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廣龍(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學 131200)
陶行知先生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創(chuàng)造教育”理念,認為教育不是為了培養(yǎng)一模一樣的學習機器,而是能培養(yǎng)具有獨立個性、自主學習、自由創(chuàng)新的人才;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一成不變,而是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取更具針對性的教學舉措,讓學生學會創(chuàng)新、善于創(chuàng)造;要求教師在傳授學生學習技能之時,要堅持開放性的原則,將創(chuàng)造教育落到實處。
寫作是最具個性化的語言表達方式,作文最講究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造,高中語文教師要積極領會陶行知先生“創(chuàng)造教育”的理念,并合理應用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傳授學生實用性的寫作方法,教會學生如何進行創(chuàng)新性寫作,更為關鍵的是能將兩者結合起來,以此培養(yǎng)學生高質量的寫作能力,寫出精彩的文章。
部分高中語文教師認為,寫作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學生在高考作文中拿高分,表面看這好像沒什么錯誤,甚至符合教學目標。殊不知從高一開始的這種“唯分數(shù)論”寫作教學思想,把師生裝進了為拿作文高分而寫作的“籠子”里,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局限于“移花接木”、背誦范文等教條式寫作教學模式,師生課上課下研習的是每年涌現(xiàn)出來的滿分作文,教學的中心是教會學生如何模仿寫出滿分作文的本領。長此以往,一種新的“八股文”充斥在高中語文寫作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喪失寫作教學的快樂,學生喪失文章創(chuàng)作的興趣,寫作教學逐漸淪為“掙分”的工具,而非表情達意的媒介,由此可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功利性非常嚴重。
寫作教學本是教學生認識自我、認識他人、認識世界的一種有效方式,理應能引導學生探索心靈的奧秘,欣賞自然的魅力,體察社會的精彩,內容可謂包羅萬象??煽v覽如今高中生寫作,千篇一律者多,拍案驚奇者少。寫作教學課堂也空洞乏味,要么老師抄一道寫作題,然后學生搜腸刮肚;要么老師東拉西扯,學生興高采烈后卻無從下筆。寫作批改更是空洞無效,一方面,高中學校大多班額大,老師負擔重;另一方面,許多老師也缺少修改文章的興趣和能力,粗略一看,結尾處寫上“內容充實,文從字順,書寫工整,主題鮮明”之類的四字空洞評語,這顯然不利于學生寫作熱情的激發(fā)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
上述不足的具體原因是教師固守傳統(tǒng)的不科學的作文教學模式、教學理念,在一成不變中導致學生的寫作能力難以發(fā)生質的提升。綜觀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很多是非常實用的寫作方法?,F(xiàn)代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需要取其精華,把實用的作文教學方法,結合新理念、新要求,不斷創(chuàng)新科學、高效的作文寫作方法,同時能將兩者融合起來,以此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綜合素質。在實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融合的過程中,實用性是基礎,這些寫作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完成最基本的寫作任務,能指導學生完成一篇文章的基本謀篇布局,而且,這些方法簡單、高效,學生易于掌握,也能更好地實現(xiàn)基礎的寫作任務。創(chuàng)新性是提升,實用性的寫作方法只能完成最基本的寫作,但是無法做到脫穎而出,要想實現(xiàn)這一寫作目標,還需要多創(chuàng)新,能用更加科學的寫作方法體現(xiàn)文字的優(yōu)美、彰顯文章的力量,而這些都需要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對寫作素材進行創(chuàng)新性加工。高中語文寫作是一個整體,不可能將實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寫作方法分開教學、分隔應用,而是需要堅持有效融合實用性與創(chuàng)新性寫作方法,引導學生善于以實用性寫作方法為基礎,融合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寫作技巧,這樣在滿足基礎寫作要求的同時,也能實現(xiàn)整篇文章的出彩。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師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不需要開展教學,學生就能自主學習、自我探究,所以,教師教學不在于全盤傳授,而是能科學引導。在陶先知先生的語文教學理念中,將自能做為寫作教學的終極目標。王榮生先生在葉圣陶先生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語文作文的最高境界是在寫作意圖上做到自覺,在寫作過程中做到自主,在寫作檢查中做到自正,這樣就能完成一篇高質量的作文。所以,高中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貫徹好自能教育理念,從確定作業(yè)主題、明確寫作方向、構思寫作思路、收集寫作素材、寫作后檢查等,都要立足于以生為本,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和解決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使學生能將各種寫作技巧轉變成自己的技能。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自能作文,教師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一是借助合適情境激發(fā)學生自能作文。很多學生對作文充滿畏懼感,害怕寫作,歸根結底是不知道如何寫作。面對一個寫作題目的時候,其在腦海中無法建立畫面,也就實現(xiàn)不了寫作的主動性。這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引導性的情境,幫助學生在大腦中建立寫作主題畫面,讓學生寫作思緒如同泉涌。例如,在主題“熱愛生活”的寫作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教師需要將平時收集的生活片段借助多媒體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意識到自己不經意的生活竟然如此精彩,而這些情境就是學生寫作的素材。通過寫作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需要教師過多的講解,學生也能找準寫作方向,愉快地完成寫作任務。二是回味生活情感推動學生自能作文,很多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只會按照教師的套路機械地完成寫作,作品要么沒有情感,要么無病呻吟。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學生自思不夠。因此,需要一個引子,來幫助學生回味生活、感知生活,從而自主思考,自能感知,這種寫作情感才是有感而發(fā)的。
分享是彰顯自己豐碩成果、感悟他人辛勤成果的最好方法。高中語文寫作教學需要分享,并且是互動式的分享,讓幸福感、成就感油然而生,讓“趕超比學”成為寫作主旋律。
(1)師生互享
教師是學生寫作路上的指引者,也是學生大美作品的欣賞者。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善于成為學生作文的欣賞者,無論對于哪一類學生的作品,都要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從中發(fā)現(xiàn)值得贊許的地方,也能從中發(fā)現(xiàn)需要改進的地方,在每一篇作品的評語部分,都能語言中肯、評價準確,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與關注,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當然,欣賞不僅僅是教師對學生作品的欣賞,也應該包括學生對教師作品的欣賞。教師在閑暇之余,可以根據(jù)最近一段時間的教學情況,擬定一個合適的主題,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或以隨筆的形式,或以大作品的形式呈現(xiàn)。作品形成之后,第一時間分享給學生,請學生點評、剖析,去感受教師文筆的華麗、深厚、淳樸……這個欣賞的過程既是教師提升寫作水平不可多得的機會,也是學生學習高超寫作技巧的重要途徑。
(2)生生互享
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在課間快速選出4~5篇不同風格的佳作宣讀,也可以由學生本人宣讀,每讀完一篇,請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之后幾個學生評議,說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最后,教師總結,將幾篇文章作簡要對比。通過這種分享,讓學生知道其他同學寫作的構思、用詞、技巧,并能和自己的構思、方法等進行對比,找出其中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關鍵是能在相同點中享受彼此“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神奇,能在不同點中感悟“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景色。所以,這種分享最容易實現(xiàn),也最容易帶給學生感悟與感思。
(3)小組互享
小組互享也稱為小組推薦法,高中語文教師開展一次作文主題寫作之后,可以將班級學生6~8人分為一組,互相傳閱修改批評,然后,每組推出一位優(yōu)勝者宣讀,其他組的組員對目標作品進行評分。為了實現(xiàn)評分對欣賞的推動作用,教師可以制作一個評價表格,明確每一個評價項目的內容,這種內容具有指向性,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欣賞每個小組中的優(yōu)秀作品。小組互評模式對小組內成員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激勵,為了讓自己的作品成為小組代表作,小組成員也會不斷加強學習、深入構思、推陳出新。
(4)校內互享
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借助學校各種宣傳平臺,如學校網站、宣傳欄、校報等,將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展示出來,引導全校學生去學習和欣賞。文學社、廣播室等社團組織對提高學生作文興趣和寫作水平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和組建各種社團組織,特別要積極培養(yǎng)那些組織能力強、有活動熱情的同學,讓他們逐漸成為引領全體同學寫作成長的骨干。通過學生作品選、校報校刊、文學墻報等多途徑發(fā)表學生作品,如可以在校報開辟專欄,由學生對近期刊登的作品撰寫讀后感或評論,引導學生更加積極地欣賞和評價其他同學的作品。此外,鼓勵學生參加各類作文競賽,分享競賽經驗,也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有促進作用。
(5)親子閱讀
閱讀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學習寫作方法、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主要途徑。閱讀不僅需要在學校內完成,還需要良好家庭氛圍的積極影響,尤其是在和諧的家庭氛圍中積極開展親子閱讀與作品討論,家長與孩子各抒己見,共同領略文字的美好、內容的精妙和思想的深邃。為了更好地開展親子閱讀,需要教師指導家長掌握親子閱讀的方法和技巧,鼓勵家長利用下班之后的閑暇時間,創(chuàng)造機會與孩子享受美好的閱讀時光。
綜上所述,隨著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作文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基于目前作文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教師應主動革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加強對傳統(tǒng)實用性寫作方法的運用,強化創(chuàng)新性寫作方法的滲透;尤其是通過打造自能課堂,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開展互動式分享,提高學生寫作技能,并以此為基礎有效增強學生的作文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