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巍 楊國威
癌癥是全世界的一個主要死因,2020 年近1000 萬例死亡由癌癥導致。原發(fā)性肝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見惡性腫瘤,占腫瘤致死率的第三位,五年生存率不足20%。更可怕的是,中國肝癌的發(fā)病率與死亡率接近全球的二分之一。
因為肝臟是一個不存在末梢神經(jīng)的“沉默器官”,像一頭默默工作的老黃牛,不像胃、腸、心臟等器官那樣一旦受損便會劇烈疼痛。多數(shù)人往往感覺到疼痛不舒服才去醫(yī)院就診,但是很少有人會在早期就感覺到肝疼。所以一旦確診為肝癌,往往都是中晚期了,失去了外科手術切除的機會。
提醒大家,肝癌早期癥狀不明顯,高危人群要定期檢查。尤其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攜帶者;40 歲以上有慢性肝炎病史的男性;肝硬化患者;長期嗜酒者;喜歡進食腌制品者;有肝區(qū)不適、疼痛等癥狀,曾檢測甲胎蛋白有過異常,但未證實是肝癌者。對于肝癌的高危人群,定期做腫瘤指標、超聲、磁共振等檢查,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
其實現(xiàn)在的介入治療以及多學科的綜合診治,是挽救肝癌患者的有效手段,可以幫助部分患者縮小腫瘤,達到降期的目標,接受外科手術切除。
●經(jīng)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
先在大腿根部或者手腕區(qū)域局部麻醉,再穿刺此處股動脈或橈動脈,將導管裝置插入,導絲沿著動脈一路上行到達肝動脈,一步步進入腫瘤的供血動脈。到此處,我們的“武器”就到達了腫瘤細胞的門口了,醫(yī)生會向導管內注入提前混合的栓塞劑和化療藥物,這些藥物被定點送進腫瘤里。使用栓塞劑封堵腫瘤供血動脈,達到“餓死”腫瘤的目的。相比起全身化療,TACE進行的局部栓塞化療使局部藥物濃度強大了數(shù)倍,但副反應更少了,療效更好了。在這樣饑餓療法和局部化療的雙重打擊下,相當一部分肝癌細胞被消滅殆盡。
由于原發(fā)性肝癌的血液供應90%~95%來自肝動脈,因此把腫瘤的供血動脈堵掉,讓斷了血供的腫瘤慢慢萎縮,這是治療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TACE治療已經(jīng)被公認為中晚期肝癌的首選治療方法。據(jù)2008-2009 年中國肝癌特征和治療分析調研結果顯示,在我國肝癌患者接受的治療中,介入治療占61.9%,其中,TACE占91.44%。采用局部靶向藥物灌注、腫瘤血管栓塞方式集中殺滅腫瘤細胞,最大限度地降低腫瘤負荷(減少惡性腫瘤數(shù)量及減小體積)。近年來,后續(xù)聯(lián)合其他局部治療手段、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并可逆轉部分患者肝癌分期,使不能切除的肝癌病例轉化為可切除的肝癌病例。
另外,近年來釔90 放射微球可以通過肝動脈,將放射性樹脂微球注射于腫瘤區(qū)。相較于傳統(tǒng)的體外放射,不但提高了對腫瘤局部的殺傷力,而且輻射范圍小、半衰期短,大大減少了對正常肝組織的危害。釔90 治療可實現(xiàn)腫瘤縮小和余肝增大的雙重效應,不僅可顯著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質量,還在肝癌的降期治療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肝動脈化療灌注治療(TAI/HAIC)
和TACE 一樣,這一方法同樣也是經(jīng)股動脈插管,不同之處在于將化療藥物長時間、緩慢、持續(xù)地注入腫瘤供血動脈,目前臨床上灌注時間長達數(shù)小時至數(shù)十小時不等。這一技術既能減少全身的副反應,又能增加局部藥物濃度而對腫瘤造成定點打擊,因此常常作為一種姑息治療,在晚期肝癌患者中應用。通過這一技術的運用,部分患者的腫瘤縮小,成功降期,能夠接受后續(xù)手術治療。
●碘125 粒子植入
碘125粒子是一種體積很小的放射性物質,將其直接植入腫瘤里,能夠持續(xù)性地發(fā)出損傷射線,殺傷不同時期的腫瘤細胞和腫瘤周圍細胞,而幾乎不損傷正常組織。碘125粒子植入治療只需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操作簡單,不會造成太大的創(chuàng)傷,安全性較高。傳統(tǒng)的外照射因放射野大、正常組織耐受量低,其療效常受到一定的限制。局部放射性粒子植入技術作為傳統(tǒng)外照射放療及化療的一種補充治療手段,具有近期療效好、微創(chuàng)、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特點。對于一些位置不好切除,局部轉移或復發(fā)的情況,粒子植入有較好的效果。
針對門脈主干因癌栓形成閉塞的肝癌患者,為了對門脈癌栓有更好的治療作用,門靜脈支架聯(lián)合粒子條植入應運而生。在門靜脈主干癌栓部位植入一枚金屬支架,同時在支架和門靜脈血管壁之間植入粒子條,這樣在打通門靜脈、改善肝功能的同時,又起到持續(xù)性近距離放射治療抑制癌栓生長的作用,可謂“一箭雙雕”。
●消融治療
肝癌消融治療包括熱消融技術(射頻消融和微波消融)、冷凍消融技術等。熱消融是經(jīng)皮膚穿刺進入肝內病灶,利用高溫熱效應,通過組織中的極性分子尤其是水分子的振蕩,加熱肝組織,從而在靶區(qū)內引起熱凝固,通俗點說就是“燒死”腫瘤,達到與肝癌切除、肝移植相媲美的根治效果。
尤其是對于單發(fā)小肝癌,消融效果可與外科切除相媲美;對位于重要臟器和大血管旁的復雜腫瘤有較好的安全性;對于大肝癌或巨塊型肝癌,則可以將TACE治療與局部消融治療序貫或同時配合,特別是結節(jié)型、團塊型肝癌,同樣能大大提高腫瘤的完全壞死率,減輕TACE重復次數(shù)過多造成的肝損害。
此外,對于肝癌手術切除術后復發(fā)或肝功能儲備功能差不能耐受手術切除的肝癌患者,消融亦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微創(chuàng)治療方法。
對于選擇介入治療方法,要結合患者的一般體力狀態(tài)、肝功能、凝血功能情況以及CT 或磁共振表現(xiàn)出的腫瘤的大小、位置等,選擇某一種介入治療方法,或選擇幾種方法聯(lián)合治療結合靶向、免疫治療等藥物,通過肝癌多學科診療(MDT)模式討論制訂,給患者提供更高效、全面、個體化的治療,達到控制腫瘤,延長生存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