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qū)公明第二小學 張婷婷
【案例】
一個班級里常常會有那么幾個孩子,難管且不學,我班的小宇就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孩子。開學初,我便聽說他上課坐不住,總是玩。有時候,任教師好說歹說,他都不會把課本拿出來,甚至不經(jīng)同意拿別人東西。小宇自以為聰明,覺得老師啥也沒看見。
孩子調(diào)皮行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好在小宇的家長十分配合。但是小宇的父母之前長年在外,由爺爺奶奶照顧小宇。小宇被溺愛慣了,父母也有虧欠補償心理。小宇的不當行為只要影響不大,我常常選擇私下教育并和家長協(xié)同教育,很少在同學們面前指責、批評他,在班上表揚他更多些。也許是小宇感受到了我對他的關(guān)注與堅持,比起一年級的時候,他有了極大的轉(zhuǎn)變,但依然是老師們的煩惱。
二年級開學初的語文練習,他得了A,這可是給我一個大大的驚喜!因為一年級的時候他只能得E。我總結(jié)了這次考試情況,然后說:“有名同學進步特別大,老師要給他獎勵。”孩子們紛紛猜測這個同學是誰。我大聲念出小宇的名字,小宇的臉上樂開了花,可有些同學卻是一臉不屑。我接著說:“小宇這一次練習得了A,他雖然平時很調(diào)皮,但其實也是在悄悄地努力著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有時上課時,他會大聲地回答老師的問題,看起來不認真,腦袋瓜可是裝了不少知識哦!”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確實是的,英語老師和數(shù)學老師也表揚了他。”“他確實是比一年級有進步了,作業(yè)也寫得挺好的。”“對,他上課沒有隨便下座位、爬地板了。”
“是的,取得這樣的成績,是他努力改掉壞習慣得來的。所以,我們是不是應該給他獎勵?”得到孩子們的認可后,我便請小宇到講臺上來,教室里響起了一陣掌聲。小宇很感動,對我說:“謝謝老師?!彼I(lǐng)了回到位置上,坐得直直的,這節(jié)課聽得格外認真。
看起來小宇是有了質(zhì)的變化,這也只是個尋常的師生互動過程,但事實上,小宇之后還是有這樣那樣的小毛病。這樣的孩子的行為問題,常常是反反復復的,需要老師長期堅持,一次又一次地教育他、鼓勵他。也許下一次,小宇還是會考回原來的成績,也許他上別的課依然坐不端、學不進去。但是老師堅持,孩子就能堅持去改變,做得越來越好。
即使一位班主任不能成為改變孩子一生的人,但總是能在他心里悄悄種下一顆努力的種子,等待發(fā)芽。
【交流】
王英霞:教育一個“熊孩子”需要多方舉措。從教育策略上講,教師可以借助記錄表定期跟進教育;給他安排力所能及的事務,讓其進行自我約束;讓其觀察同學的好行為,在榜樣引領(lǐng)下擺脫壞習慣;家校協(xié)同教育,促進其改變行為。從心理機制來講,要尊重學生,及時予以集體的肯定、鼓勵,使其心理需求得到滿足。
成桂榮:小宇的問題是典型的個人行為習慣問題,行為習慣不好,不遵守紀律,沒有規(guī)則意識,而行為習慣不良的根源在家庭。此外,小宇欠缺專注力,又渴望被老師關(guān)注,所以才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
梅琳:家長無原則地慣孩子是造成孩子行為偏差的主要原因。雖然小宇家長對老師的教育比較配合,但是當孩子一哭鬧、耍賴,家長可能就妥協(xié)了。由于小宇的父母在其成長過程中缺失了一段時間,所以始終內(nèi)心充滿愧疚,有時過于想要彌補,而忽視了規(guī)則教育。我班級里也有類似家長,他們最愛說的就是:“老師,他聽你的,你多管管他?!笨墒羌议L忘了,孩子不可能24小時在老師身邊,父母才是孩子成長道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
周晶晶:班主任老師在教育學生時一定要調(diào)節(jié)好自己的情緒,并注意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很多孩子表面上是出現(xiàn)了學習問題,其實并不局限于此。我們不能想當然地教育或批評學生,而是應該和學生建立關(guān)系,保護孩子自尊,傳遞善意,幫助孩子改善不足。
低年級的孩子缺少辨析對錯的能力,所以需要老師及時指出錯誤并幫其糾正,不能放任不管。老師在指出錯誤時,可以給他解釋一下,并闡述可能造成的后果,讓他們有危機意識。
陳永堅:我聽過這么一句話——成人高于成才。教育不能急于求成,有時可以先把學習任務放一放,爭取把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起來,把品德教育抓起來。不妨讓學生忙碌起來,比如幫老師收拾一下桌面,搬搬東西,一邊耗掉他的精力,一邊營造一種他很重要、能幫到別人的感覺。同時,在師生相處的過程中多聊多傾聽,拉近距離。讓學生感受到安全之后,我們再嘗試給他一些小任務,如今天有很多課,老師希望你要做到數(shù)學課非常專心,并且記錄下老師上課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讓他們收獲成就感。
【點評】
本案例主要講了一個從小跟著祖輩長大的男孩在班里行為偏差,令人頭疼,經(jīng)過老師的多方舉措有所進步的故事。發(fā)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四個層面。
學生層面:該學生缺乏專注力,自控能力較弱。家庭層面:學生幼年時期缺乏父母的關(guān)愛,跟隨爺爺奶奶生活,接觸了電子產(chǎn)品中一些低俗的文化,因此有了一些不文明的行為習慣。上小學后,父母內(nèi)心愧疚急于補償,卻忽視了規(guī)則教育,所以家庭教育效果不明顯,孩子的不當行為也有反復。
學校層面:學生個人檔案記錄方面不夠完善,新接手的班主任老師了解該生僅僅靠口耳相傳,沒有相應材料佐證與參考,缺乏教育的系統(tǒng)性。教師忽略了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獎勵機制過于單一,無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社會層面: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鄉(xiāng)村留守兒童數(shù)量逐漸增多,其身心健康容易出現(xiàn)問題。
對于案例中老師對學生的教育,研討老師們普遍認為值得學習提倡的有幾個方面。
1.關(guān)愛學生,行動力較強,勇于接受挑戰(zhàn),在教育之路上充滿愛與智慧,不僅心細,也具有較強的耐心與責任心。
2.注重家校溝通,充分了解孩子的家庭成長歷程,并充分與家長溝通,鼓勵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進一步正面強化。
3.善于運用集體的力量營造良好的關(guān)系,通過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使孩子在集體生活中認識自我、收獲快樂。
4.能深入了解低年級孩子的內(nèi)心需求,有效使用獎勵機制鼓勵學生突破自我、挑戰(zhàn)自我。
同時,這位班主任的做法也有欠妥的幾個方面。
1.獎勵方式過于單一,沒有班級層面的創(chuàng)意獎勵機制,容易使學生失去新鮮感。
2.依托集體力量改變學生時,在依托同伴關(guān)系方面還不夠細化。
3.每次與學生“斗智斗勇”時,缺乏記錄材料的習慣,不利于縱向比較與總結(jié)學生教育成長中的得與失。
若是我們自己來處理此類問題,還有更多可思考的內(nèi)容。研修中,張艷老師提出對低年級學生專注力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專注力的缺失不僅會導致學生成績落后,還會造成學生的心理落差。陳永堅老師提出教師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機,學會使用教育智慧有效指導學生提升自我。還可以用觀察日記的形式去引導學生養(yǎng)成好的行為習慣。可以讓孩子用一周的時間,記錄班上看到的一些行為,并且在記錄完行為之后,簡單做一個評價,哪些行為值得學習,哪些行為不可以,然后下周和老師分享交流,以此來強化自身對好行為的認知,也給老師一個機會,帶著學生辨析什么行為是需要糾正的,這樣可能會有一定的效果。周晶晶老師提出為學生量身定制班級小崗位,比如發(fā)放贊美卡時讓該生擔任卡片傳遞員,時刻提醒自己遵守規(guī)則。還指出學校需要建設協(xié)同育人機制,團結(jié)各學科老師全面承擔育人工作。張婷婷老師分享了自己在雜志上學習到的優(yōu)秀班級管理機制:準備三張卡片(紅、黃、綠),每個學生每周發(fā)一次綠卡,犯一次錯誤就收回綠卡發(fā)放黃卡,犯二次錯誤就收回黃卡發(fā)放紅卡,同時紅卡反面寫好犯錯時間、原因和想法。如果做了好事或者得了表揚就把紅卡換回黃卡,做了兩件好事就把黃卡換回綠卡,以此來引導學生自我成長。
通過研討,我們發(fā)現(xiàn)無論如何處理,最終的點都落腳于如何有效教育“特殊學生”的問題。所以在最后的診療環(huán)節(jié)中,老師們又圍繞這個問題展開了思考。經(jīng)過討論,大家提出了以下寶貴的建議。
1.低年級學生具有典型的年齡特點,也極具復雜性。教師要調(diào)整心態(tài),積極主動投身教育。未成年人的身心是不健全的,也沒有樹立正確的是非觀,我們不能輕言放棄,要學會包容,善于用教育智慧積極引導。
2.教師要善于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讓學生在安全、充滿愛的環(huán)境下健康成長;通過開展小活動讓學生慢慢意識到集體的力量,在與同伴的平衡相處中學會取長補短、鍛煉能力。
3.加強家校溝通,及時反饋學生的在校表現(xiàn),有效指導家長開展正面強化教育,從而增強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
4.勤動筆,善思考。每一次的教育過程都需要及時記錄,通過橫縱向比較教育舉措,提升教育質(zhì)量。
5.加強閱讀,吸納優(yōu)秀的教育方法。比如完善班級獎勵機制,引導學生學會內(nèi)省、自我糾錯等。
教育是復雜而又漫長的歷程,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問題,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作為教育者我們要勤學善思,用耐心與愛心來陪伴學生成長,靜待花開,綻放芬芳。