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zhí)行/賓絲絲
打開微博或者微信朋友圈,幾乎每個人都有幾個經(jīng)常跑步的朋友,跑步逐漸成為都市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近些年來,跑步似乎成了中國最受歡迎、最具群眾影響力的運動。而社交媒體的蓬勃發(fā)展,也讓跑步變成了一種可以共享的社交方式。跑步已然成為一種新的話題談資;一種生活創(chuàng)新的內(nèi)容;一種可以共享的社會資源;一種新的精神提升催化劑和一種更多元的娛樂方式。
城市跑步族的不斷涌現(xiàn),能看出國人的健身意識正蓬勃生長??旃?jié)奏的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讓都市人急需一個緩解壓力的方式,而形式簡單、過程便捷且經(jīng)濟實惠的跑步無疑是最適合的選擇。
生命在于運動。一個好的身體,才能給生命帶來無數(shù)美妙的可能。不如現(xiàn)在就去跑步,在奔跑中發(fā)現(xiàn)一個嶄新的精彩世界!
(賓絲絲/文)
全國各地的路跑活動隨著疫情的退散和氣溫的回升一起回歸。
如果說上一波的跑步潮,是將跑步這項運動從公園里隨處可見的大爺擴展到中產(chǎn)人群,讓馬拉松徹底流行起來。那這一波跑步潮,則有點更接近運動本質(zhì)。
具體來說,是隨著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觀念的增強,人們更能去享受跑步這項運動本身帶來的快樂了。
跑步潮早期在中國的流行和新中產(chǎn)們分不開關(guān)系。那會兒馬拉松運動場上常出現(xiàn)的主角,是張朝陽這類企業(yè)家,跑步是他們中產(chǎn)以上人群的休閑運動方式,是身份和社交圈層的象征。對于大眾而言,參加馬拉松或者曬出一張跑步APP的跑圈圖,更多是為了跟上潮流,滿足“社交虛榮心”。
當國民收入水平提高,人們這才有精力去關(guān)注物質(zhì)之外的健康和精神的需求,跑步這種既可揮灑汗水享受快樂,又低門檻的運動方式便成了首選。三年疫情也給人們的健康觀念帶來了極大的改變,人們對于戶外運動、跑步健身等活動熱情高漲。
宏觀上看,“全民健身戰(zhàn)略”的推行以及青少年“雙減”政策,都在促使越來越多的人加入跑步群體。據(jù)《悅跑圈2021中國跑步白皮書》顯示,2021年,00后跑步人群以62.3%的同比增長速度異軍突起;女性跑步用戶增長趨勢強勁,在整體跑者素質(zhì)上相比往年都有所提升。
個人層面看,很多人為了健康而跑,也有人為了快樂而跑。作為跑步的主力軍人群,職場和社會壓力讓這屆年輕人學(xué)會了取悅自己和放過自己。對他們而言,運動的自律是艱難的,身材焦慮是過于苛刻的,比起把時間和金錢砸在健身房里,跑步的快樂最簡單易得,也最具彈性。
體育明星的走紅,樹起了一個更好的范例。人們不再欣賞單一的美,而是能夠發(fā)現(xiàn)在賽場上揮灑汗水的運動魅力。于是,運動員為了追求運動目標,為享受突破自我的快樂而踏上跑步的征程;職場人為了健康或釋壓,在閑暇時間里離開工位,用跑步來調(diào)整身體和情緒狀態(tài);還有人,純粹就是喜歡風(fēng)從耳邊吹過,體驗大汗淋漓的暢快感。
不管是喜歡競技的馬拉松,還是追求放松的休閑跑,每一種運動方式都能被自我接納。
“跑步?jīng)]有太多場地器械要求,沒有性別年齡要求,也沒有時間限制,天氣因素也可排除,下雨天可以在跑步機上跑?!迸苡淹醭杀筮@樣分析跑步受歡迎的原因。
社交媒體的興盛,讓跑步變成一種可以共享的社交方式,記錄健身數(shù)據(jù)、定制訓(xùn)練計劃、相互點贊、約跑等讓跑步樂趣陡增。作為一名資深跑者,李銳十分愿意在微信朋友圈和運動App里“打卡”秀跑。他說,這不僅僅是一種炫耀心理,更是對自己的督促和鞭策,“我希望讓大家看到自己堅韌不拔的健康形象,既然我‘曬’出來了,就一定要堅持下去?!?/p>
值得注意的是,當今跑步這項運動已經(jīng)超越體育本身,集經(jīng)濟生產(chǎn)力、文化傳播力、社會親和力于一體,對促進健康中國戰(zhàn)略意義重大。跑步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城市,引領(lǐng)著中國人運動健康觀念發(fā)生可喜的變化。
被贊譽為“波士頓比利”的美國知名跑者比爾·羅杰斯曾經(jīng)說過:“跑步是全世界最棒的運動,擁有最優(yōu)秀的選手。它需要太多生理和心理上的能量,需要全身心地投入?!?/p>
當然,想要在馬拉松比賽中獲得冠軍,必須要有挑戰(zhàn)的意志和決心,但如果缺乏天賦,就會遇到更大的挑戰(zhàn)。海因里希認為,人們在參加馬拉松之前,必須要弄清楚自己是“犬系”還是“貓系”,這一點非常重要——對于犬系動物來說,奔跑是它們的本能,而無論怎么訓(xùn)練,都不可能這樣去要求一只貓。
人類利用兩足奔跑的歷史極為悠久,至少可以向前追溯600萬年。在《人類為何奔跑》一書中,美籍德裔生物學(xué)家貝恩德·海因里希認為,非洲可能是人類開始奔跑的地方。在非洲平原上,剛剛進化成兩足的人類祖先并不擅長奔跑。事實上,人類的兩足奔跑一直被視為是進化史上的謎團——和四足比起來,兩足奔跑顯然更費體力。但不管怎么說,這種方式解放了人類的雙手。
這之后,狩獵行為推動了人類的進化歷程。跑步就是不斷地追逐,無論你的目標是抵達終點,創(chuàng)下紀錄,還是其他。在原始的狩獵成為過去式后,人們開始追逐自己的同伴,成為賽道上的勇士,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實現(xiàn)夢想抑或是獲得現(xiàn)實中的激勵。就好像在奧運會上,人們會為運動員加油、助威、喝彩,并由衷地為他們所取得的成績感到驕傲自豪。正如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宗旨一樣,這種運動永無止境——人們總是期待著更高、更快、更強。
生理上的因素會影響我們跑步的速度或者耐力嗎?這個問題可能不那么好回答。當我們認為自己是因為不夠高而跑得不快時,總會發(fā)現(xiàn)一個跑得更快的矮個子選手;當我們認為只有瘦子才能跑得更快時,也會發(fā)現(xiàn)一名肌肉發(fā)達的優(yōu)秀選手。北歐選手曾經(jīng)是長跑賽事中的霸主,但顯然,這種情況在今天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更新一些的說法認為,非洲的高原環(huán)境能夠篩選出最快、最強壯的動物和人,但這種觀點同樣不那么站得住腳。
并不是每一個跑步的人都渴望參加比賽。對于更多的人來說,馬拉松并不能代表跑步的全部。
在現(xiàn)代社會中,跑步運動作為一種休閑健身活動,成為城市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無論是清晨還是傍晚,漫步城市中的我們總能看到擦肩而過的跑者——無論男女,這些身著休閑運動服,腳踏跑鞋的人們,總是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之中。
跑步是一個自我發(fā)現(xiàn)的過程。跑者可以通過長跑塑造自己的身體進而提升自我的價值。與一般性跑步所能提供的獲得健康、社交、娛樂、成就感、運動樂趣等功能相比,長跑運動還能夠為跑者提供一個進行個人反思的空間,并有助于人們保持體型、發(fā)展友誼、應(yīng)對情緒壓力等。
“希望一人獨處的念頭,始終不變地存于心中。所以一天跑一小時,來確保只屬于自己的沉默的時間,對我的精神健康來說,成了具有重要意義的功課?!边@是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關(guān)于跑步意義的闡述。在成為一名“跑步小說家”后,村上春樹堅持每天跑5公里。在這里,身體為個體提供了一種做自己的感覺。
近些年,跑步在中國的城市火起來,帶動了大批城市青年加入這項運動,青年跑步社團也隨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換一個視角看這場跑步熱,它給了人們一個新的切口,去理解當下的城市青年文化。
跑步,作為備受時下青年群體推崇的一項運動,已超越健康鍛煉這一單純目的,開始融入社交活動、職業(yè)發(fā)展和公益參與之中。青年跑者個人的持久熱情和動力,讓跑步不僅成為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成為積極的文化風(fēng)尚。
講個人動機,就離不開時代和社會。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抱負、一個時代的時尚,個人的追求和抱負可以反映出時代與社會的影響。
跑步對城市青年的意義之一在于它給自己、給他人帶來“正能量”,這會把人們帶入超越身體感受的層面:跑步給個體帶來成就感和存在感。當人們在微信朋友圈頻頻曬出自己的跑步成績時,事實上就是在曬自己的成就,在刷自己的存在感。
“自找苦吃”的跑步如何能成為證明個體存在,越來越多的人現(xiàn)在更樂意曬自己的跑步成績就是一個例證,在他們看來,需要努力、毅力和耐力成就的,才是真正的成就,才能贏得尊重?!耙郧皶裆莩奁罚F(xiàn)在已經(jīng)變得沒有意義,不再值得曬了。這個時候就只有尋求更深層次的心理追求,比如說完善自我,比如說成就感……我們會去追求一些更加高尚的東西,一些能夠體現(xiàn)價值觀、世界觀的東西。所以跑步在這一點上是性價比很高的?!币晃槐辉L者將跑步價值視為更高品位、更深層次的自我實現(xiàn)價值,這是多數(shù)跑者共同的觀點:“當自己在距離上或速度上有所突破時,會有一種深深的快樂與成就感。它會激勵你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工作上都要走得更遠,做得更好?!?/p>
大多數(shù)跑者津津樂道的成就感,不止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能力,更在于超越了自己的能力,實現(xiàn)自我存在的突破和躍升?!翱梢钥吹阶约河心芰ψ龅絼e人想象不到、自己也不敢想象的事情。這是我跑步的兩個最重要的動機?!币恍┡苷咄ㄟ^積極努力獲得的自我認知,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比想象中要更強大”,還有什么比這更讓青年人興奮?
當健康具有時尚價值,當以跑步等運動來獲得健康被認為是“酷的生活方式”,甚至跑步被當作中產(chǎn)階級的“廣場舞”,這都指向了關(guān)于生活方式的一個新畫面,青年文化的一個新面相,城市消費革命的一個新領(lǐng)域,社會地位分層的一個新符號。任何趣緣活動和社群結(jié)合將成為社會發(fā)育的一種新常態(tài)。正是所有這些新穎,造就了如今的跑步熱。而以文化現(xiàn)象的視角觀察,跑步是為了健康,也是一種時尚,熱衷跑步具有時尚消費的性質(zhì)。但跑步并非炫耀性消費,它是生產(chǎn)性的時尚消費——生產(chǎn)進取的人生,生產(chǎn)健康的生活方式;跑步是為自己的身體,也是為社會身份,它已進入社會地位追求的范疇。
跑步追求的獲得感和社會重要性,并不導(dǎo)致實在的社會不平等,它提升參與者的存在感,卻不貶低不同道的他人,相反,更可能成為他人追隨的榜樣。跑步本為私人領(lǐng)域的活動,但可經(jīng)由私人的志愿努力做成社群的事業(yè):社群的健康、社群的娛樂,乃至社群的公益,這應(yīng)該是對跑步熱的最好定義。從這項社會創(chuàng)新可以看到,人民生活,即便看似只是個人愛好的跑步運動,也可以成為生活創(chuàng)新的真正來源。
穿上跑鞋,設(shè)置好手表等智能裝備,來到路邊,跑步隨即開始。無論是新晉跑者還是馳騁過馬拉松賽事的老將,最開始都會有那么一段時間,跑不了太長的距離。20來分鐘,撐不過半小時,便會氣喘吁吁,兩腿顫顫巍巍。再堅持一段時間,身體便能積極接受跑步這事兒了,呼吸節(jié)奏變得穩(wěn)定,跑姿也終于形成。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便是如此,跑步對他而言,“如同一日三餐、睡眠、家務(wù)和工作一樣,被組編進了生活循環(huán)?!彼驗閻叟懿竭€專門寫了一本書。如今,提到跑步,很多人會想起村上春樹那本《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
對于很多跑者來說,大抵都有過類似的體驗。從0到3公里是身體在適應(yīng)這一過程,從3到5公里像身體在調(diào)試這一過程,而5到10公里更像是身體在習(xí)慣并開始享受這一過程。伴隨著耳邊的風(fēng)聲與身體對話,5到10公里,乃至更長的跑步體驗使人容易達到“心流”狀態(tài)。
“心流”的概念來自積極心理學(xué),當你特別專注地做一件目標明確又有挑戰(zhàn)的事情,而你的能力恰好能應(yīng)對這個挑戰(zhàn)時,就會進入到這個狀態(tài),或者說觸摸到了幸福。在很多經(jīng)歷過“心流”體驗的人的描述中,它可以忘記時間的流逝,屏蔽日常的瑣事和噪聲,在渾然忘我的體驗中,獲得內(nèi)心的秩序感和安寧。
但這種“治愈自己”的終極目標都是后話,跑步首先能收獲的是釋壓和自我滿足。“讓肉體更多地消耗一些,好重新認識自己乃是能力有限的軟弱人類——從最深處,物理性地認識?!庇么迳洗簶涞脑拋碚f,發(fā)怒的話,就將那份怒氣沖著自己發(fā)好了;感到懊惱的話,就用那份懊惱來磨煉自己好了。村上春樹喜歡長跑,沒有跟人一決雌雄的勝負欲,倒是更關(guān)心能否達到為自己設(shè)定的標準。
他在炎熱的日子思考炎熱,在悲哀的時候思考悲哀,“潛入奔跑著的我精神內(nèi)部的這些思緒,或說念頭,無非空白的從屬物。它們不是內(nèi)容,只是以空白為基軸,漸起漸漲的思緒……很像天際的云朵,形狀各異,大小不同。它們飄然而來,又飄然而去。然而天空猶自是天空,一成不變。”這種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談,不必聽任何人說話,只需眺望周圍的風(fēng)光,凝視自己的寶貴時刻,是很多人選擇跑步的共同原因。尤其面對生活的無序,在運動中建立自我秩序的心理訴求尤為強烈。
即使在跑步中追求精神體驗也要意識到,從5到10公里,乃至更長距離的進階既是心理上和體能上的。如果還有人不能理解,為什么筋疲力盡,伴有傷痛的可能,還有人在堅持這種自虐運動?運動題材動漫《強風(fēng)吹拂》給出了答案:“最讓人愉悅的,是一點點找回對身體的掌控能力;天賦異稟與否,人人都可以不斷自我挑戰(zhàn)與突破。”
我31歲這一年,過得有點喪,能讓我腎上腺素
分泌上升的事屈指可數(shù),跑步算是一樁。
不管踏上跑步機之前有多么不想跑,上去了,也就跑了。跑完了,就覺得還好跑了,大汗淋漓,神清氣爽,“要好好活下去”的熱情全回來了。
網(wǎng)上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妙:“跑步產(chǎn)生的多巴胺僅次于談戀愛,三公里專治各種不爽,五公里專治各種內(nèi)傷,十公里跑完內(nèi)心全是坦蕩和善良。”
每當我中途想停下來,就怕自己的意志力這次用光了,明天一公里都不想跑。我靠著比別人多一點點的頑強,雖然不一定會得到許多,但每晚栽到床上去,在疲憊中都能體會到年輕人擁有的活力。
人們說,年齡越大越該選擇平和的運動,而我總覺得自己做不到。大概心境上還達不到與自己和平共處的程度,我需要劇烈一點、沉浸感十足的運動。好好折磨自己消耗自己一番,才能徹底放松。第二天肌肉生出的痛感令我感知“活著”,且沒有暫停成長——成長總是伴隨著某種形式的疼痛。跑步這個20多歲時的高效減肥運動,一直被我間歇地堅持著,漸漸失去了燃燒卡路里的作用,成了一種動態(tài)的冥想。
每次跑著,總有什么是越跑越清楚的。健身房的狂熱音樂遠去了,手機里的劇目模糊了,身旁的男男女女消失了;腳下的節(jié)奏像催眠師手中的懷表,把我引入無人的境地。一個人在荒原里,沒有時間、距離,甚至沒有方向,現(xiàn)實中的包袱一樣樣被拋在身后。身體和物質(zhì)以及精神的關(guān)系,這些哲學(xué)問題浮現(xiàn)出來,思考、消化,回到現(xiàn)實,更接近自己。
據(jù)說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在80多歲的時候依舊保持著每天從家步行到店里的習(xí)慣,近兩個小時的路程被他說起:“如果不是堅持走路,我怎么能80多歲還在店里一站一整天啊?!庇袝r覺得他在說體能,有時又覺得不僅于此,像村上春樹堅持數(shù)年的晨跑,也不再為了消除戒煙后產(chǎn)生的贅肉。
運動蘊藏著的能量絕非只是為了身體的美和健康,是為了制造一種思考的可能。在那里拋棄一切現(xiàn)實帶來的焦慮、恐懼和自我懷疑,將自己拉回到一片凈土中。
這些年我嘗試過幾種不同的運動,瑜伽、健美操、高強度間歇訓(xùn)練……大多需要身處人群之間。相比之下,我更喜歡的是獨自跑步。大概本性孤獨,又或者思考必然是孤獨的,我無法在人群中體會到內(nèi)心需要的安寧。
二十幾歲,我在跑步機上只得到身體上的好處,三十幾歲,才在跑步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收獲。比如,我昨天想起作家譚思美的演說,忽然覺得人痛苦一點也沒什么不好。尤其干寫字這行的,應(yīng)該保持對痛苦的敏銳。今天我又在想,人生的廣度和深度是不可兼得的,我的幸福是什么?是把手里的一件事做到極致。這些是我在熱鬧的白天世界里想不到的東西。
白天的生活,忙著糾結(jié)是該滿足自己的所得,還是該更進一步。到了晚上那一刻,才能體會到雙腳踏地的感覺。物質(zhì)抵達不到內(nèi)心的某些地方,要靠自己調(diào)整與初心的距離。
此前被我痛恨卻又不得不去的跑步,現(xiàn)在竟然也成了一件樂事。不為卡路里的目標,不為一定跑到幾公里,我只為得到那一片刻的自我理解和自我接納。
在這樣和那樣的片刻中堅持下去,我也越來越接近自我。
回顧自己21年的人生經(jīng)歷,00后王珂覺得高三那一年的自發(fā)跑步是個轉(zhuǎn)折。
高一、高二王珂在學(xué)校寄宿,跑步是被迫的——學(xué)校要求住宿學(xué)生每天早晨必須跑步半小時?;貞浧疬@段不得不跑的經(jīng)歷,王珂只記得跑步過程幾乎沒有什么快樂的感受。
高中的前兩年,王珂的生活是相對灰暗的,當時在普通班的王珂,成績倒數(shù),整個人處于一個比較自卑的狀態(tài),也沒有什么好朋友。進入高三以后,王珂開始走讀,不需要再被迫跑步了,但新問題也來了,她發(fā)現(xiàn)自己每天早晨都很困,白天身體也很疲憊??赡苁莾赡昱懿浇?jīng)歷在她身體里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可能是受熱愛運動父母的帶動,王珂決定再開始跑步。
為了能早起半個多小時跑步,王珂給自己心理暗示,比如如果明天能早起跑步的話,考試成績會變好。王珂跑步的時候基本保持在6—7分鐘/公里的配速,距離一般跑兩公里。這樣的速度和距離讓她覺得身體很舒適。當看著太陽一點點升起來,她覺得身體也充滿了力量,自己今天可以做完所有想做的事。在王珂看來,這輪冉冉升起的朝陽就是給晨跑人的一份禮物。
跑完步后,王珂再去上學(xué),她發(fā)現(xiàn)沒那么困了,感覺自己的腦細胞被激活了一樣,更為重要的是,自己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也提升了。
就這樣,王珂漸漸喜歡上了跑步。跑步帶來的正向快樂也讓她戒掉了之前沉迷的手機游戲,因為她發(fā)現(xiàn)游戲帶來的興奮只是一時的,而跑步卻可以讓她一天都處于亢奮的狀態(tài)。為了讓自己保持晨跑的習(xí)慣,即使下雨天不能跑步,王柯也會打著傘在跑步的那條路上走一走。
精神狀態(tài)的改變讓王珂的學(xué)習(xí)成績突飛猛進,最終,她以全班前5的成績考上北京外國語大學(xué)。
跑步成了王珂一直保持的愛好。進入大學(xué)后,王珂發(fā)現(xiàn),自己跑步的愛好開始影響身邊的朋友了。王珂的一名室友之前完全不運動,在王珂的影響下,室友開始跳一些簡單的操。這讓王珂特別開心。
2021年夏天,一個想法在王珂心里萌芽:“我能不能帶動更多人和我一起跑步?”北京外國語大學(xué)是一所女生比較多的學(xué)校,王珂發(fā)現(xiàn),身邊有很多女同學(xué)都很在意體重秤上的數(shù)字,身材焦慮之下會去節(jié)食減肥。王珂想帶著這些人一起跑步,讓她們不被這份焦慮裹挾。
在身邊朋友們的鼓勵下,王珂提交了社團申請書,經(jīng)過一系列復(fù)雜的流程后,北京外國語大學(xué)的第一個跑步社團“百萬蘑菇”成立了。目前,“百萬蘑菇”在慢慢擴大影響力。截至目前,已經(jīng)組織開展了近4000期“15分鐘運動圈”線下運動項目,該活動直接參與者超1.4萬人。
回顧大學(xué)生活,王珂覺得成立社團是她最自豪的一件事,通過努力讓一個想法變成了現(xiàn)實,這是一次自我突破。社團例跑已經(jīng)從每周一次變成了每周兩次,來跑步的社團成員每次10—20人不等。雖然發(fā)展速度有點慢,但“百萬蘑菇”在成長。
在北京生活了20年,我時常會覺得自己特別孤獨,在成為一個跑者之前,這種孤獨感有時會來得很強烈,這種感覺是家人所無法理解的。
也許,跑步的人遲早會相遇。畢業(yè)后,我和我的大學(xué)同學(xué)們平素很少聯(lián)系,也很少聚會,微信都幾乎沒加,這樣說一點也不夸張。目前,我只同丁丁保持著密切聯(lián)系,丁丁在媒體工作,是一位跑者,一周跑步五到六次,一次20公里左右。我以前喜歡呼朋喚友打羽毛球,這種對抗性強的運動,感覺很熱鬧,大家從四面八方湊到一起,在球場上能夠沖淡那種孤獨感。丁丁也孤獨,父親早逝,和我一樣,作為外地人漂泊在北京,找個當?shù)毓媚锝Y(jié)婚生子,丁丁說:“如果不跑步,我也許早就瘋了。”
都說跑步的人有圈子,此話不假。跑步的人散落在京城各處,但似乎跑著跑著就聚攏到一起了。
我們這些愛跑步的人,拉了一個微信群,叫“村上坑家”,這個群里原先人很多,現(xiàn)在只剩下15個,都是真正的跑者,都成了朋友。
三兒和我相識在朝陽公園,那時我剛剛開始跑步,步伐和呼吸都還有問題,三兒熱情地跑過來指點我跑步的“姿勢”。后來,我才了解到,眼前這位身材勻稱、肌肉發(fā)達的馬拉松愛好者曾是一個200斤的“死胖子”。三兒的跑步經(jīng)歷很勵志,他堅持從石景山跑步到中關(guān)村上班的意志令人驚嘆。
同樣是跑友,老王身上有一種很儒雅的感覺。老王在外企工作,精力旺盛,生活態(tài)度健康積極。我曾經(jīng)把自己的孤獨感和老王傾訴過,老王的回復(fù)很哲學(xué)。他說:“跑步者大多是孤獨的,一個人獨自在黃昏或者清晨奔跑。我經(jīng)常一個人跑步,這就顯得更孤獨,我身邊的朋友同事更喜歡去健身房、瑜伽館等熱鬧的地方?!?/p>
和我們這些男人廝混在一起的還有翠姑娘。翠姑娘以前在外企工作,后來辭職了就干脆閑著,別看她瘦瘦小小,但全程馬拉松居然也能堅持下來。和我們混在一起,開個玩笑啥的,也不往心里去。
跑步的最初,我喜歡和跑友們約到公園一起訓(xùn)練,一起跑,覺得彼此之間互相激勵。真正參加了馬拉松成為跑者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長跑是自己跑到孤獨里面、接受孤獨,進而消滅孤獨感的過程。晨光下就這樣心無旁騖地往前跑,看著自己的鼻尖,呼吸著新鮮空氣,有時會生出一種幸福感、滿足感,覺得內(nèi)心深處的孤獨寂寞,在不知不覺中被汗水給沖散了。我經(jīng)常把自己的跑步感受寫下來,發(fā)到微信圈向跑友匯報與朋友們共享,跑友們調(diào)侃我的跑步是“情懷跑”。
說實在的,有了跑步圈子,能和跑友們偶爾聚聚,似乎讓我的內(nèi)心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點依靠和安全感。而實際上,回頭想想,作為一個中年人,停留在哪個圈子里并不重要,通過不間斷地、物理性地運動身體,有時甚至窮盡體力,來排除身體內(nèi)部負荷的孤絕感才更重要。
有網(wǎng)友問我:那些堅持跑步的人到底在堅持什么呢?
跑步可能是大眾體育運動中比較無聊的一個項目,既沒有足球、籃球團隊配合的榮譽感,也沒有羽毛球、乒乓球一較高下的競技性,更沒有健身、瑜伽發(fā)朋友圈的時尚養(yǎng)眼。
跑步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的第一印象就是痛苦大于樂趣。很多時候,我獨自跑完一段路,跑得氣喘吁吁,腿腳酸痛,一身臭汗。很多人看不明白:我們堅持跑步,到底在堅持什么?我不知道其他跑者是在堅持什么,可我對跑步確實有一些感受。
去年冬天的一個早上,我所在城市的氣溫已經(jīng)降到零攝氏度以下,江南的冬季真的是刺骨的陰冷。
我早起去晨跑,外面天還是黑的。小區(qū)門口碰到一個熟悉的保安,帶著疑惑的口吻和我打招呼:“這么冷還去跑步?天還沒亮呢!”
我來到日常跑步的江邊公園,在溫度適宜的季節(jié),早晨的公園熱鬧非凡。但隨著氣溫逐漸下降,早練者的數(shù)量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一起下降。到今天只有我一個人在慢慢跑步。
刺骨的寒風(fēng)中,江面上一片蕭瑟,我一個人在跑步,甚至整個城市也不會有幾個人在這個點出來浪,我大概是今天最硬核的跑者之一。想到這里不免有點自豪,我已經(jīng)超越了這座城市99%的人。
返程的時候,太陽已經(jīng)慢慢升起,迎著溫暖的陽光跑過去,感覺整個人都在飛,最后一公里的配速也“飛”了起來。
那天是真的冷,寒氣穿過單薄的跑步風(fēng)衣,全程體溫都沒上來過,跑完后手已然沒知覺,用牙齒咬掉手套,捂在肚子上幾分鐘后才慢慢恢復(fù)。
在我跑步的日子中,有很多這樣的經(jīng)歷,寒風(fēng)、大雨、酷暑中都跑過步,真正改變我的不是跑步本身,而是長期不懈的堅持。當別人還在被窩中時,我已頂著寒風(fēng)踏上跑道;當別人玩手機時,我在夜色中狂奔;當別人研究各種養(yǎng)生時,我已經(jīng)跑完10公里。我想這才是堅持跑步的意義,它讓我變成一個有目標可以去追逐,有自律在心中的人。
我跑步已經(jīng)10多年,從開始為了健康而跑,到后來為了參加馬拉松賽事而跑,到現(xiàn)在跑步成為生活中必須去做的一件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我收獲健康,改變精神面貌,甚至成為跑步自媒體博主。
那種克服苦痛、突破極限、對一切釋然的感覺,是跑步獨有的。對于很多像我一樣并不是體育運動優(yōu)等生的普通人來說,因為跑步這項簡單純粹的運動帶來的真實深刻,是其他運動無法給予的。
跑步簡單,但是堅持跑步不簡單,經(jīng)年累月做同一件事情的人,都是意志力強大的人。不要小看那些堅持跑步的人,10年以后他們就是能比同齡人健康,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他們都會更年輕。你去問他們?yōu)槭裁磮猿峙懿??我想大多?shù)人沒有想過這個問題,跑步就像吃飯喝水一樣是生活的必需品,是內(nèi)心熱愛的運動。
跑步是生活壓力的一個釋放口,是對抗歲月侵襲的良藥,更多的時候只是一種熱愛,只有熱愛才能堅持下去。
為什么堅持跑步?在奔跑的路上,這個答案自然會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