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璐
不同于前任們的橄欖綠軍裝,一頭銀發(fā)的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古巴國家主席迪亞斯-卡內爾更喜歡穿西裝和系領帶。2022年11月24日,他就以這樣的形象來華進行國事訪問。
在迪亞斯-卡內爾的家鄉(xiāng)圣克拉拉市,有飄著香甜味道的磨坊和風景宜人的島礁。這座省會城市的主要路口豎立著古巴革命領導人卡斯特羅兄弟微笑著揮手致意的大幅海報。從圣克拉拉市走出的卡內爾成為古巴領導人,足以讓卡斯特羅兄弟滿意地微笑。
作為卡斯特羅兄弟忠實的追隨者,迪亞斯-卡內爾被視作堅定的“革命之子”。在處理古中關系時,他也繼承了前輩留下的傳統(tǒng)。迪亞斯-卡內爾擔任古巴領導人以來,面對諸多挑戰(zhàn)——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美國制裁不斷加強、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但古中友好合作依舊不斷取得新發(fā)展。2021年古中貿易額突破10億美元(約合71.67億元人民幣),雙方在共建“一帶一路”的框架下深化經貿往來,進出口商品種類日益豐富,為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福祉。
此外,迪亞斯-卡內爾也與阿爾及利亞、俄羅斯和土耳其等國友好往來。業(yè)界分析認為,這與他務實的作風分不開。古巴國內的電力短缺問題較為突出。一方面國內發(fā)電廠設備老化,另一方面,國際能源價格飆升。而俄羅斯和阿爾及利亞都是古巴重要的能源供應方,中國已建成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電力系統(tǒng),同時還是古巴最大的貿易伙伴。
迪亞斯-卡內爾十分清楚,作為美國近鄰的社會主義國家,古巴必須建立、維系并發(fā)展廣泛的雙邊外交關系,積攢豐富的國際、地區(qū)多邊組織參與經驗,以此不斷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只有這樣,古巴才能在與美國的對峙上有更多籌碼,打破美國制裁。他曾公開表示:“在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同時,我將努力使古巴的外交關系更加多元化。古巴不會接受外部強加給古巴的任何條件;我將加強集體領導,擴大人民的參政,加強團結,繼續(xù)革命,建設繁榮、持續(xù)的社會主義。”
分析人士認為,古美關系是迪亞斯-卡內爾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他曾在古共內部會議上痛批美國,堅定地反對美國干涉古巴事務。不過,古巴并不是為反美而反美,反對的是美國想讓古巴政權變色的企圖。他在接棒國家權力時承諾:“在關乎古巴國家命運的重大決策上,我將向勞爾·卡斯特羅請教。他也將繼續(xù)提供意見與看法?!?/p>
“他給人的直觀印象是人比較高大,頭發(fā)花白,說話聲音很柔和,而且年富力強、個性沉穩(wěn)。民眾對他可能帶來的新氣象充滿期待?!庇杏浾哌@樣描述對這位古巴領導人的印象。
1960年,古巴革命勝利后的第二年,迪亞斯-卡內爾出生于圣克拉拉市的一個普通家庭。他的父親是機械廠工人,母親是小學教師。迪亞斯-卡內爾的早期職業(yè)選擇受家庭影響較大。1982年大學畢業(yè)后,他先服兵役,當了3年無線電專家,此后回到母校拉斯維亞斯中央大學,成為該校的教師。年輕時,迪亞斯-卡內爾留著一頭飄逸的棕色長發(fā),經常穿牛仔褲和運動襯衫,像個搖滾青年。
1993年,33歲的他當選古巴共產主義青年聯(lián)盟全國委員會第二書記,開始了政治生涯。一年后,迪亞斯-卡內爾出任比亞克拉拉省委第一書記,主政地方。2003年,他被調到奧爾金省任省委第一書記。這里是卡斯特羅兄弟的家鄉(xiāng),也正是在這里,迪亞斯-卡內爾憑借親和務實的工作作風,逐漸獲得勞爾的信任。在勞爾的推薦下,迪亞斯-卡內爾2003年進入古共中央政治局,成了古共最年輕的政治局委員。6年后,他出任古巴高等教育部長。
迪亞斯-卡內爾處事靈活,一方面堅定地捍衛(wèi)國家體制,另一方面穩(wěn)妥地推動開放。他鼓勵普及互聯(lián)網,要求媒體向公眾提供更多信息。在他擔任高等教育部長時,古巴一批學者建立了一個名為“年輕的古巴”的博客。他們在認可古巴社會主義道路的同時,批評國家存在的腐敗和低效問題,并積極尋求改變策略。有參與者回憶,該博客一度被關閉,但迪亞斯-卡內爾召集相關人員座談,向他們了解情況,交流看法。
迪亞斯-卡內爾雖配有公務轎車,但作為工人的后代,他更習慣騎自行車走街串巷了解民情,這種作風贏得各界好評。
2021年,迪亞斯-卡內爾接替89歲的勞爾,成為古共第一書記。
盡管迪亞斯-卡內爾被形容為“年輕、更隨和的勞爾翻版”,但他畢竟出生于古巴革命勝利后,在民眾心中的地位趕不上曾經歷過革命戰(zhàn)爭的領袖,這就需要他更多地通過實干來提升自己的威望。在傳承老一代領導人的革命精神、確保古巴社會穩(wěn)定、社會制度延續(xù)的前提下,迪亞斯-卡內爾還面臨著多重挑戰(zhàn)。
首先是加快推進古巴經濟社會模式的“更新”。古共領導層新老交替之際,古巴正值艱難時世:疫情肆虐、經濟危機、物資短缺……同時,古巴長期受美國封鎖,要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發(fā)展更為不易。
其次是如何延續(xù)古巴的國際影響力。中國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古巴研究中心秘書長韓晗認為,在地區(qū)內,如何增進與拉美左翼國家的關系,十分考驗領導人的外交能力。同時,如何延續(xù)與地區(qū)外國家的關系,維持多元外交優(yōu)勢,也是古巴能否獲得更多外部支持、促進自身發(fā)展的關鍵。
當前拉美政治格局正經歷新一輪深刻調整。而中拉合作本質上是南南合作,以相互尊重為前提,以互利共贏為原則,以開放包容為特質,以共同發(fā)展為目標,順應世界大勢和歷史潮流,符合地區(qū)國家共同利益。
長期以來,拉美政治具有左右翼輪替執(zhí)政的特點,隨著巴西的盧拉、智利的博里奇、哥倫比亞的佩特羅相繼大選獲勝或上臺執(zhí)政,加上左翼政要執(zhí)政的墨西哥和阿根廷,拉美五大主要經濟體首次全部掌握在左翼力量手中。左翼浪潮對古巴意味著什么?韓晗說:“首先是新左翼與傳統(tǒng)左翼存在執(zhí)政理念、思想的差異。第二,各國國內外經濟環(huán)境較為嚴峻,執(zhí)政黨面臨提振經濟的考驗。第三,新左翼領導人對古巴的態(tài)度也存在差異?!表n晗認為,如何在地區(qū)形成新的左翼聯(lián)盟,或將是古巴和其他拉美左翼領導人的共同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