家后,有的病倒有的吊水,直呼“特種兵”還是讓大學生當吧,自己歲數(shù)大了實在承受不住。
想要完全實現(xiàn)工作旅行兩不誤,依舊不容易。年輕人也應根據(jù)自身的收入、工作學習進度、身體情況等等做出合理安排,時刻調整自己,合理規(guī)劃行程。更要在出行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杜絕行程中的安全隱患。拿捏好游玩和工作學業(yè)的“度”,在釋放壓力與工作學習之間找好平衡點。
“特種兵式旅行”走紅,可以看作是對全國的旅游市場釋放了積極信號。旅游產(chǎn)業(yè)與年輕人群再次擦出火花,人們對旅行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而地區(qū)通達性的提高,則讓人們能夠以最大程度節(jié)省出行成本,提升出游效率。
為何“特種兵式旅游”能在大學生群體形成一種潮流?成都錦城學院文旅管理系副教授鄧靜表示,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曾經(jīng)出行受到限制的大學生們可能存在一定的“報復性旅游”消費的心理;其次,大學生群體身體素質比較好,有足夠的活力去實踐這種高強度的旅行;另外,大學生群體旅游預算有限,而夜不住宿的旅行方式降低了他們的消費成本。
鄧靜觀察發(fā)現(xiàn),社交媒體、社群營銷在這股“風潮”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在這樣的擬態(tài)環(huán)境中,容易出現(xiàn)很多的跟風行為。這樣的“風潮”可能會導致周末一些景區(qū)游客激增,所以對于景區(qū)的運營方來說也存在很大的運營壓力,比如近期很火的:排隊上青城山、夜爬泰山等。另外,這樣高強度的旅行方式對大學生群體來說,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我建議大學生們都應該買相應的保險,對摔傷等情況都有所保障?!?/p>
“特種兵式旅游”能否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鄧靜表示還需更多時間觀察,但是目前看來,她認為這更像是一種“狂歡”,幫助大學生釋放情緒和壓力。她認為,現(xiàn)階段較為迫切的是,各地景區(qū)的運營商應該針對這股旅行消費的熱潮,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