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本碧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教師之主導作用,蓋在善于引導啟迪,使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用?!倍Z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就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實踐去獲得知識,并且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自主學習體現了現代學習方式的主動性特征。埃德加在《學會生存》中曾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而要讓學生走上自主學習之路,就要在教學中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彼裕D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成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肖川認為,自主學習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jiān)控”的學習。那么,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呢?我在二十幾年的教學中,也一直在進行摸索。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
布魯納曾說:“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于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睂W習興趣對學習效果有很大影響,如果學生對學習感興趣,他就會去深入了解和鉆研,否則只是被動接受,一遇到困難就不能堅持,從而放棄學習。
那么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這就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鉆研教材,認真?zhèn)湔n,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經常有新鮮感。否則一直都是按部就班,學生難免覺得乏味。如我在教學《安塞腰鼓》時,由于陜北離我們這里很遠,而且很多學生對腰鼓不太了解,所以第一節(jié)課我先介紹了本地的花鼓和薅草鑼鼓,配上學生熟悉的歌。再引入課文,給學生耳目一新之感。其次,可以運用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如我在教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我播放了電視劇《杜甫》片段,穿插自己去成都杜甫草堂的一些照片等,視頻的直觀效果使學生對作者有大致的了解,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激發(fā)了他們進一步探究詩歌的學習欲望。再者,我在課前三分鐘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如講一個成語故事、分享一段美文或者來一組成語接龍。學生渴望被重視,一旦被重視,他們的參與積極性就高,興趣也就被調動起來了。在教學過程,也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老師起穿針引線的作用,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學習,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濃郁溫馨的學習氛圍,嚴謹務實的精神就會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主流。
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個良好的習慣會讓學生受用一生。我特別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不可能無師自通,當我們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時,老師必須知道要讓學生獲得這些自學能力,需要強化訓練學生的課堂常規(guī)學習習慣。
“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古人給我們的良訓,所以我要求學生學習一篇文章后要做一些評論等。在評點時,我鼓勵學生發(fā)揚鉆研精神。如在教學《臺階》的時候,我讓學生思考,到底什么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這一個學習過程并不是要求學生見解必須獨到,而在于他們對課文的傾吐和表達,讓學生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而這個過程正是新課程標準要求的。
布魯納認為:“學習為將來服務有兩種遷移方式,一種是由于前后工作的十分相似而產生的特定適應性的遷移,一種是原理和態(tài)度的遷移?!?所以我在學生學完一篇課文后會安排片段寫作,最簡單的改寫或擴寫。如在教學《賣油翁》的時候,我會讓學生把課文用現代文改寫成一個劇本然后讓他們在課堂上展示。
經過我的強化訓練,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了這樣的習慣,對學習的興趣也就更濃,自覺性也提高了,自主學習的方式也就慢慢地貫徹到了教學之中。
三、注重素材積累
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說過:“西洋的語言是法治的,中國的語言是人治的,要習得以‘人治為主要特征的漢語言能力,積累語言素材,培養(yǎng)語感是一條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徑?!彼?,我們的語文教學最主要的是培養(yǎng)語感,而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方法就是積累語言素材。
如我講到李白一生愛月亮,讓學生課后積累寫月的詩句,總結“月”這種意向在古代文學中的意義,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在之后的寫作中,很多學生也用到“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惆悵,“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的豪壯。
語文和數理化不一樣,熟不一定能生巧,做一百套閱讀題,也不一定能提高閱讀能力。只有去不斷積累,才能培養(yǎng)語感。日本心理學家在經過大量的調查后研究發(fā)現:人擁有的詞匯量與智商成正比。所以,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積累素材,也是我用來提高語文教學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
四、開展各種活動
語文教學應該給學生以活動的機會,來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學知識、長見識??梢哉f有活動,課堂才會充滿活力;有活力,才有自主學習的動力。
我在平時的教學中一般采用以下幾種活動方式。
(一)手抄報。如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古詩苑漫步》,我給學生一周的時間分別搜集各類古詩,比如植物、動物、風花雪月等,然后辦手抄報在全班比賽。同辦公室的幾個老師聽說后,也加入了這個比賽,由一個班級比賽擴展到年級比賽,更加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為以后的學習營造了和諧的氛圍。
(二)課本劇表演。如教學完《石壕吏》,我給學生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間,這么簡短的詩歌介紹的悲慘故事,細節(jié)到底是怎樣的。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文章改寫成課本劇,然后在班會課上讓他們分別表演,還請了學校知名的語文老師和音樂老師做評委。學生們很積極,表演雖然顯得稚嫩,但卻有想法。
(三)演講賽。學習《最后一次演講》時,我給學生播放了相關視頻片段。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歸納的演講的特點,最后模仿演講。本單元上完后,讓學生自己寫演講詞,并且在班上舉行演講比賽。
雖然活動的獎品不多,但學生們感受到的是自主學習的樂趣,在趣味中獲得了知識。
實踐證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然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實踐,努力去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新一輪課程改革已全面展開,新課標的真正實施,空有觀念的更新遠遠不夠,它必須要具體深入地落實到語文課堂教學方式、教學行為的轉變上來。我相信只要語文教師能夠轉變觀念,有意識地在課堂中運用各種策略,培養(yǎng)學生學會發(fā)現、探索和創(chuàng)新,那么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就能真正地煥發(fā)出生機和活力,就能真正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真正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初中語文教學改革是一條漫長而曲折的路,需要語文老師長期共同努力,讓學生自主學習真正落到實處,實現從“教”到“不教”的飛躍,這樣,“雙減”工作才能落到實處,語文教學也才能真正提高質量,我們才能更好地去實踐語文新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