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麗,楊玉叢,尹 明,劉 莉
濱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山東 256600
布魯氏桿菌病是全球常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國主要流行于內蒙古、吉林及與之接壤的北方省份[1]。布魯氏桿菌病的傳染源大部分來自羊,其次為牛、豬、犬。人類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和職業(yè)接觸引起感染,接觸和吸入布魯氏桿菌污染的動物皮毛、排泄物、分泌物均可引起感染[2],但人與人的傳播病例罕見[3]。布魯氏桿菌病以長期發(fā)熱、多汗、關節(jié)疼痛、肝脾及淋巴結腫大為主要臨床特征,腰椎區(qū)域是布魯氏菌病最常見的感染區(qū)域,腰椎感染也是人類布魯氏菌病最重要的并發(fā)癥之一[4]。布魯氏桿菌病藥物治療原則為及早用藥、聯(lián)合用藥、足量用藥、足療程用藥[5]。布魯氏桿菌病的復發(fā)多因藥物治療依從性較差、未滿療程停藥導致。因此,布魯氏桿菌病的相關疾病知識健康教育尤為重要[6]。而常規(guī)健康教育模式不能有效地提高布魯氏桿菌病病人治療行為的依從性[7]。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是改變人類行為的相關健康教育模式之一,其將人類行為的改變分為獲取知識、產生信念及形成行為3個連續(xù)過程,主要是通過各種健康教育措施幫助病人獲取知識、產生信念繼而影響健康行為,其已在糖尿病、慢性腎病、冠心病等多個慢性病中廣泛應用,并起到了良好的臨床效果[8]。本研究將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應用于布魯氏桿菌病的健康教育中,現報道如下。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山東省某三級甲等醫(yī)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0例布魯氏桿菌病病人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時間的先后順序將病人依次編號為1~120號,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及干預組,各60例。納入標準:①符合布魯氏桿菌病臨床診斷標準[9];②處于布魯氏桿菌病急性期[10],即病程<6個月;③年齡≥18歲;④對本研究內容充分了解且自愿參加者。排除標準:認知功能、精神異常者。剔除標準:因各種原因不能完成本研究者。
1.2.1 對照組
入院后給予入院宣教、住院宣教、出院宣教,包括基礎護理宣教、藥物知識宣教、心理宣教、對癥宣教、出院健康指導等。
1.2.2 干預組
入院后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通過一系列疾病知識健康宣教,幫助病人堅定疾病治愈的信念,建立正確的布魯氏桿菌病知識獲取行為,提高病人對疾病認知,具體內容包括:
1.2.2.1 制定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方案
由感染性疾病專家定期對研究成員進行布魯氏桿菌病知識講授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布魯氏桿菌病的發(fā)病機制、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治療方案、預防措施等內容。首先,建立病人信息登記卡及病人臨床癥狀監(jiān)測記錄卡。其次,制定包括布魯氏桿菌病癥狀、流行病學史、治療方式、用藥注意事項、護理注意事項、自我防護方法等內容的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最后,制定布魯氏桿菌治療行為監(jiān)督表,及時掌握病人治療期間的變化。
1.2.2.2 宣教健康知識
首先,由研究人員結合病人年齡、文化程度、疾病的嚴重程度及臨床醫(yī)囑為其選擇不同的健康教育形式,如健康圖冊、視頻文件、宣傳欄、健康知識講座、微信咨詢平臺等。其次,研究人員對病人進行布魯氏桿菌病的臨床癥狀、傳染源、傳播途徑、治療周期、護理要點、防護措施等疾病知識的健康教育。最后,研究人員積極引導病人遵醫(yī)囑用藥,確保準確的用藥方式、用藥頻次、用藥劑量、用藥療程,細致化講解所用藥物的不良反應。醫(yī)務人員在健康教育過程中可邀請并鼓勵病人家屬積極參與,幫助病人建立正確的疾病認知。
1.2.2.3 積極樹立健康信念
首先,研究人員應定時與病人進行溝通交流,通過心理疏導引導病人將內心想法表達出來,積極幫助病人緩解不良情緒,并通過適當途徑減輕心理負擔。其次,強調嚴格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養(yǎng)成良好飲食習慣、按時服藥、定期復查對疾病康復、預防、慢性轉化的重要意義。最后,通過介紹布魯氏桿菌病病人成功康復病例,鼓勵病人克服困難、堅定信念,提高病人臨床治療的依從性。
1.2.2.4 養(yǎng)成遵醫(yī)囑的布魯氏桿菌病治療行為
研究人員通過發(fā)放監(jiān)督卡,督促病人及時改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為,不斷地規(guī)范病人健康行為,最終促使病人養(yǎng)成遵醫(yī)囑的布魯氏桿菌病治療行為。
1.3.1 布魯氏桿菌病癥狀改善時間
發(fā)熱消失時間:發(fā)熱消失即為體溫正常(體溫<37.5 ℃)[11]。疼痛消失時間:采用數字疼痛評分法[12]給予疼痛癥狀評分,用0~10的數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為無痛,10為劇痛。疼痛消失的標準為疼痛評分為0分。
1.3.2 布魯氏桿菌病認知問卷
查閱相關內科學書籍,參考布魯氏桿菌病指南[5]、健康教育模式的相關理論編制布魯氏桿菌病疾病認知問卷。將與布魯氏桿菌病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有關的條目全部納入條目池,通過專家函詢得出最終問卷。經檢驗該問卷Cronbach′s α系數為0.790,信度為0.840。抽取符合納入、排除標準的20例布魯氏桿菌病病人進行問卷調查,1周后,對20例病人再次進行調查,運用相關系數法計算問卷的重測信度,結果得出知信行總問卷信度為0.874。干預前及干預7 d后采用布魯氏桿菌認知問卷對病人進行評價。問卷內容包括布魯氏桿菌病癥狀、流行病學史、治療方案、用藥注意事項、護理注意事項、自我防護方法6個維度,共20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13],每個條目采用1~5分計分,依次表示“非常不清楚”“不清楚”“一般清楚”“清楚”“非常清楚”,總分20~100分。
1.3.3 住院時間
統(tǒng)計兩組的住院天數。病人出院治愈、好轉的條件為:①病人體溫恢復正常,無發(fā)熱、疼痛、乏力等其他臨床癥狀及體征;②病人的勞動能力恢復,不影響正常生活。
對照組有1例病人未達到治愈條件出院,予以剔除。最終對照組59例,干預組6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單位:例
表2 兩組發(fā)熱、疼痛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單位:d
表3 兩組疾病認知得分比較 單位:分
本研究通過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干預后,干預組發(fā)熱消失、疼痛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說明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改善布魯氏桿菌病病人臨床癥狀。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以提高病人健康知識和改變其健康信念為契入點,以達到促進病人主動采取針對疾病的治療性措施和康復方法的目的,最終可以提高病人疾病治療過程中的自我管理行為[14-15]。多項研究證實,醫(yī)護人員為布魯氏桿菌病病人及家屬提供疾病知識指導、心理支持,使病人形成積極的治療態(tài)度,可以積極促進疾病治療及預后[16-18]。目前,布魯氏桿菌病的臨床癥狀以發(fā)熱、關節(jié)疼痛、多汗等為主。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積極改善發(fā)熱、疼痛癥狀較為重要。因此,醫(yī)護人員在布魯氏桿菌病治療的過程中,應積極實施知信行健康教育,從而為病人及早減輕發(fā)熱、疼痛的癥狀。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有利于醫(yī)護人員與病人、家屬信任感的建立,為疾病治療奠定良好的基礎。本研究中干預組干預后疾病認知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01),說明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提高布魯氏桿菌病病人疾病認知得分。通過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病人能及時掌握布魯氏桿菌病癥狀、流行病學史、治療方案、用藥注意事項、護理要點、自我防護等相關疾病的知識,進而形成治愈疾病的信念,最終形成遵醫(yī)治療及康復行為。醫(yī)務人員應采用多樣化、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方式,如健康圖冊、視頻文件、宣傳欄、健康知識講座、網絡咨詢平臺等方式。健康信念的建立主要通過積極的心理表達、治病知識的強化指導、成功案例的指導3個步驟進行。醫(yī)務人員積極地指導及監(jiān)督最終讓病人形成遵醫(yī)行為。有研究顯示,家庭支持和鼓勵對促進布魯氏桿菌病病人按時服藥、定期復診等都有積極的意義[19]。布魯氏桿菌病治療周期為6周及以上,合并其他并發(fā)癥病人延長至8周及以上[5]。提示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的應用過程中,積極鼓勵家屬參與可以為疾病治愈提供良好的基礎。因此,醫(yī)護人員在布魯氏桿菌病治療的過程中,應積極實施知信行健康教育,從而提高病人疾病認知程度。
本研究干預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01),說明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可縮短布魯氏桿菌病病人的住院時間。結合病人的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制定系統(tǒng)性、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內容,堅定病人治愈信念,可幫助病人縮短相關的臨床癥狀恢復時間及住院天數,這不僅可以減輕病人的痛苦和經濟負擔,還可以節(jié)省醫(yī)療資源,減輕社會負擔。
布魯氏桿菌病屬于《傳染病防治法》規(guī)定乙類傳染病[2],可造成嚴重的社會經濟負擔,通過積極的治療,一般預后良好,但因診治不及時、不徹底所導致的慢性病例,使其治療較為復雜,部分病人治療效果差。布魯氏桿菌病病人出院后仍應定時藥物治療,醫(yī)務人員對病人積極講述管理傳染源及切斷傳播途徑的措施,特別強調要加強個人防護及進行預防接種,以防止復發(fā)。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能夠有效改善布魯氏桿菌病病人臨床癥狀,提高病人疾病認知情況,縮短住院時間,對疾病的恢復及預后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